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綿竹中學初中部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綿竹中學初中部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題

資源簡介

四川省綿竹中學初中部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題
1.(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所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
【解析】【解答】使用溫度計時,玻璃泡要浸沒在被測液體中,且不碰到杯壁或者杯底,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相平,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分析】利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時,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且不碰底和側壁,讀數時,視線正對刻度線。
2.(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所示,在盛水的燒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試管,加熱燒杯,使杯內水沸騰,在繼續加熱過程中,試管中的水(  )
A.不能達到沸點,因此不能沸騰 B.能達到沸點,但不能沸騰
C.能夠達到沸點,也能夠沸騰 D.以上幾種說法都不對
【答案】B
【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
【解析】【解答】圖中,試管在燒杯中,當燒杯內的水沸騰,繼續加熱,燒杯內的水溫度將不變,試管內的水溫度能達到沸點,但不能繼續吸熱,試管內的水不能沸騰,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當水到達沸點,不能吸熱,則不能沸騰。
3.(2023八上·綿竹月考)下列關于物態變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樟腦丸放一段時間后變小是升華現象
B.美麗的“霧凇”是凝固現象
C.濕衣服在太陽下被曬干是液化現象
D.杯中熱水冒出的“白氣”是汽化現象
【答案】A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放熱;升華及升華吸熱;凝華及凝華放熱
【解析】【解答】A.樟腦丸變小,是從固態直接變為了氣態,是升華現象,故A正確;
B.霧凇是固態,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為固態,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故B錯誤;
C.濕衣服在太陽下被曬干,是水汽化成為了水蒸氣,發生汽化現象,故C錯誤;
D.“白氣”是小水珠,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現象,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固體直接變為氣體,是升華現象;氣體直接變為固體,是凝華現象;液體變為氣體,是汽化現象;氣體變為液體,是液化現象。
4.(2023八上·綿竹月考)下面關于光學現象和光學知識的連線不正確的是(  )
A.海市蜃樓——光發生漫反射 B.小孔成像——光沿直線傳播
C.鏡花水月——光的鏡面反射 D.黑板反光——光的鏡面反射
【答案】A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用;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海市蜃樓,是光在不均勻的空氣中傳播,光發生折射形成的,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鏡花水月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黑板反光是由于黑板太光滑,光發生了鏡面反射,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光線經過不同介質,發生折射;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黑板反光,是鏡面反射現象。
5.(2023八上·綿竹月考)水中有一個點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從水中射入空氣中,光路圖如圖所示。人在岸上觀察到點光源S成的像為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S'在①直線上
②S'在②直線上
③成像S'是光線發生了光的反射
④成像S'是光線發生了光的折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人在空氣中,看到水中點光源S成的像S',是水中的S射向水面的光在水面發生折射,進入人的眼睛,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到了比S淺的像S',S'在①直線上,故①④正確,②③錯誤,B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到水中的光比實際變淺。
6.(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所示的聲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隆隆的雷聲,在太空中也能聽到
B.從左向右敲擊時,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來越低
C.發射火箭時,震耳的轟鳴聲屬于超聲波
D.道路兩旁的隔音墻,可以阻礙噪聲的傳播
【答案】D
【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防治噪聲的途徑
【解析】【解答】A.真空不傳聲,在太空中聽不到雷聲,故A錯誤;
B.圖中,從左向右水越來越少,敲擊時,水瓶振動越快,聲音的音調越來越高,故B錯誤;
C.發射火箭時,震耳的轟鳴聲人耳可聽見,不屬于超聲波,故C錯誤;
D.道路兩旁的隔音墻,是從傳播過程中阻礙噪聲的傳播,從傳播途徑減弱噪聲,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真空不能傳聲;發聲體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人耳不能聽到超聲波和次聲波;隔音屏障可以阻斷聲音的傳播,減弱噪聲。
7.(2023八上·綿竹月考)小強同學用刻度尺測出一個物體的長度為182.3mm,下面物體中最接近這個數值的是(  )
A.物理課本的寬度 B.一根粉筆的長度
C.教室黑板的長度 D.課桌的高度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估測
【解析】【解答】根據測量的數據:182.3mm=18.23cm=0.1823m,
物理課本的寬度約18cm,一根粉筆的長度約8cm,教室黑板的長度約4m,課桌的高度0.7m,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根據常見物體的長度,結合數據,判斷合理的物體。
8.(2023八上·綿竹月考)某同學用一把分度值為1mm的直尺,先后測量同一木塊的厚度,五次測量結果分別是3.12cm、3.14cm、3.32cm、3.12cm、3.12cm。則測量該木塊的厚度的記錄結果是(  )
A.3.12cm B.3.125cm C.3.13cm D.3.16cm
【答案】C
【知識點】誤差及其減小方法
【解析】【解答】①在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用cm作單位應有兩位小數;②對已知的五個數據中,錯誤的第三個數據(3.32cm)應排除;③為了減小誤差,采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進行,在最后結果除不盡時采用“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④木塊的厚度為: ;即該題四個選項中只有C正確,而ABD錯誤;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
【分析】(1)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用mm作單位應有一位小數,用cm作單位應有兩位小數;
(2)為了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但要排除錯誤數據后,再進行計算;
(3)對于計算結果,如果遇到除不盡時,應對小數點后的第三位進行“四舍五入”,即小數點的位數保留到跟原測量值相同。
9.(2023八上·綿竹月考)下列關于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經過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物體運動所用的時間越少,速度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D.20km/h的速度大于15m/s的速度
【答案】C
【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單位時間內, 物體運動經過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故A錯誤;
B.單位路程, 物體運動所用的時間越少,速度越大 ,故B錯誤;
C.速度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故C正確;
D.所以20km/h的速度小于15m/s的速度,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根據速度的定義判識選項
速度v=s/t,表示的是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0.(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所示,讓一束平行光經過一凸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物體距透鏡8cm時,成倒立的虛像
B.當物體距透鏡16cm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當物體從距透鏡20cm處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時,所成的像逐漸變小
D.當物體從距透鏡30cm處靠近透鏡移動時,要得到清晰的實像,應使光屏靠近透鏡
【答案】C
【知識點】主光軸、光心、焦點和焦距;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圖中,凸透鏡的焦距為:,
A.當物體距透鏡8cm時,小于一倍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A錯誤;
B.當物體距透鏡16cm時,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錯誤;
C.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當物體從距透鏡20cm處遠離透鏡移動時,所成的像逐漸變小,故C正確;
D.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當物體從距透鏡30cm處靠近透鏡移動,像遠離凸透鏡移動,應使光屏遠離透鏡,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光線和凸透鏡主光軸平行,會聚于焦點,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計算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特點,結合物距,判斷成像特點,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
11.(2023八上·綿竹月考)聲波可以在示波器上顯示出來。下圖是甲乙兩個音叉發出的聲音在示波器上顯示出來的波形圖,分析正確的是(  )
A.甲聲波的頻率較高 B.乙聲波的音調較高
C.甲聲波的傳播速度較慢 D.乙聲波的響度較大
【答案】B
【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及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解析】【解答】AB.圖中,聲波振動的波形疏密程度不同,頻率不同,頻率越高,音調越高,乙聲波的頻率較高,音調高;故A錯誤,B正確;
C.聲波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種類和介質溫度有關,和振動的頻率無關,故C錯誤;
D.圖中,聲波形幅度相同,響度相同,所以甲、乙兩聲波的響度一樣大,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物體振動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溫度和介質相同時,聲波的傳播速度不變;聲音的響度和振幅有關。
12.(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是某小組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的一個情景,此時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由此可知(  )
A.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
B.僅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無法呈現出清晰的像
C.若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只移動凸透鏡,光屏上能得到縮小的像。
D.隨著蠟燭越燒越短,呈現在光屏上的像也會向下移動
【答案】C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解答】A.圖中,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利用該原理制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
B.根據光路可逆,不移動凸透鏡,只將蠟燭和光屏位置互換,則物距與像距互換,光屏能成清晰的像,故B不符合題意;
C.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移動凸透鏡,當向右移動凸透鏡,物距和像距交換時,可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符合題意;
D.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時,蠟燭越燒越短,則在光屏上的像會向上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凸透鏡成像時,物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實際應用是幻燈機;物距和像距互換時,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物體向下移動,像向上移動。
13.(2023八上·綿竹月考)甲乙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甲乙速度之比為4∶3,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2,則所用時間之比為(  )
A.9∶8 B.8∶9 C.2∶1 D.1∶2
【答案】A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根據甲、乙的速度比值和路程的比值,計算甲、乙所用時間之比為:
,A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根據,計算時間,再計算時間比值。
14.(2023八上·綿竹月考)在如圖所示的各圖中,用來表示勻速運動規律的圖像是(  )
A.(1)(2) B.(2)(4) C.(1)(4) D.(2)(3)
【答案】B
【知識點】勻速直線運動特點;時間速度路程的圖像分析
【解析】【解答】圖1,通過的路程隨時間的增加而不變,表示靜止狀態;
圖2,路程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不變,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圖3,表示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是做加速運動;
圖4,物體運動時的v-t圖象,表示速度隨時間的增加而不變,反映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綜合分析,可以得出,圖(2)和(4)做勻速直線運動,B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保持不變,路程和時間成正比。
15.(2023八上·綿竹月考)小紅參加百米賽跑,她起跑的速度是7m/s,中途的速度是9m/s,最后沖刺的速度是10m/s,若她的成績為12.5s。則她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0m/s B.8.67m/s C.8m/s D.12m/s
【答案】C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百米賽跑時,所用的時間為12.5s,計算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為:,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為8m/s;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根據,利用總路程和總時間,可以計算平均速度。
16.(2023八上·綿竹月考)圖木塊A長度是   cm,圖中溫度計的讀數是   ℃。圖中秒表的讀數是   s。
【答案】1.30;-28;277.5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時間及其測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圖中,刻度尺上1cm分10份,則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根據物體對應刻度尺的位置,物體的長度為:7.30cm-6.00cm=1.30cm;
圖中,溫度計分度值為1℃,刻度值向下變大,則為零下溫度,示數為-28℃。
在秒表的小表盤是分鐘盤,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4后超半格,分針指示的時間為4min;在秒表的大表盤是秒鐘盤,指示的時間為37.5s,則停表的讀數為4min+37.5s=277.5s。故第1空填:1.30;第2空填:-28;第3空填:277.5。
【分析】根據物體對應刻度尺的位置,測量長度;根據溫度計液柱位置,測量溫度;根據秒表的分鐘指針和秒鐘指針位置,測量時間。
17.(2023八上·綿竹月考)圖甲中表示水沸騰時的現象的是   (選填“A”或“B”);如圖乙所示,由圖像可知,當時的氣壓   (選填:“小于”“等于”“大于”)1個標準大氣壓;在標準大氣壓下,酒精的熔點是-117℃、沸點是78℃;水銀的熔點是-39℃、沸點是357℃,若要測沸水的溫度應選用   (選填“酒精”或“水銀”)計。
【答案】A;小于;水銀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沸騰及沸騰條件;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解答】圖甲A中,氣泡在上升,體積逐漸變大,是沸騰時的現象;B圖中氣泡在上升,體積逐漸變小,是沸騰前的現象。
圖乙中,水的沸點是98℃;由于水的沸點低于100℃,此時的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
溫度計都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在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是100℃,酒精的沸點是78℃,水銀的沸點是357℃,水銀的沸點高于沸水的溫度,所以,測沸水的溫度要選水銀溫度計。故第1空填:A;第2空填:小于;第3空填:水銀。
【分析】水沸騰時,水底氣泡上升變大,沸騰前,氣泡上升變小;水的沸點隨大氣壓的降低而降低;溫度計測量溫度時,感溫液的沸點要高于所測量的溫度。
18.(2023八上·綿竹月考)安全小提示:夏天我們外出游玩時,不要隨意將瓶裝礦泉水丟在樹林里。這是由于瓶裝礦泉水在陽光下,相當于一個    (選填“凹透鏡”或“凸透鏡”),它對光線有   作用,可能將陽光會聚在焦點上,導致附近的樹葉長時間高溫引起森林火災。
【答案】凸透鏡;會聚
【知識點】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
【解析】【解答】礦泉水瓶是圓的,瓶中水的形狀是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凸透鏡的形狀,瓶裝礦泉水在陽光下,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可能將陽光會聚在焦點上,會造成樹葉燃燒,造成火災。故第1空填:凸透鏡;第2空填:會聚。【分析】瓶中有水時,相當于凸透鏡;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會聚的能量可能點燃物體。
19.(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所示的四幅圖,有的能夠說明近視眼或遠視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給出了近視眼或遠視眼的矯正方法,能夠說明近視眼的成像原理的是   圖;表示矯正遠視眼的是   圖。
【答案】乙;丙
【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解析】【解答】近視眼的晶狀體過厚,會聚能力太強,導致像成在視網膜前方,圖乙是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圖;
遠視眼的晶狀體過薄,會聚能力太弱,導致像成在視網膜后方,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可矯正遠視眼,圖丙是遠視眼的矯正原理。故第1空填:乙;第2空填:丙。
【分析】近視眼的晶狀體太厚,成像在視網膜前;遠視眼的晶狀體薄,成像在視網膜后,利用凸透鏡矯正。
20.(2023八上·綿竹月考)兩個女高音歌手在唱歌,這里的“高”指的是   高;觀眾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為她們的   不同,兩個歌手的歌聲是通過   傳到現場觀眾耳朵里的。
【答案】音調;音色;空氣
【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音色
【解析】【解答】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女歌手是高音,指發出聲音的頻率快,音調高。
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是辨別不同發聲體的依據;根據音色不同,觀眾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歌手的歌聲是通過空氣傳到現場觀眾耳朵里的。故第1空填:音調;第2空填:音色;第3空填:空氣。
【分析】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有關,可以辨別發聲體;人們聽到的聲音,是空氣傳播的。
21.(2023八上·綿竹月考)下圖為甲、乙兩物體運動時,相隔相同時間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圖可知,   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選填“甲”或“乙”)。若相鄰間隔的時間為0.01s,則乙物體如圖可見這部分的平均速度為   m/s。
【答案】甲;2.5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時間速度路程的圖像分析
【解析】【解答】甲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路程相同,說明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路程變大,說明乙做加速直線運動。乙0.03s運動路程為7.5cm,所以乙物體如圖可見這部分的平均速度為
綜上第1空、甲;第2空、2.5
【分析】速度的計算:v=s/t,相同時間下物體的路程大,則速度大,相同路程下,物體的時間小速度大
22.(2023八上·綿竹月考)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的衛星與地球保持一樣的速度,即所謂的“同步衛星”。這里的“同步”是以    為參照物;坐在飛快行駛的汽車內,看到路旁的樹木急速后退,這里的“急速后退”是以   為參照物。
【答案】地球;汽車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解答】同步衛星與地球保持相同的速度,以地球為參照物,衛星和地球沒有位置變化,是靜止的。
坐在行駛的車內,以汽車為參照物的,路旁的樹木有位置變化,是運動的,樹木急速后退。故第1空填:地球;第2空填:汽車。
【分析】相對于參照物,沒有位置變化,是靜止的,有位置變化,是運動的。
23.(2023八上·綿竹月考)一列長200m的火車,以20m/s的速度勻速進入長為2km的隧洞,火車完全在洞中的時間是   s,火車完全通過隧洞的時間為   s。
【答案】90;110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由題可知,隧洞的長L洞=2km=2000m,火車長L車=200m,則火車完全在洞中通過的路程s=L洞﹣L車=2000m﹣200m=1800m,由 可知火車完全在洞中的時間 ,火車完全通過隧洞的路程s′=L車+L洞=200m+2000m=2200m,由 可知火車完全通過隧洞的時間
【分析】根據公式s=L洞﹣L車及,可求出火車完全在洞中的時間;根據公式s′=L車+L洞及,可知火車完全通過隧洞的時間。
24.(2023八上·綿竹月考)一小船在河中逆水劃行,經過某橋下時,一草帽落于水中順流而下,半小時后劃船人才發覺,并立即掉頭追趕,結果在橋下游8km處追上草帽,則水流速度的大小為   。(設船掉頭時間不計,劃船速率及水流速率恒定)
【答案】8km/h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以河岸為參照物,設船的劃行速度為,水流的速度為,則草帽落水后,速度為順流而下,設船向上游運動的時間為t1,船向下游運動的時間為t2,則在時間t1內,小船向上游前進的路程:,
在時間t1+t2內,草帽向下游漂流的路程:,
在時間t2內,小船向下游行駛的路程:,
依題意得:,則
,因為,所以有,
則水流速度為:。故第1空填:8km/h。
【分析】根據船速和水流速度的差,利用s=vt,計算逆流而上的路程;再利用船行路程和草帽的路程關系,利用,計算速度。
25.(2023八上·綿竹月考)在如圖中用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物體AB的像.
【答案】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解答】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畫出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并連線為像,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如圖所示: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畫出像的位置。
26.(2023八上·綿竹月考)下圖中已標出了反射光線OB,請畫出對應的入射光線AO和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OC。
【答案】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過入射點作垂直于水面的法線,然后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作出入射光線OA。當光從空氣中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將小于入射角,由此可作出折射光線OC,如下圖:
【分析】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規律完成作圖。
27.(2023八上·綿竹月考)請在圖中,完成光路圖。
【答案】
【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
【解析】【解答】圖中,光線的延長線過凹透鏡的焦點,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光線過凹透鏡光心,傳播方向不改變,如圖所示:
圖中,光線過凸透鏡光心,傳播方向不改變,光線通過凸透鏡的焦點,經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
【分析】根據凸透鏡、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畫出對應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
28.(2023八上·綿竹月考)圖甲是用海波和石蠟“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
(1)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圖甲中的   (選填“A”“B”或“C”);
(2)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兩種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圖象如圖乙所示,由圖象可知石蠟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海波熔化持續了   min;
(3)如乙圖所示,4至8分鐘內海波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等于”“小于”)石蠟吸收的熱量。
【答案】C;非晶體;6;等于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時,(1)組裝實驗器材時,根據利用酒精燈的外沿加熱,溫度計不能碰到容器底,故要自下而上,應先固定C的位置。
(2)根據圖乙,石蠟在熔化時,溫度逐漸升高,沒有確定的熔點,故石蠟是非晶體;
海波是晶體,從第4min到第10min,熔化結束,共持續了6min。
(3)實驗裝置相同,則相同時間內不同物質吸收熱量相等,即4至8分鐘內,海波和石蠟吸收的熱量相等。
【分析】(1)組裝加熱器材時,從下向上;
(2)石蠟是非晶體,熔化時,溫度逐漸升溫;海波是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溫度不變的時間是熔化時間;
(3)相同裝置中,加熱時間相同,物體吸收的熱量相等。
29.(2023八上·綿竹月考)小紅同學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再取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過程中:
(1)小紅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
(2)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目的是:   ﹔
(3)將蠟燭A移到玻璃板前某個位置不動,在水平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看不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觀察后發現這是因為玻璃板與桌面   ,調整后便能看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
(4)小紅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它的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和像的大小;不垂直;不變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1)實驗時,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利用了玻璃的透光性,還能成像,能看清玻璃板后的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實驗時,兩支蠟燭大小相同,后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則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支蠟燭等長,可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
(3)當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時,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此時像不在桌面上,無論在水平桌面上怎樣移動蠟燭B,都看不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
(4)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當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不變。
【分析】(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選擇完全相同的蠟燭,便于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
(3)當玻璃板和桌面不垂直時,蠟燭和像關于平面鏡對稱,當不能同時在桌面上;
(4)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和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
30.(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所示,轎車從某地往十堰方向勻速行駛,當到達A地時,車內的鐘表顯示為9時05分;到達B地時,鐘表顯示為9時35分,求:
(1)轎車從A地到B地用多少小時?
(2)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轎車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從B地到達十堰需要多長時間。
【答案】解:(1)轎車從A地到B地所用時間為;
答:轎車從A地到B地所用時間是0.5h。
(2)轎車從A地到B地的路程;
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
答: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為100km/h。
(3)由圖可得轎車從B地到南寧的路程s'=70km,轎車從B地到南寧的時間

答:若轎車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從B地到達南寧需要0.7h。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轎車從A地到B地所用時間為前后兩個時刻的時間差;
(2)轎車從A地到B地的路程等于兩地標識牌上的距離之差,再根據計算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
(3)根據計算轎車從B地到南寧的時間。
1 / 1四川省綿竹中學初中部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題
1.(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所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2.(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所示,在盛水的燒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試管,加熱燒杯,使杯內水沸騰,在繼續加熱過程中,試管中的水(  )
A.不能達到沸點,因此不能沸騰 B.能達到沸點,但不能沸騰
C.能夠達到沸點,也能夠沸騰 D.以上幾種說法都不對
3.(2023八上·綿竹月考)下列關于物態變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樟腦丸放一段時間后變小是升華現象
B.美麗的“霧凇”是凝固現象
C.濕衣服在太陽下被曬干是液化現象
D.杯中熱水冒出的“白氣”是汽化現象
4.(2023八上·綿竹月考)下面關于光學現象和光學知識的連線不正確的是(  )
A.海市蜃樓——光發生漫反射 B.小孔成像——光沿直線傳播
C.鏡花水月——光的鏡面反射 D.黑板反光——光的鏡面反射
5.(2023八上·綿竹月考)水中有一個點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從水中射入空氣中,光路圖如圖所示。人在岸上觀察到點光源S成的像為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S'在①直線上
②S'在②直線上
③成像S'是光線發生了光的反射
④成像S'是光線發生了光的折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所示的聲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隆隆的雷聲,在太空中也能聽到
B.從左向右敲擊時,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來越低
C.發射火箭時,震耳的轟鳴聲屬于超聲波
D.道路兩旁的隔音墻,可以阻礙噪聲的傳播
7.(2023八上·綿竹月考)小強同學用刻度尺測出一個物體的長度為182.3mm,下面物體中最接近這個數值的是(  )
A.物理課本的寬度 B.一根粉筆的長度
C.教室黑板的長度 D.課桌的高度
8.(2023八上·綿竹月考)某同學用一把分度值為1mm的直尺,先后測量同一木塊的厚度,五次測量結果分別是3.12cm、3.14cm、3.32cm、3.12cm、3.12cm。則測量該木塊的厚度的記錄結果是(  )
A.3.12cm B.3.125cm C.3.13cm D.3.16cm
9.(2023八上·綿竹月考)下列關于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經過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物體運動所用的時間越少,速度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D.20km/h的速度大于15m/s的速度
10.(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所示,讓一束平行光經過一凸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物體距透鏡8cm時,成倒立的虛像
B.當物體距透鏡16cm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當物體從距透鏡20cm處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時,所成的像逐漸變小
D.當物體從距透鏡30cm處靠近透鏡移動時,要得到清晰的實像,應使光屏靠近透鏡
11.(2023八上·綿竹月考)聲波可以在示波器上顯示出來。下圖是甲乙兩個音叉發出的聲音在示波器上顯示出來的波形圖,分析正確的是(  )
A.甲聲波的頻率較高 B.乙聲波的音調較高
C.甲聲波的傳播速度較慢 D.乙聲波的響度較大
12.(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是某小組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的一個情景,此時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由此可知(  )
A.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
B.僅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無法呈現出清晰的像
C.若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只移動凸透鏡,光屏上能得到縮小的像。
D.隨著蠟燭越燒越短,呈現在光屏上的像也會向下移動
13.(2023八上·綿竹月考)甲乙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甲乙速度之比為4∶3,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2,則所用時間之比為(  )
A.9∶8 B.8∶9 C.2∶1 D.1∶2
14.(2023八上·綿竹月考)在如圖所示的各圖中,用來表示勻速運動規律的圖像是(  )
A.(1)(2) B.(2)(4) C.(1)(4) D.(2)(3)
15.(2023八上·綿竹月考)小紅參加百米賽跑,她起跑的速度是7m/s,中途的速度是9m/s,最后沖刺的速度是10m/s,若她的成績為12.5s。則她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0m/s B.8.67m/s C.8m/s D.12m/s
16.(2023八上·綿竹月考)圖木塊A長度是   cm,圖中溫度計的讀數是   ℃。圖中秒表的讀數是   s。
17.(2023八上·綿竹月考)圖甲中表示水沸騰時的現象的是   (選填“A”或“B”);如圖乙所示,由圖像可知,當時的氣壓   (選填:“小于”“等于”“大于”)1個標準大氣壓;在標準大氣壓下,酒精的熔點是-117℃、沸點是78℃;水銀的熔點是-39℃、沸點是357℃,若要測沸水的溫度應選用   (選填“酒精”或“水銀”)計。
18.(2023八上·綿竹月考)安全小提示:夏天我們外出游玩時,不要隨意將瓶裝礦泉水丟在樹林里。這是由于瓶裝礦泉水在陽光下,相當于一個    (選填“凹透鏡”或“凸透鏡”),它對光線有   作用,可能將陽光會聚在焦點上,導致附近的樹葉長時間高溫引起森林火災。
19.(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所示的四幅圖,有的能夠說明近視眼或遠視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給出了近視眼或遠視眼的矯正方法,能夠說明近視眼的成像原理的是   圖;表示矯正遠視眼的是   圖。
20.(2023八上·綿竹月考)兩個女高音歌手在唱歌,這里的“高”指的是   高;觀眾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為她們的   不同,兩個歌手的歌聲是通過   傳到現場觀眾耳朵里的。
21.(2023八上·綿竹月考)下圖為甲、乙兩物體運動時,相隔相同時間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圖可知,   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選填“甲”或“乙”)。若相鄰間隔的時間為0.01s,則乙物體如圖可見這部分的平均速度為   m/s。
22.(2023八上·綿竹月考)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的衛星與地球保持一樣的速度,即所謂的“同步衛星”。這里的“同步”是以    為參照物;坐在飛快行駛的汽車內,看到路旁的樹木急速后退,這里的“急速后退”是以   為參照物。
23.(2023八上·綿竹月考)一列長200m的火車,以20m/s的速度勻速進入長為2km的隧洞,火車完全在洞中的時間是   s,火車完全通過隧洞的時間為   s。
24.(2023八上·綿竹月考)一小船在河中逆水劃行,經過某橋下時,一草帽落于水中順流而下,半小時后劃船人才發覺,并立即掉頭追趕,結果在橋下游8km處追上草帽,則水流速度的大小為   。(設船掉頭時間不計,劃船速率及水流速率恒定)
25.(2023八上·綿竹月考)在如圖中用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物體AB的像.
26.(2023八上·綿竹月考)下圖中已標出了反射光線OB,請畫出對應的入射光線AO和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OC。
27.(2023八上·綿竹月考)請在圖中,完成光路圖。
28.(2023八上·綿竹月考)圖甲是用海波和石蠟“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
(1)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圖甲中的   (選填“A”“B”或“C”);
(2)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兩種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圖象如圖乙所示,由圖象可知石蠟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海波熔化持續了   min;
(3)如乙圖所示,4至8分鐘內海波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等于”“小于”)石蠟吸收的熱量。
29.(2023八上·綿竹月考)小紅同學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再取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過程中:
(1)小紅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
(2)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目的是:   ﹔
(3)將蠟燭A移到玻璃板前某個位置不動,在水平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看不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觀察后發現這是因為玻璃板與桌面   ,調整后便能看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
(4)小紅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它的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0.(2023八上·綿竹月考)如圖所示,轎車從某地往十堰方向勻速行駛,當到達A地時,車內的鐘表顯示為9時05分;到達B地時,鐘表顯示為9時35分,求:
(1)轎車從A地到B地用多少小時?
(2)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轎車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從B地到達十堰需要多長時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
【解析】【解答】使用溫度計時,玻璃泡要浸沒在被測液體中,且不碰到杯壁或者杯底,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相平,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分析】利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時,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且不碰底和側壁,讀數時,視線正對刻度線。
2.【答案】B
【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
【解析】【解答】圖中,試管在燒杯中,當燒杯內的水沸騰,繼續加熱,燒杯內的水溫度將不變,試管內的水溫度能達到沸點,但不能繼續吸熱,試管內的水不能沸騰,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當水到達沸點,不能吸熱,則不能沸騰。
3.【答案】A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放熱;升華及升華吸熱;凝華及凝華放熱
【解析】【解答】A.樟腦丸變小,是從固態直接變為了氣態,是升華現象,故A正確;
B.霧凇是固態,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為固態,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故B錯誤;
C.濕衣服在太陽下被曬干,是水汽化成為了水蒸氣,發生汽化現象,故C錯誤;
D.“白氣”是小水珠,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現象,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固體直接變為氣體,是升華現象;氣體直接變為固體,是凝華現象;液體變為氣體,是汽化現象;氣體變為液體,是液化現象。
4.【答案】A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用;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海市蜃樓,是光在不均勻的空氣中傳播,光發生折射形成的,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鏡花水月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黑板反光是由于黑板太光滑,光發生了鏡面反射,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光線經過不同介質,發生折射;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黑板反光,是鏡面反射現象。
5.【答案】B
【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人在空氣中,看到水中點光源S成的像S',是水中的S射向水面的光在水面發生折射,進入人的眼睛,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到了比S淺的像S',S'在①直線上,故①④正確,②③錯誤,B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到水中的光比實際變淺。
6.【答案】D
【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防治噪聲的途徑
【解析】【解答】A.真空不傳聲,在太空中聽不到雷聲,故A錯誤;
B.圖中,從左向右水越來越少,敲擊時,水瓶振動越快,聲音的音調越來越高,故B錯誤;
C.發射火箭時,震耳的轟鳴聲人耳可聽見,不屬于超聲波,故C錯誤;
D.道路兩旁的隔音墻,是從傳播過程中阻礙噪聲的傳播,從傳播途徑減弱噪聲,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真空不能傳聲;發聲體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人耳不能聽到超聲波和次聲波;隔音屏障可以阻斷聲音的傳播,減弱噪聲。
7.【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估測
【解析】【解答】根據測量的數據:182.3mm=18.23cm=0.1823m,
物理課本的寬度約18cm,一根粉筆的長度約8cm,教室黑板的長度約4m,課桌的高度0.7m,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根據常見物體的長度,結合數據,判斷合理的物體。
8.【答案】C
【知識點】誤差及其減小方法
【解析】【解答】①在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用cm作單位應有兩位小數;②對已知的五個數據中,錯誤的第三個數據(3.32cm)應排除;③為了減小誤差,采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進行,在最后結果除不盡時采用“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④木塊的厚度為: ;即該題四個選項中只有C正確,而ABD錯誤;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
【分析】(1)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用mm作單位應有一位小數,用cm作單位應有兩位小數;
(2)為了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但要排除錯誤數據后,再進行計算;
(3)對于計算結果,如果遇到除不盡時,應對小數點后的第三位進行“四舍五入”,即小數點的位數保留到跟原測量值相同。
9.【答案】C
【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單位時間內, 物體運動經過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故A錯誤;
B.單位路程, 物體運動所用的時間越少,速度越大 ,故B錯誤;
C.速度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故C正確;
D.所以20km/h的速度小于15m/s的速度,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根據速度的定義判識選項
速度v=s/t,表示的是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0.【答案】C
【知識點】主光軸、光心、焦點和焦距;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圖中,凸透鏡的焦距為:,
A.當物體距透鏡8cm時,小于一倍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A錯誤;
B.當物體距透鏡16cm時,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錯誤;
C.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當物體從距透鏡20cm處遠離透鏡移動時,所成的像逐漸變小,故C正確;
D.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當物體從距透鏡30cm處靠近透鏡移動,像遠離凸透鏡移動,應使光屏遠離透鏡,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光線和凸透鏡主光軸平行,會聚于焦點,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計算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特點,結合物距,判斷成像特點,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
11.【答案】B
【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及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解析】【解答】AB.圖中,聲波振動的波形疏密程度不同,頻率不同,頻率越高,音調越高,乙聲波的頻率較高,音調高;故A錯誤,B正確;
C.聲波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種類和介質溫度有關,和振動的頻率無關,故C錯誤;
D.圖中,聲波形幅度相同,響度相同,所以甲、乙兩聲波的響度一樣大,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物體振動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溫度和介質相同時,聲波的傳播速度不變;聲音的響度和振幅有關。
12.【答案】C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解答】A.圖中,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利用該原理制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
B.根據光路可逆,不移動凸透鏡,只將蠟燭和光屏位置互換,則物距與像距互換,光屏能成清晰的像,故B不符合題意;
C.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移動凸透鏡,當向右移動凸透鏡,物距和像距交換時,可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符合題意;
D.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時,蠟燭越燒越短,則在光屏上的像會向上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凸透鏡成像時,物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實際應用是幻燈機;物距和像距互換時,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物體向下移動,像向上移動。
13.【答案】A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根據甲、乙的速度比值和路程的比值,計算甲、乙所用時間之比為:
,A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根據,計算時間,再計算時間比值。
14.【答案】B
【知識點】勻速直線運動特點;時間速度路程的圖像分析
【解析】【解答】圖1,通過的路程隨時間的增加而不變,表示靜止狀態;
圖2,路程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不變,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圖3,表示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是做加速運動;
圖4,物體運動時的v-t圖象,表示速度隨時間的增加而不變,反映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綜合分析,可以得出,圖(2)和(4)做勻速直線運動,B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保持不變,路程和時間成正比。
15.【答案】C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百米賽跑時,所用的時間為12.5s,計算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為:,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為8m/s;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根據,利用總路程和總時間,可以計算平均速度。
16.【答案】1.30;-28;277.5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時間及其測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圖中,刻度尺上1cm分10份,則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根據物體對應刻度尺的位置,物體的長度為:7.30cm-6.00cm=1.30cm;
圖中,溫度計分度值為1℃,刻度值向下變大,則為零下溫度,示數為-28℃。
在秒表的小表盤是分鐘盤,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4后超半格,分針指示的時間為4min;在秒表的大表盤是秒鐘盤,指示的時間為37.5s,則停表的讀數為4min+37.5s=277.5s。故第1空填:1.30;第2空填:-28;第3空填:277.5。
【分析】根據物體對應刻度尺的位置,測量長度;根據溫度計液柱位置,測量溫度;根據秒表的分鐘指針和秒鐘指針位置,測量時間。
17.【答案】A;小于;水銀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沸騰及沸騰條件;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解答】圖甲A中,氣泡在上升,體積逐漸變大,是沸騰時的現象;B圖中氣泡在上升,體積逐漸變小,是沸騰前的現象。
圖乙中,水的沸點是98℃;由于水的沸點低于100℃,此時的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
溫度計都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在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是100℃,酒精的沸點是78℃,水銀的沸點是357℃,水銀的沸點高于沸水的溫度,所以,測沸水的溫度要選水銀溫度計。故第1空填:A;第2空填:小于;第3空填:水銀。
【分析】水沸騰時,水底氣泡上升變大,沸騰前,氣泡上升變小;水的沸點隨大氣壓的降低而降低;溫度計測量溫度時,感溫液的沸點要高于所測量的溫度。
18.【答案】凸透鏡;會聚
【知識點】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
【解析】【解答】礦泉水瓶是圓的,瓶中水的形狀是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凸透鏡的形狀,瓶裝礦泉水在陽光下,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可能將陽光會聚在焦點上,會造成樹葉燃燒,造成火災。故第1空填:凸透鏡;第2空填:會聚。【分析】瓶中有水時,相當于凸透鏡;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會聚的能量可能點燃物體。
19.【答案】乙;丙
【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解析】【解答】近視眼的晶狀體過厚,會聚能力太強,導致像成在視網膜前方,圖乙是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圖;
遠視眼的晶狀體過薄,會聚能力太弱,導致像成在視網膜后方,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可矯正遠視眼,圖丙是遠視眼的矯正原理。故第1空填:乙;第2空填:丙。
【分析】近視眼的晶狀體太厚,成像在視網膜前;遠視眼的晶狀體薄,成像在視網膜后,利用凸透鏡矯正。
20.【答案】音調;音色;空氣
【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音色
【解析】【解答】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女歌手是高音,指發出聲音的頻率快,音調高。
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是辨別不同發聲體的依據;根據音色不同,觀眾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歌手的歌聲是通過空氣傳到現場觀眾耳朵里的。故第1空填:音調;第2空填:音色;第3空填:空氣。
【分析】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有關,可以辨別發聲體;人們聽到的聲音,是空氣傳播的。
21.【答案】甲;2.5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時間速度路程的圖像分析
【解析】【解答】甲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路程相同,說明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路程變大,說明乙做加速直線運動。乙0.03s運動路程為7.5cm,所以乙物體如圖可見這部分的平均速度為
綜上第1空、甲;第2空、2.5
【分析】速度的計算:v=s/t,相同時間下物體的路程大,則速度大,相同路程下,物體的時間小速度大
22.【答案】地球;汽車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解答】同步衛星與地球保持相同的速度,以地球為參照物,衛星和地球沒有位置變化,是靜止的。
坐在行駛的車內,以汽車為參照物的,路旁的樹木有位置變化,是運動的,樹木急速后退。故第1空填:地球;第2空填:汽車。
【分析】相對于參照物,沒有位置變化,是靜止的,有位置變化,是運動的。
23.【答案】90;110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由題可知,隧洞的長L洞=2km=2000m,火車長L車=200m,則火車完全在洞中通過的路程s=L洞﹣L車=2000m﹣200m=1800m,由 可知火車完全在洞中的時間 ,火車完全通過隧洞的路程s′=L車+L洞=200m+2000m=2200m,由 可知火車完全通過隧洞的時間
【分析】根據公式s=L洞﹣L車及,可求出火車完全在洞中的時間;根據公式s′=L車+L洞及,可知火車完全通過隧洞的時間。
24.【答案】8km/h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以河岸為參照物,設船的劃行速度為,水流的速度為,則草帽落水后,速度為順流而下,設船向上游運動的時間為t1,船向下游運動的時間為t2,則在時間t1內,小船向上游前進的路程:,
在時間t1+t2內,草帽向下游漂流的路程:,
在時間t2內,小船向下游行駛的路程:,
依題意得:,則
,因為,所以有,
則水流速度為:。故第1空填:8km/h。
【分析】根據船速和水流速度的差,利用s=vt,計算逆流而上的路程;再利用船行路程和草帽的路程關系,利用,計算速度。
25.【答案】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解答】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畫出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并連線為像,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如圖所示: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畫出像的位置。
26.【答案】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過入射點作垂直于水面的法線,然后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作出入射光線OA。當光從空氣中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將小于入射角,由此可作出折射光線OC,如下圖:
【分析】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規律完成作圖。
27.【答案】
【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
【解析】【解答】圖中,光線的延長線過凹透鏡的焦點,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光線過凹透鏡光心,傳播方向不改變,如圖所示:
圖中,光線過凸透鏡光心,傳播方向不改變,光線通過凸透鏡的焦點,經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
【分析】根據凸透鏡、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畫出對應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
28.【答案】C;非晶體;6;等于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時,(1)組裝實驗器材時,根據利用酒精燈的外沿加熱,溫度計不能碰到容器底,故要自下而上,應先固定C的位置。
(2)根據圖乙,石蠟在熔化時,溫度逐漸升高,沒有確定的熔點,故石蠟是非晶體;
海波是晶體,從第4min到第10min,熔化結束,共持續了6min。
(3)實驗裝置相同,則相同時間內不同物質吸收熱量相等,即4至8分鐘內,海波和石蠟吸收的熱量相等。
【分析】(1)組裝加熱器材時,從下向上;
(2)石蠟是非晶體,熔化時,溫度逐漸升溫;海波是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溫度不變的時間是熔化時間;
(3)相同裝置中,加熱時間相同,物體吸收的熱量相等。
29.【答案】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和像的大小;不垂直;不變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1)實驗時,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利用了玻璃的透光性,還能成像,能看清玻璃板后的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實驗時,兩支蠟燭大小相同,后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則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支蠟燭等長,可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
(3)當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時,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此時像不在桌面上,無論在水平桌面上怎樣移動蠟燭B,都看不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
(4)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當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不變。
【分析】(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選擇完全相同的蠟燭,便于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
(3)當玻璃板和桌面不垂直時,蠟燭和像關于平面鏡對稱,當不能同時在桌面上;
(4)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和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
30.【答案】解:(1)轎車從A地到B地所用時間為;
答:轎車從A地到B地所用時間是0.5h。
(2)轎車從A地到B地的路程;
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
答: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為100km/h。
(3)由圖可得轎車從B地到南寧的路程s'=70km,轎車從B地到南寧的時間

答:若轎車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從B地到達南寧需要0.7h。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轎車從A地到B地所用時間為前后兩個時刻的時間差;
(2)轎車從A地到B地的路程等于兩地標識牌上的距離之差,再根據計算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
(3)根據計算轎車從B地到南寧的時間。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南昌市| 桂平市| 宁明县| 临城县| 双流县| 琼中| 萨迦县| 南汇区| 平乐县| 福泉市| 西安市| 六安市| 定州市| 昭苏县| 南丰县| 澳门| 商城县| 阳新县| 开鲁县| 土默特左旗| 怀化市| 秦安县| 龙井市| 西青区| 日喀则市| 朝阳县| 萝北县| 忻城县| 仙居县| 郯城县| 鹤岗市| 淮安市| 天祝| 澄江县| 宁阳县| 孝感市| 宜兰县| 邯郸市| 祁门县| 年辖: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