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聲現象】第1節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同步分層)2025-2026學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一、單項選擇題1.下面有關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m/sB.大聲說話就能聽到回聲C.只要物體振動,就一定能聽到聲音D.學生聽到老師的講課聲是靠空氣傳播的2.向前傳播的聲音遇到障礙物能反射回來,聲音在空氣在的傳播速度大約是 ,一位同學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 秒后聽到回聲,那么該同學距山崖大約是( )A.680米 B.340米 C.170米 D.85米3.玻璃魚缸內養有金魚,若輕輕地敲擊魚缸邊緣,則會看到魚被嚇走,此時魚接收到聲信號的主要途徑是( )A.水-魚 B.空氣-水-魚C.魚缸-水-魚 D.空氣-魚缸-水-魚4.小明將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小剛敲一下鐵管的另一端,小明聽到了兩個敲打的聲音。關于該現象說法錯誤的是( )A.小明聽到的二次聲音間隔大于B.小明聽到的第二次聲音是回聲C.鐵管要足夠長才能聽到兩次聲音D.聲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5.在風和日麗的體育場進行百米賽跑.站在終點的計時員,如果在聽到起跑槍聲開始計時,運動員到達終點時秒表的讀數為,則運動員跑完百米的時間應為()( )A. B. C. D.6.一輛汽車向著山崖以的速度勻速行駛,在距離山崖一定距離的地方鳴笛,經過后司機聽到了回聲,則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山崖多遠( )A. B. C. D.7.為了督促司機遵守限速規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汽車在平直公路中勻速駛行,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8s,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1s。若測速儀發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6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汽車向測速儀的方向行駛B.汽車兩次接收到信號時位置相距68mC.在該測速區內,限速是70km/h,汽車沒有超速行駛D.在該測速區內,汽車的速度是20m/s8.運載三名航天員并實現太空行走的“神舟”七號飛船已成功返航。航天員在飛船外共同作業時,他們不能直接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信設備進行交流,原因是( )A.太空中噪聲太大 B.宇航服不能傳遞聲音C.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 D.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二、填空題9.東林書院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表明聲音可以在 中傳播;聲音在15 ℃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m/s。10.上課時,老師一聲“同學們好!”寄托著老師對同學們的關懷和希望。這一聲是由老師的聲帶 產生的;同學們在觀看電視節目時,聽到的聲音是通過 傳到耳朵的。11.一根裝有水的足夠長長的直鐵管,在其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可以聽到 次聲音;最后聽到的聲音是通過 傳來的。12.人聽到自己的講話聲比別人的聲音響度更大,將一個氣球放在機械手表與耳朵之間,互相貼緊,發現手表的滴答聲在變大。變大的滴答聲是由 (填介質種類)傳到人耳。滴答聲變大說明了 。13.聲音 (選填“需要”、“不需要”)介質傳播出去。甲同學把耳朵貼在鋼管的一端,乙同學在鋼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這個管子,如果甲同學聽到了兩下響聲。那么,第一下響聲是通過 傳過來。三、實驗探究題14.小華和小蘭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1)如圖甲所示,正在發聲的音叉將懸掛著的乒乓球反復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此時人聽到的聲音是由空氣傳遞的。(2)如圖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把乒乓球彈起,說明空氣可以傳聲;若將乙裝置搬上月球實驗,則乒乓球 (選填“能”或“不能”)被彈起;(3)如圖丙所示,抽氣機不斷向罩外抽氣的過程中,罩內音樂芯片的鈴聲會越來越 ,進一步推理得出: ;(4)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在這個實驗中應用了物理學中的 法。四、綜合題15.小明在鑄鐵管的一端敲一下鐘,在管的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若管長510m,兩次響聲間隔1.4s,如果當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求:(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2)鑄鐵中的聲速。16.運用聲吶系統可以探測海洋的深度。聲吶向海底發射超聲波,如果經4s接收到來自海底的回波信號,海水中聲速為1500m/s,求:(1)超聲波在4s內傳播的路程為多少米?(2)該處海深為多少米?答案1.D2.D3.C4.B5.C6.B7.D8.D9.空氣;34010.振動;空氣11.3;空氣12.固體;固體傳聲效果好13.需要;鋼管14.(1)振動(2)不能(3)小;真空不能傳聲(4)轉換15.(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答:從敲擊至聽到第二次響聲的時間為3s;(2)解: 聲音在在鑄鐵中的傳播時間:t鐵=t空-△t=1.5s-1.4s=0.1s聲音在鑄鐵中的傳播速度:答:聲音在鑄鐵中的傳播速度為5100m/s.16.解:(1)超聲波在4s內傳播的路程為(2)該處海深為答:(1)超聲波在4s內傳播的路程為6000m;(2)該處海深為3000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