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廣東中考物理試題分析!物理卷全卷共8頁,23小題,滿分100分,試卷題型、題量、分值、考查內容見下表:本次廣東中考物理卷全卷共有23小題,分值為100分,具體題目對應考點及平行對比見下表:一、2025廣東中考物理試卷變化點1.動態思維分析考查變多:具體體現為:(1)實驗題第16題第(3)小問,考查了螺線管的磁場,并且考查小磁針移動時其指向變動的動態思維,這里是第一個難點,也是較新的考查方式。但實際上,如果熟悉課本的用小磁針模擬磁感線的圖,就比較簡單了,可見復習時緊扣教材的重要性。(圖源:來自新版人教教材2025版P149,舊版人教教材在P121)(2)綜合能力題第21題,融合新情境考查杠桿,考查杠桿旋轉時的阻力臂的長短變化問題,以及在最后一問設問如何讓光點移動更明顯,都需要一定的動態思維。(3)動態電路的分析滲透在題目中:填空第14題,計算第20題,綜合能力第23題都有涉及到電路某原件的變化引起的其他變化。(4)動態光路的簡單考查:填空第13題。2.計算量基本持平,計算難度有所增加,且綜合運用數學思維和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主要體現在綜合能力題第22題最后一問以及第23題后兩問中。一定程度上考查學生的列關系式能力,一次函數圖像處理能力,比例、分式計算能力以及基本的邏輯分析能力。充分體現數學基礎在物理學科中的應用。3.實驗題側重方面的變化:2024年廣東中考物理試卷中的實驗題融合部分情境,基本上側重按步操作,分析以及計算;2025年更側重考查實驗能力和實驗分析,注重設計能展示學生思維過程的問題,突出體現為16(3)、17(3)(4)(5)、18(2)(5)。二、2025廣東中考物理試卷結構與內容分析1.從題量、題型、分值上比較,與2024年試題保持一致,字數(閱讀量)也基本一致。2.依標扣本:2025年的命題延續往年風格,考點均取自2022版新課標、人教版教材、粵滬版教材,其中基于教材情境和素材創設的試題共59分;對聲、光、熱、力、電各版塊的考查比例也較穩定,力學和電學各占了34%,沒有偏題、怪題,全卷難度的易、中、難比例為7:2:1,力求讓教師教有所指,學生學有所獲。3.題型穩定,區分度明顯(1)基礎題分布穩定本卷題目難度適中,其中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計算題均為基礎題,題干簡短、考查思維低階,延續了前兩年的試題風格,填空題也同去年一樣,沒有基礎計算。(2)實驗題考查范圍穩定,考查方式穩中有變實驗題的考查范圍穩定,依舊在21個課標必做實驗中進行選取考查,第16題3個小問皆為課標要求的實驗,且第17題考查的“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為2022版課標新增實驗,值得引起重視。但問法和考法每年均有創新,如第16題的(3)、第18題的(5)。(3)綜合能力題綜合能力題依舊為為問題探究類(21題)、應用分析類(22題)、閱讀研究類(23題)三道組成。第21題素材引用自課標中的情境素材,第23題素材引用自粵滬版教材的跨學科實踐,值得引起關注。綜合能力題的基礎分值相比2024年有所減少,難拿分的分值提高,更加體現廣東省卷“頂天立地”思想,展現出中考的選拔性。4.關注科技和文化自信①關注科技(24分):試題中多處涉及科技與生活、科技與社會發展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科技前沿和科技發展,考查學生的思考過程和實踐創新,給科學教育做“加法”。例如殲35-A,CR450動車組樣車,“極地”號破冰調查船,巡檢機器人,登月服。②文化自信(9分):2025廣東省卷對傳統文化(《天工開物》)和廣東本土素材(丹霞山、粵劇)的考查,引導學生多維度、深層次地了解、思考傳統文化和廣東本土文化,從而用歷史的眼光、現實的視角去觀察、應用所學的知識,與新課標的要求緊密結合。5.側重考查思維的靈活和寬廣試卷通過設計創新性、綜合性、開放性試題,考查思維過程以及創新素養發展水平,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途徑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長填空設問”的增多,可以看出省卷旨在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要告別機械化記憶,通過實踐參與對物理內容進行深刻理解,最終能將物理知識應用遷移。6.與數學學科的深度融合回顧2024年廣東省卷的第22題(4)和第23題(5),分別融合了數學“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析式”和“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在2025年廣東省卷第23(4)中,物理與數學再次“合體”,利用求最值的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考查方式依然值得大家繼續關注。7.新教材新增的“跨學科實踐”初登場智能門鎖簡化電路的設計、以設計調光臺燈為背景出現的計算題、橋梁設計和材料受熱膨脹、登月服研制。自2022年新課標發布以來,連續出現跨學科實踐相關題目,體現物理與日常生活、工程實踐、社會發展的關系。本次考試綜合能力題第21題“橋梁設計”便是課標舉例素材之一;23題的“登月服”便是八年級下冊粵滬版教材(2024版)出現的《跨學科實踐:研究航天服》相關聯的內容;20題“可改變燈泡亮度的電路”則是即將投入使用的九年級人教版新版教材《跨學科實踐:制作簡易調光臺燈》相關內容。因此在學習新課以及備考過程中,都需要更加多地關注“跨學科實踐”的相關內容,并能用物理及其他學科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現象和問題,探索一些簡單的工程與技術問題,分析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三、2026年廣東中考物理命題預測1.延續核心考點力學(40%)、電與磁(35%)仍是重點,突出受力分析、電路設計、能量轉化。熱、光、聲等基礎模塊占比穩定(約25%)。2.深化科技融合可能結合國產科技新成果(如量子通信、核聚變)、雙碳目標(風能/太陽能應用)、人工智能(傳感器原理)。3.提升能力要求實驗設計:可能要求補充實驗步驟或評估方案合理性(如測未知材料密度)。計算題:涉及多狀態分析(如動態電路、變速運動的功和能)。綜合題:側重用物理原理解釋新技術(如儲能系統、智能設備)。4.強化學科素養建模能力: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物理模型(如2025年機器人巡檢的能量流程圖)。證據意識: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如2024年透水汽性實驗)。四、2026年廣東中考物理備考建議1.了解新教材的變化,作為2022年新課標發布以來首屆使用新教材的學生,備考時需要緊扣教材,夯實基礎部分,建議多關注新增的“跨學科實踐”部分內容。力學:透徹理解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壓強公式、機械效率。電學:掌握串并聯電路特點、歐姆定律、電功率計算,熟練分析動態電路。光學:掌握光的直線傳播,反射現象規律,折射現象規律,以及凸透鏡成像規律,學會用光路圖解釋動態問題熱學:掌握物態變化,熱機和熱機效率計算,了解分子動理論基本知識。聲學:理解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掌握聲音的特性,知道如何防治噪聲實驗:熟記常見器材使用(天平、電流表、壓強計彈簧測力計等),理解控制變量法及轉換法在實驗中的應用。2.提升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關注課標實驗的細節,了解實驗方案的提出、設計、操作、數據處理、得出結論和誤差分析的基本過程,學會分析實驗存在的不足,了解如何完善實驗。信息提?。河柧殢目萍级涛模ㄈ绲窃路⒀矙z機器人)中提取關鍵物理量。計算推理:練習多步驟計算(如先求浮力再求壓強)。掌握能量轉化效率計算(如2025年第22題)。實驗設計:針對"探究影響XX的因素"類題目,自主設計表格并預判誤差。3.關注日常生活,關注科技發展新成就,注重創新思維,多嘗試用物理知識解釋實際問題。關注 航天工程(月球探測、載人飛船)、新能源(光伏發電、氫能源)、新材料(超導、納米材料),思考其中涉及的物理原理。4.注重數學思維和能力:學會用數學方法去解決部分物理問題,數學運算是物理的基本工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