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2026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新教材】人教版(2019):機械振動與機械波綜合練習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4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于機械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生干涉現象時,介質中振動加強點,振動的振幅最大,減弱點振幅可能為零B.產生多普勒效應的原因是波源頻率發生了變化C.在一個周期內,介質的質點所通過的路程等于振幅D.某一頻率的聲波,從空氣進入水中時,波長和頻率均增大2.如圖甲所示,兩列橫波在同一水平面上傳播,兩列橫波的波源沿豎直方向振動。橫波1的波源B 點的振動圖象如圖乙所示;橫波2的波源C點的振動圖象如圖丙所示。兩列波的波速都為20 cm/s。兩列波在P 點相遇,P與B、C兩點的距離均為40 cm,則P 點振幅為( )A.70cm B.-10cm C.0 D.10cm3.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一列橫波t=0時刻的波形如圖所示,其波速為200 m/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t=0時刻開始,質點b比質點a先到達平衡位置B.從t=0時刻開始,經0.01 s質點a通過的路程為0.2 mC.從t=0時刻開始,經0.01 s質點a沿x軸正方向傳播了2 mD.若該波傳播過程中遇到寬約3 m的障礙物,能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彈簧振子的運動是簡諧運動 B.簡諧運動就是指彈簧振子的運動C.簡諧運動是勻變速運動 D.單擺簡諧運動的回復力是重力和拉力的合力5.如圖1所示,用手將懸浮在水中的浮標往下壓一點,放開手后浮標在豎直方向做簡諧運動,其振動圖像如圖2所示。不計水的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時刻,浮標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B.時刻,浮標的速度最小C.時刻,浮標的加速度最小D.時刻,浮標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6.質量相同的兩個小球分別與輕質彈簧甲、乙組成彈簧振子,讓兩彈簧振子各自在水平面內做簡諧運動,某時刻開始計時,兩者的振動圖像如圖所示。已知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其中為振子質量、為彈簧勁度系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彈簧的勁度系數比乙的大B.甲彈簧的勁度系數比乙的小C.時,甲對小球的作用力大于乙對小球的作用力D.時,兩振子受到的回復力大小相等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是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7.有一列沿軸傳播的簡諧橫波,在某一時刻它的波形圖如圖甲所示,和是這列簡諧橫波上的兩個質點,從該時刻起某同學記錄下了質點在一段時間內的振動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列簡諧橫波正以的速度沿軸負方向傳播B.圖甲所示時刻和兩質點的速度都為零C.時質點距離平衡位置最遠,其加速度最大,且沿軸正方向D.在內質點向左移動了E.該波在傳播過程中若遇到直徑的圓形障礙物,能發生明顯衍射現象8.如圖所示,一原長為10 cm的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懸掛一質量為0.3 kg的物體A.物體a下方用細線懸吊另一個質量0.2 kg的物體B.平衡時彈簧長度為15 cm.從剪斷輕繩開始計時,物體a在豎直方向做簡諧運動,周期為0.2 s.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g取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a的振動方程為x=2sin(10πt+0.5π)cmB.物體a由最低點運動到最高點的過程中,彈簧彈力做功0.12 JC.物體a運動到最高點時的加速度大小是1.5 m/s2D.物體a運動到最高點時彈簧的長度是11 cm9.(遼寧大連育明高級中學高二下期中)(多選)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的正方向傳播,振幅為2 cm,周期為T.已知t=0時刻波上平衡位置相距50 cm的兩質點a、b的位移都是1 cm,但運動方向相反,其中質點a沿y軸負向運動,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列簡諧橫波波長可能為150 cmB.該列簡諧橫波波長可能為12 cmC.當質點b的位移為2 cm時,質點a的位移為正D.在t=時刻質點b速度最大10.(多選)如圖甲所示,P、Q為一列簡諧橫波上平衡位置之間相距6 m的兩個質點,兩質點的振動圖像如圖乙所示,實線為P質點的振動圖像,虛線為Q質點的振動圖像.已知兩質點平衡位置之間的距離不小于一個波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Q兩質點的振動頻率都是4 HzB.若波從P傳向Q,波長最大值為24 mC.若波長最大值為4.8 m,則波從Q傳向PD.若波速大小為 m/s,則波從P傳向Q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題,共56分。11.在“利用力傳感器探究影響彈簧振子做簡諧運動周期的因素”實驗中,準備了以下器材:鐵架臺、(金屬應變片)力傳感器、彈簧(下端固定一指針)、20 g鉤碼(若干)、計算機(含輔助軟件)、刻度尺等。(1)在探究運動周期T與振幅A的關系時,實驗步驟如下:①按圖甲安裝好實驗器材;②不掛鉤碼將彈簧自然懸掛,彈簧下端指針對準刻度尺10.00 cm處;③懸掛一個鉤碼,彈簧靜止時,指針刻度如圖乙所示;④托住鉤碼,使指針重新回到10.00 cm刻度線處,然后無初速度地釋放并開始采集數據,則該彈簧振子的振幅為 cm;⑤圖丙為實驗記錄的力—時間圖像,則該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約為 s ;(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⑥改變振幅大小,測得不同振幅A時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T,繪制T-A圖像,描點分布如圖丁所示,請用平滑的曲線畫出T-A圖像。(2)若要探究彈簧振子周期和振子質量的關系, (填“需要”或“不需要”)控制每次振動的振幅相同。(3)實驗時,若將鉤碼從平衡位置下拉一段距離后再釋放來進行實驗,可能讓實驗無法采集到如圖丙所示的完整的正(余)弦曲線,試分析可能的原因(寫出一種即可)。甲 乙丙丁12.在“觀察水波的干涉”實驗中得到如圖所示的干涉圖樣。O1、O2為波源,實線表示波峰,虛線為P位置與波源連線,且。(1) P點是振動 點(選填“加強”或“減弱”)。(2)若有一小紙片被輕放在P點浮于水面上,則此后紙片運動情況是A.一定沿箭頭A方向運動 B.一定沿箭頭B方向運動C.一定沿箭頭C方向運動 D.在P點處隨水面上下運動13.第一次測定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827年在日內瓦湖上進行的,現有兩位同學模擬當年情景(如圖):兩條船相距,一位同學在一條船上敲響水里的一口鐘,同時點燃船上的火把使其發光;另一條船上的同學在看到火把發光后,通過水里的聽音器聽到了水下的鐘聲。試根據這些數據計算水中的聲速。14.如圖為某一報告廳主席臺的平面圖,AB是講臺,S1、S2是與講臺上話筒等高的喇叭,它們之間的相互位置和尺寸如圖所示.報告者的聲音經喇叭放大后傳回話筒再次放大時可能會產生嘯叫.為了避免嘯叫,話筒最好擺放在講臺上適當的位置,在這些位置上兩個喇叭傳來的聲音因干涉而相消.已知空氣中聲速為340 m/s,若報告人聲音的頻率為136 Hz,講臺上這樣的位置有多少個?15.如圖所示,質量為M、傾角為α的斜面體(斜面光滑且足夠長)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底部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斜面頂端與勁度系數為k、自然長度為l的輕質彈簧相連,彈簧的另一端連接著質量為m的物塊。壓縮彈簧使其長度為時將物塊由靜止開始釋放,且物塊在以后的運動中,斜面體始終處于靜止狀態。重力加速度為g。(1)選物塊的平衡位置為坐標原點,沿斜面向下為正方向建立坐標軸,用x表示物塊相對于平衡位置的位移,證明物塊做簡諧運動;(2)求彈簧的最大伸長量;(3)為使斜面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動摩擦因數應滿足什么條件(假設滑動摩擦力等于最大靜摩擦力)?參考答案1.【知識點】多普勒效應及其應用、波的干涉的應用、簡諧運動【答案】A【詳解】A.發生干涉現象時,介質中振動加強點振幅最大,減弱點振幅最小,若兩列波的振幅相等,減弱點的振幅可能為零,故A正確;B.產生多普勒效應的原因是振源與觀察者之間距離變化,使觀察者接收的頻率發生了變化,但波源頻率并不改變,故B錯誤;C.質點簡諧振動時,一個周期內通過的路程是振幅的4倍,故C錯誤;D.波速由介質決定,頻率由波源決定,當聲波從空氣進入水中時,頻率不變,波速變大,則波長變大,故D錯誤;故選A。2.【知識點】波的圖像和振動圖像的綜合應用【答案】D【詳解】有乙丙兩圖知,橫波1和橫波2相位相反,兩波的波速相同,兩波的傳播距離BP與CP相等,兩波在P點的振動反相,所以P點的振幅為兩波的振幅差,為10cm。故選D。3.【知識點】波的圖像及其應用、波的衍射、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及應用【答案】D【詳解】A.由題圖可知,t=0時刻質點b正向下運動,故a比b先到達平衡位置,A錯誤;B.根據題圖像知波長λ=4 m,則波的周期為T==0.02 s經過0.01 s恰好為半個周期,質點a運動的路程為振幅的2倍,即路程為0.4 m,B錯誤;C.波在傳播過程中質點不隨波遷移,C錯誤;D.發生明顯衍射的條件是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接近或小于波長,D正確;故選D。4.【知識點】單擺和單擺的回復力、彈簧振子及其運動特點、簡諧運動【答案】A【詳解】A、彈簧振子的運動是種周期性的往返運動,屬于簡諧運動;故A正確.B、簡諧運動并不只是彈簧振子的運動;單擺的運動也可以看作是簡諧運動;故B錯誤.C、簡諧運動的加速度隨物體位置的變化而變化,不是勻變速運動;故C錯誤.D、單擺做簡諧運動的回復力由重力沿擺球運動軌跡切向的分力提供,故D錯誤.故選A.5.【知識點】簡諧運動的速度、加速度問題【答案】D【詳解】A.時刻,浮標處于平衡位置下方,浮標的加速度方向向上,速度方向向上,浮標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同,A錯誤;B.時刻,浮標處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B錯誤;C.時刻,浮標處于向上位移最大處,浮標的加速度最大,C錯誤;D.時刻,浮標處于平衡位置下方,浮標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浮標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D正確。選D。6.【知識點】簡諧運動的函數與圖像、簡諧運動的回復力和加速度【答案】D【解析】根據題意,兩個小球質量相同,由題圖知,甲、乙周期相同,由知,甲彈簧的勁度系數等于乙的,錯誤;時,甲處于平衡位置,回復力為零,乙處于負的最大位移處,回復力最大,則甲對小球的作用力小于乙對小球的作用力,C錯誤;對甲有,對乙有時,兩彈簧形變量大小相等,彈力大小相等,則兩振子受到的回復力大小相等,D正確。7.【知識點】波的圖像和振動圖像的綜合應用【答案】ACE【詳解】A.由圖可知,波長λ=8m,周期T=8s,則該列簡諧橫波的波速由振動圖像可知,t=0時刻,質點N向上振動,可知波沿軸負方向傳播,選項A正確;B.圖甲所示時刻和兩質點均在平衡位置,則速度都是最大,選項B錯誤;C.時質點運動到最低點,則距離平衡位置最遠,其加速度最大,且沿軸正方向,選項C正確;D.質點只能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振動,而不左右移動,選項D錯誤;E.因波長為8m,則該波在傳播過程中若遇到直徑的圓形障礙物,能發生明顯衍射現象,選項E正確。故選ACE。8.【知識點】簡諧運動的函數與圖像【答案】BD 【解析】因掛上ab兩物體時彈簧伸長5 cm,可知掛上物體b時彈簧伸長2 cm,剪斷輕繩后根據簡諧運動特征可知振子的振幅為2 cm,由于規定豎直向上為正方向,a物體的初相位為-0.5π,物體a的振動方程為x=2sin(10πt-0.5π)cm,A錯誤;a由最低點運動到最高點動能增量為零,彈力做功等于重力勢能增量W彈=mag·2A=0.12 J,B正確;剪斷線瞬間(最低點)a的合力(回復力)等于mbg,根據簡諧運動的對稱性,a運動到最高點的合力也等于mbg,故加速度大小為a== m/s2,C錯誤;a在最低點時彈簧長度為15 cm,上升2A到最高點,故最高點彈簧長度為11 cm,D正確.9.【知識點】機械波、波的圖像及其應用、波的形成和傳播、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及應用【答案】AD【詳解】設質點的起振方向向上,則質點的振動方程為x=Asin ωt,且a、b中間的距離小于1個波長,對于b點有1=2sin ωt1,解得ωt1=,a點振動的時間比b點長,所以由1=2sin ωt2,得ωt2=,a、b兩個質點振動的時間差為Δt=t2-t1==,所以a、b之間的距離為Δx=vΔt=,則通式為λ=50 cm(n=0,1,2,…),波長為λ= cm(n=0,1,2,…),當n=0時λ=150 cm,由于n是整數,所以λ不可能為12 cm,A正確,B錯誤;當質點b的位移為2 cm時,即b到達波峰時,結合波形知,質點a在平衡位置下方,位移為負,C錯誤;由ωt1=,得t1==,當t=-t1=時質點b到達平衡位置處,速度最大,D正確.10.【知識點】波的多解問題【答案】CD【解析】由圖乙可知,P、Q兩質點的振動周期都是4 s,頻率都是0.25 Hz,故A錯誤;若波從P傳向Q,由圖乙可知,P、Q兩質點的振動時間差為Δt=T+nT=(4n+3) s,則P、Q兩質點平衡位置之間的距離滿足6 m=λ,即λ= m,由兩質點平衡位置之間的距離不小于一個波長,故n=1、2、3、…,則波長的最大值為λm= m≈3.43 m,故B錯誤;若波從Q傳向P,則有Δt'=T+nT=(4n+1) s,而6 m=λ',即λ'= m(n=1,2,3,…),λ'm= m=4.8 m,故C正確;若波從P傳向Q,則波速大小為v== m/s,當n=8時,v= m/s,同理可分析出波從Q傳向P不能為此波速大小,故D正確.11.【知識點】彈簧振子及其運動特點【答案】(1)④2.95(3分) ⑤0.95(3分) ⑥見解析(3分) (2)不需要(3分) (3)見解析(3分)【解析】(1)④從題圖乙中讀出刻度尺的示數為12.95 cm,則振幅大小為12.95 cm-10 cm=2.95 cm;⑤觀察題圖丙,從5.0 s到10.0 s,共有5.25個周期,所以T=≈0.95 s ;⑥對圖像內的點連線如圖所示。(2)因為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與振幅無關,所以不需要控制每次振動的振幅相同。(3)拉力過大,導致彈簧超過彈性限度;拉力過大,使指針在最高處,彈簧處于壓縮狀態,力傳感器無法測量其數據。12.【知識點】波的圖像及其應用、波的干涉【答案】加強;D【詳解】(1)[1]據圖可知,兩列波的波長相同,所以兩列波的頻率相同,由于,所以路程差為波長的整數倍,所以該點P為振動加強點;(2)[2]據波傳播的特點,各質點并不隨波遷移,而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簡諧運動,所以小紙片在P點隨水面上下運動,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13.【知識點】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及應用【答案】【詳解】因為光速太快,所以忽略光的傳播時間,可以認為聲音在水中傳播的時間為,則有14.【知識點】波的干涉、波的干涉的應用、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及應用【答案】4個【詳解】頻率f=136 Hz的聲波的波長是λ==2.5 m,式中v=340 m/s是空氣中的聲速.設O是AB的中點,P是OB上任一點,S1P-S2P=k·(k=0,1,2,…).當k=0,2,4,…時,從兩個喇叭傳來的聲波因干涉而加強;當k=1,3,5,…時,從兩個喇叭傳來的聲波因干涉而相消.由此可知,O點是干涉加強點,此時k=0;對于B點,由幾何關系可知S1B-S2B=20 m-15 m=4·,所以B點也是干涉加強點,此時k=4.因而O、B之間有兩個干涉相消點,k分別取1和3,由對稱性可知,AB上有4個干涉相消點.故講臺上這樣的位置有4個.15.【知識點】簡諧運動的回復力和加速度【答案】(1)見解析;(2);(3)【詳解】(1)物體平衡時,受重力、支持力和彈簧的彈力,根據平衡條件,有解得:體到達平衡位置下方x位置時,彈力為:合力為:物體做簡諧運動;(2)簡諧運動具有對稱性,壓縮彈簧使其長度為時將物塊由靜止開始釋放,其振幅為:其最大伸長量為:(3)物塊位移x為正時,斜面體受重力、支持力、壓力、彈簧的拉力、靜摩擦力,如圖根據平衡條件,有: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又有:,聯立可得:,為使斜面體保持靜止,結合牛頓第三定律,應該有,所以,當時,上式右端達到最大值,于是有:。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