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渠縣2025年春季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4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法,治國安邦之利器。”法律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正在推進依法治國。這是因為( )A.法律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B.法律保障人們的利益不會受到侵犯C.法治能杜絕人們的違法行為 D.只要健全了法律,就等于有了法治2、“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這句話體現了( )A.法律的產生 B.法律的本質 C.法律的特征 D.法律的作用3、《水滸傳》中李鬼冒充李逵打家劫舍,遇到真正的李逵時,李鬼垂淚謊稱家有老母需要供養而換得李逵的寬恕。這說明( )A.流淚就可以改變人的情感態度 B.狹隘的生活經驗容易導致偏執的情感C.情感影響我們的判斷和選擇 D.情感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4、中國詩詞中有許多描述情緒的詞句。其中“春風得意馬蹄疾”“怒發沖冠”“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哀民生之多艱”表達的情緒分別是( )A.喜、怒、哀、懼 B.懼、怒、喜、哀C. 喜、哀、怒、懼 D.喜、怒、懼、哀5、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可以通過合法方式取得財產,并依法占有和使用,獲得收益和進行處分。下列體現公民行使財產收益權的是( )A.將房屋出租收取租金 B.用合法收入購買家用轎車C.將個人合法財產贈與他人 D.使用城市共享單車綠色出行6、著名的教育家羅戈說:“處于青春期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下列屬于青春期帶來的心理變化的是( )①認知能力得到發展 ②情感世界愈加豐富 ③身體外形發生變化 ④自我意識不斷增強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詩人孟郊兩次赴京趕考都名落孫山,第二次落榜后寫下“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花見”;第三次赴京趕考高中后,揮筆寫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面對長安同樣的景色,詩人卻寫出不同的詩句。說明影響詩人情緒的因素是( )A.個人的性格特點 B.外部環境 C.對事物的觀念和看法 D.生活事件8、“不忘初心,青春朝氣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奮斗正青春!青春獻給黨!請黨放心,強國有我!”一句句鄭重有力的誓言,彰顯著新時代中國青年( )A.自省的精神勇氣 B.節儉的生活態度C.自信的青春熱情 D.謙和的良好品質9、送餐女孩因自己不小心摔倒,把飯盒摔壞了,含淚道歉,主動要求給予顧客賠償。顧客被女孩的真誠打動,拒絕賠償,還給女孩五星好評。該事件對我們的啟發是( )①換位思考,包容無心之失 ②心存善意,理解他人難處③學會欣賞,學習他人長處 ④寬容待人,促進社會和諧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10、自強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能反映一個人具有自強精神的有( )①抵制誘惑,戰勝自我 ②相信自己,享樂當下 ③克服弱點,堅持不懈 ④得過且過,懶惰成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1、小李最近很矛盾,有時他覺得自己雖然內心世界很豐富但很少表露出來,有時又能和朋友在一起談天說地,敞開心扉。這體現了青春期矛盾心理的( )A.獨立與依賴 B. 內向與外向 C.勇敢與懦弱 D. 閉鎖與開放12、“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很多犯罪都是從一件件不經意的小事開始的。希望廣大未成年人敬畏法律,堅守底線。這說明每個公民都要堅守行為底線,這一底線是( )A. 不說謊 B. 不違法 C. 不違紀 D. 不犯罪13、自尊對于個人的心理和行為有著諸多重要的影響。下列選項中,關于自尊的體現主要包括( )①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 ②獲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③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 ④在內心深處認可自己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4、周末,小楊看了一場親情主題的電影,被電影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深深吸引,回家后還一直沉浸其中,不住地回味。這反映了青少年的情緒( )A.反應強烈 B.不夠穩定 C.具有細膩性 D.具有表現性15、“為什么別人說我胖 ”“我的皮膚怎么有點黑 ”對形體煩惱、容貌煩惱等體相煩惱如果不能很好地調節,會給我們帶來較大的心理危害。解決體相煩惱需要( )A.不斷克服自己的缺點 B.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C.學會接納和欣賞自己 D.重視他人的態度和評價16、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等。下列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的是( )A. 講仁愛、重民本、尚和合 B. 自強不息、敬業樂群C.社會和諧、向上向善 D. 守誠信、孝老愛親、求大同17、近年來,看直播購物已經成了不少消費者的選擇。當一批具有相同興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容易達成情緒氣氛的高位時刻。當其他觀眾一致發彈幕稱贊某件商品好看時,你的購買意愿多半也會隨之上升。這說明( )A.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 B.情緒的表達只關乎自己C.人們的情緒會相互感染 D.青春期的情緒更細膩18、“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下列選項中的日常行為與這一榮辱觀念相符合的是( )A.在學校,用撿到的飯卡請好朋友吃飯 B.受到老師批評,將情緒發泄到父母身上C.參加升旗儀式時,面向國旗莊嚴肅穆 D.在公園里看到喜歡的花,隨手摘下欣賞19、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廣大青年施展抱負、奮力馳騁、建功立業。他們當中,有苦學本領、鉆研技術,迅速成長為重大工程頂梁柱的大國工匠;有海外學成歸來,將滿腔熱情和聰明才智貢獻給祖國科技創新事業的科研專家……可見( )A.青年人都能關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 B.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C.大國工匠和科研專家才算國家棟梁 D.職業選擇要充分考慮個人興趣愛好20、“敬而用之,謂之守法。”《禮記》中這句話告訴我們( )①要樹立法律信仰 ②要自覺遵守法律③把法律記在心里即可 ④要自覺踐行法律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21、“士可殺,不可辱”這句話說明的道理是( )A.人貴有犧牲精神 B.人是不怕死的C.人貴有自尊 D.人貴在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一切22、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我們各方面都在發生變化,如身體外形的變化、體內機能的增強、性的發育和成熟。這些都屬于( )A. 情感變化 B. 生理變化 C. 思想變化 D. 心理變化23、和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下列能體現這一思想的有( )①人心齊,泰山移 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長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④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24、我國歷史上有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這兩則故事共同告訴我們( )A.學會文明有禮,做有志氣的人 B.捍衛人格尊嚴,做有骨氣的人C.守護法律底線,做有底氣的人 D.崇尚公平正義,做有正氣的人二、簡答題(21分)25、調節情緒的方法有哪些 (12分)26、違法行為通常分為哪幾種類型 (9分)三、材料分析題(31分)27、某校團委開展“看新聞,我述評”的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回答問題。(16分)新聞:一起發生在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的慘案,震驚了全國。一個年僅13歲的中學生,竟然命喪校園,兇手竟然是他的同學。我國的法律規定,在特殊情況下,即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犯下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并情節惡劣的情況下,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核準追訴。(1)以上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實,體現出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什么 (4分)(2)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遠離違法犯罪 (12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8、觀察右邊漫畫《“流浪漢”的遭遇》,回答問題。(15分)(1)漫畫中的服務員侵犯了“流浪漢”的什么民事權利 (3分)(2)商家趕“流浪漢”出門,違背了民事活動的哪些原則 (6分)(3)這幅漫畫給我們什么啟示 (6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5 ABCDA 6-10 BDCAB 11-15 DBBCC 16-20 ACCBA 21-24 CBCB二、簡答題25. 調節情緒的方法有改變認知評價,通過調整對事物的看法來調節情緒;轉移注意,將注意力從引起不良情緒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合理宣泄,通過向他人傾訴、哭泣等方式釋放情緒;放松訓練,如深呼吸、冥想等幫助身心放松。(每點3分,共12分)26. 違法行為通常分為民事違法行為,指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即犯罪,指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每點3分,共9分)三、材料分析題27. (1) 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每點4分,共4分)(2) 作為中學生,要加強自我防范,遠離違法犯罪,需要我們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每點3分,共12分)28. (1) 漫畫中的服務員侵犯了“流浪漢”的人格尊嚴權。(每點3分,共3分)(2) 商家趕“流浪漢”出門,違背了民事活動中的平等原則,即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違背了自愿、公平、誠信原則;也違背了公序良俗原則。(每點2分,共6分)(3) 這幅漫畫啟示我們,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都應當受到尊重;我們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平等對待每一個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相應的原則,不得違背法律和公序良俗;我們要樹立平等意識和法治觀念,尊重和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每點2分,共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