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西桂林市2024-2025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西桂林市2024-2025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

資源簡介

廣西桂林市2024-2025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小題選對的得3分,不選、多選或選錯的均得0分。)
1.(2025八下·桂林期末)在國際單位制中:重力的單位是
A.牛頓 B.千克 C.帕斯卡 D.秒
2.(2025八下·桂林期末)下列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是
A.雪花紛飛 B.樹葉飄落 C.丹桂飄香 D.瀑布飛流
3.(2025八下·桂林期末)小林坐在勻速直線行駛的汽車上,認為他是靜止的,選擇的參照物是
A.路邊的樹木 B.他坐的座位
C.對面行駛的汽車 D.路邊靜止的行人
4.(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是小桂用繩子拉著木箱前進的情景,木箱所受拉力的施力物體是
A.木箱 B.空氣 C.地面 D.繩子
5.(2025八下·桂林期末)升國旗的旗桿頂部有一個滑輪,往下拉繩子,國旗就會上升,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這是動滑輪 B.這是定滑輪
C.該滑輪可以省力 D.該滑輪可以省距離
6.(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物理課本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重力較大 B.支持力較大
C.兩者大小相等 D.無法確定兩者的大小
7.(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是一種剪鐵片的剪刀,正常使用時可看作
A.定滑輪 B.等臂杠桿 C.費力杠桿 D.省力杠桿
8.(2025八下·桂林期末)一艘船從長江駛大海時,船受的浮力會
A.不變 B.減小
C.增大 D.先變大后變小
9.(2025八下·桂林期末)公交車前進時司機突然踩剎車,乘客會向前傾。如圖所示。關于乘客向前傾的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乘客具有慣性 B.汽車具有慣性
C.剎車時乘客慣性減小 D.剎車時汽車慣投減小
10.(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列車站臺上都有黃色警戒線,因為列車高速通過時列車與人之間的空氣
A.流速減小.壓強減小 B.流速減小,壓強增大
C.流速加大.壓強減小 D.流速加大.壓強增大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個是正確的。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小題全選對的得4分,選不全的得2分,不選、多選或選錯的均得0分。)
11.(2025八下·桂林期末)以下做法能減小壓強的是
A.安全的錘頭很尖 B.書包背帶較寬
C.火車軌道下鋪設枕木 D.圖釘?shù)尼敿庥旨庥旨?br/>12.(2025八下·桂林期末)甲、乙兩車做直線運動,它們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碾的是
A.在前5s甲車比乙車快 B.甲在0-5s做加速直線運動
C.甲在5-10s做勻速直線運動 D.在0~10s內(nèi)乙車的速度是1m/s
三、填空題(每空2分,共18分。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不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13.(2025八下·桂林期末)足球運動員用頭頂球攻門,球飛人網(wǎng)窩,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頂球時頭會疼,說明力的作用是   .
14.(2025八下·桂林期末)家里使用高壓鍋燉骨頭,高壓鍋里的氣壓更   ,水的沸點更   ,食物更容易熟。
15.(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足球離開腳后繼續(xù)向前運動,說明物體的運動   力來維持;足球運動過程中若所有力全部消失,足球?qū)ⅰ?  。
16.(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甲所示,小桂用吸管喝豆?jié){,豆?jié){在   的作用下吸入口中,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首次測出大氣壓的值,若將管子傾斜(如圖乙),則管內(nèi)水銀柱高度將   。
17.(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甲所示,A、B兩個質(zhì)量均勻的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將A沿水平方向切去高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疊放在B上;B對地面的壓強和A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與L的變化關系分別如圖乙所示;B的重力為   N
四、作圖題(每小題4分,共4分。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18.(2025八下·桂林期末)在圖中畫出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柱體的重示意圖,O點是柱體重心。
五、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19題6分,20題8分,21題6分,22題8分,共28分。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19.(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是“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裝置。
(1)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物塊,使它沿水平方向做   運動:比較圖甲、丙兩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的關系;
(2)若要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是否有關,將圖甲中的物塊從中間豎直切開,然后疊放在一起繼續(xù)實驗,如圖丁所示,這種做法合理嗎?   。
20.(2025八下·桂林期末)
(1)在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中,橡皮筋原長AE,在F1、F2的共同作用下伸長到AE',比較圖甲和乙可知同一直線上方向   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本實驗中,兩次將橡皮筋拉伸相同的長度,體現(xiàn)的實驗方法有   。
(2)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如圖A所示,實驗前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節(jié);小桂完成如圖B所示的一組實驗.就得出“動力×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的結(jié)論,小林認為這樣就得出結(jié)論不合理,理由是   。
21.(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是“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實驗。
(1)如圖乙所示,保持金屬盒深度不變,轉(zhuǎn)動金屬盒的方向,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   :比較圖中的乙和丙圖得到: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   的增加面增大;
(2)比較圖中   兩圖得到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
22.(2025八下·桂林期末)小桂按如圖所示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1)比較圖甲、乙、丙可以得出:同種液體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   有關:比較圖甲、丁與   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2)小桂又做了圖所示的實驗,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合理的操作步驟順序為   (只填序號):若滿足關系式:   (用F1、F2、F3、F4表示),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六、綜合應用題(每小題12分,共12分。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23.(2025八下·桂林期末)古代有一種計時工具叫“漏刻”,結(jié)構(gòu)如圖甲所示,工作時通過多級水壺(日壺→月壺一星壺)的逐級滴水,使受水壺水位上升來度量時間。小桂仿照其原理制作一個簡易模型,如圖乙所示,其主體結(jié)構(gòu)由形玻璃容器、標有刻度的箭尺(質(zhì)量忽略不計)及箭尺底部連接的一個不吸水長方體木塊組成。當容器內(nèi)水深3cm時,木塊對容器底部壓大恰好為0.繼續(xù)向容器內(nèi)均勻注水,箭尺和木塊隨水面習速豎道上升,從面開始計時;當木塊上升至上表面剛好與容器上沿相平時,一個計時周期結(jié)束。已知容器高40cm,底面積為200cm2,木塊底面積為100cm2,高5cm,ρ水=1×103kg/m3。求:
(1)剛開始計時時木塊受到的浮力:
(2)木塊的重力;
(3)若在箭尺頂部固定放置一個IN的配重,則一個計時周期內(nèi),水對容器底壓力的最大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力的概念及單位
【解析】【解答】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分析】在國際單位中,力的單位是牛頓,重力也是一種力。
2.【答案】C
【知識點】機械運動;分子動理論基本觀點
【解析】【解答】A.冬天雪花紛飛,雪花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屬于機械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
B.樹葉飄落,落葉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屬于機械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
C.丹桂飄香是香氣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結(jié)果,故C符合題意;
D.瀑布飛流,瀑布是大量水的整體運動,屬于宏觀的機械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不同的物質(zhì)的分子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叫做擴散現(xiàn)象,擴散現(xiàn)象說明一切物質(zhì)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3.【答案】B
【知識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解析】【解答】A.小林與路邊的樹木、對面行駛的汽車、路邊靜止的行人之間位置都發(fā)生的變化,所以以路邊的樹木、對面行駛的汽車、路邊靜止的行人為參照物,他是運動的;小林與他坐的座位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變化,所以以他坐的座位為參照物,他是靜止的,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分析】研究物體運動狀態(tài)時,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
4.【答案】D
【知識點】彈力
【解析】【解答】拉力屬于彈力,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需要接觸,小桂用繩子拉著木箱前進,可知小車所受拉力的施力物體是繩子,故ABC錯誤,D正確。
【分析】拉力屬于彈力,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需要接觸。
5.【答案】B
【知識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解答】滑輪的輪軸固定在旗桿上,是定滑輪,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也不省距離,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分析】定滑輪:軸固定不變的滑輪,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軸隨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6.【答案】C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
【解析】【解答】物理課本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分析】1.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受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7.【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分類
【解析】【解答】使用剪刀剪鐵片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可以看作省力杠桿,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分析】杠桿分類: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費距離),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省距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費距離)。
8.【答案】A
【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一艘船從長江駛大海時,船始終漂浮在水面上,所受的浮力等于船的重力,船的重力不變,所以船受的浮力會不變,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分析】根據(jù)浮沉條件進行分析;
浮沉條件:①浮:上浮(F浮>G物,ρ液>ρ物)→漂浮(F浮=G物,ρ液>ρ物)
②懸:懸浮(F浮=G物,ρ液=ρ物)
③沉:下沉(F浮9.【答案】A
【知識點】慣性及其現(xiàn)象
【解析】【解答】AB.公交車前進時司機突然踩剎車,人的腳由于摩擦停止運動,而乘客的身體由于慣性,繼續(xù)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會向前傾,故A正確,B錯誤;
CD.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故CD錯誤。
故選A。
【分析】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慣性的惟一量度是質(zhì)量,質(zhì)量越大,物體具有的慣性越大。
10.【答案】C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解答】列車高速通過時,列車與人之間的空氣流動速度增大,空氣壓強減小,人外側(cè)空氣流動速度幾乎不變,壓強幾乎不變,人外側(cè)壓強大于列車與人之間的壓強,容易把人壓向列車的方向,容易發(fā)生事故,所以在火車站站臺上候車的乘客應站在安全線外,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分析】在氣體會液體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壓強越小。
11.【答案】B
【知識點】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安全的錘頭很尖,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的,故A不符合題意;
B.書包背帶較寬,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的,故B符號題意;
C.火車軌道下鋪設枕木,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的,故C符號題意;
D.圖釘?shù)尼敿庥旨庥旨殻峭ㄟ^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C。
【分析】減小壓強的方法: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12.【答案】A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時間速度路程的圖像分析
【解析】【解答】AB.由圖可知,在0-5s內(nèi),甲車和乙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當t=5s時,甲車通過的路程大于乙車通過的路程,根據(jù)可知,在前5s甲車比乙車快,故A正確,B錯誤;
C. 甲在5-10s內(nèi)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C錯誤;
D. 在0~10s內(nèi),乙車運動的路程為10m,所以乙車的速度是:
故D正確。
故選AD。
【分析】1.在“s-t”圖像中,圖線時一條斜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圖線是一條平行于T軸的直線,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2.根據(jù)比較或計算兩車運動的速度。
13.【答案】運動狀態(tài);相互的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足球運動員用頭頂球攻門,球飛人網(wǎng)窩,足球運動的速度和方向發(fā)生了改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球時頭會疼,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里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4.【答案】高;高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解析】【解答】家里使用高壓鍋燉骨頭,高壓鍋里的氣壓更高, 水的沸點更高,食物更容易熟。
【分析】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15.【答案】不需要;做勻速直線運動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
【解析】【解答】 足球離開腳后,不再受到腳的作用力,但足球還能繼續(xù)向前運動,說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足球運動過程中若所有力全部消失,足球?qū)⒆鰟蛩僦本€運動。
【分析】1.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16.【答案】大氣壓;不變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的綜合應用
【解析】【解答】用吸管喝豆?jié){, 吸管內(nèi)空氣被吸走后,吸管內(nèi)氣壓減小,小于大氣壓,豆?jié){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吸入口中;
托里拆利實驗過程中,管內(nèi)水銀柱高度與管子是否傾斜無關,所以將管子傾斜,管內(nèi)水銀柱高度不變。
【分析】1.用吸管吸飲料時,利用了大氣壓。
2.托里拆利實驗過程中,管內(nèi)水銀柱高度與管子是否傾斜無關;
17.【答案】120
【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解答】由圖乙可知,當切去高度L=0cm時,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此時P=6 x 103Pa;當切去高度L'=10cm時,A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0,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PB=9 x 103Pa,可知,A的邊長為10cm,則A的底面積為:
SA=10cm x 10cm=100cm2=1 x 10-2m2
當切去高度L=0cm時,A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6 x 103Pa,則A的重力為:
GA=FA=PSA=6 x 103Pa x 1 x 10-2m2=60N
當切去高度L'=10cm時,即將A直接疊放在B上時,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變化為;
ΔPB=9 x 103Pa - 6 x 103Pa = 3 x 103Pa
根據(jù)可知,B的底面積為:
當切去高度L=0cm時,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6 x 103Pa,B的重力為:
GB=FB=PSB=6 x 103Pa x 2 x 10-2m2=120N
【分析】由圖乙可知當切去高度L=0cm時,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當切去高度L'=10cm時,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由此可知A的邊長,進而可知A的底面積,根據(jù)F=G=PS可求出A的重力;由圖可知將A疊放到B前后對地面的壓強變化,根據(jù)求出B的底面積,再根據(jù)切去高度為0時,B對地面的壓強和B的底面積,利用GB=FB=PSB求出B的重力。
18.【答案】
【知識點】重力示意圖
【解析】【解答】過柱體的重心O,沿豎直向下的方向作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標上符號G,如圖所示:
【分析】重力作用點:物體重心,方向豎直向下,符號G。
19.【答案】(1)勻速直線;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合理
【知識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1)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物塊,使它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圖甲、丙兩次實驗,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大小相同,圖丙中接觸面較粗糙,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較大,滑動摩擦力較大,故比較圖甲、丙兩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
(2)將圖甲中的物塊從中間豎直切開,然后疊放在一起繼續(xù)實驗,此時壓力大小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也不變,只有接觸面積大小發(fā)生了改變,所以這種做法是合理的。
【分析】1.實驗時,應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根據(jù)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得出結(jié)論。
20.【答案】(1)相同;等效替代法
(2)右;一組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guī)律
【知識點】力的合成與應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1)由圖甲和圖乙可知,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都伸長到AE',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可知,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
本實驗中,兩次將橡皮筋拉伸相同長度,體現(xiàn)的實驗方法有等效替代法。
(2)由圖A可知,實驗前,杠桿左端下沉,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
小桂完成一組實驗就得出結(jié)論是不合理的,理由是一組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guī)律。
【分析】(1)1.等效替代法:在研究某一個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中,因?qū)嶒灡旧淼奶厥庀拗苹蛞驅(qū)嶒炂鞑牡认拗疲豢梢曰蚝茈y直接揭示物理本質(zhì),而采取與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現(xiàn)象來替代的方法;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
(2)1.實驗前,根據(jù)“左偏右調(diào),右偏左調(diào)”的方法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是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探究型實驗中,應多次實驗,尋找普遍規(guī)律。
21.【答案】(1)不變;深度
(2)丙和丁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解答】(1)如圖乙所示,保持金屬盒深度不變,轉(zhuǎn)動金屬盒的方向,液體密度和深度都不變,液體壓強不變,所以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不變;
由圖乙和丙可知,液體密度不變時,乙圖探頭在水中的深度較深,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較大,液體壓強較大,可得結(jié)論: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比較圖中丙和丁兩圖可知,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時,丁圖中液體密度較大,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較大,液體壓強較大,可得結(jié)論:深度相同時,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
【分析】1.轉(zhuǎn)換法:“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實驗中,通過比較U形管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來比較液體壓強的大小;
2.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根據(jù)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得出結(jié)論。
22.【答案】(1)體積;戊
(2)④②①③;F2-F1=F3-F4
【知識點】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解析】【解答】(1)比較圖甲、乙、丙可知,液體密度相同時,丙圖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較大,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較小,根據(jù) F浮=G-F拉 可知,物體所受的浮力較大,可以得出:同種液體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比較圖甲、丁與戊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戊圖中液體的密度較大,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較小,根據(jù) F浮=G-F拉 可知,物體所受的浮力較大,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2)為減小實驗誤差,應先測出空桶的重力 ④ ,再測出物體的重力 ②,然后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測出對物體的拉力 ①,最夠測出排出液體和空桶的總重力 ③,所以合理的操作步驟順序為④②①③;
由①②可求出物體所受的浮力 F浮=F2-F1,由③④可求出排開液體的重力 G排=F3-F4,若滿足關系式:F2-F1=F3-F4,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分析】(1)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根據(jù)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得出結(jié)論;
(2)根據(jù) G排=G總-G空桶 求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為減小誤差,應先測出空桶的重力,根據(jù) F浮=G-F拉 求出物體受到的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據(jù)此進行分析。
23.【答案】(1)解:當容器內(nèi)水深 h=3cm時,木塊對容器底部壓大恰好為0,此時木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木塊的底面積 S木=100cm2,此時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為:
V排=S木h=100cm2 x 3cm=300cm3=3 x 10-4m3
此時木塊受到的浮力為:
F浮=ρ水gV排= 1×103kg/m3 x 10N/kg x 3 x 10-4m3=3N
答:剛開始計時時木塊受到的浮力為3N。
(2)解:開始計時時,木塊剛好處于漂浮狀態(tài),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塊的重力,所以木塊的重力為:
G=F浮=3N
答:木塊的重力為3N。
(3)解: 當木塊上升至上表面剛好與容器上沿相平時,木塊與配重整體漂浮,受到的浮力為:
F浮'=G+G配=3N+1N=4N
此時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為:
木塊浸入水的深度為:
此時容器中水的深度為:
h''=40cm-(5cm-4cm)=39cm=0.39m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
P=ρ水gh''=1×103kg/m3 x 10N/kg x 0.39m=3900Pa
水對容器底壓力的最大值為:
F=PS容=3900Pa x 2 x 10-2m2=78N
答: 一個計時周期內(nèi),水對容器底壓力的最大值78N。
【知識點】液體壓強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已知開始計時時,根據(jù)木塊浸入水的深度和木塊的底面積求出木塊排開水的體積,根據(jù)F浮=ρ水gV排求出木塊受到的浮力;
(2)開始計時時,木塊剛好處于漂浮狀態(tài),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塊的重力;
(3)當木塊上升至上表面剛好與容器上沿相平時,木塊與配重整體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塊和配重的總重力,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木塊排開水的體積,利用木塊排開水的體積和木塊的底面積求出木塊浸入水中的深度,進而求出此時容器中水的深度,利用P=ρ水gh求出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根據(jù)F=PS求出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
1 / 1廣西桂林市2024-2025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小題選對的得3分,不選、多選或選錯的均得0分。)
1.(2025八下·桂林期末)在國際單位制中:重力的單位是
A.牛頓 B.千克 C.帕斯卡 D.秒
【答案】A
【知識點】力的概念及單位
【解析】【解答】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分析】在國際單位中,力的單位是牛頓,重力也是一種力。
2.(2025八下·桂林期末)下列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是
A.雪花紛飛 B.樹葉飄落 C.丹桂飄香 D.瀑布飛流
【答案】C
【知識點】機械運動;分子動理論基本觀點
【解析】【解答】A.冬天雪花紛飛,雪花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屬于機械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
B.樹葉飄落,落葉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屬于機械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
C.丹桂飄香是香氣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結(jié)果,故C符合題意;
D.瀑布飛流,瀑布是大量水的整體運動,屬于宏觀的機械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不同的物質(zhì)的分子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叫做擴散現(xiàn)象,擴散現(xiàn)象說明一切物質(zhì)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3.(2025八下·桂林期末)小林坐在勻速直線行駛的汽車上,認為他是靜止的,選擇的參照物是
A.路邊的樹木 B.他坐的座位
C.對面行駛的汽車 D.路邊靜止的行人
【答案】B
【知識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解析】【解答】A.小林與路邊的樹木、對面行駛的汽車、路邊靜止的行人之間位置都發(fā)生的變化,所以以路邊的樹木、對面行駛的汽車、路邊靜止的行人為參照物,他是運動的;小林與他坐的座位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變化,所以以他坐的座位為參照物,他是靜止的,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分析】研究物體運動狀態(tài)時,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若物體和參照物之間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
4.(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是小桂用繩子拉著木箱前進的情景,木箱所受拉力的施力物體是
A.木箱 B.空氣 C.地面 D.繩子
【答案】D
【知識點】彈力
【解析】【解答】拉力屬于彈力,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需要接觸,小桂用繩子拉著木箱前進,可知小車所受拉力的施力物體是繩子,故ABC錯誤,D正確。
【分析】拉力屬于彈力,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需要接觸。
5.(2025八下·桂林期末)升國旗的旗桿頂部有一個滑輪,往下拉繩子,國旗就會上升,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這是動滑輪 B.這是定滑輪
C.該滑輪可以省力 D.該滑輪可以省距離
【答案】B
【知識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解答】滑輪的輪軸固定在旗桿上,是定滑輪,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也不省距離,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分析】定滑輪:軸固定不變的滑輪,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軸隨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6.(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物理課本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重力較大 B.支持力較大
C.兩者大小相等 D.無法確定兩者的大小
【答案】C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
【解析】【解答】物理課本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分析】1.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受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7.(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是一種剪鐵片的剪刀,正常使用時可看作
A.定滑輪 B.等臂杠桿 C.費力杠桿 D.省力杠桿
【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分類
【解析】【解答】使用剪刀剪鐵片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可以看作省力杠桿,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分析】杠桿分類: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費距離),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省距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費距離)。
8.(2025八下·桂林期末)一艘船從長江駛大海時,船受的浮力會
A.不變 B.減小
C.增大 D.先變大后變小
【答案】A
【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一艘船從長江駛大海時,船始終漂浮在水面上,所受的浮力等于船的重力,船的重力不變,所以船受的浮力會不變,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分析】根據(jù)浮沉條件進行分析;
浮沉條件:①浮:上浮(F浮>G物,ρ液>ρ物)→漂浮(F浮=G物,ρ液>ρ物)
②懸:懸浮(F浮=G物,ρ液=ρ物)
③沉:下沉(F浮9.(2025八下·桂林期末)公交車前進時司機突然踩剎車,乘客會向前傾。如圖所示。關于乘客向前傾的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乘客具有慣性 B.汽車具有慣性
C.剎車時乘客慣性減小 D.剎車時汽車慣投減小
【答案】A
【知識點】慣性及其現(xiàn)象
【解析】【解答】AB.公交車前進時司機突然踩剎車,人的腳由于摩擦停止運動,而乘客的身體由于慣性,繼續(xù)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會向前傾,故A正確,B錯誤;
CD.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故CD錯誤。
故選A。
【分析】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慣性的惟一量度是質(zhì)量,質(zhì)量越大,物體具有的慣性越大。
10.(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列車站臺上都有黃色警戒線,因為列車高速通過時列車與人之間的空氣
A.流速減小.壓強減小 B.流速減小,壓強增大
C.流速加大.壓強減小 D.流速加大.壓強增大
【答案】C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解答】列車高速通過時,列車與人之間的空氣流動速度增大,空氣壓強減小,人外側(cè)空氣流動速度幾乎不變,壓強幾乎不變,人外側(cè)壓強大于列車與人之間的壓強,容易把人壓向列車的方向,容易發(fā)生事故,所以在火車站站臺上候車的乘客應站在安全線外,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分析】在氣體會液體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壓強越小。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個是正確的。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小題全選對的得4分,選不全的得2分,不選、多選或選錯的均得0分。)
11.(2025八下·桂林期末)以下做法能減小壓強的是
A.安全的錘頭很尖 B.書包背帶較寬
C.火車軌道下鋪設枕木 D.圖釘?shù)尼敿庥旨庥旨?br/>【答案】B
【知識點】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安全的錘頭很尖,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的,故A不符合題意;
B.書包背帶較寬,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的,故B符號題意;
C.火車軌道下鋪設枕木,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的,故C符號題意;
D.圖釘?shù)尼敿庥旨庥旨殻峭ㄟ^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C。
【分析】減小壓強的方法: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12.(2025八下·桂林期末)甲、乙兩車做直線運動,它們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碾的是
A.在前5s甲車比乙車快 B.甲在0-5s做加速直線運動
C.甲在5-10s做勻速直線運動 D.在0~10s內(nèi)乙車的速度是1m/s
【答案】A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時間速度路程的圖像分析
【解析】【解答】AB.由圖可知,在0-5s內(nèi),甲車和乙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當t=5s時,甲車通過的路程大于乙車通過的路程,根據(jù)可知,在前5s甲車比乙車快,故A正確,B錯誤;
C. 甲在5-10s內(nèi)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C錯誤;
D. 在0~10s內(nèi),乙車運動的路程為10m,所以乙車的速度是:
故D正確。
故選AD。
【分析】1.在“s-t”圖像中,圖線時一條斜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圖線是一條平行于T軸的直線,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2.根據(jù)比較或計算兩車運動的速度。
三、填空題(每空2分,共18分。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不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13.(2025八下·桂林期末)足球運動員用頭頂球攻門,球飛人網(wǎng)窩,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頂球時頭會疼,說明力的作用是   .
【答案】運動狀態(tài);相互的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足球運動員用頭頂球攻門,球飛人網(wǎng)窩,足球運動的速度和方向發(fā)生了改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球時頭會疼,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里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4.(2025八下·桂林期末)家里使用高壓鍋燉骨頭,高壓鍋里的氣壓更   ,水的沸點更   ,食物更容易熟。
【答案】高;高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解析】【解答】家里使用高壓鍋燉骨頭,高壓鍋里的氣壓更高, 水的沸點更高,食物更容易熟。
【分析】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15.(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足球離開腳后繼續(xù)向前運動,說明物體的運動   力來維持;足球運動過程中若所有力全部消失,足球?qū)ⅰ?  。
【答案】不需要;做勻速直線運動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
【解析】【解答】 足球離開腳后,不再受到腳的作用力,但足球還能繼續(xù)向前運動,說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足球運動過程中若所有力全部消失,足球?qū)⒆鰟蛩僦本€運動。
【分析】1.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16.(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甲所示,小桂用吸管喝豆?jié){,豆?jié){在   的作用下吸入口中,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首次測出大氣壓的值,若將管子傾斜(如圖乙),則管內(nèi)水銀柱高度將   。
【答案】大氣壓;不變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的綜合應用
【解析】【解答】用吸管喝豆?jié){, 吸管內(nèi)空氣被吸走后,吸管內(nèi)氣壓減小,小于大氣壓,豆?jié){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吸入口中;
托里拆利實驗過程中,管內(nèi)水銀柱高度與管子是否傾斜無關,所以將管子傾斜,管內(nèi)水銀柱高度不變。
【分析】1.用吸管吸飲料時,利用了大氣壓。
2.托里拆利實驗過程中,管內(nèi)水銀柱高度與管子是否傾斜無關;
17.(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甲所示,A、B兩個質(zhì)量均勻的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將A沿水平方向切去高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疊放在B上;B對地面的壓強和A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與L的變化關系分別如圖乙所示;B的重力為   N
【答案】120
【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解答】由圖乙可知,當切去高度L=0cm時,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此時P=6 x 103Pa;當切去高度L'=10cm時,A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0,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PB=9 x 103Pa,可知,A的邊長為10cm,則A的底面積為:
SA=10cm x 10cm=100cm2=1 x 10-2m2
當切去高度L=0cm時,A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6 x 103Pa,則A的重力為:
GA=FA=PSA=6 x 103Pa x 1 x 10-2m2=60N
當切去高度L'=10cm時,即將A直接疊放在B上時,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變化為;
ΔPB=9 x 103Pa - 6 x 103Pa = 3 x 103Pa
根據(jù)可知,B的底面積為:
當切去高度L=0cm時,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6 x 103Pa,B的重力為:
GB=FB=PSB=6 x 103Pa x 2 x 10-2m2=120N
【分析】由圖乙可知當切去高度L=0cm時,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當切去高度L'=10cm時,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由此可知A的邊長,進而可知A的底面積,根據(jù)F=G=PS可求出A的重力;由圖可知將A疊放到B前后對地面的壓強變化,根據(jù)求出B的底面積,再根據(jù)切去高度為0時,B對地面的壓強和B的底面積,利用GB=FB=PSB求出B的重力。
四、作圖題(每小題4分,共4分。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18.(2025八下·桂林期末)在圖中畫出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柱體的重示意圖,O點是柱體重心。
【答案】
【知識點】重力示意圖
【解析】【解答】過柱體的重心O,沿豎直向下的方向作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標上符號G,如圖所示:
【分析】重力作用點:物體重心,方向豎直向下,符號G。
五、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19題6分,20題8分,21題6分,22題8分,共28分。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19.(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是“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裝置。
(1)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物塊,使它沿水平方向做   運動:比較圖甲、丙兩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的關系;
(2)若要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是否有關,將圖甲中的物塊從中間豎直切開,然后疊放在一起繼續(xù)實驗,如圖丁所示,這種做法合理嗎?   。
【答案】(1)勻速直線;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合理
【知識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1)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物塊,使它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圖甲、丙兩次實驗,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大小相同,圖丙中接觸面較粗糙,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較大,滑動摩擦力較大,故比較圖甲、丙兩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
(2)將圖甲中的物塊從中間豎直切開,然后疊放在一起繼續(xù)實驗,此時壓力大小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也不變,只有接觸面積大小發(fā)生了改變,所以這種做法是合理的。
【分析】1.實驗時,應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根據(jù)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得出結(jié)論。
20.(2025八下·桂林期末)
(1)在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中,橡皮筋原長AE,在F1、F2的共同作用下伸長到AE',比較圖甲和乙可知同一直線上方向   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本實驗中,兩次將橡皮筋拉伸相同的長度,體現(xiàn)的實驗方法有   。
(2)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如圖A所示,實驗前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節(jié);小桂完成如圖B所示的一組實驗.就得出“動力×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的結(jié)論,小林認為這樣就得出結(jié)論不合理,理由是   。
【答案】(1)相同;等效替代法
(2)右;一組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guī)律
【知識點】力的合成與應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解答】(1)由圖甲和圖乙可知,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都伸長到AE',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可知,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
本實驗中,兩次將橡皮筋拉伸相同長度,體現(xiàn)的實驗方法有等效替代法。
(2)由圖A可知,實驗前,杠桿左端下沉,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
小桂完成一組實驗就得出結(jié)論是不合理的,理由是一組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guī)律。
【分析】(1)1.等效替代法:在研究某一個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中,因?qū)嶒灡旧淼奶厥庀拗苹蛞驅(qū)嶒炂鞑牡认拗疲豢梢曰蚝茈y直接揭示物理本質(zhì),而采取與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現(xiàn)象來替代的方法;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
(2)1.實驗前,根據(jù)“左偏右調(diào),右偏左調(diào)”的方法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是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探究型實驗中,應多次實驗,尋找普遍規(guī)律。
21.(2025八下·桂林期末)如圖所示是“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實驗。
(1)如圖乙所示,保持金屬盒深度不變,轉(zhuǎn)動金屬盒的方向,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   :比較圖中的乙和丙圖得到: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   的增加面增大;
(2)比較圖中   兩圖得到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
【答案】(1)不變;深度
(2)丙和丁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解答】(1)如圖乙所示,保持金屬盒深度不變,轉(zhuǎn)動金屬盒的方向,液體密度和深度都不變,液體壓強不變,所以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不變;
由圖乙和丙可知,液體密度不變時,乙圖探頭在水中的深度較深,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較大,液體壓強較大,可得結(jié)論: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比較圖中丙和丁兩圖可知,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時,丁圖中液體密度較大,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較大,液體壓強較大,可得結(jié)論:深度相同時,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
【分析】1.轉(zhuǎn)換法:“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實驗中,通過比較U形管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來比較液體壓強的大小;
2.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根據(jù)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得出結(jié)論。
22.(2025八下·桂林期末)小桂按如圖所示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1)比較圖甲、乙、丙可以得出:同種液體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   有關:比較圖甲、丁與   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2)小桂又做了圖所示的實驗,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合理的操作步驟順序為   (只填序號):若滿足關系式:   (用F1、F2、F3、F4表示),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答案】(1)體積;戊
(2)④②①③;F2-F1=F3-F4
【知識點】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解析】【解答】(1)比較圖甲、乙、丙可知,液體密度相同時,丙圖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較大,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較小,根據(jù) F浮=G-F拉 可知,物體所受的浮力較大,可以得出:同種液體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比較圖甲、丁與戊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戊圖中液體的密度較大,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較小,根據(jù) F浮=G-F拉 可知,物體所受的浮力較大,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2)為減小實驗誤差,應先測出空桶的重力 ④ ,再測出物體的重力 ②,然后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測出對物體的拉力 ①,最夠測出排出液體和空桶的總重力 ③,所以合理的操作步驟順序為④②①③;
由①②可求出物體所受的浮力 F浮=F2-F1,由③④可求出排開液體的重力 G排=F3-F4,若滿足關系式:F2-F1=F3-F4,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分析】(1)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根據(jù)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得出結(jié)論;
(2)根據(jù) G排=G總-G空桶 求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為減小誤差,應先測出空桶的重力,根據(jù) F浮=G-F拉 求出物體受到的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據(jù)此進行分析。
六、綜合應用題(每小題12分,共12分。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23.(2025八下·桂林期末)古代有一種計時工具叫“漏刻”,結(jié)構(gòu)如圖甲所示,工作時通過多級水壺(日壺→月壺一星壺)的逐級滴水,使受水壺水位上升來度量時間。小桂仿照其原理制作一個簡易模型,如圖乙所示,其主體結(jié)構(gòu)由形玻璃容器、標有刻度的箭尺(質(zhì)量忽略不計)及箭尺底部連接的一個不吸水長方體木塊組成。當容器內(nèi)水深3cm時,木塊對容器底部壓大恰好為0.繼續(xù)向容器內(nèi)均勻注水,箭尺和木塊隨水面習速豎道上升,從面開始計時;當木塊上升至上表面剛好與容器上沿相平時,一個計時周期結(jié)束。已知容器高40cm,底面積為200cm2,木塊底面積為100cm2,高5cm,ρ水=1×103kg/m3。求:
(1)剛開始計時時木塊受到的浮力:
(2)木塊的重力;
(3)若在箭尺頂部固定放置一個IN的配重,則一個計時周期內(nèi),水對容器底壓力的最大值。
【答案】(1)解:當容器內(nèi)水深 h=3cm時,木塊對容器底部壓大恰好為0,此時木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木塊的底面積 S木=100cm2,此時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為:
V排=S木h=100cm2 x 3cm=300cm3=3 x 10-4m3
此時木塊受到的浮力為:
F浮=ρ水gV排= 1×103kg/m3 x 10N/kg x 3 x 10-4m3=3N
答:剛開始計時時木塊受到的浮力為3N。
(2)解:開始計時時,木塊剛好處于漂浮狀態(tài),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塊的重力,所以木塊的重力為:
G=F浮=3N
答:木塊的重力為3N。
(3)解: 當木塊上升至上表面剛好與容器上沿相平時,木塊與配重整體漂浮,受到的浮力為:
F浮'=G+G配=3N+1N=4N
此時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為:
木塊浸入水的深度為:
此時容器中水的深度為:
h''=40cm-(5cm-4cm)=39cm=0.39m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
P=ρ水gh''=1×103kg/m3 x 10N/kg x 0.39m=3900Pa
水對容器底壓力的最大值為:
F=PS容=3900Pa x 2 x 10-2m2=78N
答: 一個計時周期內(nèi),水對容器底壓力的最大值78N。
【知識點】液體壓強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已知開始計時時,根據(jù)木塊浸入水的深度和木塊的底面積求出木塊排開水的體積,根據(jù)F浮=ρ水gV排求出木塊受到的浮力;
(2)開始計時時,木塊剛好處于漂浮狀態(tài),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塊的重力;
(3)當木塊上升至上表面剛好與容器上沿相平時,木塊與配重整體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塊和配重的總重力,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木塊排開水的體積,利用木塊排開水的體積和木塊的底面積求出木塊浸入水中的深度,進而求出此時容器中水的深度,利用P=ρ水gh求出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根據(jù)F=PS求出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平县| 寻乌县| 玉屏| 军事| 临颍县| 玛纳斯县| 峨眉山市| 大方县| 剑河县| 乡城县| 长白| 铅山县| 河北省| 昌平区| 荆州市| 黎城县| 深圳市| 台南市| 永嘉县| 江津市| 昌宁县| 江川县| 全南县| 华安县| 诏安县| 丰城市| 兴安盟| 沙雅县| 平昌县| 星子县| 塘沽区| 新丰县| 白山市| 马龙县| 林口县| 炎陵县| 得荣县| 共和县| 锡林郭勒盟| 平泉县| 长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