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上學期期末監測試卷道 德 與 法 治(七年級)滿分100分 時量6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青春是一幅絢爛多彩的畫卷,而男女生之間的交往則是這幅畫卷上不可或缺的色彩。在男女生交往中,掌握好適當的界限和“度”是非常重要的。下列男女生交往的做法中把握好“度”的有( )①小雅和小剛在校園舞會上舉止得體②小麗和小韜因興趣成為朋友,經常一起學習③為避免誤會,小剛通常不與女生說話④小美和小濤在班級集體春游時,選擇遠離大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觀察下側漫畫,從中你能得到的啟示有( )①我們不能任由情緒支配自己的行為②負面情緒是有害的,要主動抑制③情緒可以反映人的內心狀態④要學會駕馭情緒,做情緒的主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航天員劉洋是中國歷史上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航天員王浩澤是我國首位女航天飛行工程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是參與航天員選拔與訓練工作的幕后英雄……這些女性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展現了“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這告訴我們( )A.要欣然接受男女生擁有各自的性別優勢B.對性別的認識不應過于受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C.要自覺按性別角色的行為模式規范自己,看待他人D.激發自身潛能,消除男女生在性別上的差異4.榮獲第26屆“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的天鯤號團隊成員平均年齡只有32歲,他們精誠合作,常常需要克服極端惡劣天氣,連續高強度作業,一次性完成海上吹沙填海造島任務,用青春和熱血征服洶涌巨浪。他們的行動( )①體現了團結一心、敬業創優的精神②展現了不怕困難、扶危濟困的品質③體現了迎難而上、追求卓越的精神 ④傳承了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起源于我國黃河流域,是古代勞動人民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巧妙地將天 文、農業、物候和民俗結合起來,有效地指導了農業活動。下列詩句描述“冬至”的是 ( )A.柳枝條條探芽苞,輕風吹拂催嫩草B.遠山近觀金葉爽,暑去涼來好個秋C.冷熱交換試拳腳,一場秋雨一場寒D.又是一個平衡日,子線從南向北回6.在不斷擴展的社會生活中,初中生要學會交往。與人交往時,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 )①會在適合的場合、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 ②主動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③能夠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異④在原則問題上學會變通、可以適當讓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源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彰顯中國胸懷、中國智慧。下列古話中蘊含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的有( )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②獨善其身,獨領風騷③和衷共濟,和合共生④求同存異,和而不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張某與供貨商趙某簽訂采購合同。由于趙某不履行合同,導致張某損失了多個重要訂單。張某多次溝通無果后訴諸法律。經人民法院審理,判決趙某需履行合同并賠償張某損失。這充分體現了法律是( )A.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體現B.處理矛盾與糾紛的標尺C.保障公民權利的唯一手段D.與我們每個人相伴一生9.小明即將大學畢業,在參加多次面試后,準備和某互聯網公司簽訂合同,為了解相關注意事項,他應當翻閱( )A.《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B.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D.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10.下列行為與結論對應不正確的是( )A.小強在班級公開同學的日記,造成同學的秘密被泄露——侵犯同學隱私權B.張某因李某欠錢不還將其囚禁并毆打,致其受傷,并要求李某家人還錢再放人——侵犯李某人身權C.小鹿在網站發表自己的文學作品——依法享有知識產權D.公安部發出A級通緝令,在網上公布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在逃人員的照片——侵犯公民肖像權11.李某因使用暴力手段搶劫他人財物構成搶劫罪,被判有期徒刑;張某沒有注意到“禁止停車”的標志,將車停在路邊,被交警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處以200元罰款。上述兩個違法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分別是( )A.刑事責任、民事責任B.行政責任、民事責任C.刑事責任、行政責任D.行政責任、刑事責任12.小琦自幼喜歡跳繩,成績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拿到榮譽證書的那一刻,她興奮地說:“跳繩讓我不斷突破自我,感覺好棒!”如今,她已經在計劃完成下一個人生目標。這表明( )①做更好的自己,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②有了自信,才能懷著希望去完成新目標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就能夠成功④人貴有自知之明,要學會不斷改正缺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13、14、15每題8分,16、17每題14分,共52分)13.【明辨是非了解犯罪】 如下是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老師講授《犯罪與刑罰》這一課時展示的情景內容,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以下內容。(1) 情境一: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屬于行政違法行為。 情境二: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輕傷、重傷或者死亡的,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屬于______行為。(2分)(2)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辨析:犯罪行為具有哪些特征。(6分)14.【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同學們了解到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簡述我國通過立法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只列要點即可)(8分)15.份份關愛,守護成長之路。某班同學發現,學校有很多學生不喜歡吃食堂的飯菜,選擇到校外無證攤販處購買“三無”食品,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食”的健康,成為學生們的迫切需要。根據材料分析,結合中華傳統文化中核心思想理念內容,為促進“食”的健康,各方應如何做?(8分)【法治為民 保障權益】 長沙市民楊女士向法治民生頻道新聞熱線反映:她家所居住的小區附近有一個工地,從2024年7月初開始,每天早上六點半開始施工,晚上10點又有車輛運輸泥土,造成噪聲擾民,已經嚴重影響周邊小區居民正常作息。街道辦事處表示:街道已經對接過該工地項目部,并且已督促該工地采取降噪措施。 法律鏈接:根據《關于規范長沙城區渣土車通行時間的通告》規定,為了有效遏制渣土車運輸事故高發、頻發態勢,保障市區道路交通有序、安全和暢通,在長沙中心城區,渣土車的允許通行時間為晚上10點到次日凌晨4點。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法律的作用。(8分)【健康有序 有法可依】 近年來,我國各領域立法工作全面推進,法治體系不斷完善,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你認為我國目前還有哪些法律需要制定出臺或者進一步修訂完善呢?請深入了解我國法律體系建設的現狀,完成下面的《立法建議書》。(6分)17.【以案釋法 法在我心】山西晉中某初中開展“法律在我心中”主題宣傳活動,將所學法律知識靈活運用于活動之中。下面是他們精選的用在“舉案說法”中的兩個案例:案例1:張某的大型犬追逐李大媽,導致對方受驚嚇摔倒,膝關節受傷,醫藥費高達11264.63元。案例2:趙大爺在小區跳廣場舞,周圍的人每天早晨便“不得安寧”。別人勸說,趙大爺不聽,依然我行我素。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案例中屬于行政違法的是哪一個 (2分)李大媽可以選擇哪些維權方式 (4分)(2)請就如何做一個文明守法的小區居民給幾點溫馨提示。(8分)2025年上學期期末監測試卷道德與法治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B D A D B C D題號 11 12答案 C A13.犯罪行為。(2分)犯罪特征:①嚴重危害性(本質特征);②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③應受刑罰性(必然后果)。(6分,每點2分)14.1.①有利于貫徹落實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②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③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④有利于培養愛國情懷和民族責任感;⑤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踐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每點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15.①經營者:傳承守誠信的核心思想理念,樹立誠信意識,依法經營;②政府:加強關于食品安全的監管,傳承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③個人: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傳承好崇正義的核心思想理念,積極舉報違法行為。④學校:傳承好講仁愛的核心思想理念,加強對學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呵護學生的健康成長。(每點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16.(1)①法律有助于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在社會管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②法律維護社會秩序。③法律保護社會公共利益。④法律促進社會發展。(每點2分,共8分)(2)立法領域:規范人工智能發展(2分)。理由:①我國人工智能近年來發展迅速,為社會生活和商業活動帶來巨大便利和機遇的同時,衍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安全、倫理問題,而我國目前在這一領域的相關立法尚不完善。②有利于完善我國法律體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全面發展。③人工智能服務平臺在調用個人相關信息時應當通知并取得權利人的使用同意。(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給分,每點2分)17.(1)案例2,屬于噪音擾民(2分)。先和解(2分),和解不成則向法院起訴,要求賠禮道歉,并賠償醫療費、精神損失費等(2分)。(能夠體現先協商和解,再尋求法律援助的意識即可)(2)①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增強遵紀守法意識;②自覺遵守小區公共秩序,主動維護小區規則;③尊重和保障他人合法權益;④文明有禮,與人為善,尊重他人等。(從法律、道德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給分,每點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道法-七年級-一中東山期末試卷doc.docx 道法-七年級-一中東山評分標準.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