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理試題一、單選題1.一個物體受到三個共點力的作用,大小為2N、4N和7N,則合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A.0 B.1N C.7N D.13N2.跳水運動員保持直立狀態(tài),雙腳朝下由靜止開始下落。開始時雙腳距離水面5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運動員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約為2sB.運動員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約為1sC.運動員入水時速度大小約為5m/sD.運動員入水時速度大小約為1m/s3.冰壺的某次運動可以看成勻減速直線運動,假設冰壺經過15秒停止運動,那么冰壺在先后連續(xù)相等的三個5秒內通過的位移之比為( )A.1∶2∶3 B.5∶3∶1 C.1∶4∶9 D.3∶2∶14.如圖所示為甲、乙兩質點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圖像,以甲的出發(fā)點為原點,出發(fā)時間即為計時的起點,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甲、乙同時出發(fā)B.甲開始運動時,乙在甲的前面處C.甲、乙運動方向不同D.甲在途中停止了一段時間,而乙沒有停止,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5.兩質點A、B從同一地點開始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點A的加速度大小為2 m/s2B.t=1 s時,質點B的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C.t=2 s時,質點B的加速度方向不變D.第2 s內,質點B的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6.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的光滑小球靜止在擋板A與斜面B之間,斜面B的傾角為θ,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對斜面B的壓力大小為B.擋板A對小球的彈力大小為C.若將擋板A繞轉軸O順時針緩慢旋轉至水平,則小球對斜面B的壓力將逐漸減小D.若將擋板A繞轉軸O順時針緩慢旋轉至水平,則小球對擋板A的壓力將逐漸減小7.如圖所示,輕繩AD跨過固定在水平桿BC右端的光滑定滑輪(重力不計)栓接一質量為的物體,∠ACB=30°;如圖所示,輕桿HG一端用鉸鏈固定在豎直墻上,另一端通過細繩EG拉住,∠EGH=30°,另一輕繩GF懸掛在輕桿的G端,也拉住一質量為M的物體,重力加速度為g。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BC桿對滑輪作用力大小為MgB.圖中HG桿彈力大小為MgC.輕繩AC段張力與輕繩EG段張力大小之比為D.輕繩AC段張力與輕繩GF段張力大小之比為二、多選題8.如圖甲為一研究摩擦力的裝置,物塊通過水平細繩與固定在豎直支架上的力傳感器相連,現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向左拉長木板,記錄力傳感器示數隨拉力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物塊的質量為,長木板的質量為,重力加速度取,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塊與長木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B.長木板與實驗臺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C.長木板與實驗臺的動摩擦因數為0.4D.在拉力小于時,長木板與實驗臺間的摩擦力隨著拉力的增大而增大9.如圖所示,用三根輕繩a、b、c將質量均為m的兩個燈籠1、2懸掛起來。兩燈籠靜止時,輕繩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輕繩c水平,三根輕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相等,重力加速度為g,則( )A.輕繩a中的拉力大小為B.輕繩c中的拉力大小為C.輕繩b中的拉力大小為D.若增大m,輕繩a最先被拉斷10.甲、乙兩車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在時,乙車在甲車前50m處,它們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對汽車運動情況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在第30s末,甲、乙兩車相距50mB.在第20s末,甲、乙兩車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甲車先做勻速直線運動再做反向勻減速直線運動D.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甲、乙兩車可以相遇兩次三、實驗題11.某同學用圖甲裝置做“彈簧的彈力與伸長量之間的關系”實驗。(1)圖示實驗裝置中,刻度尺保持豎直,為了便于直接讀出彈簧的長度,刻度尺的零刻度應與彈簧的 選填“上端”或“下端”對齊;不掛鉤碼時指針所指刻度尺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此時彈簧的長度 cm。(2)改變所掛鉤碼的個數,進行多次實驗,記錄每次所掛鉤碼的質量m及彈簧的長度L,根據求得彈力為重力加速度大小,根據求出彈簧伸長量,根據求得的多組F、x作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求得出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保留一位小數,由圖像可知: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力與彈簧的伸長量成 。12.小宇利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1)下列操作正確的是________(填選項序號)。A.實驗中所用鉤碼的數量越多越好 B.釋放小車時,應使小車靠近定滑輪C.實驗時應使細繩與長木板平行 D.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2)經過多次操作,從其中選擇了一條比較清晰的紙帶,如圖2所示。已知相鄰兩計數點之間還有4個計時點未畫出,且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頻率為,通過測量相鄰兩計數點之間的距離依次為、、、、、,打點計時器打下點時小車的速度 ,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以上結果均保留2位小數)。(3)如果實驗時,所用交流電源的實際頻率為,則小車加速度的測量值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實際值。四、解答題13.在巴黎奧運會上,我國選手包攬了女子10米跳臺跳水的金牌和銀牌。如圖所示,一質量的運動員(視為質點),從距水面高處以大小的速度豎直向上躍起,一段時間后落入水中。水池中的水足夠深,忽略空氣阻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1)求運動員距水面的最大高度。(2)求運動員從起跳到水面的運動時間。14.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塊A套在固定的粗細均勻的光滑豎直桿上,質量為3m的物塊B放在水平面上,A、B用繞過光滑定滑輪的輕繩連接,A、B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連接物塊A的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連接物塊B的輕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也為,重力加速度為g,,,求:(1)輕繩對物塊A的拉力大小;(2)地面對物塊B的摩擦力大小;(3)對物塊B施加一個斜向右上的外力F,物塊A始終保持靜止,當物塊B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時,外力F的大小。15.司機小明駕車以43km/h(約為12m/s)的速度,在平直的城市道路上沿直線行駛。看到斑馬線有行人后立即以的加速度剎車,汽車停住時車頭剛好碰到斑馬線。等待行人10s后(人已走過),又用了8s時間勻加速至原來的速度。開始剎車時設為計時起點(即),求:(1)汽車第3s末的瞬時速度大小;(2)汽車前10s的位移大小;(3)從開始剎車到恢復原速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平均速度大小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C C C A AC AD AD11.(1) 上端(2) 正比12.(1)CD(2) 0.17 0.62(3)小于13.(1)11.25m(2)2s【詳解】(1)結合題意可知,運動員距水面的最大高度(2)規(guī)定向上為正方向,根據運動學公式有代入題中數據,解得運動員從起跳到水面的運動時間14.(1)(2)(3)【詳解】(1)對物塊A研究,設輕繩對物塊A的拉力大小為T,根據力的平衡有解得(2)對物塊B研究,設地面對B的摩擦力大小為f,根據力的平衡有解得(3)設拉力F斜向右上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根據力的平衡,聯立解得,15.(1)(2)(3)【詳解】(1)由題意可知,汽車的初速度,剎車加速度,由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可知汽車第3s末的瞬時速度大小為。(2)汽車的剎車時間,可知汽車前10s的位移大小為6s內的位移大小,由速度與位移的關系式可得。(3)汽車由靜止做勻加速運動到恢復原速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為,從開始剎車到恢復原速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