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6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備考專題訓練:牛頓運動定律(真題演練)一、選擇題1.(2025·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考工記》中記載:“馬力既竭,辀猶能一取焉”,意思是馬對車不施加拉力了,車還能繼續向前運動一段距離。若馬拉著車以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勻速行駛,車受到的阻力大小為車重的倍,重力加速度大小為。則馬對車不施加拉力后,車運動的位移大小為( )A. B. C. D.2.(2025·天河模擬)直升機懸停在距離水平地面足夠高的空中,無初速度投放裝有物資的箱子,若箱子下落時受到的空氣阻力與速度成正比,以地面為零勢能面。箱子的機械能、重力勢能、下落的距離、所受阻力的瞬時功率大小分別用E、、x、P表示。下列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A. B.C. D.3.(2025·深圳模擬)處于關閉狀態的三扇推拉門,質量均為20kg。第一扇門在沿水平軌道方向的2.0N 推力作用下勻速運動,與第二扇門即將重合時發生碰撞,碰撞時間0.5s,碰后兩扇門結為一體,此后兩扇門滑行0.4m后速度減為零,未與第三扇門接觸。推力始終存在且保持不變,軌道對兩扇門的滑動摩擦力相同。不正確的說法是( )A.兩扇門結為一體后的加速度為0.05m/s2B.兩扇門結為一體瞬間共同速度為0.2m/sC.與第二扇門碰撞前,第一扇門速度為0.4m/sD.兩扇門碰撞過程中產生的平均沖擊力大小為10N4.(2025·越秀模擬)如圖是某人站在力傳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動作的示意圖,中間的●表示人的重心。圖是根據傳感器畫出的F-t圖線。兩圖中a-g各點均對應,其中有幾個點在圖中沒有畫出,圖中a、c、e對應的縱坐標均為700N。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請根據這兩個圖所給出的信息,判斷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此人重心在b點時處于超重狀態B.此人重心在c點時的加速度大小大于在b點時的加速度大小C.此人重心在e點時的加速度大小大于在a點時的加速度大小D.此人重心在f點時的腳剛好離開傳感器5.(2025·濱州模擬)我國“巡天號”地外天體采樣機器人著陸某小行星時的最后階段,需通過引擎反推實現減速。機器人以初速度垂直接近地表時,引擎提供功率恒定的反向推力,功率的大小,使其速度減小到。由于存在稀薄大氣,空氣阻力大小(為速度,系數),機器人重力保持不變。則速度從到的下落過程中,機器人的加速度( )A.先增大后減小 B.先減小后增大C.一直增大 D.一直減小6.(2025·義烏模擬)春風和煦,義烏市民廣場上有許多人在放風箏,會放風箏的人,可使風箏靜止在空中。乙圖是甲圖的情境模型,OL代表風箏線,MN代表風箏截面,截面與水平面夾角θ保持不變。假設風向水平,風速穩定,保持箏線拉力大小保持不變,則下列同學的判斷正確的是( )A.若持線人在地上向左移動些許,風箏將呈現失重狀態B.若持線人在地上向右移動些許,風箏高度將下降C.圖示情境下,風箏不可能靜止在空中D.圖示情境下,風箏受到四個力的作用7.(2025·山東模擬)如圖甲,轆轤是古代民間提水設施。如圖乙為轆轤的工作原理簡化圖,某次需從井中汲取的水,轆轤繞繩輪軸半徑為,水斗的質量為,井足夠深且井繩的質量忽略不計。時刻,輪軸由靜止開始繞中心軸轉動,其角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如圖丙所示,取,則( )A.井繩拉力隨時間均勻增大B.水斗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為C.內水斗上升的高度為D.內井繩拉力所做的功為8.(2025·諸暨模擬)如圖所示為兩個固定的均勻帶電的絕緣球面,半徑分別為7R和R,所帶電荷量分別為Q和Q(Q>0),兩球面內切于E點,球心O和O1的連線沿水平方向。一根內壁光滑的豎直絕緣細管穿過大球面球心O,與球面相交于B、C兩點。現有一質量為m、帶電量為q(q>0)的小球從A點沿細管由靜止開始下落,運動通過D點。已知AB兩點距離和CD兩點距離均為R,靜電力常量為k,重力加速度為g,設無窮遠處為零勢能面,點電荷Q產生電勢為,則( )A.A點電勢為B.小球通過D點時的速度為C.小球通過O點時的動能為D.小球從B運動到O的過程中加速度一直在增大9.(2025·深圳模擬)如圖所示,一物體放置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電梯中,加速度為a,在物體始終相對于斜面靜止的條件下,當( )A.一定時,a越大,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越小B.一定時,a越大,斜面對物體的正壓力越小C.a一定時,越大,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越小D.a一定時,越大,斜面對物體的正壓力越小10.(2025·溫州模擬)如圖所示,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方,一顆鋼珠從離水面不高處由靜止落入水中,會濺起幾滴小水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部分小水珠濺起的高度可以超過鋼珠下落時的高度B.小水珠在空中上升過程處于超重狀態C.所有濺起的小水珠運動到各自最高點時速度一定為零D.所有濺起的小水珠機械能總和等于鋼珠靜止下落時的機械能11.(2025·西城模擬)如圖1所示,小球懸掛在輕彈簧的下端,彈簧上端連接傳感器。小球上下振動時,傳感器記錄彈力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2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的質量為0.2kg,振動的周期為4sB.0~2s內,小球始終處于超重狀態C.0~2s內,小球受彈力的沖量大小為D.0~2s內,彈力對小球做的功等于小球動能的變化量12.(2025·西城模擬)如圖所示,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木塊以一定的初速度從斜面底端沖上斜面后又滑回斜面底端。則木塊( )A.上滑過程的時間大于下滑過程的時間B.上滑過程的加速度小于下滑過程的加速度C.上滑過程與下滑過程損失的機械能相等D.上滑過程的動量變化量小于下滑過程的動量變化量13.(2025·西城模擬)長方體木塊A、B疊在一起,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B木塊受到一個水平恒力F的作用,兩木塊始終保持相對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A、B在桌面上靜止不動,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B.若A、B一起向右勻速運動,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C.若A、B一起向右加速運動,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D.若A、B一起向右加速運動,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14.(2025·湖南模擬)滑索是一項體育游樂項目,如圖所示游客從起點利用自然落差向下滑行,越過繩索的最低點滑至終點。不考慮空氣對人的作用力,下列對游客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圖中游客正加速下滑B.乙圖中游客處于超重狀態C.游客從起點到最低點重力功率一直減小D.游客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一定守恒15.(2025·昌平模擬)如圖所示,運動員將質量為m的足球從水平地面上位置1以速度踢出,足球經過最高點(位置2),落在地面上位置3,位置2距離地面的高度為h,1與2和2與3間的水平距離不等。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1到2,足球動能的減少量大于mghB.從1到2,足球動能的減少量小于mghC.從1到2,足球的加速度保持不變D.在位置2,足球的動能等于二、非選擇題16.(2025·涪城模擬)如圖甲所示,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低成本實驗材料制作了一個便攜力學傳感器,能實時顯示壓力F—時間t圖像,并能夠進行數據分析。研究小組使用它在課堂上模擬電梯的上升和下降過程,把砝碼水平放置在傳感器上面,拉住細繩使傳感器從靜止開始,在豎直方向上運動。一段時間后得到的圖像如下圖乙所示,從圖像上選取的點的力學數據如下表1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表1點 A B C E F G H I力/N 0.50 0.81 0.21 0.03 0.15 0.74 0.08 0.98請你分析以上圖像和表格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該小組使用的鉤碼質量為______A.0.5g B.5g C.50g D.500g(2)在A至I點中,鉤碼處于失重狀態且加速度小于的點有 (3)從D點到E點,鉤碼的加速度變化情況是______A.先向上減小 后向下減小 B.先向上減小 后向下增大C.先向下增大 后向下增大 D.先向上增大 后向下減小17.(2025·潮州模擬)某興趣小組利用輕彈簧與刻度尺設計了一款加速度測量儀,如圖甲所示。輕彈簧的右端固定,左端與一小車固定,小車與測量儀底板之間的摩擦阻力可忽略不計。在小車上固定一指針,裝置靜止時,小車的指針恰好指在刻度尺正中間,圖中刻度尺每一小格代表的長度為1cm。已知該彈簧的勁度系數k=20N/m:用彈簧測力計測定小車的重力,讀數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1)圖乙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 N;某次測量小車所在位置如圖丙所示,則小車的加速度方向為水平向 (填“左”或“右”)、大小為 m/s2。(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2)若將小車換為一個質量更小的小車,其他條件均不變,那么該加速度測量儀的量程將 。(選填“不變”“增大”或“減小”)(3)加速度測量儀制作完成后,將刻度尺不同刻度對應的加速度大小標在尺上。在測量某次運動的過程中,該同學觀察到指針由讀數較大的位置逐漸變小到讀數幾乎為0。則在這段時間內該運動可能為( )。A.勻加速直線運動 B.勻減速直線運動C.加速度減小的減速運動 D.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18.(2025·白銀模擬)如圖所示,光滑水平臺面MN上放兩個相同小物塊A、B,右端N處與水平傳送帶理想連接,傳送帶水平部分長度L=8m,沿逆時針方向以恒定速度v0=2m/s勻速轉動。物塊A、B(大小不計,視作質點)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0.2,物塊A、B質量均為m=1kg。開始時A、B靜止,A、B間壓縮一輕質短彈簧。現解除鎖定,彈簧彈開A、B,彈開后B滑上傳送帶,A掉落到地面上的Q點,已知水平臺面高h=0.8m,Q點與水平臺面間右端間的距離s=1.6m,g取10m/s2.(1)求物塊A脫離彈簧時速度的大小;(2)求彈簧儲存的彈性勢能;(3)求物塊B在水平傳送帶上運動的時間。19.(2025·湛江模擬)應急救援中心派直升機營救一被困于狹小山谷底部的探險者。直升機懸停在山谷正上方某處,放下一質量不計的繩索,探險者將繩索一端系在身上,在繩索拉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豎直向上運動,到達直升機處速度恰為零。已知繩索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探險者(含裝備)質量為m=80kg,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計空氣阻力。求:(1)直升機懸停處距谷底的高度h;(2)在探險者從山谷底部到達直升機的過程中,牽引繩索的發動機輸出的平均機械功率。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2.【答案】D3.【答案】C4.【答案】D5.【答案】C6.【答案】A7.【答案】C8.【答案】C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A15.【答案】A16.【答案】(1)C(2)C(3)B17.【答案】(1)2.0;左;5.0(2)增大(3)C;D18.【答案】(1)4m/s;(2)16J;(3)4.5s19.【答案】(1)探險者先做勻加速,再勻速,最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到達直升機處。設加速度階段繩拉力N,時間s,探險者加速度大小為,上升高度為,則解得設勻速階段時間s,探險者運動速度大小為為v,上升高度為,則解得v=5m/sm設減速階段繩拉力N,探險者加速度大小為a3,時間為t3,上升高度為h3,則或解得人上升的總位移即為直升機懸停處距谷底的距離h,有解得h=112. 5m(2)設在探險者從山谷底部到達直升機的過程中,牽引繩索拉力做功為W,則W=mgh解得W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