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機械運動檢測卷-2024-2025學年物理八年級上冊人教版(2024)一、單選題1.小紅和小芳肩并肩在平直的校園跑道上跑步,若說小芳是靜止的,則選的參照物是( )A.跑道 B.宿舍樓 C.教學樓 D.小紅2.如果甲、乙、丙三個人步行的速度分別是3.5km/h、53m/min、1m/s,那么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無法確定3.機場周圍不允許有鳥類飛行,以免機毀人亡,這是因為( )A.以停在機場的飛機為參照物,鳥的速度很大B.以正在飛行的飛機為參照物,鳥的速度很大C.以地面為參照物,鳥的速度很大D.以機場內步行的人為參照物,鳥的速度很大4.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輛汽車,甲車上的人看到乙車勻速向南運動,丙車上的人看到甲車勻速向北運動、乙車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樹勻速向南運動,這三車中相對地面可能靜止的是( )A.只有甲車 B.只有乙車 C.只有丙車 D.甲車和丙車5.小明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記錄了五次測量結果分別是:5.82cm、5.83cm、5.95cm、5.81cm、5.83cm,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物體的長度應記為5.8225cmB.該同學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1mmC.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減小誤差D.測量結果5.95cm不可以加入計算平均值6.轎車與卡車在水平路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勻速向東行駛,如圖所示。若轎車速度保持不變,卡車突然減速,此過程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A.卡車相對于路牌向東運動 B.卡車相對于轎車保持靜止C.轎車相對于卡車向東運動 D.路牌相對于轎車向西運動7.汽車司機座位前,安裝著速度計,如果速度計的指針如圖所示,汽車用這個速度行駛30min通過的距離是( )A.2700km B.45km C.90km D.42.5km8.用斜面和滑塊做”測量物體的平均速度”實驗,當滑塊自頂端出發時開始計時,滑至斜面底端時停止計時,如圖所示.此過程中滑塊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9.甲、乙兩個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之比是2∶1,如果乙通過的路程是甲通過路程的2倍,則甲、乙兩個物體所用的時間之比是( )A.4∶1 B.1∶4 C.1∶2 D.1∶110.如圖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時刻,甲、乙兩車相距s,經過時間t后,兩車距離變為s1(s1<s).兩車的s﹣t圖象如圖b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圖b中的圖線Ⅱ表示的是甲車的運動情況B.圖b中的t0時刻表示甲乙兩車此時的速度相等C.t時刻一定在圖b中的t0時刻之前D.t時刻可能在圖b中的t0時刻之前二、填空題11.在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這一課的學習中小明同學完成了如下實驗。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得圓形物體的直徑 cm。如圖乙所示,秒表的讀數為 s。12.小明在家觀看游泳比賽的電視直播,如圖所示泳道中的數據表示的物理量是 。比賽結束,裁判是根據 (選填“相同時間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判定誰最快。13.如圖所示,小明坐在車上看到公路上的區間測速警示牌,這里的“120”指的是經過該路段的平均車速不超過120 (填單位),為了不違章,汽車通過這個區間的時間最少為 min,以汽車為參照物,標志牌是 (選填“靜止”或“運動”)的。14.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在同一直線做勻速運動。如圖所示是甲、乙的s—t圖像。乙的速度為 米/秒;甲在第4秒內通過的路程為 米;運動6秒時,甲、乙的距離為0.9米,甲、乙的運動方向 (選填“相同”或“相反”);若運動12秒時,甲、丙兩車相距0.5米,則丙的速度 甲的速度(選填“一定大于”、“可能大于”或“一定小于”)。15.如圖,兩列火車并排停在站臺上,小強坐在車廂中向另一列車廂觀望。突然,他覺得自己的列車開始緩緩地前進了,但是,“駛過”了旁邊列車的車尾才發現,實際上他乘坐的列車還停在站臺上。小強感覺自己乘坐的列車前進了是以 為參照物,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小強是靜止的,這說明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 的。16.如圖所示是我國選手全紅嬋、陳芋汐參加雙人跳水比賽時的情景, 以跳水臺為參照物,她們是 的;她們以相同的速度下落時, 以陳芋汐為參照物,全紅嬋是 的(前兩空均選填“運動”或“靜止”);這說明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 的。17.一個小球從斜面滾下,用照相機每隔0.1s拍攝一次,記錄小球運動情況的照片如圖所示。則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用時 s,平均速度為 m/s。小球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越來越 。18.甲、乙兩個機器人進行接力比賽,前面一半路程內甲機器人的運動圖像如圖甲所示,后面一半路程內乙機器人的運動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乙機器人在后面一半路程內運動的時間為 s;甲、乙兩個機器人接力運動完成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三、實驗探究題19.如圖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1)本實驗的原理是 ,實驗中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2)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斜面的坡度應保持 (選填“較小”或“較大”),這是為了便于測量 ;(3)圖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測得時間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4)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5)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確嗎? ,理由是: 。四、計算題20. 一輛客車從甲站開往乙站,以 60km/h 的速度行駛,要 2h 才能到達。求:(1)甲、乙兩站相距多遠 (2)因為下雨,客車從甲站到乙站用了 3h,此時客車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21.暑假里小明一家要乘G2590次列車從泰州到北京旅游,他們從興化出發乘坐汽車前往泰州火車站,在途中看到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G2590次列車時刻表如表所示。車次 發站 發車時間 到站 到站時間 運行距離G2590次 泰州 18∶02 北京南 23∶14 1092km求:(1)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從該交通標志牌處到達泰州火車站,至少需要多長時間?(2)G2590次列車從泰州到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為多少km/h?(3)假設G2590次途中以180km/h的速度完全通過一座長1050m的大橋,用時25s,求G2590次列車車身長度?答案1.D2.C3.B4.C5.A6.B7.B8.B9.B10.D11.1.20;337.512.速度;相同路程比時間13.km/h;9;運動14.0.05;0.1;相反;可能大于15.另一列車;相對16.運動;靜止;相對17.0.3;1;大18.60;3.7519.(1);停表(2)較小;時間(3)40.0;25(4)小(5)不正確;小車從A到C的過程中,通過B點時的速度不為0,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到達C點的時間,并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20.(1)解:甲、乙兩站距離:s=vt=60km/h×2h=120km(2)解: 客車平均速度:21.(1)解:由圖可知,該交通標志牌處到達泰州火車站的路程為30km,限速60km/h,以最快的速度行駛需要的時間最少,最少需要的時間為答: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從該交通標志牌處到達泰州火車站,至少需要0.5h;(2)解:由表格數據可知,泰州到北京南的路程為s′=1092km,所用時間為t′=23∶14-18∶02=5h12min=5.2hG2590次列車從泰州到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為答:G2590次列車從泰州到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為210km/h;(3)解:已知G2590次列車經過大橋的速度為v″=180km/h=50m/s所用時間t″=25s,列車完全通過大橋行駛的路程為s″=v″t″=50m/s×25s=1250m則列車的車身長度為L車=s″-L橋=1250m-1050m=200m答:G2590次列車車身長度為200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