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 提升法治素養第二框 學會依法辦事本課時“學會依法辦事”是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法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第一框“樹立法治觀念”的進一步落實,也是本課內容的落腳點,本框內容采取“總—分—總”的形式,邏輯嚴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首先教材明確指出,建設法治社會,需要全體社會成員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接著教材分別從“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行為要求,可操作性強。最后,教材又對青少年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樹立法治觀念,提高依法辦事能力,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學生雖已了解基本法律知識,但多是表面認知,缺乏對法律實際運用的深入理解。學生逐漸參與社會,在生活和交往中會遇到法律相關問題,如消費權益、人際沖突等,亟需掌握解決辦法。盡管參與社會,但社會經驗不足,面對復雜法律問題易感到困惑、無助,可能采取消極或不當方式。在理解法律條文與實際案例的結合方面存在困難。1.通過“生活觀察”等課堂活動,圍繞議題“依法辦事”,激發學生對法治的關注和思考,體現政治認同。加強與生活實際和時事熱點的聯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依法辦事的知識,進一步強化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政治認同、責任意識)2.通過“探究與分享”“相關鏈接”等課堂活動,根據“維權途徑”等教學情境設置,掌握依法維權的程序與方法,形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主動承擔公民責任,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推動社會和諧。(法治觀念)教學重點:學會依法辦事。教學難點:在實際生活中養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習慣。教法:情境式、啟發式。學法:自學、小組合作。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以下場景圖片或視頻:場景一 商場購物后拒開發票,顧客要求維權。場景二 共享單車亂停亂放,被城管依法處罰。場景三 網絡謠言轉發,當事人被警方約談。學生討論交流:(1)這些場景中,人們的行為哪些合法?哪些違法?(2)如果是你,會如何處理類似情況?學生展示交流成果,教師進行點評。教師導入:法律不僅是“大事”,更存在于日常細節中,依法辦事是維護權益和社會秩序的基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會依法辦事》。二、師生互動 探究新知探究 學會依法辦事1.多媒體出示教材P49“生活觀察”:某公司因經營不善停業,一直拖欠工人工資。老呂和20多名工友多次討要工資未果,決定到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反映情況。接待人員了解情況后向中心負責人報告,很快請來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會商。縣勞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調查取證并向公司負責人講理講法,勞動仲裁部門工作人員到該公司調取考勤記錄、確認應付工資數額,銀行根據要求將公司賬戶余額優先用于支付工人工資。經過多部門聯動,公司負責人最終與工人簽訂了調解協議書。思考:結合案例,說說在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做到依法辦事。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講述:建設法治社會,需要全體社會成員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依法維護社會秩序,確保社會和諧有序。2.多媒體出示教材P50“探究與分享”,思考:(1)以上這些法律規定,你自覺遵守了嗎?(2)結合生活經驗,分享你自覺守法的事例。學生分組討論,每組選出一名代表發言,分享本組討論結果。教師小結:在日常生活中,要審視自己行為的合法性,樹立法治觀念,自覺遵守法律規定。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要自覺守法?(引導學生從法律的約束性、社會秩序的維護等方面思考)3.多媒體出示教材P51“探究與分享”,思考:以上兩個情境給你帶來哪些啟示?學生討論交流后回答。教師講述:遇事找法。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主動咨詢相關專業人士,充分利用能夠提供法律服務的組織和機構,如人民調解委員會、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52“相關鏈接”,介紹人民調解委員會、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務機構及其作用。(幫助學生了解獲取法律幫助的途徑,強化法治意識,讓學生認識到法律在他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多媒體出示相關案例,進一步提問:如果遇到法律問題,你會選擇哪種法律服務機構?為什么?(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法律服務機構)4.多媒體出示以下兩個情境:情境一 同學間因籃球碰撞引發爭吵,一方動手打人。情境二 小區寵物狗傷人,主人拒絕賠償,受害者報警。學生分小組討論:兩個情境中,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何不同?結果可能怎樣?這帶給我們哪些啟示?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派代表展示學習成果,教師及時進行點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暴力或哭鬧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法律是更可靠的途徑。)多媒體繼續出示以下情境:情境三 網購商品質量問題,商家拒絕退換貨。情境四 校園內被同學惡意造謠,名譽受損。學生分小組討論:如果遇到以上情境,可以通過哪些合法途徑解決?討論結束后,每組派代表用“流程圖”展示解決方案。(例如:協商→向平臺投訴→向消協舉報→訴訟。)教師講述:解決問題靠法。當生活中遇到矛盾糾紛,特別是自己或他人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我們要學會以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通過法律途徑、運用法律武器加以解決。我們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53“相關鏈接”,教師解釋訴訟的概念和類型。(引導學生理解訴訟的分類和適用范圍。)多媒體播放一段通過訴訟成功維護合法權益的視頻。(加深學生對訴訟的理解,感受法治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作用,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治情感。)學生活動:分析當事人是如何通過訴訟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以及從中得到的啟示。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你遇到類似的糾紛,你會選擇訴訟嗎?為什么?(引導思考訴訟的利弊,以及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解決方式。)5.組織課堂小活動:(1)情境假設:朋友找你幫忙隱瞞其輕微違法行為,你會怎么做?(2)分組辯論:正方:應顧全人情,幫助朋友。反方:必須依法辦事,勸阻朋友。多媒體進一步展示:近年青少年因網絡詐騙、校園欺凌等違法行為的案件增長率與未成年人犯罪相關的數據。教師講述: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樹立法治觀念,提高依法辦事能力,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6.多媒體展示教材P53~54“啟思導行”,學生閱讀案例,了解事件經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1)該小區通過“援法議事會”解決矛盾的做法,給你什么啟示?(2)結合材料和生活實際,談談如何做一名尚德守法的公民。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分析該小區通過“援法議事會”解決矛盾的做法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小區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三、暢所欲言 歸納總結1.教師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依法辦事有了哪些新的認識?2.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強調依法辦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依法辦事,強化政治認同、法治觀念等學科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