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吉林省長春市榆樹市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B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16分。1.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 )A. 瓦特 B. 焦耳 C. 牛頓 D. 帕斯卡2.乒乓球拍的表面粘了一層膠皮,此膠皮的材料具有良好的( )A. 塑性 B. 磁性 C. 彈性 D. 導熱性3.下列實例中,沒有應用連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 三峽船閘 B. 茶壺 C. U形管壓強計 D. 鍋爐水位計4.如圖是“殲20”戰斗機加速升空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動能增加,重力勢能減小B. 動能增加,重力勢能增加C. 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加D. 機械能保持不變5.如圖是小紅參加健身訓練時的部分姿勢示意圖,其中對水平地面壓強最大的是( )A. B.C. D.6.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沒有推動。關于小明對桌子的推力與桌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推力小于摩擦力 B. 推力等于摩擦力C. 推力大于摩擦力 D. 不能確定兩者的大小關系7.快遞在現代物流中發揮重要作用,下列哪項工作中快遞小哥對貨物做了功( )A. 用力搬貨物但未搬動 B. 抱著貨物在原地等待簽收C. 抱著貨物爬樓梯上樓 D. 提著貨物在水平路上勻速前進8.如圖所示,冰塊浮于飲料上,冰塊所受浮力的施力物體是( )A. 空氣B. 檸檬C. 飲料D. 玻璃杯二、多選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分。9.在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500N的重物在5s內勻速提升3m,所用拉力F為300N,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工人做的總功為1800JB. 動滑輪的重力為100NC.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D. 提升更重的物體,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會變小10.如圖是物理實踐小組制作的“潛水艇”模型,通過膠管從燒瓶中吸氣或向燒瓶中吹氣,就可使其在水中下沉或上浮。若從燒瓶中吸氣,則“潛水艇”( )A. 受到的重力變大B. 排開水的重力不變C. 受到的浮力變小D. 在水中將會向上浮三、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12分。11.高鐵列車勻速轉彎時,它的運動狀態______選填“改變”或“不改變”。若正在轉彎的高鐵列車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它將做______運動。鐵軌下面鋪枕木的作用是______,當高鐵減速進站時其動能大小將______。12.如圖,運動員借助撐竿起跳時,撐竿彎曲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同時撐竿幫助運動員向上跳起,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_的。13.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下潛過程中,所受的海水的壓強______,所受的浮力______。均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14.用吸塵器吸灰塵時,灰塵是由于空氣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______選填“大”或“小”而被壓入吸塵器中的;吸塵器上安裝條紋狀的橡膠手柄,這樣的橡膠手柄主要是在使用時可以增大對手的______達到防滑的目的。15.綠色環保,低碳出行。小明駕駛電動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12km,用時。已知該車總質量為,行駛中阻力為車重的,此過程中該車牽引力做功______ J,功率為______ kW。取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38分。16.小洋發現汽車在瀝青路面上容易停下來,而在冰雪路面上不容易停下來。根據以上現象他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______有關;于是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時,應使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木塊,利用______的原理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圖甲中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______N。通過比較______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以驗證他的猜想。以上三圖的實驗操作還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______有關。實驗前,若彈簧測力計是在豎直方向上調零,則實驗中測得的滑動摩擦力較真實值會______。17.實驗技能大賽期間,同學們練習“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實驗所用壓強計的金屬盒上的橡皮膜應該選用______選填“薄”或“厚”一些的較好;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左右兩側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圖A所示,為了使U形管左右兩側的水面相平,正確的調節方法是______;①將右側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②取下軟管重新安裝圖B中把金屬盒放入水中,當金屬盒的橡皮膜朝下時,發現U形管左右兩側水面有高度差,此現象說明液體內部向______有壓強;分析B、D兩圖的實驗現象,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得出液體的壓強與密度有關;要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應選用______兩圖進行對比;若將U形管壓強計改成圖E所示的裝置,左側容器中液體密度為,右側容器中液體為水。當U形管壓強計左右兩管液面相平時,兩探頭所處的深度差為,則左側液體密度______。18.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車禍的危害程度與汽車的動能大小有關,于是用金屬球模擬汽車,讓金屬球從斜槽的某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碰到水平面上的物塊。實驗中探究的動能是指______填序號。A.小球在斜面上的動能B.小球撞擊木塊前的動能C.小球撞擊木塊后的動能D.木塊被小球撞擊后的動能請畫出木塊對水平面的壓力示意圖。小球從斜面上由靜止下落,下滑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______能。分析甲、丙兩圖的實驗現象,可知:質量相同的物體,______越大,動能越大。用甲、乙兩圖的實驗現象所得到的結論,可以解釋汽車______選填“超載”或“超速”行駛時危險性大的原因。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木塊所受的重力與水平面對木塊的支持力是一對______選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19.利用如圖所示實驗器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圖甲所示的位置,則此時杠桿是否是處于平衡狀態?______。為便于測量力臂,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調節,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在A點掛3個鉤碼,則應在B點掛______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平衡。用彈簧測力計替代B點的鉤碼,將彈簧測力計繞B點由豎直向下的位置逆時針旋轉至如圖丙所示位置。在旋轉過程中,要使杠桿一直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逐漸______。請在圖乙中畫出A點所受力及其對應力臂。20.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相同的滑輪分別組裝如圖所示的甲、乙滑輪組忽略繩重和摩擦。鉤碼總重 鉤碼上升高 測力計拉力 測力計移動距離2根據分析可得,表格中數據是利用______圖中滑輪組測得的,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計算結果精確到。若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相等,則______圖中提升的物體更重,此時兩個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關系是:______。21.小致同學想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實驗前進行了如下猜想:猜想一,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猜想二,可能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猜想三,可能與物體的密度有關。小致根據生活經驗,發現從淺水區走向深水區,隨著走入水中越深身體浸沒前感覺身體越來越輕,得出猜想______正確。小致用同一個物體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則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______N;進一步分析可知,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時,液體的______越大,物體所受的浮力就越大;為了驗證猜想三,小致在實驗室找到兩把相同的電子拉力計,設計了如下的實驗:先將體積相同的實心銅塊和鋁塊掛在左右電子拉力計下,并同時按清零鍵使示數均顯示為零,如圖丁;將整個橫桿調低保持水平,直到銅塊和鋁塊均浸沒在水中,此時左右拉力計顯示的示數為負數,但其絕對值,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小致又用一個高12cm的空易拉罐可視為圓柱體,設計了一款液體密度測量儀,如圖戊。①在罐中放入幾顆小石頭,使之豎直漂浮于水中,在水面對應的位置打上記號A;②取出易拉罐,在記號A處標上;③用刻度尺測出記號A到罐底的豎直距離為6cm;④接著,小致要標出刻度線的位置B,應標在記號A的______選填“上方”或“下方”,且記號B與記號A相距______cm。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和推導、計算過程重復上述方法,刻畫出其它的刻度線,液體密度計便制作完成。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符號是J。牛頓是力的單位,帕斯卡是壓強的單位,瓦特是功率的單位,均不合題意。故選:B。在物理學上,功等于運動物體受到的力與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的乘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符號是J。此題考查的是我們對常見物理量及其對應單位的記憶,屬于基礎題,容易解答。2.【答案】C 【解析】解:乒乓球拍表面粘上一層膠皮,膠皮表面的有很強的彈性和貼合性,使得球員有更好的控球能力,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乒乓球拍膠皮需要有較好的彈性。本題考查我們對物質屬性的應用能力,難度較低。3.【答案】C 【解析】解:ABD、三峽船閘、茶壺和鍋爐水位計都符合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特點,所以都屬于連通器,故ABD不符合題意;C、連通器上端開口、底部連通,U形管壓強計有一端是封閉的,所以不屬于連通器,故C符合題意。故選:C。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連通器里只有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的情況下,連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總是相平的。記住連通器定義,生活中的鍋爐水位計、自動喂水器、洗手盆的回水彎管、過橋涵洞、船閘等等都是連通器。4.【答案】B 【解析】解:在殲20飛機加速向上運動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增大,其動能增大;同時高度增加,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等于動能與勢能的總和,所以機械能總量增大。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影響動能的因素有物體質量和速度;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有質量和高度;機械能等于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對于機械能的考查中考中會常出現,熟知各能量的影響因素是解題關鍵。5.【答案】A 【解析】解:小紅健身訓練時的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各圖中小紅對地面的壓力相等;由圖可知,A圖受力受力面積最小,根據可知,A圖對水平地面壓強最大,故A符合題意。故選:A。根據壓強的計算公式知,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大;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強越大。此題考查的對于壓強大小的比較,難度不大,是一道基礎題。6.【答案】B 【解析】解:由于桌子沒有推動,桌子處于靜止狀態,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故A、C、D錯誤。故選:B。桌子沒動,就是靜止。即處于平衡狀態受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推力。經常地錯誤認識推不動是由于推力小于摩擦力。沒有把握住題目的關鍵所在。7.【答案】C 【解析】解:A、用力搬貨物但未搬動,對貨物有力的作用,貨物在力的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所以不做功,故A不符合題意;B、抱著貨物在原地等待簽收,對貨物有力的作用,貨物在力的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所以不做功,故B不符合題意;C、抱著貨物爬樓梯上樓,人對貨物施加了力,貨物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距離,所以人對貨物做了功,故C符合題意;D、提著貨物在水平路上勻速前進,貨物受到了向上的力,但在力的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所以快遞小哥對貨物不做功,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二者缺一不可。明確三種情況不做功:一是有力無距離例如:推而未動,二是有距離無力靠慣性運動,三是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8.【答案】C 【解析】解:因冰塊漂浮于飲料上,所以冰塊所受浮力的施力物體是飲料,方向豎直向上。故選:C。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施力物體是液體或氣體。本題考查的是浮力問題,比較簡單,屬于基礎知識。9.【答案】ABC 【解析】解:A、由圖可知,,工人做的總功為:,故A正確;B、不計繩重和摩擦,根據可知,動滑輪的重力為:,故B正確;C、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故C正確;D、提升更重的物體,做的有用功就變大,而額外功不變,因此機械效率變大,故D錯誤。故選:ABC。根據滑輪組裝置確定繩子股數,利用求出工人做的總功;不計繩重和摩擦,根據求出動滑輪的重力;根據求出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增大機械效率的方法有二:一是增大有用功,即拉更重的重物;二是減小額外功,如減小摩擦、減輕動滑輪重。本題考查了做功公式、機械效率公式、滑輪組繩子拉力公式的綜合應用。10.【答案】AB 【解析】解:A、“潛水艇”受到的浮力不變,總重力變大,大于浮力,故“潛水艇”將下沉,故A正確;BCD、吸氣時,瓶內氣壓減小,大氣壓將燒瓶外的水壓入燒瓶內,水進入燒瓶中,“潛水艇”總重力變大;“潛水艇”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可知,在水的密度不變時,“潛水艇”所受的浮力不變,即“潛水艇”排開水的重力不變,故B正確、CD錯誤。故選:AB。吸氣時,瓶內氣壓減小,大氣壓將燒瓶外的水壓入燒瓶內,水進入燒瓶中,由此可知“潛水艇”總重力的變化;“潛水艇”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判斷浮力變化,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開水的重力變化;根據浮力與重力的關系判斷“潛水艇”的浮沉情況。本題以自制“潛水艇”為背景,綜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理解以及潛艇沉浮的應用,理解操作目的和裝置結構是解答此題得關鍵。11.【答案】改變 勻速直線 減小對地面的壓強 變小 12.【答案】形狀 相互 【解析】解:撐桿跳運動員起跳時撐桿彎曲,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運動員受到撐桿的彈力作用向上躍起,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為:形狀;相互。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生形變。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深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作用,是解答此題的關鍵。13.【答案】增大 不變 【解析】解:“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繼續下潛的過程中,深度逐漸增加,由可得,所受海水壓強逐漸增大;由于“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浸沒后排開海水的體積不變,而海水的密度不變,由可知“海斗一號”所受的浮力不變;故答案為:增大;不變。根據判斷“海斗一號”所受液體壓強的變化;根據可知“海斗一號”所受浮力的變化。本題考查了液體壓強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是一道較為簡單的應用題。14.【答案】小 摩擦力 【解析】解:用吸塵器吸灰塵時,吸塵器內空氣流速大壓強小,吸塵器外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在壓強差的作用下灰塵被被壓入吸塵器中;吸塵器上安裝條紋狀的橡膠手柄,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對手的摩擦力,達到防滑的目的。故答案為:小;摩擦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本題考查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屬于基礎題。15.【答案】 16 【解析】解:由于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牽引力等于阻力,則牽引力:;汽車做的功為:;汽車的功率為:。故答案為:;16。根據行駛中阻力為車重的倍求出阻力;由于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牽引力等于阻力;根據求出功的大小,根據得到功率。本題考查了功、功率的計算,難度不大。16.【答案】接觸面粗糙程度; 二力平衡;; 甲、乙;壓力大小; 偏小 【解析】由題中情境可知,瀝青馬路與冰雪路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可猜想到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間接測量摩擦力的大小,實驗過程中,應使物體水平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二力平衡條件,此時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這是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由圖甲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所以其示數為,所以摩擦力為。通過比較甲、乙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甲、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相同,壓力大小相同,測力計的示數不同,可得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可以驗證他的猜想。以上三圖的實驗操作中,乙、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壓力大小不同,測力計的示數不同,還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因為彈簧自身重力的作用,所以當在豎直方向上對彈簧測力計調零后,再在水平方向上測拉力的大小,指針的位置會有一定的回縮,導致所測出的摩擦力小于實際摩擦力的大小,即測得的滑動摩擦力較真實值會偏小。故答案為:接觸面粗糙程度;二力平衡;;甲、乙;壓力大小;偏小。瀝青馬路與冰雪路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可猜想到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過程中使物體水平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二力平衡條件,此時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再讀數。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因為彈簧自身重力的作用,所以當在豎直方向上對彈簧測力計調零后,再在水平方向上測拉力的大小,測得的滑動摩擦力較真實值會偏小。本題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實驗,掌握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是關鍵。17.【答案】薄 ② 上 不能 B、C 小于 【解析】解: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金屬盒探頭上的橡皮膜應選比較容易發生形變的,因此,金屬盒上的橡皮膜應該選用薄一些的較好;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左右兩側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為了使U形管左右兩側的液面相平,只需要將軟管取下,再重新安裝,這樣的話,U形管中兩管上方的氣體壓強就是相等的,當橡皮膜沒有受到壓強時,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選②;根據橡皮膜的朝向是面向底部,發現U形管左右兩側水面有高度差,此現象說明液體內部向上有壓強;要探究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的關系,就要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深度不變,而圖B、D兩圖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所以不能得出液體的壓強與密度有關;、C兩圖液體的密度、液體的方向、容器的形狀都相同,液體的深度不同,所以B、C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跟液體深度的關系的;兩側壓強的關系為:,則,可知待測液體。故答案為:薄;②;上;不能;、C;小于。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金屬盒探頭上的橡皮膜應選比較容易發生形變的;形管右端的上方是和大氣相通的,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左右兩側的液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要取下軟管,重新安裝;根據橡皮膜的朝向分析;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有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要探究液體壓強和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就要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另一個因素不變;根據分析。本題考查了探究液體壓強的實驗中,壓強計的使用、轉換法與控制變量法的運用、實驗現象的分析、液體壓強公式的靈活運用等,綜合性強,有一定難度。18.【答案】B 動 速度 超載 平衡力 【解析】解:根據轉換法,通過比較木塊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擊的距離來比較小球到達水平面時動能的大小,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根據壓力的定義可知,壓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物體表面,指向被壓物體,因此木塊對水平面的壓力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其作用點是在水平面的表面,如下圖所示:;小球從斜面上由靜止下落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減小,重力勢能減小,速度增大,動能增大,故將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由甲、丙兩圖的實驗可知,小球質量相同,下落高度不同,高度越高,到達水平面時速度越大,推動木塊移動距離越遠,說明質量相同的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由甲、乙兩圖的實驗可知,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質量不同,質量越大,推動木塊移動距離越遠,說明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動能越大,可以解釋汽車超載行駛時危險性大的原因;木塊運動時,木塊所受的重力與水平面對木塊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是一對平衡力。故答案為:;見解答圖;動;速度;超載;平衡力。根據轉換法,通過比較木塊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擊的距離來比較小球到達水平面時動能的大小,據此分析;根據壓力的定義,明確壓力的方向與作用點,據此畫出壓力的示意圖;物體質量一定,根據物體高度和速度變化判斷重力勢能和動能大小的變化;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有質量和速度,找出相同的量和變化的量,分析得出動能大小與變化量的關系;根據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分析回答。此題考查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實驗過程中應注意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的應用。19.【答案】是;左; 4; 變大; 【解析】實驗前,杠桿處于靜止狀態,杠桿是處于平衡狀態;為便于測量力臂,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上的刻度可以顯示出力臂大小,方便測量力臂。從圖乙可以看到,在A點掛3個鉤碼,設力臂為4l,在B點掛鉤碼,設個數為n,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力臂為3l,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解得,應在B點掛4個鉤碼。將彈簧測力計繞B點逆時針旋轉一小段至如圖丙所示位置,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從圖丙可以看到,測力計拉力的力臂是支點O到拉力作用線的距離,可看到力臂變小了,杠桿左端的力與力臂乘積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測力計的拉力變大。由圖可知,A 點所受力豎直向下,A 點到支點的距離為其對應力臂,過支點O做的作用線的垂線為其對應力臂,如圖:。故答案為:是;左;;變大;。杠桿處于靜止狀態,杠桿是處于平衡狀態;為便于測量力臂,應將平衡螺母向高的一段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解答;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測力計的拉力變化; 點所受力豎直向下,A 點到支點的距離為其對應力臂,過支點O做的作用線的垂線為其對應力臂。本題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考查了調節平衡螺母的作用及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等,有一定難度。20.【答案】甲 乙 甲的效率小于乙的效率 【解析】解:根據表中數據可知,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段數:,所以本次實驗是用甲滑輪組做的;滑輪組機械效率為:;忽略繩重和摩擦,使物體在相同的時間內升高到相同的高度,根據可知,,,若拉力、相同,則乙滑輪組提升的物體更重些;根據機械效率公式可知,兩滑輪組做的額外功相同,甲做的有用功小于乙做的有用功,所以甲的效率小于乙的效率。故答案為:甲;;乙;甲的效率小于乙的效率。鉤碼上升的高度h,細線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則,n為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股數,然后根據繩子的股數判斷;滑輪組做的有用功是鉤碼重和上升高度的乘積,即;總功是拉力和細繩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即;機械效率利用計算;忽略繩重和摩擦,根據滑輪組的拉力判斷物體的重力;拉力做的總功包括對物體做的有用功和額外功;據機械效率公式判斷機械效率的大小。此題考查了滑輪組的省力特點、對機械效率影響因素的理解,關鍵是掌握其計算公式,根據已知條件進行分析。21.【答案】二; 2;密度; 無關; 上方; 【解析】當人在游泳池中游泳時,從淺水區向深水區走去的過程中,隨著走入水中越深身體全部浸沒前,排開液體體積變大,覺得身體越來越輕,說明受到的浮力越來越大,根據這一經驗合理猜想浮力大小應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有關,推理出猜想二正確;由圖可知,物體的重力,物體浸沒時受到拉力為,則物體浸沒在水中時的浮力為:;據此可得實驗結論:當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物體所受的浮力越大;浸沒前兩個電子拉力計進行了調零,浸沒后,電子拉力計小時的示數的絕對值等于物體所受的浮力,因為,說明銅塊和鋁塊所受浮力相等,而兩者密度不同,故可得出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密度無關;④因為浮力等于石塊和易拉罐的總重力,則浮力相等,由知液體密度越小,排開液體體積越大,浸入的深度則越深,故刻度線的位置B在A的上方。設易拉罐的底面積為S,AB到罐底的距離分別為和,易拉罐在兩種液體中所受浮力相等,則有,解得,故記號B與記號A相距的距離為。故答案為:二;;密度;無關;上方;。根據人排開水的體積越來越大,會覺得身體越來越輕,分析浮力的變化,進而判斷所支持的猜想;根據稱重法可求出物體浸沒時受到的浮力;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可得實驗結論;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必須采用控制變量法,即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控制其它因素一定;密度計漂浮,液體密度計在水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高度。本題是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系”的實驗,考查了稱重法測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并且考查學生能否靈活應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