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共建網絡美好家園第二框 營造清朗空間本課時是在學生對網絡改變世界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如何正確對待和利用網絡,重點是培養學生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能力和意識,引導他們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教材首先通過兩種不同觀點,引發思考,從而引出網絡可能衍生的社會問題以及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重要性。接著闡述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的具體方法,并結合具體案例和技能講解進行深入分析。又通過“探究與分享”引導學生了解網絡公益行動,引出傳播網絡正能量的重要性,最后通過《新時代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進行總結和升華,號召學生爭做中國好網民。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體驗到網絡帶來的困擾,如沉迷網絡影響學習和休息、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等,他們在應對這些問題時可能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正確的引導。初中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他們的思維還處于逐步成熟階段,對于復雜的網絡現象和問題,可能難以全面、客觀地分析。同時,他們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響,對于網絡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理性對待網絡,還缺乏系統的認知和深刻的理解。教學中應注重價值觀引導,強化信息辨別能力,培養自主管理習慣,結合家校協同,通過案例實踐提升網絡素養。1.通過“生活觀察”“相關鏈接”等課堂活動,圍繞議題“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培養學生在網絡環境中的道德意識,養成文明上網的習慣,不傳播不良信息,尊重他人。增強自我約束能力,合理安排上網時間,避免沉迷網絡。正確認識網絡對個人成長的影響,能夠理性看待網絡中的問題和現象,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增強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在面對網絡的誘惑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健全人格、道德修養)2.通過“探究與分享”等課堂活動,根據“網絡帶來了哪些便利,或者有沒有遇到過一些困擾”教學情境設置,圍繞議題“做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了解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在網絡中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樹立法治觀念,遵守網絡規則。培養學生在網絡中傳播正能量的意識,積極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貢獻自己的力量。(法治觀念、責任意識)教學重點:全面認識網絡,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提高媒介素養。教學難點:做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教法:情境式、啟發式。學法:自學、小組合作。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材料:短視頻App設“青少年模式”通過給短視頻App設置“青少年模式”,孩子每天觀看超過40分鐘后,需要家長輸入獨立密碼才能繼續使用。這種“青少年模式”,正是國家網信辦指導短視頻平臺試點上線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統。教師講述:“青少年模式”是對我們上網的一個指引。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利用網絡呢?讓我們一起從今天的學習中找到答案吧!二、師生互動 探究新知探究一 全面認識網絡多媒體展示教材P19“生活觀察”:思考:(1)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觀點?(2)我們應該如何利用網絡?學生先思考,然后小組進行討論并回答。提示:(1)奶奶和爸爸的觀點都是片面的。奶奶的觀點只看到了網絡的弊,否認了網絡的利。相反,爸爸的觀點只看到了網絡的利,忽視了網絡的弊。(2)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重要的學習工具和交往平臺。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大家能不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網絡給你們帶來了哪些便利,或者有沒有遇到過一些困擾呢?(學生思考后回答)師生共同總結:網絡改變了社會生活,我們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全面認識網絡,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會問題。我們要學會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提升媒介素養,積極利用網絡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知識補充:媒介素養一般是指人們正確地、建設性地使用媒介資源的能力。它包括人們面對各種信息時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等能力。探究二 理性參與網絡生活1.多媒體出示教材P20“探究與分享”:思考:你有沒有遇到過上面的問題?你還遇到過哪些類似的困擾?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講述:要學會選擇網絡信息。互聯網上信息無限,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對學習和生活有意義的信息,不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學會“信息節食”。同時,我們也不能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錮在“信息繭房”中,從而喪失接觸不同事物和觀點的機會。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20“相關鏈接”,并播放相關視頻,帶領學生一起了解:什么是網癮?網癮的危害有哪些?(再次明確合理利用網絡,不沉迷網絡。)2.多媒體出示以下圖片: 思考:以上漫畫說明了網絡上出現了哪些現象?這對我們參與網絡生活有何啟示?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講述:要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在網絡時代,信息變得越來越豐富,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有意無意歪曲事實甚至制造謠言,誤導公眾;有的人利用網絡實施詐騙,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惡意發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會穩定的信息,造成惡劣影響。我們要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學會分析判斷網絡信息,讓不良信息止于智者。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21“方法與技能”,掌握“辨別網絡謠言”的方法。3.多媒體出示以下案例:某中學的貼吧內,一個網名叫“天龍”的學生,發布了大量小林同學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明顯丑化小林。照片發布后,引發了一些嘲諷小林的跟帖。思考:(1)你怎么看待貼吧里的這種現象?(2)如果你是小林,你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嗎?為什么?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講述: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網絡無限,自由有界。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我們要文明互動、理性表達,不宣泄負面情緒,不制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拒絕網絡暴力和欺凌……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4.多媒體出示教材P22“探究與分享”,思考:(1)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網絡公益行動?談談你的感受。(2)開展、參與這些網絡公益行動有何意義?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講述:要傳播網絡正能量。我們要努力提高媒介素養,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絡,高揚主旋律,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建設網上精神家園;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網絡平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投身于公益行動,讓網絡成為匯聚民智、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的重要渠道,做網絡強國的建設者、創新者。5.課后活動:組織同學們根據教材P22“啟思導行”,以“爭做中國好網民”為主題,寫一份倡議書。三、暢所欲言 歸納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大家對如何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現在,請大家一起回顧一下,營造清朗網絡空間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