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D B A C B A D C CD CD ACD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一級 物理科 選擇題詳解1.【答案】DA.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關系的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法,A錯誤;B. km不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B錯誤;C.伽利略首先提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選項C錯誤;牛頓第一定律是利用邏輯思維對事實進行分析的產物,研究的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下的情景,而實際上不受外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因此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故D正確。2.【答案】B【詳解】A.車友推薦路線中的“46公里”指的是路程,A錯誤;B.該游客無論選擇哪種路線方案抵達南澳,由于不同路線的初、末位置相同,所以位移均相同,B正確;C.“限速60km/h”是指駕車通過南澳大橋時,瞬時速度的大小不能超過60km/h,C錯誤;D.在通過南澳大橋的過程中,可以把汽車看成質點,D錯誤,故選B。3.【答案】A【詳解】設AC圓心連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則對C由平衡知識可知,因為在圖A中θ最大,則FN最大。故選A。4.【答案】C【詳解】A.由于電腦始終處于平衡狀態,電腦受到底座的作用力是支持力與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電腦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上,故A錯誤;B.支持力,摩擦力,由于電腦始終與底座保持相對靜止,則二者之間的摩擦力是靜摩擦力,不等于滑動摩擦力,即不等于,故B錯誤;此過程要滿足,故傾角,C正確;B.隨著角度的增加,支持力不斷減小、靜摩擦力不斷增大,故D錯誤。5.【答案】B【詳解】A.力傳感器的示數穩定時,示數表示此人的重力大小,此人的重力大小為500N,故A錯誤;BC.在1~2s內,此人先失重后超重,故B正確;加速度先向下再向上,即該人先向下加速運動,再向下減速到停止,是下蹲過程,C錯誤;根據圖像可知,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之后又先向上后向下。而下蹲的過程中,先向下加速運動,再向下減速到停止,加速度先向下再向上;起立的過程中,先向上加速運動,再向上減速到停止,加速度先向上再向下。所以此人在8s內完成了一組“下蹲—起立”動作,選項D錯誤。6.【答案】A【詳解】AB.將拉力F正交分解如圖所示,則根據力的分解,可得在x方向可分別有,,在y方向可得出,,由于,故有,,故A正確、B錯誤;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不管犁怎樣運動,耕索對犁的拉力與犁對耕索的拉力總是等大方向,故C、D均錯誤。7.【答案】D【詳解】若電梯勻速上行,乘客受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摩擦力為0,電梯對乘客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大小等于乘客的重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則人對電梯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下,A、B錯誤;若電梯加速上行,人所受合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上,人受重力、支持力和靜摩擦力的作用,且靜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電梯對人的作用力即支持力與靜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斜向右上方,故C錯誤,D正確。8.【答案】C【詳解】A.對AB兩個物體,整體法,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對A物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故A、B均錯誤;CD.撤去力F后的瞬間,彈簧的彈力不發生突變,即A物體的受力不變,所以A物體的加速度不變,仍為,故C正確;D.對B物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代入數據,解得,故D錯誤。9.【答案】C D【詳解】AB.駕駛員在反應時間里沒有操作車,汽車仍做勻速直線運動,酒后駕駛將明顯增加反應時間,圖乙對應于酒后駕駛,由圖像可知,乙圖全程駕車的時間較長,故AB錯誤;C.設駕駛員飲酒前、后的反應時間分別為t1、t2,由圖線可得t1=0.5s,t2=1.5s;汽車初速度v0=30m/s,正常駕駛時的減速時間為t3=4.0s,由圖線可得正常駕駛時的感知制動距離為:,同理,可求出酒后駕駛時的感知制動距離為:,故C正確;D.v-t圖像斜率表示物體的加速度,由圖像可知:制動時間內兩種情況下的加速度相等,故D正確。10.【答案】C D【解析】A.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羽毛與鋼球在相鄰的時間內下落的距離相同,根據勻變速運動推論,可得鋼球下落的加速度與羽毛下落的加速度相等,A錯誤;B.根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規律可知,若A點為下落起點位置,則滿足,但是題中未說明A點為下落起點位置,所以不一定滿足關系,B錯誤;C.根據勻變速運動推論有,解得,C正確;D.根據勻變速運動規律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大小等于該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大小,可得羽毛下落到位置C的速度大小為,D正確。【答案】A C D【詳解】物品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解得,加速運動的時間為,加速運動的距離為,后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時間為,物品從A端到B端所用的時間為,故A、C正確;B. 全過程中,物品先受到向右的滑動摩擦力,后勻速運動時沒有摩擦力,B錯誤;D. 根據,加速度不變,若減小傳送帶的傳送速度v,物品加速運動的時間將變短,加速運動的位移也將變小,勻速運動的位移將變大,則勻速的時間將變長,由v-t圖像可知,總時間將變長,故D正確。12.(8分,每空2分)【答案】 不需要 不需要 AD13.(7分,2分+3分+2分)【答案】7.84如圖(畫出兩個分力得1分,畫出平行四邊形得1分,畫出合力得1分) 11.76(10.78~12.74)14.(12分)【解】(1)結點O受力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得輕繩OA的拉力為① (3分)輕繩OB的拉力為② (3分)(2)當乙恰好不滑動時,輕繩OB的拉力最大,對應甲的質量為最大值。對乙物體由平衡條件得③ (2分)而 ④ (2分)得 ⑤ (2分)15.(15分)【解】(1)運動員沿斜面勻加速下滑,① (2分)依牛頓第二定律可得② (2分)解得 ③ (3分)(2)運動員剛開始運動時速度為零,加速度最大。根據牛頓第二定律,④ (2分)解得 ⑤ (2分)當運動員達最大速度時,有⑥ (2分)解得 ⑦ (2分)試卷第4頁,共4頁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一級 物理科 試題注意:試卷共4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關系的實驗中采用了理想實驗法B.kg、km、s都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C.牛頓首先提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D.牛頓第一定律是利用邏輯思維對事實進行分析的產物,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2.某游客駕車導航路線信息如圖所示,其中南澳大橋限速60km/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車友推薦路線中的“46公里”指的是位移B.無論選擇哪種路線方案抵達南澳,位移均相同C.“限速60km/h”是指通過南澳大橋時,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超過60km/hD.研究汽車通過南澳大橋所用時間時,不能把汽車看成質點3.把三個完全相同的光滑空油桶按下圖方式存放在四個不同的箱子中,其中油桶C對A的壓力最大的是A B C D4.如圖所示,將質量為的筆記本電腦放在散熱底座上,電腦與底座間動摩擦因數為,底座與水平面夾角為,現緩慢增大傾角,電腦始終與底座保持相對靜止且與底座下部擋板沒有相互擠壓,已知重力加速度,且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則A.電腦受到底座的作用力小于mgB.電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始終等于C.在此過程中,傾角的正切值始終不大于在此過程中,電腦受到的支持力、摩擦力均在減小5.小明站在力傳感器上完成“下蹲”和“起立”動作,力傳感器的示數如圖所示,由圖可知A.小明的重力大小為50NB.在1~2s內,小明先失重后超重C.小明先起立后下蹲D.在1~2s內,小明完成了一組“下蹲—起立”的動作6.唐代《耒耜經》記載了曲轅犁相對直轅犁的優勢之一是起土省力。設牛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通過耕索分別拉兩種犁,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和,,如圖所示,忽略耕索質量,耕地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耕索對曲轅犁拉力的水平分力比對直轅犁的小B.耕索對曲轅犁拉力的豎直分力比對直轅犁的小C.曲轅犁勻速前進時,耕索對犁的拉力小于犁對耕索的拉力D.直轅犁加速前進時,耕索對犁的拉力大于犁對耕索的拉力7.圖甲中商場常見的階梯式電梯可簡化為圖乙,乘客站在水平踏板上與電梯相對靜止、隨電梯上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電梯向上勻速運動,則人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B.若電梯向上勻速運動,則人對電梯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C.若電梯向上加速運動,則電梯對人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D.若電梯向上加速運動,則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8.如圖,質量為2kg的物塊A和質量為1kg的物塊B用輕彈簧相連,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彈簧軸線方向用力F拉動物塊B,穩定后AB以的加速度一起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則穩定后A.拉力F的大小為16NB.彈簧彈力大小為4NC.撤去力F的瞬間,A的加速度大小為D.撤去力F的瞬間,B的加速度大小為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9.酒后駕車的危害觸目驚心。駕駛員從視覺感知前方危險,到汽車開始制動的時間稱為反應時間,酒后駕駛將明顯增加反應時間。對比某駕駛員正常駕駛和酒后駕駛過程,記錄感知前方危險后汽車運動v-t圖線如圖甲、乙所示,則A.圖乙對應于正常駕車B.全過程酒后駕車的時間比較短C.全過程酒后駕車的位移比較大D.汽車在制動時間內的加速度大小與喝酒與否無關10.如圖所示是一張真空中羽毛與鋼球從同一高度同時自由下落過程中的局部頻閃照片。已知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由照片提供的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鋼球下落的加速度比羽毛下落的加速度更大B.一定滿足關系C.頻閃拍照的時間間隔為D.羽毛下落到位置C的速度大小為11.如圖所示,安檢機工作時,通過傳送帶將被檢物品從一端傳送到另一端。已知水平傳送帶以3m/s順時針勻速轉動,兩端AB相距2.1m,被檢物品與傳送帶動摩擦因數,若被檢物品(可視為質點)無初速度放在A端,取,則A.物品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后做勻速直線運動B.物品先受到向右的滑動摩擦力,后受到向右的靜摩擦力作用C.物品從A端到B端所用的時間為1.2sD.若減小傳送帶的傳送速度,物品運動的總時間將變長三、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42分。考生根據要求作答。12.(8分)為探究物體質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小明設計了如圖甲實驗裝置。(1)實驗中,平衡摩擦力時, (選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將砂及砂桶用細線繞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適當墊高木板一端,輕推小車,使得小車能勻速下滑則認為平衡摩擦力。之后改變砂和砂桶質量, (選填“需要”或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小明根據實驗數據作出圖像如圖乙,該圖線不過原點并在末端發生彎曲,其原因是 。(選填字母代號)A.木板右端墊起的高度過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B.木板右端墊起的高度過大(即平衡摩擦力過度)C.砂和砂桶的總質量m遠小于小車及車上砝碼的總質量MD.砂和砂桶的總質量m未遠小于小車及車上砝碼的總質量M(3)圖丙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如圖,已知交流電頻率為f,則小車加速度的表達式為a= 。(用x1、x2、x3、x4、x5、x6及f表示)13.(7分)某興趣小組要測量一個重物的重力。器材:一根輕彈簧、手機、1個鉤碼、輕質細線、重物、刻度尺。由于重物的重力超過了彈簧的彈性限度,故該小組設計如下實驗方案,已知當地重力加速度。實驗步驟如下:(1)如圖甲所示,用輕彈簧豎直掛起1個鉤碼時,測出彈簧伸長量為;(2)如圖乙用彈簧與細線互成角度吊起重物,穩定時彈簧伸長量為,則此時彈簧的彈力大小為N(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3)用手機軟件測出彈簧、細線與豎直方向夾角分別為。畫出的拉力FA、FB方向如圖丙兩側虛線所示,請用圖示法在圖丙中畫出二者的合力F合(單位長度表示的力為);(4)由作圖結果可得重物的重力為 N(結果保留2位小數)。14.(12分)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甲通過三段連接于O點的輕繩豎直懸掛,水平且B端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乙相連,與豎直方向夾角,甲、乙均處于靜止。已知重力加速度,sin37°=0.6,cos37°=0.8 :(1)求輕繩分別的拉力大小;(2)若物體乙的質量為,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欲使乙不滑動,求甲質量的最大值。15.(15分)一位滑雪者,人與裝備的總質量為,在無助力下由靜止開始沿傾角為的山坡下滑,運動時速度為,取:(1)假定滑雪者受到的阻力F恒定(包括滑動摩擦力和空氣阻力),則該運動可以簡化成沿著如圖甲斜面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求阻力F大小;(2)事實上滑雪者受到的阻力中,空氣阻力跟物體速度平方成正比,即(k是常數),所以實際運動如圖乙,滑雪者最大速度為。已知山坡和滑雪者間的動摩擦因數為,求滑雪者在整個過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以及常數k.第4頁 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1高一年級物理科期末考試 詳解.docx 廣東省汕頭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