資源簡介 單元檢測(二)相互作用B卷高考能力評價卷(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5·四川涼山·三模)A、B兩物體如圖疊放,在豎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粗糙豎直墻面向上勻速運動,則A的受力個數為()A.2B.3C.4D.52B圖a圖b第1題圖第2題圖第3題圖2.如圖所示,對稱晾掛在光滑等腰三角形衣架上的衣服質量為M,衣架頂角為120°,重力加速度為g,則衣架右側對衣服的作用力大小為A.合MgMeC.veD.Mg3.(2025·四川南充·三模)如圖(),某人借助瑜伽球鍛煉腿部力量,她曲膝靜蹲,背部倚靠在瑜伽球上,瑜伽球緊靠豎直墻面,假設瑜伽球光滑且視為均勻球體,整體可簡化成如圖(b).當人緩慢豎直站立的過程中,人的背部與水平面夾角<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墻面對球的力保持不變B.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變大C.地面對人的支持力變大D.球對人的壓力先增大后減小4.(2025·四川成都統考三模)2023年的春晚舞蹈《錦繡》,藝術地再現了古代戍邊將士與西域各民族化干戈為玉帛并建立深厚友誼的動人故事.圖()是一個優美且難度極大的后仰動作,人后仰平衡時,可粗略認為頭受到重力G、肌肉拉力F2和頸椎支持力F.如圖(b),若彎曲后的頭頸與水平方向成60°角,F2與水平方向成45°角,則可估算出F1的大小為()A.(3+1)GB.(/5-1)GC.(3+2)GD.(3-2)G5330圖〔a)圖(h)第4題圖第5題圖5.(2025·河南·二模)如圖所示,豎直固定放置的光滑大圓環,其最高點為P,最低點為Q.現有兩個輕彈簧1、2的一端均拴接在大圓環P點,另一端分別拴接M、N兩小球,兩小球均處于平衡態.已知輕彈簧1、2上的彈力大小相同,輕彈簧1、2軸線方向與PQ連線的夾角分別30°、6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13A.輕彈簧1處于壓縮狀態,輕彈簧2處于伸長狀態B.大圓環對兩小球的彈力方向均指向圓心C.M、N兩小球的質量比為m1:m2=1:3D.大圓環對M、N兩小球的彈力大小之比為FN1:FN2=3:16.(2025·遼寧校聯考三模)如圖所示,木板B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為光滑鉸鏈.輕0X3桿一端與鉸鏈O固定連接,另一端固定連接一質量為m的小球A.現將輕繩一端拴在小球A上,另一端通過光滑的定滑輪O由力F牽引,定滑輪位于O的正上方,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改變力F的大小使小球A和輕桿從圖示位置緩慢運動到O'正下方,木板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整個過程中()0A.外力F大小不變B.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變小C.地面對木板的支持力逐漸變小D.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逐漸減小7.(2025·河南省新鄉市一模)如圖所示,光滑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小定滑輪C,細繩一端拴一小球甲,小球甲置于半球面上的A點,細繩另一端繞過定滑輪拴有另一小球乙,小球乙置于半球面上的B點,平衡時AC與BC的長度之比為.兩球均視為質點,甲、乙兩球的質量之比為1A.kB.k甲●A2i21414441414444144141C.k2D.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每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8.(2025·山東泰安·三模)間距為10m的兩根固定的豎直桿間有一根晾衣繩,晾衣繩兩端等高,長度為14m且不可伸長.將一件衣服通過晾衣架掛在晾衣繩上,衣架能沿晾衣繩自由滑動,衣架掛鉤和晾衣繩之間的摩擦力忽略不計.無風時,衣服和衣架的懸掛點剛好位于晾衣繩的中間位置,如圖甲所示;有風時,有水平向右的風作用在衣服上,穩定后衣架懸掛點兩側的晾衣繩剛好垂直,如圖乙所示.已知衣服和衣架的總質量為1.4kg,重力加速度g取10,:s2,風對晾衣繩的作用力忽略不計,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無風時,晾衣繩中的拉力大小為7NB.有風時,晾衣繩中的拉力大小為10NC.有風時,風對衣服的作用力大小為2ND.有風時,晾衣繩對衣架的作用力大小為12N)000D77777n77n77777力77777777777707圖甲圖乙第8題圖第9題圖9.(2025·莆田二模)“繁燈奪霽華”,掛燈籠迎新春已成為中國人喜慶節日的習俗.如圖所示,一輕質細繩上等距懸掛四個質量相等的燈籠,BC段的細繩是水平的,另外四段細繩與水平面所成的角分別為1和2.設繩子OA段、AB段的拉力分別為T1、T2.則)T2sin 0A.Ta sin 0aT12sin 02B.Ta sin 01T1cos 02C.Tacos 0T1cos 0D.T2cos 0214參考答案單元檢測(一)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x=wt一2a2,代入教據解得x=50m,公交車在最初6s內通過的位移與最后6s內通過的位移之差為△x=x1一x2,代A卷高頻考點練清卷入數據解得△x=24m,故ABC錯誤,D正確.1.C研究入水動作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5.A對木板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木板的加速度不變,木板從的影響不能夠忽略,此時運動員不能夠看為質點,故A錯靜止釋獄到下瑞到達A點的過程,有L=a,木板從靜止誤:研究空中轉體姿態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釋放到上瑞到達A點的過程,當木板長度為L時,有2L=問題的影響不能夠忽略,此時運動員不能夠看為質點,故2ai,當木板長度為2L時,有3L=合ai,又1=1-o,1B錯誤;研究百米比賽中的平均速度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能夠忽略,此時運動員能夠看△12=t2一t0,聯立解得△2:1=(5-1):(2-1),A為質點,故C正確:研究運動員通過某個攀巖支,點的動作正確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夠忽6.解析:(1)設物體的加速度為a,根據位移差公式△x=aT可略,此時運動員不能夠看為質點,故D錯誤.故選:C.22.C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即物體的空間位3X0-x0得物體的加速度為4=置隨時間變化的快慢,BD錯誤;根據x與1的關系式可to3to2知,1=0時,質點位于x=1m處,t=1s時,質點位于x=AC段的平均速度等于這一過程的中間時刻的速度,可得6m處,因此質點在第1s內的位移為5m,A錯誤,C2正確,物體在B,點時的速度為UB=20+x05x02to6to3.解析:(1)選擇向西為正方向,如題圖所示,最后6s的住設物體在A點時的速度為A,則可得移為△x3=120m,△13=6s7x0UA=UB一at0=6t0平均連度為==20m=20m8,大小為20m6,」(2)根據速度時間關系可得物體在C點時的速度為方向向西:5.x0_x00(2)全過程的位移為△x=△x3一(△r1十△x2)=120m一c=s+ao=60-30·6=20(30m十60m)=30m時間為△t=5s十58十4s十6s=20s則可得物體在CD段的平均速度為=C十D=024t平均速度為==0m=1,5m/s,大小為1,5m/s,方向△120s2品答案:1)6t0向西;7.C勻變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則(3)全過程的路程為△s=△x3十△x1十△x2=120m十有:專5=10ms,T=5m因ST間的矩高是230m+60m=210mRS的兩倍,而ST段的平均速度是RS段的平均速度的平均速率為0=2)0m=10.5m8△120s乞,故可得ST段的時間是RS段的時間的4倍,可知:ST1答案:(1)20ms方向向西(2)1.5ms方向向西(3)10.5m/s段的速度減小量是RS段的4倍,則有:vs一VT=4(VR一4.D設公交車開始減速的速度為%,運動總時間為,則公交vs),聯立解得:R=11m8,s=9ms,vT=1m8,故C正確,ABD錯誤.車在最初減連6s內通過的位移為西=o一2a哈=(6一8.C令加速度為a,E到N的距離為L,從E到N有v至=18m),把物體運動看成反向的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2aL,從N到A有v員=2a·9L,聯立可得vA=3E,故A動,最后68內通過的位移為=2a,代入數據解得x2一錯誤:根據逵度一時間公式,有tA=4一E_2E,gv18m,由于公交車在最初6s內通過的位移與最后6s內通過的位號之比為21:9,則南以上有g18-號又有0=助E一0_E=1,所以汽車通過AE段的時間等于21,故Bat,代入數據解得=10mst=10s,則公交車的總位移為錯誤: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有四E-4E=2如E,212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考解密】單元檢測(二)相互作用B卷 高考能力評價卷(pdf版,含答案)--高三物理一輪復習.pdf 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