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暑假復習(一)-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統編版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下圖漫畫《一推了之》對我國國家機關的警示是( )A.法院是我國權力機關,應監督公權力的行使B.政府應行使立法權,完善權力監督相關制度C.監察機關應對履職不力的公職人員進行問責D.人民代表大會應對懶政怠政的人員提起公訴2.2025年1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這是我國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關于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文件提出要健全分級分類、普惠可及、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其中體現的憲法原則是( )A.憲法是人們的活動行為準則 B.尊重和保障人權C.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 D.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公民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這是因為( )A.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B.我國人權的主體非常廣泛C.憲法保護人權的內容很廣泛D.我國保障人民的一切權利4.2025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到:“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這體現了( )A.人權保護對象限于我國公民 B.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C.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 D.國家的武裝力量屬于人民5.小民和同學到小康村進行社會調查,看到了在村委會公示欄貼出的“村民議事會”的工作流程。這一工作流程體現的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社會主義經濟制度6.自媒體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謠言和誹謗也在自媒體中滋生蔓延。下列對漫畫《依法打擊》解讀正確的是( )①依法打擊將會限制自媒體的自由 ②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③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 ④依法打擊能消除謠言和誹謗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某班準備創辦一期“憲法在心中”的主題板報,小剛收集了如下圖片。請你把它放到板報的合適位置( )A.核心價值追求 B.尊重和保障人權C.最高法律效力 D.加強黨政監督8.2025年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這體現了全國人大行使( )A.立法權 B.監督權 C.審議權 D.表決權9.下面是小文在學習了“公民基本政治權利”后搜集的素材,其中符合主題的是( )A.王叔叔撥打“12345”反映校門口小販長期占到經營問題B.小楊的爸爸參加新一屆區人大代表換屆選舉C.張大伯為自己的發明申請了專利D.開餐館的李某按時向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稅款10.黨在制定政策時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這說明黨的根本宗旨是( )A.管理社會事務 B.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C.實現共產主義 D.履行執政興國的職責11.2025年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要始終保持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保持戰略定力和高壓態勢,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讓。”這是因為( )A.權力必須在憲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圍內行使B.國家機關行使權力要做到法定職責任意為C.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實施能夠消除腐敗D.國家機關行使權力須做到法無授權也可為12.下列對下圖漫畫的寓意解讀中正確的是( )A.掃碼點餐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B.該消費者通過訴訟的方式依法維權C.消費者協會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D.商家不得采用“掃碼”形式讓顧客點餐13.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出示了下面三個詞條。這三個詞條共同指向的單元主題是( )政治制度 經濟制度 國家機構A.堅持憲法至上B.理解權利義務C.人民當家作主D.崇尚法治精神14.實行這項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與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起來,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與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這項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基層群眾自治制度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5.盡管我國《勞動法》和《就業促進法》均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實施就業歧視,但在實踐中,顯性與隱性的就業壁壘卻頻頻讓求職者望而卻步,阻礙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面對下邊漫畫“某些招聘”,你應當對求職者說( )①招聘門檻遵循了不同情況要差別對待,無可厚非②就業歧視剝奪了公平就業的機會,破壞社會和諧③用人單位違背了平等的原則,要敢于抵制該行為④用人單位侵犯了你的勞動權,可以向檢察院起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在深入基層調研、認真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揚州市人大代表邵某在今年的市人代會期間,提交了有關揚州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議案,并積極跟蹤督辦。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②人大代表要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③人大代表必須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 ④人大代表要優先使用提案權、質詢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簡答題17.【明權知責,同心共治】(1)圖片中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屬于我國的什么機關?(2)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動中,應如何行使審判權。三、分析說明題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高鐵不文明占座、插隊引發沖突、不良商家缺斤少兩、某政務大廳工作人員上班“摸魚”……類似行為不斷被曝光在互聯網視頻平臺,在短時間內成為輿論焦點,眾多網友爭相圍觀。利用“網絡曝光”,進而引發“網上輿論”是否可取 一時間引發熱議。有人認為,網絡曝光發揮了懲惡揚善的積極作用。當遇到自身權益被侵害時,可利用網絡大膽發聲,通過“網絡曝光”獲得廣泛關注,得到聲援,有效維權。同時也可以利用“網絡曝光”披露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行為,有效運用輿論武器,引導大眾自覺維護公共秩序,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有助于減少不文明現象,促進社會生活和諧融洽。“網絡曝光”還可以用來監督公職人員,曝光他們以權謀私、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這拓寬了輿論監督的渠道,增強了輿論監督的力量。也有人認為,網絡曝光助長了倒行逆施的不良風氣。曝光的視頻未必是真相,有些網友只了解到只言片語,就在網絡上大肆發言,打著正義的旗號對被曝者無端指責、展開猛烈攻擊,甚至慫恿他人進行人肉搜索,給當事人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也會使社會公眾缺乏安全感。更甚者,有的人為了抓住流量密碼,隨意剪輯視頻片段,編造事實,惡意炒作,有意煽動網友情緒,利用網絡輿情達到不當目的,擾亂了網絡公共秩序。(1)結合材料,針對“網絡曝光”行為的兩種觀點均有其合理性。運用“崇尚法治精神”相關知識分析兩種觀點的合理性。(2)結合材料,運用“權利與義務”相關知識,針對“網絡曝光”存在的問題,談談青少年如何正確對待“網絡曝光”問題。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結合材料,運用“憲法”相關知識,任選一位同學的觀點進行引導解惑。20.為增強社團成員法治意識,學習憲法、尊崇憲法、弘揚憲法,我校政法社開展了以“憲法在我心中”為主題的憲法宣傳周活動。請你參與其中。【憲法進課堂】政法社輔導老師陳老師為學生上了一堂憲法課。她在課堂上出示了以下資料:《國歌法》第一條 為了維護國歌的尊嚴,……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1)以上兩則法律條文共同說明了什么 【向師生倡議】課后,陳老師組織社團成員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號召全校師生積極響應“憲法宣傳周”活動,在學習生活中遵守憲法,樹立憲法信仰。(2)請你完善倡議書相關內容倡議書同學們: 為增強憲法意識,樹立憲法信仰,我在此向全校師生發出以下倡議: ①通過多種途徑認真學習憲法內容,領會憲法原則和精神; ② ; ③ ; ④ 。 倡議人:政法社 2025年4月15日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出席大會,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作為“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規劃謀篇之年的關鍵節點,今年的全國兩會承載著特殊使命,備受矚目。【大會成果】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成果: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的決定;表決通過了關于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批準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表決通過了關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批準2025年中央預算;表決通過了關于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決議;表決通過了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表決通過了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勝利閉幕。(1)結合材料,運用“人民當家作主”相關知識,談談你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 【政府擔當】今年的報告特別注重體現“民生為大”。比如,在預期目標部分提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在政策取向部分提出要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在重點任務部分也提出了一系列實實在在、人民關切的“惠民生”舉措,就是要體現政府工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及時有效回應群眾需求和關切,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2)結合材料,運用“國家機構”知識,分析如何打造人民滿意的政府 《暑假復習(一)-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統編版》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C A B A A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C C A C C1.C【詳解】本題考查監察機關的職責。C:漫畫《一推了之》體現出一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沒有依法行使權力,體現出監察機關應對履職不力的公職人員進行問責,C說法正確;A:法院是我國的審判機關,A錯誤;B: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B錯誤;D: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提起公訴是人民檢察院的職責,D錯誤;故本題選C。2.B【詳解】本題考查憲法基本原則。A:憲法是根本法,強調其最高法律效力,但“活動行為準則”屬于憲法地位而非基本原則,故A不符合題意;B:養老服務改革旨在保障老年人權益,體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故B符合題意;C:“法律規范行為”屬于法律作用,并非憲法基本原則,故C不符合題意;D:憲法規定“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而“公民”表述錯誤,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3.A【詳解】本題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相關知識。A:題干強調“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直接體現了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故A符合題意;B:我國人權主體廣泛是事實,但題干未涉及人權主體的范圍,故B不符合題意;C:憲法保護人權內容廣泛是正確表述,但題干未強調人權內容的廣泛性,故C不符合題意;D:我國保障的是人民的合法權利,而非“一切權利”,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4.C【詳解】本題考查人權相關知識。A:人權保護對象不僅限于我國公民,還包括其他群體(如外國人、無國籍人等),故A說法錯誤;B:憲法權威與題干中“人民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無直接關聯,故B不符合題意;C:題干強調“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直接對應“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故C符合題意;D:國家的武裝力量屬于人民是憲法規定,但題干未涉及相關內容,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5.A【詳解】本題考查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A:題干中 “村民議事會” 的工作流程,體現了村民通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參與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決策與管理,這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具體體現,故A符合題意;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的基本政治制度,題文材料未涉及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相關內容,故B不符合題意;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強調的是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與題文中 “村民議事會” 這一基層群眾自治的內容不符,故C不符合題意; D: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不屬于政治制度范疇,題文考查的是政治制度,故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A。6.B【詳解】本題考查法治和自由的關系。②③:題文中,“打擊自媒體謠言、誹謗的亂象”,表明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體現了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故②③說法正確;①:依法打擊是規范自媒體的發展,不是限制自媒體的自由,故①說法錯誤;④:消除,說法絕對化,依法打擊能減少謠言和誹謗,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7.A【詳解】本題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A: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體現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是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A說法正確;BCD:題干沒涉及尊重和保障人權,最高法律效力,加強黨政監督,BCD說法不符題意;故本題選A。8.A【詳解】本題考查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人大代表的職權。 A:“全國人大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是依法行使立法權的表現,故A說法正確; B:人大的監督權主要指監督法律實施和其他國家機關工作,故B說法錯誤;CD:審議權和表決權是人大代表的職權,不是人大的權力,故CD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A。9.B【詳解】本題考查公民基本政治權利的相關知識。A:王叔叔撥打熱線反映占道經營問題,屬于行使監督權中的批評建議權,監督權是公民的政治權利之一,故A不符合題意;B:小楊的爸爸參加人大代表選舉,直接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屬于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故B符合題意;C:張大伯申請專利屬于知識產權范疇,屬于社會經濟權利,故C不符合題意;D:李某繳納稅款是依法履行公民義務,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0.B【詳解】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A:管理社會事務是政府的職能之一,并非黨的根本宗旨,故A說法錯誤;B:題干強調黨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故B符合題意;C:實現共產主義是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而非根本宗旨,故C不符合題意;D:履行執政興國職責是黨的執政要求,但未直接體現根本宗旨,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1.A【詳解】本題考查規范權力運行的要求。A:權力必須在憲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圍內行使,這是規范權力運行、防止腐敗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反腐敗的持續性,正是因為權力若不受法律約束易滋生腐敗,故A符合題意;B:國家機關行使權力應“法定職責必須為”,不是法定職責任意為,故B說法錯誤;C:“消除腐敗”表述絕對化,法律法規能遏制腐敗但無法完全消除,故C說法錯誤;D:“法無授權也可為”違背“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法治原則,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2.C【詳解】本題考查消費者的權益、依法維權。A:漫畫主要強調的是經營者不得強制消費者 “掃碼點餐” 以及消費者協會的作用,并沒有體現掃碼點餐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這一內容。故A不符合題意;B:漫畫中沒有任何信息表明消費者是通過訴訟的方式維權。訴訟通常涉及到向法院提起法律程序等相關內容,漫畫里未呈現這些要素。故B不符合題意;C:漫畫中有“消費者協會”字樣,且畫面表達出對商家強制掃碼點餐行為的規范,這體現了消費者協會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即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點餐方式,不被商家強制掃碼點餐,消費者協會在保障消費者的這一權利。故C符合題意;D:漫畫強調的是商家不得強制消費者“掃碼點餐”,而不是不得采用“掃碼”形式讓顧客點餐,商家可以提供掃碼點餐方式,但不能強制。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3.C【詳解】本題考查人民當家作主。C: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人民當家作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人民共同利益的保障;國家機構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行使國家權力的組織載體,可以看出共同指向的主題為人民當家作主,故C符合題意;A:憲法是根本法,但題干未直接體現憲法內容,故A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涉及公民權利義務,故B不符合題意;D:崇尚法治精神:題干未強調法治公平正義,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4.A【詳解】本題考查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相關知識。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既維護國家統一,又保障民族平等和自主,符合題干中“國家的集中、統一與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的描述,故A符合題意;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體現人民當家作主,與民族問題無直接關聯,故B不符合題意;C: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基層群眾自我管理的形式(如村委會、居委會),與民族自治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政黨制度,強調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與民族問題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5.C【詳解】本題考查踐行平等。②③:漫畫“某些招聘”是就業歧視。就業歧視剝奪了公平就業的機會,破壞社會和諧。用人單位違背了平等的原則,要敢于抵制該行為,故②③符合題意;①:招聘門檻違背了平等的原則,故①說法錯誤;④:用人單位侵犯了你的勞動權,可以向人民法院進行起訴,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6.C【詳解】本題考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大代表的職責。②③:分析題文,材料中揚州市人大代表邵某聽取群眾意見并提交議案體現人大代表由人民選舉產生,需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邵某深入基層調研并聽取意見,說明人大代表應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故②③符合題意;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故①說法錯誤;④: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權、質詢權等是職責所在,但不是優先使用,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7.(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法律監督機關。(2)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動中,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詳解】(1)本題考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可以根據教材知識進行回答。(2)本題考查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動中如何行使審判權,可以根據教材知識進行回答。18.(1)“網絡曝光發揮了懲惡揚善的積極作用”的合理性:①言論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也是實現自由平等的重要基石。網絡曝光作為言論自由的一種表現形式,允許公民通過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揭露社會不公和惡行。當網絡曝光聚焦于懲惡揚善時,它實際上是在利用言論自由的力量,推動社會向更加公正、和諧的方向發展。②崇尚法治精神強調社會的平等參與和有效監督。網絡曝光為普通公民提供了一個相對平等的參與平臺,使得每個人都能夠成為揭露社會問題的“記者”和“監督者”。面對不平等現象,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應據理力爭,必要時依法維權。當網絡曝光有效揭露并推動解決惡行時,它實際上是在強化社會監督機制,確保公平正義的實現。“網絡曝光助長了倒行逆施的不良風氣”的合理性:①法治精神中的自由并非無限制的自由,而是受到法律和社會責任約束的自由。網絡曝光作為言論自由的一種體現,其行使應當遵循法律法規,尊重他人權益,避免侵犯隱私、誹謗等違法行為。當網絡曝光被濫用,如散布虛假信息、惡意攻擊他人時,它就背離了自由的本意,反而助長了不負責任、倒行逆施的不良風氣。②法治精神強調平等。網絡曝光應當尊重每個人的權利和尊嚴,避免因為個人偏見或情緒化而對他人進行不公正的指責或攻擊。如果網絡曝光淪為了一種對特定群體或個人進行歧視或打壓的工具,那么它就違背了平等的原則,助長了社會的不公和分裂。③公平和正義是法治精神的核心價值。當網絡曝光被用于傳播虛假信息、煽動情緒、制造對立時,它就可能扭曲公平和正義的概念,助長一種“以暴制暴”、“以惡制惡”的不良風氣。這種風氣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可能加劇社會矛盾,破壞社會穩定。(2)①樹立義務意識,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在行使言論自由權利的同時,不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和他人的合法權益。②樹立權利意識,珍惜自己的權利,在“網絡曝光”中既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③增強法治觀念,運用合法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遇到網絡侵權行為時,及時舉報或訴諸法律。④積極參與網絡監督,勇于同網絡違法行為作斗爭,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分析】考點考查:公民行使權利的界限、公民維護權利的途徑和方式、公民要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公平的價值、正義的力量、個人守護正義。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道德修養、法治觀念、責任意識。【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中學生,需要運用崇尚法治精神的有關知識,從原因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通過“網絡曝光”獲得廣泛關注,得到聲援,有效維權;也可以利用“網絡曝光”披露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行為;“網絡曝光”還可以用來監督公職人員,曝光他們以權謀私、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可鏈接利用言論自由的力量,推動社會向更加公正、和諧的方向發展;面對不平等現象必要時依法維權;強化社會監督機制,確保公平正義的實現;關鍵詞②:打著正義的旗號對被曝者無端指責、展開猛烈攻擊,甚至慫恿他人進行人肉搜索;惡意炒作,有意煽動網友情緒,利用網絡輿情達到不當目的→可鏈接法治精神中的自由并非無限制的自由,而是受到法律和社會責任約束的自由,背離了自由的本意,反而助長了不負責任、倒行逆施的不良風氣;違背了平等的原則,助長了社會的不公和分裂;可能加劇社會矛盾,破壞社會穩定;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青少年,需要運用權利與義務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打著正義的旗號對被曝者無端指責、展開猛烈攻擊,甚至慫恿他人進行人肉搜索;惡意炒作,有意煽動網友情緒,利用網絡輿情達到不當目的→可鏈接樹立義務意識;樹立權利意識;既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關鍵詞②:通過“網絡曝光”獲得廣泛關注,得到聲援,有效維權→可鏈接增強法治觀念,運用合法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關鍵詞③:“網絡曝光”還可以用來監督公職人員,曝光他們以權謀私、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可鏈接積極參與網絡監督,勇于同網絡違法行為作斗爭,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9.寧寧:憲法不僅對國家工作人員來說很重要,對一切組織和個人都來說都很重要。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準則。一切組織和個人都必須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小紅:憲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凸顯憲法地位,樹立憲法權威,弘揚憲法精神,保障憲法實施;有利于全體社會成員增強憲法意識,捍衛憲法尊嚴,對形成尊崇憲法、擁護憲法、踐行憲法的共識和氛圍;有利于強化國家公職人員的憲法意識,增強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有利于推進依憲治國和依法治國的進程;有利于鼓舞全社會弘揚憲法精神,培育憲法信仰等。小詩:其他法律也很重要,但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是治國安邦總章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等。【分析】考點考查:憲法是根本活動準則,增強憲法意識,憲法的地位;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觀念。【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調用憲法是根本活動準則,增強憲法意識,憲法的地位有關知識分析,可從解惑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寧寧,只讓國家工作人員進行憲法宣誓看來,憲法只對他們重要→可聯系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準則+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關鍵詞②:小紅,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進行憲法宣誓,這種儀式有何用意→可聯系樹立憲法權威,弘揚憲法精神,保障憲法實施+形成尊崇憲法、擁護憲法、踐行憲法的共識和氛圍+強化國家公職人員的憲法意識,增強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推進依憲治國和依法治國進程;關鍵詞③:小詩,為什么對憲法宣誓→可聯系憲法的地位+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0.(1)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2) ②認同憲法,增強對憲法的信服和尊崇。 ③踐行憲法,將憲法原則轉化為自覺的行為準則。 ④積極參與憲法宣傳活動,讓憲法走近群眾,深入人心。【分析】考點考查: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增強憲法意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觀念。【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調用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有關知識分析,可從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國歌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規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可聯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考查增強憲法意識的倡議書,屬于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21.(1)①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②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這些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并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2)①行政機關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②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政,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分析】考點考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依法行政。能力考查: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觀念。【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有關知識,從認識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出席大會,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可鏈接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關鍵詞②: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成果→可鏈接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這些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并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關鍵詞③: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可鏈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依法行政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要體現政府工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及時有效回應群眾需求和關切,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可鏈接行政機關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