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勇擔社會責任單元內容導學學習主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弘揚“天下為公”“扶危濟困”等傳統美德,踐行社會責任。法治教育 1.了解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價值內涵,能夠尊重他人權利。 2.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樹立法治觀念和增強社會責任感。核心素養 健全人格 理解責任與奉獻的意義,增強責任意識,培養勇于擔當的精神。責任意識 認識到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法治觀念 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尊重他人權利,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學業質量標準 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能夠結合生活實例闡述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價值,能夠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一、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八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三單元,名稱為“勇擔社會責任”,充分展示了中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責任擔當。通過“追求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積極奉獻社會”三課,引導學生理解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本單元分為“追求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和“積極奉獻社會”三課。第七課引導學生認識自由和平等的內涵,糾正對自由的偏狹理解,能夠自覺踐行平等,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自由權利和平等地位。第八課引導學生理解公平與正義的價值,感受公平正義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維護公平正義。第九課引導學生懂得責任的意義,知道責任與奉獻的關系,體會責任擔當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在實踐中不斷培養責任意識,嘗試做有責任感的公民,以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教法建議】1.運用案例分析、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多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準確掌握知識,把握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準確含義。2.充分利用教材中“生活觀察”“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啟思導行”等欄目,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討,樹立正確價值觀念,以實際行動勇擔社會責任。3.講授與自學相結合。教師主要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4.材料的選擇盡可能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二、學情分析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影響著個人的行為、社會的和諧以及國家的發展。在社會生活中,積極健康的自由觀念能夠增強個體的自主性,提高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能夠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中學生在青春期經歷許多身心上的變化和挑戰,如常常面臨學業壓力、人際關系問題以及自我認同的掙扎,渴望支持和理解,但往往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進而影響其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甚至出現缺乏責任感、自私自利等不良行為。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由、平等、公平、正義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勇于擔當的精神。【學法建議】1.自主學習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教材內容,梳理教材知識,理清知識條理。2.合作探究法:結合教材“探究與分享”欄目,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分享觀點,注重知識的生成性。3.案例分析法:結合教材上及老師設置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形成正確認知,明理踐行。本單元共用6課時完成教學,每框1課時。第七課 追求自由平等 (共計2課時) 第一課時:珍視自由 1課時第二課時:踐行平等 1課時第八課 維護公平正義 (共計2課時) 第一課時:堅守公平 1課時第二課時:守護正義 1課時第九課 積極奉獻社會 (共計2課時) 第一課時:社會責任我擔當 1課時第二課時:奉獻社會我踐行 1課時第七課 追求自由平等第一框 珍視自由本課時“珍視自由”是第三單元“勇擔社會責任”中第七課“追求自由平等”的起始課時,聚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內涵,按照“自由的內涵—自由的價值—珍視自由的做法”邏輯順序,從認識到實踐,層層推進,旨在引導學生理解自由的本質與邊界,樹立正確的自由觀,能夠以實際行動珍視自由。在日常校園生活中,學生普遍經歷課堂紀律與自主發言的沖突;在網絡環境中接觸過“鍵盤俠”的言論,但對“網絡暴力”的法律后果缺乏認知;易將“自由”窄化為個人權利,忽視其與社會責任的連帶關系。青春期自我意識增強,渴望“標新立異”的自由,但易忽視行為對他人的影響;對“規則權威性”存在逆反心理。1.通過“生活觀察”“相關鏈接”“閱讀感悟”等課堂活動,圍繞議題“對自由的認識”“理解自由的價值”等,認同自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增強對國家法治建設的認同感和自信心,樹立堅定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秩序的信念。(政治認同、法治觀念)2.通過“探究與分享”等課堂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實踐活動,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權利,培養社會意識和責任感,為營造自由、和諧的社會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提升公共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責任意識)教學重點:自由的價值,如何珍視自由。教學難點:如何珍視自由。教法:情境式、啟發式。學法:自學、小組合作。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情境導入:自由關鍵詞聯想。教師提問:提到“自由”,你腦海中會浮現哪些詞?(如藍天、奔跑、選擇、規則……)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分享并板書關鍵詞,追問:這些“自由”在生活中如何體現?是否有“絕對的自由”?學生嘗試回答,教師進行點評并引入今天的學習課題——《珍視自由》。二、師生互動 探究新知探究一 認識自由1.多媒體出示教材P58“生活觀察”:圍繞“自由”這個話題,同學們表達了各自的觀點。 思考:結合上述觀點,說說你對自由的認識。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講述:自由是人類的永恒追求,是社會活力之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自由意味著在遵守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前提下,人們能夠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動,在思想、言論和行為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59“相關鏈接”,詳細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自由,明確自由的界限。2.多媒體呈現案例(結合學生視角):小宇因口音常被同學模仿嘲笑,逐漸不敢開口發言;轉學后,新班級禁止語言歧視,老師鼓勵他分享家鄉文化,他不僅變得自信,還成為班級“文化小使者”。思考:(1)前后對比中,小宇的“自由”發生了什么變化?(提示:免于歧視→敢于表達)(2)這種自由如何影響他的成長?學生討論交流。教師講述:自由促進人們的全面發展,自由表現為人們免于恐嚇、羞辱和歧視,過有尊嚴的生活,具有安全感、幸福感,對未來充滿信心。自由有利于人們培養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享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3.多媒體出示教材P59“閱讀感悟”,引導學生從自由的角度,談談從中獲得的感悟。教師講述:自由推動社會的繁榮進步。自由能夠營造民主、寬容、和諧的社會氛圍,鼓勵人們探索、創新,激發全體社會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整個社會充滿創新的力量,推動社會不斷發展。探究二 珍視自由教師過渡:自由在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自由,實現自由的價值。1.多媒體展示案例:八年級學生田某經常上學遲到,不按時完成作業,老師督促他,他卻說:“什么時間上學、做不做作業是我的自由。”田某有時抽煙喝酒,強行向同學索要財物,老師批評教育他,他振振有詞:“這是我在校外的活動,是我的自由。”引導學生思考:田某認為這些是他的自由,他的想法對嗎?請結合課本內容,從法律角度分析田某的行為。學生在小組內積極討論田某行為的不妥之處。教師講述:珍視自由,我們要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自由意味著我們的合法權利不受侵犯。我們要知曉自己的權利,正確認識權利的價值。當權利受到侵犯時,我們要敢于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2.多媒體出示教材P60“探究與分享”:掙脫束縛的風箏白云飄飄,一只風箏在天上飛。風箏許了一個愿,祈求天空能讓自己掙脫那根線,不再被束縛。突然,一陣狂風襲來,風箏被吹得搖搖晃晃,它一心想掙脫線的約束,昂頭借風拼命掙扎。線終于斷了,風箏如愿以償,但滿心歡喜的它來不及擁抱藍天,就一頭栽了下來,再也無法起飛了。思考:(1)掙脫束縛的風箏為什么再也無法起飛了?(2)如何理解自由應該受到必要的限制?學生分組討論并派代表發言。教師講述: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和傷害。我們要在遵守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前提下行使權利。3.多媒體出示教材P60~61“探究與分享”。思考:(1)請你評論唐某的言行。(2)如果你是關某,你會怎么做?學生分小組圍繞問題深入討論后,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尊重他人的自由選擇權和人格尊嚴?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和意志強加于人?”學生分組討論后進行匯報。教師講述:我們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選擇權,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和意志強加于人,更不能侮辱、誹謗他人。每個公民在行使權利的同時,不得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三、暢所欲言 歸納總結1.學生總結自由的內涵、價值以及如何珍視自由等。2.教師對學生的總結進行點評和補充,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構建完整認知框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