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第2節 電流和電路第一課時 (基礎訓練)【基礎鞏固練習】電流1.如圖所示,脫毛衣時,與毛衣摩擦過的頭發會“粘”在臉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脫毛衣時發生了摩擦起電現象B.頭發“粘”在臉上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吸引C.若頭發帶負電荷,與臉接觸時的瞬間電流方向從頭發到臉D.若毛衣帶正電荷,說明它有了多余的電子【答案】A【解析】A.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體帶電,脫毛衣時,頭發與毛衣發生摩擦,電子發生轉移,得到電子的帶負電,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所以頭發和毛衣摩擦后帶上了異種電荷;B.頭發“粘”在臉上是因為帶電體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C.若頭發帶負電荷,與臉接觸時的瞬間負電荷從頭發到臉,則電流方向從臉到頭發;故 D.若毛衣帶正電荷,說明它失去了電子而缺少電子。2.如圖所示有兩個相同的驗電器,其中A帶正電、B不帶電。用帶有絕緣柄的金屬棒把A和B連接起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連接前,A的金屬箔張開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B.連接的一瞬間,自由電子從B流向AC.連接的一瞬間,正電荷從A流向BD.連接的一瞬間,金屬桿中電流方向是從A流向B【答案】C【解析】A.用帶有絕緣柄的金屬棒把A和B的金屬球連接前,A的兩片金屬箔帶同種電荷,同種電荷互相排斥,所以金屬箔張開;B、C、D.驗電器A帶正電說明A缺少電子。用帶有絕緣柄的金屬棒把A和B的金屬球連接的一瞬間,電子由B流向A;自由電子帶負電,它的定向移動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所以此時電流方向為由A到B.3.試卷在印刷廠“誕生”時,由于 現象會使印刷機積累大量電荷,為避免出現火花放電,工人會將機器接地。當自由電子從機器流向大地時,電流方向是___________(選填“從機器到大地”或“從大地到機器”)。【答案】摩擦起電(靜電) 從大地到機器【解析】試卷在印刷廠“誕生”時,由于摩擦起電現象會使印刷機積累大量電荷,為避免出現火花放電,工人會將機器接地。當自由電子從機器流向大地時,由于電子帶負電荷,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電流方向是從大地到機器。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路中只要有電源,就一定產生電流B.只有正電荷定向移動才能形成電流C.電荷定向移動方向為電流方向D.給手機充電時,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答案】D【解析】A.電路中有電流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有電源且電路是閉合的;B.正電荷的定向移動可以形成電流,負電荷的定向移動也能形成電流,正、負電荷同時沿相反方向定向移動也能形成電流;C.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方向和形成的電流方向相反;D.手機充電是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起來。導體和絕緣題5.避雷針能讓建筑物避免雷擊。當云層聚集的電荷較多時,避雷針與云層間的空氣被擊穿,使帶電云層通過空氣與避雷針和大地形成電流的通路,此時的空氣是 (選填“導體”或“絕緣體”);若瞬時電流的方向是從大地到云層,則云層帶 電;雷雨天,我們聽到的雷聲是空氣 產生的。【答案】導體 負 振動【解析】避雷針能讓建筑物避免雷擊。當云層聚集電荷較多時,避雷針與云層間的空氣被擊穿,使帶電云層通過空氣與避雷針和大地形成電流的通路,此時的空氣是導體;若瞬時電流的方向是從大地到云層,而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電荷只能是帶負電的電子,電子定向移動方向和形成的電流方向相反,則電子是從云層定向移動到大地,云層帶負電;雷雨天,我們聽到的雷聲是空氣振動產生的。6.(2025年廣西中考題)將下列物體接入如圖所示電路的、兩點,可使小燈泡發光的是【 】A. 玻璃片 B. 塑料尺 C. 橡皮筋 D. 金屬棒【答案】D【解析】為了使小燈泡發光,電路必須形成電流的通路,所以接在電路中A、B兩點之間的物體應該是導體。由于金屬棒是導體,玻璃片、塑料尺、橡皮筋都不容易導電,是絕緣體,故接在A、B兩點之間的物體應該是金屬棒。7.(2025年甘肅中考題)有A、B、C三個輕質小球,A、B靠近時相互排斥,B、C靠近時相互吸引。上述現象是它們可能帶有電荷導致的,其中________小球可能不帶電;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會帶上電荷,橡膠棒是___________(選填“導體”、“半導體”或“絕緣體”)。【答案】 C 絕緣體【解析】同種電荷相互排斥,A、B靠近時相互排斥,說明A、B帶同種電荷;B、C靠近時相互吸引,因為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B是帶電體,所以C可能帶與B不同種的電荷,也可能不帶電。由于橡膠棒不容易導電,所以橡膠棒是絕緣體。8.下列四個生活用品中,通常情況下屬于導體的是【 】A.不銹鋼尺 B.橡皮C.橡膠手套 D.陶瓷茶杯【答案】A【解析】不銹鋼尺容易導電,屬于導體;橡皮、橡膠手套、陶瓷茶杯均不容易導電,屬于絕緣體。電路的構成9.關于電路的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導線把開關、燈泡等用電器連接起來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B.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電動機都是電源C.一般的電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組成D.電池用久了以后電能都消耗掉了,電池是一種消耗電能的裝置【答案】C【解析】一般的電路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組成的。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是電源,電動機是用電器,不是電源。電池是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10.(雙選填)下列關于電路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源是提供電荷的裝置 B.開關是控制電能傳輸的裝置C.用電器是消耗電流的裝置 D.導線是傳輸電能的裝置【答案】B D【解析】A.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不是提供電荷的裝置;B.開關是控制電路通斷的,也是控制電能傳輸的裝置;C.用電器是消耗電能的裝置,不是消耗電流的裝置;D.導線是傳輸電能的裝置。11.指紋識別解鎖是目前較為流行的手機解鎖方式。如圖甲所示,手指輕輕觸碰感應區,識別出正確的指紋后手機自動開鎖,則感應區相當于手機電路中的_______;如圖乙所示,充電寶給手機充電過程中,手機電池相當于________(選填“電源”或“用電器”)。【答案】開關 用電器【解析】手指輕輕觸碰感應區,手機識別出正確的指紋后自動開鎖,感應區相當于電路中的開關,對手機起控制作用;在給手機充電的過程中,將充電寶的電能轉化為手機電池的化學能,在電路中手機電池消耗電能,相當于用電器。12.在橙子上插入銅片和鋅片后制成水果電池,將水果電池與發光二極管(簡稱“LED”)連接成如圖所示電路,LED發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銅片相當于電池的正極B.LED發光時,電流從鋅片經過LED后流向銅片C.水果電池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D.如果將LED的“+”極接在鋅片上,“-”極接在銅片上,LED仍發光【答案】A【解析】A.由圖可知,銅片接LED“+”極,LED發光,說明LED的連接是正確的,因此銅片相當于電池的正極;B.LED發光時,電流從銅片經過LED后流向鋅片;C.水果電池是化學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提供給用電器;D.如果將LED的“+”極接在鋅片上,“-”極接在銅片上,由于LED具有單向導電性,則LED不導通,處于截止狀態,不會發光。【能力提升練習】13.現在市場上售賣的一種特種燈,只要把它的螺旋套與中心銅片用導體相連即可發光。老師用一只手拿燈的螺旋套,同學用一只手接觸中心銅片,此時燈不發光,如圖甲;當師生再將另外一只手接觸在一起時,燈泡發光,如圖乙。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師生后接觸的雙手相當于電路中的開關B.在燈頭內部一定有提供電能的電源C.說明人體是導體D.燈泡發光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答案】D【解析】A.師生的另一只手接觸在一起時,燈泡發光,說明此時接觸的雙手可以控制電路的通斷,則此時接觸的雙手相當于電路中的開關;B.當師生另一只手接觸在一起時,燈泡發光,說明此時電路閉合,且有電流通過,說明在此特種燈頭內部有為電路提供電能的電源;C.老師和學生通過兩手接觸,便可以使燈泡發光,說明人體是導體;D.燈泡發光的過程中,消耗了電能,電能轉化為了光能和內能。14.在干燥的冬季,汽車行駛過程中車身與空氣摩擦帶上負電荷。這是由于汽車在與空氣摩擦時______(填“得到”或“失去”)電子。為了避免人觸摸車門時因放電帶來的不適感,通常會在車尾安裝一條靜電帶消除靜電,靜電帶屬于______(填“導體”、“半導體”或“絕緣體”)。靜電帶在靜電消除過程中電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填“從汽車到大地”或“從大地到汽車”)。【答案】得到 導體 從大地到汽車【解析】 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汽車行駛過程中車身與空氣摩擦,得到電子帶上負電荷。車尾靜電帶可以將車身的負電荷導入大地,所以靜電帶具有較強的導電性,屬于導體。在靜電消除過程中,電子由汽車轉移到大地,電流的方向與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因此電流的方向是從大地到汽車。15.如圖所示是一種利用海水鹽差能發電的裝置。甲、乙兩塊滲透膜將容器隔成三個區域,分別加入海水和純水,甲滲透膜只能讓海水中帶正電的鈉離子通過,乙滲透膜只能讓海水中帶負電的氯離子通過,此時容器就變成了一個電源,把小燈泡接入電路,閉合開關,小燈泡發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通過小燈泡的電流方向是從a到bB.該發電裝置左邊是電源的負極C.在該發電裝置內部,只有負電荷發生定向移動D.該發電裝置不做任何改變,可以一直工作下去【答案】A【解析】圖示的發電裝置是化學電源,左邊是電源的正極,右邊是電源的負極。開關閉合電路接通后,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經開關由燈泡的a端流入,從b端流出,最后流入電源負極。通過電源內部的電流是正離子(鈉離子)和負離子(氯離子)同時沿相反方向定向移動形成。A.通過小燈泡的電流方向是從a到b,因為a 端與電源的正極相連。B.該發電裝置左邊是電源的正極,因為甲的左端集結的是正電荷。C.在該發電裝置內部,鈉離子和氯離子同時在發生定向移動。D.該發電裝置不做任何改變,不可以一直工作下去,因為可以定向移動的離子有限。16.如圖所示是加油站里常見的“靜電釋放器”(與大地相連),司機或工作人員提起油槍加油前,必須用手觸摸“靜電釋放器”來清除身體上的靜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除電”時,人體、“靜電釋放器”和大地連通,形成通路,有電流通過B.人體與衣服摩擦過程中創造了電荷,使人體帶上電C.若人體帶負電,“除電”時電流方向是從人體流向“靜電釋放器”D.“靜電釋放器”可由玻璃或陶瓷制成【答案】A.【解析】A.“靜電釋放器”與大地相連,將人體的靜電釋放,“靜電釋放器”應由導體制成,“除電”時,人體、“靜電釋放器”和大地連通構成電流通路,人體所帶電荷經“靜電釋放器”流向大地,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B.人體與衣服摩擦帶電,是電荷發生了轉移,而不是創造了電荷;C.電流的方向是指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帶負電的人用手接觸“靜電釋放器”時,負電荷從人體流向“靜電釋放器”,則電流方向是從“靜電釋放器”流向人體;D.玻璃、陶瓷不容易導電,是絕緣體,“靜電釋放器”應由導體制成。【素養提升練習】17.(2025年廣西中考題) 在探究摩擦起電現象實驗中,發現與頭發摩擦過的塑料筆桿能吸起碎紙屑,其原因是塑料筆桿【 】A. 帶了電 B. 有磁性 C. 是導體 D. 是半導體【答案】A【解析】A.與頭發摩擦過塑料筆桿因摩擦而帶電,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碎紙屑);B.磁性是磁體吸引鐵質類物質的性質,與摩擦起電無關;C.導體容易導電,但摩擦后電荷會迅速流失,而塑料是絕緣體,摩擦后電荷能保留;D.半導體導電性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塑料不容易導電,是絕緣體,所以塑料筆桿是絕緣體,摩擦過的塑料筆桿能吸起碎紙屑與材料是否為半導體無關。18.從電視機顯像管尾部的熱燈絲不斷發射出來的電子高速撞擊在電視機熒光屏上,使熒光屏發光,則在顯像管內【 】 A.電流方向從燈絲到熒光屏B.電流方向從熒光屏到燈絲C.沒有電流D.電流方向不斷改變【答案】B【解析】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形成的電流的方向相反。從電視機顯像管尾部的熱燈絲不斷發射出來的電子高速撞擊在電視機熒光屏上,顯像管內電流的方向是從熒光屏到燈絲。19.如圖所示,小華同學將銅片和鋅片分別插入土豆中,用導線與電子鬧鐘相連,電子鬧鐘竟能顯示數字并持續工作三天之久。圖中插有銅片和鋅片的土豆相當于電路中的【 】A.電源 B.開關 C.用電器 D.導線【答案】A【解析】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用電器消耗電能,導線是用來連接電路的。電子鬧鐘持續工作三天之久,說明電子鬧鐘接入閉合電路中,有電源提供持續的電流,所以插有銅片和鋅片的土豆相當于電路中的電源。20.(雙選題)在綜合實踐課堂上,小紅正在做如圖的游戲,用毛皮摩擦過的帶負電荷的塑料勺吸引紙片。若游戲過程中塑料勺接觸地面,就無法吸引紙片。下列有關游戲說法正確的是【 】A.塑料勺帶負電荷,是因為它獲得了電子B.摩擦后塑料勺具有磁性,可以吸引紙片C.與毛皮摩擦后的兩把塑料勺,帶同種電荷互相排斥D.塑料勺接地的瞬間,電子定向移動方向即為電流方向【答案】AC【解析】A.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荷(電子)的轉移,塑料勺帶負電荷,是因為它獲得了多余的帶負電荷的電子;B.摩擦后塑料勺帶電,能吸引輕小物體,可以吸引紙片;C.與毛皮摩擦后的兩把塑料勺,帶同種電荷互相排斥;D.塑料勺接地的瞬間,電子帶負電荷,定向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第2節 電流和電路第一課時 (基礎訓練)【基礎鞏固練習】電流1.如圖所示,脫毛衣時,與毛衣摩擦過的頭發會“粘”在臉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脫毛衣時發生了摩擦起電現象B.頭發“粘”在臉上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吸引C.若頭發帶負電荷,與臉接觸時的瞬間電流方向從頭發到臉D.若毛衣帶正電荷,說明它有了多余的電子2.如圖所示有兩個相同的驗電器,其中A帶正電、B不帶電。用帶有絕緣柄的金屬棒把A和B連接起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連接前,A的金屬箔張開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B.連接的一瞬間,自由電子從B流向AC.連接的一瞬間,正電荷從A流向BD.連接的一瞬間,金屬桿中電流方向是從A流向B3.試卷在印刷廠“誕生”時,由于 現象會使印刷機積累大量電荷,為避免出現火花放電,工人會將機器接地。當自由電子從機器流向大地時,電流方向是___________(選填“從機器到大地”或“從大地到機器”)。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路中只要有電源,就一定產生電流B.只有正電荷定向移動才能形成電流C.電荷定向移動方向為電流方向D.給手機充電時,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導體和絕緣題5.避雷針能讓建筑物避免雷擊。當云層聚集的電荷較多時,避雷針與云層間的空氣被擊穿,使帶電云層通過空氣與避雷針和大地形成電流的通路,此時的空氣是 (選填“導體”或“絕緣體”);若瞬時電流的方向是從大地到云層,則云層帶 電;雷雨天,我們聽到的雷聲是空氣 產生的。6.(2025年廣西中考題)將下列物體接入如圖所示電路的、兩點,可使小燈泡發光的是【 】A. 玻璃片 B. 塑料尺 C. 橡皮筋 D. 金屬棒7.(2025年甘肅中考題)有A、B、C三個輕質小球,A、B靠近時相互排斥,B、C靠近時相互吸引。上述現象是它們可能帶有電荷導致的,其中________小球可能不帶電;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會帶上電荷,橡膠棒是___________(選填“導體”、“半導體”或“絕緣體”)。8.下列四個生活用品中,通常情況下屬于導體的是【 】A.不銹鋼尺 B.橡皮C.橡膠手套 D.陶瓷茶杯電路的構成9.關于電路的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導線把開關、燈泡等用電器連接起來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B.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電動機都是電源C.一般的電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組成D.電池用久了以后電能都消耗掉了,電池是一種消耗電能的裝置10.(雙選填)下列關于電路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源是提供電荷的裝置 B.開關是控制電能傳輸的裝置C.用電器是消耗電流的裝置 D.導線是傳輸電能的裝置11.指紋識別解鎖是目前較為流行的手機解鎖方式。如圖甲所示,手指輕輕觸碰感應區,識別出正確的指紋后手機自動開鎖,則感應區相當于手機電路中的_______;如圖乙所示,充電寶給手機充電過程中,手機電池相當于________(選填“電源”或“用電器”)。12.在橙子上插入銅片和鋅片后制成水果電池,將水果電池與發光二極管(簡稱“LED”)連接成如圖所示電路,LED發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銅片相當于電池的正極B.LED發光時,電流從鋅片經過LED后流向銅片C.水果電池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D.如果將LED的“+”極接在鋅片上,“-”極接在銅片上,LED仍發光【能力提升練習】13.現在市場上售賣的一種特種燈,只要把它的螺旋套與中心銅片用導體相連即可發光。老師用一只手拿燈的螺旋套,同學用一只手接觸中心銅片,此時燈不發光,如圖甲;當師生再將另外一只手接觸在一起時,燈泡發光,如圖乙。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師生后接觸的雙手相當于電路中的開關B.在燈頭內部一定有提供電能的電源C.說明人體是導體D.燈泡發光將光能轉化為電能14.在干燥的冬季,汽車行駛過程中車身與空氣摩擦帶上負電荷。這是由于汽車在與空氣摩擦時______(填“得到”或“失去”)電子。為了避免人觸摸車門時因放電帶來的不適感,通常會在車尾安裝一條靜電帶消除靜電,靜電帶屬于______(填“導體”、“半導體”或“絕緣體”)。靜電帶在靜電消除過程中電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填“從汽車到大地”或“從大地到汽車”)。15.如圖所示是一種利用海水鹽差能發電的裝置。甲、乙兩塊滲透膜將容器隔成三個區域,分別加入海水和純水,甲滲透膜只能讓海水中帶正電的鈉離子通過,乙滲透膜只能讓海水中帶負電的氯離子通過,此時容器就變成了一個電源,把小燈泡接入電路,閉合開關,小燈泡發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通過小燈泡的電流方向是從a到bB.該發電裝置左邊是電源的負極C.在該發電裝置內部,只有負電荷發生定向移動D.該發電裝置不做任何改變,可以一直工作下去16.如圖所示是加油站里常見的“靜電釋放器”(與大地相連),司機或工作人員提起油槍加油前,必須用手觸摸“靜電釋放器”來清除身體上的靜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除電”時,人體、“靜電釋放器”和大地連通,形成通路,有電流通過B.人體與衣服摩擦過程中創造了電荷,使人體帶上電C.若人體帶負電,“除電”時電流方向是從人體流向“靜電釋放器”D.“靜電釋放器”可由玻璃或陶瓷制成【素養提升練習】17.(2025年廣西中考題) 在探究摩擦起電現象實驗中,發現與頭發摩擦過的塑料筆桿能吸起碎紙屑,其原因是塑料筆桿【 】A. 帶了電 B. 有磁性 C. 是導體 D. 是半導體18.從電視機顯像管尾部的熱燈絲不斷發射出來的電子高速撞擊在電視機熒光屏上,使熒光屏發光,則在顯像管內【 】 A.電流方向從燈絲到熒光屏B.電流方向從熒光屏到燈絲C.沒有電流D.電流方向不斷改變19.如圖所示,小華同學將銅片和鋅片分別插入土豆中,用導線與電子鬧鐘相連,電子鬧鐘竟能顯示數字并持續工作三天之久。圖中插有銅片和鋅片的土豆相當于電路中的【 】A.電源 B.開關 C.用電器 D.導線20.(雙選題)在綜合實踐課堂上,小紅正在做如圖的游戲,用毛皮摩擦過的帶負電荷的塑料勺吸引紙片。若游戲過程中塑料勺接觸地面,就無法吸引紙片。下列有關游戲說法正確的是【 】A.塑料勺帶負電荷,是因為它獲得了電子B.摩擦后塑料勺具有磁性,可以吸引紙片C.與毛皮摩擦后的兩把塑料勺,帶同種電荷互相排斥D.塑料勺接地的瞬間,電子定向移動方向即為電流方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第2節電流和電路第一課時基礎訓練(原卷版).docx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 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第2節電流和電路第一課時基礎訓練(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