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維護國家利益單元內容導學學習主題 法治教育 認識國家主權的內涵,樹立國家利益至上的觀念,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知道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的義務,自覺維護國家安全。革命傳統教育 了解人民軍隊的革命歷史、英雄人物,感受人民軍隊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道德教育 理解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核心素養 法治觀念 理解國家安全與個人行為的法律邊界,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責任意識 樹立“國家利益至上”理念,主動承擔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踐行愛國行為。學業質量標準 分析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自覺維護國家安全。一、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維護國家利益”為軸線,貫穿“捍衛國家利益—推進人民軍隊建設—樹立國家安全觀”三層遞進邏輯,教材通過“國家利益至上”“軍強才能國安”“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三課,構建“社會認知—價值內化—行為外顯”的完整育人鏈條。第十課內容邏輯:(1)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主要講了兩個問題:國家利益是什么:通過歷史事件和現實案例,揭示國家利益的內涵,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強調國家利益與民族生存、國家興亡的緊密聯系。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以具體實例為載體,闡釋“國興我榮,國衰我恥”的道理,引導學生理解國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二者是高度統一的。(2)捍衛國家利益:這是本課的落腳點。在認識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增強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系,以實際行動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捍衛國家利益。第十一課內容邏輯:(1)黨和人民信賴的英雄軍隊:通過人民軍隊的先進事跡和歷史案例,揭示人民軍隊是黨締造和領導的軍隊,其性質是為人民服務,任務是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2)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以新時代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成就為實例,闡釋強國必須強軍的道理,引導學生理解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第十二課內容邏輯:(1)認識國家安全:通過歷史回顧和現實案例,揭示國家安全的內涵,強調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要求我們要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2)維護國家安全:以具體案例為載體,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規,闡釋維護國家安全的途徑,引導學生理解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教法建議】1.案例教學法:結合“網絡謠言治理”“個人信息保護”等案例,解析網絡安全法、民法典相關條款,強化法治意識。2.國情實踐探究:設計“國防教育活動”“國家安全教育日”等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社會問題,增強家國情懷。3.跨學科整合:結合歷史(如“國防歷史變遷”)、信息技術(如“網絡安全技術”)深化國情認知。二、學情分析學生現狀與核心問題:1.國家利益認知模糊:對“國家利益”的理解較為抽象,難以將其與個人生活聯系起來,認為國家利益是“遙遠的”“與自己無關的”。2.國防意識薄弱: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關注度較低,認為國防是“軍人的事”,與自己無關。在和平環境下,學生缺乏對國家安全威脅的直觀感受,國防教育在學校和家庭中相對薄弱。3.國家安全意識淡薄: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國家安全是“政府的事”,與個人無關。部分學生缺乏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能力。【學法建議】1.案例分析法:通過分析具體案例(如常某泄露國家秘密),引導學生理解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增強法治觀念。2.情境體驗法:通過模擬“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引導學生體驗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3.小組討論法:通過小組討論,分享對國家利益、國家安全的看法,培養合作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4.實踐參與法:通過參與“國防教育活動”“國家安全教育日”等活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增強實踐能力。本單元共用6課時完成教學,每框1課時。第十課 國家利益至上 (共計2課時) 第一課時: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1課時第二課時:捍衛國家利益 1課時第十一課 軍強才能國安 (共計2課時) 第一課時:黨和人民信賴的英雄軍隊 1課時第二課時: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1課時第十二課 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 (共計2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國家安全 1課時第二課時:維護國家安全 1課時第十課 國家利益至上第一框 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第十課“國家利益至上”第一課時“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以國家利益為核心,通過歷史事件、人物事跡、漢字文化、現實情境等多元素材,引導學生理解國家利益的內涵、重要性及其與人民利益的關系。本課時內容在整個第十課中具有鋪墊作用。只有在思想上認識到國家利益的重要性,才會真正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利益。初中學生對國家利益的概念較陌生,但對歷史事件(如抗日戰爭)和現實新聞(如國際沖突)有一定了解,需從具象事例過渡到抽象理論。學生易將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割裂,需通過生活化案例(如小區環境、學習進步)建立二者的聯系。部分學生可能認為“國家利益宏大,與己無關”,需通過“小我融入大我”的情境設計激發責任感。1.通過“生活觀察”“閱讀感悟”“探究與分享”“相關鏈接”等課堂活動,根據“探究國家利益的重要性”教學情境設置,讓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國家利益的重要性,樹立堅定維護國家利益的信念,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與自豪感,自覺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政治認同)2.通過“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等課堂活動,根據“認識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教學情境設置,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樹立國家利益至上觀念,愿意為維護國家利益貢獻自己的力量,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明白自己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維護國家利益的神圣責任和光榮使命。(責任意識)教學重點:國家利益的內容及重要性、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教學難點: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教法:情境式、啟發式。學法:自學、小組合作。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一組巴以沖突的圖片:思考:通過這組圖片,你有哪些感受?學生思考后回答。多媒體進一步播放關于1935年“一二·九”運動的視頻片段。思考:結合歷史知識,談談你對“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這句話的理解。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導入: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國家繁榮昌盛,社會才能和諧穩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國家利益至上》,學習與“國家利益”的相關知識。二、師生互動 探究新知探究 國家利益高于一切1.多媒體展示教材P87“閱讀感悟”,并出示名句: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鄧小平思考:(1)鄧小平的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情感?(2)為什么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情感?學生交流分享。教師講述:祖國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她以廣袤的土地和燦爛輝煌的思想文化,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對偉大祖國,我們懷有最深厚、最純潔、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決不允許她的榮譽和利益受到任何褻瀆和損害。2.多媒體出示教材P87“探究與分享”:“國”字原作“或”,字形像以“戈”守衛“口”。后來在“或”的周圍加“”構成“國(國)”字。思考:結合“國”字的由來和生活經驗,分析國家生存和發展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多媒體進一步展示圖片:思考:我們國家采取以上舉措的目的和意義有哪些?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講述:國家利益是一個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生存需求和發展需求的總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關系民族生存、國家興亡。我國的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3.多媒體播放關于香港回歸、戍邊戰士守護國土等視頻片段。思考:(1)為什么香港回歸談判中,中國堅持“主權問題不容討論”?(2)戍邊戰士守護國土的意義是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講述: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主權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地處理對內對外事務的最高權力。主權的喪失意味著國家的解體和滅亡。領土是國家行使主權的范圍和空間,也是一個主權國家人民得以生息繁衍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88“相關鏈接”,進一步講述“國家統一”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國家利益至上觀念。4.多媒體出示教材P88“探究與分享”與教材P89“閱讀感悟”。除夕之夜,小京一家圍坐在一起,暢談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思考:人民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教師總結:①國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反映廣大人民的共同需求,體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是高度統一的。②國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艱苦奮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握人民愿望,回應人民關切,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三、暢所欲言 歸納總結1.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本課知識點,理清脈絡線索。2.情感升華: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樹立國家利益至上的觀念,增強維護國家利益的意識和責任感,以實際行動為維護國家利益貢獻自己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