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追求自由平等第二框 踐行平等本課時在承接“珍視自由”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平等的內涵和價值,學會在生活中踐行平等原則,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平等”內容的深入解讀和實踐指導,引導學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人,積極維護平等的社會秩序。學生可能已經接觸過一些與平等相關的話題和現象,如性別不平等、就業歧視等,但他們對這些現象的理解可能比較片面,不知道如何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社會閱歷不足,可能對一些侵犯平等權利的行為缺乏足夠的敏感度。1.通過“生活觀察”“探究與分享”等課堂活動,圍繞議題“平等的表現”,使學生明白平等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通過“相關鏈接”解釋了在現實生活中對特殊群體的差別對待是為了實現實質平等,讓學生正確理解平等原則。(法治觀念)2.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課堂活動,根據“案例分析、實踐探究、討論交流”教學情境設置,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作為社會的一員,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維護平等的社會事務中。(責任意識)教學重點:平等的含義,踐行平等。教學難點:踐行平等。教法:情境式、啟發式。學法:自學、小組合作。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視頻:《追求平等》。教師導入:同學們,剛剛我們觀看的這段視頻,聚焦了性別平等、教育平等以及殘疾人平等,無論是職場中女性為爭取平等機會而拼搏,還是貧困地區孩子渴望公平教育資源的眼神,亦或是殘疾人努力克服障礙追求夢想的身影,都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平等的重要與珍貴。平等,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給予每個人尊嚴與希望。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去追求平等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新課——《踐行平等》,去探尋其中的答案。二、師生互動 探究新知探究一 認識平等1.多媒體出示教材P61~62“生活觀察”:思考:(1)從材料中,你們看到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2)在生活中,男女之間在哪些方面是平等的?還有哪些方面可能存在不平等的現象?學生討論交流后回答。教師講述:平等的含義: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平等意味著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平等的表現:人格平等。生活中,人們雖然有貧富之分、知識多寡之別,但是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有人的人格尊嚴都受到法律平等保護,不容褻瀆和侵犯。2.多媒體出示教材P62“探究與分享”:我國憲法和法律都有關于平等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結合憲法和法律的上述規定,聯系現實生活,談談你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討論結束后,小組派代表展示討論結果。教師講述:平等意味著權利義務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也都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多媒體展示圖片: 思考:這些針對特殊群體的差別對待,是不是違反了平等原則?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教材P63“相關鏈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平等的實質,理解這種差別對待是為了實現實質平等,符合平等原則和精神。探究二 踐行平等1.教師過渡:平等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它有助于人們政治上平等參與、經濟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應該正確理解平等,努力踐行平等。多媒體出示以下情境:情境一 轉學生因內向被孤立,如何讓他融入集體?情境二 班級中有人嘲笑家境貧困的同學,你會如何勸阻?學生分組演繹情境,其他同學點評:哪些行為體現平等?哪些屬于歧視?教師對學生的點評及時作出評價和糾正。多媒體出示法律鏈接:憲法中“公民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相關條文,強調平等是法律賦予的權利。教師講述:平等對待他人。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權利、發展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我們要平等地對待所有社會成員,尊重他人人格,不欺生、不凌弱。2.多媒體出示教材P64“探究與分享”:思考:(1)張某的做法給我們什么啟示?(2)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就業歧視、性別歧視等不平等現象?面對這些現象,我們應該怎么做?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講述: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就業歧視等不平等現象,這損害了公民的平等權利,違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則。面對不平等現象,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應據理力爭,用合法的方式捍衛平等。3.多媒體出示教材P65“閱讀感悟”:1944年,陳云主持陜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和供給保障工作。由于身體不好,出汗多,他穿的軍裝破得快,打了不少補丁。管后勤的同志看到后,打電話通知有關部門送給陳云一套新軍裝。陳云知道后,非常嚴肅地對這位同志說:“你是只給我發新軍裝,還是給陜甘寧邊區所有的同志都發?現在不到發軍裝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思考:(1)陳云的行為體現了什么精神?(2)在生活中,哪些行為屬于特權的表現?我們應該如何堅決反對特權?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講述:踐行平等要堅決反對特權。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或利用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或利用社會關系追逐一己之利,等等。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不容侵犯,任何踐踏法律的行為必將受到制裁和懲罰。任何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三、暢所欲言 歸納總結1.知識梳理:讓學生自己總結平等的內涵、價值及踐行平等的要求等方面的知識點。2.情感升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人類的美好夢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強平等意識,積極踐行平等,為建設平等有序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