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三章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檢測卷(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 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下列溫度值最接近實際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體溫約是 37.1℃ B.讓人感覺溫暖而舒適的室內溫度是 35 ℃C.洗澡時淋浴的適宜水溫是 100 ℃ D.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鹽水的凝固點是0 ℃2.如圖所示的是一支常用體溫計,下列關于該體溫計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它的示數是38℃ B.它的分度值是1℃C.它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 D.它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3.水的物態變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霧、霜、雪等千姿百態.關于圖中水的物態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B.圖乙中,樹葉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C.圖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D.圖丁中,群山間霧的形成是升華現象4.冬天,室外佩戴口罩,眼鏡片上會出現白霧.下列現象與上述“白霧”的成因相同的是 ( )A.吃冰棒時常出現冰棒粘舌頭的現象 B.冬天,大巴車窗內側出現冰花C.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變蔫 D.水燒開后,壺嘴上方有大量白氣冒出5.一種植物的繁殖技術———扦插,育苗時先剪取植物的莖插入土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在栽種植物時,為了減慢水分蒸發,提高成活率,可將莖上的部分或全部葉片剪去,此方式使水分蒸發減慢的物理原理是 ( )A.減小蒸發面積 B.降低液體溫度 C.減慢液體上方空氣流速 D.三者均是6.東北的冰雪大世界,讓很多南方游客流連忘返,下列物態變化的實例中,屬于凝固現象的是 ( )A.路邊攤上冒出大量的“白氣” B.嚴冬,音樂公園的雪人變小C.冰雪大世界噴水補冰 D.植物園樹枝上的霜7.醫生搶救中暑病人時,有時會在病人額頭上大面積地擦酒精.這種療法的依據是 ( )A.酒精蒸發會放熱 B.酒精蒸發會吸熱 C.酒精升華會放熱 D.酒精升華會吸熱8.如圖是解凍神器“超導料理盤”。它采用的是鋁合金復合材料和新型高效的熱管技術,導熱性能非常好,它能在室溫下迅速解凍從冷凍室拿出的凍肉.下列對“超導料理盤”使用中出現的熱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 )A.從冷凍室拿出的凍肉上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吸熱B.凍肉周圍產生“白氣”是汽化現象,需要放熱C.凍肉解凍過程是熔化現象,需要吸熱D.由于環境溫度低,凍肉周圍的“白氣”不會發生汽化9.觀察如圖所示的物體的熔化圖像,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圖為非晶體熔化圖像 B.10min時物體屬于液態C.該物體的熔化過程持續了30min D.該物體在BC段,溫度不變,不吸熱10.如圖所示是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性運用物理知識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使用氣象飛機噴撒干冰進行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華放熱的原理B.乙圖中,在結冰的道路上撒鹽,是為了升高冰雪的熔點C.丙圖中,新鮮蔬菜裝入保鮮袋后再放入冰箱,是為了減緩水分的蒸發D.丁圖中,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幾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熱來保存蔬菜二、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24分)11.“白露”是秋天的第3個節氣.“白露”后,晝夜溫差較大.小紅用一支溫度計分別測量“白露”后某天晝夜氣溫,示數分別如圖甲、乙所示.圖甲的溫度計示數是 ℃;這一天晝夜溫差是 ℃.12.早在夏朝時期,我國就掌握了青銅冶鑄技術.青銅器是通過將高溫銅水倒入泥模中,待銅水冷卻后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制成的.13.瑯琊古城展演的《國秀·瑯琊》劇目,讓觀眾在美輪美奐的意境中觸摸瑯琊璀璨的歷史畫卷,在重現諸葛亮借東風的場景時,舞臺的煙霧效果是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升華,使水蒸氣遇冷 (填物態變化名稱)所致.14.自然界中不少高山冰川就是大江、大河的源頭,河流及滲入土壤、植物中的水分會通過 升騰到空氣中成水蒸氣.在高空遇冷時,空氣中的水蒸氣 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到一定程度后又降落回地面,這就是自然界中水循環的大致過程.(均填物態變化名稱)15.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模具和糖水制作冰棒來解暑,他將裝有糖水的模具放入冰箱的冷凍室,經過一段時間后,糖水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冰棒.當他將模具從冰箱中取出后,發現模具側壁附著一些細小水珠,這些水珠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這個物態變化過程需要 熱.16.2024年9月19 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59、60 顆北斗導航衛星,如圖所示,在火箭升空時,發射架下的大水池周圍騰起了大量“白氣”,“白氣”的形成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火箭升空時,以火箭為參照物,搭載的衛星是 (填“運動”或“靜止”)的.火箭是以液氫、液氧作為燃料的,為了減小火箭的體積,采用降低溫度和 的方法使氣態氫、氧變成液態氫、氧后儲存在燃料室中.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空2分,共28分)17.小明在探究物態變化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探究“碘的升華”的實驗方案:(1)已知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為 1個標準大氣壓下,碘的熔點為 上述設計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2)為了進一步探究此類現象,小明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進行了下列實驗: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觀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霧,如圖丙所示.實驗中,水中大量的氣泡是由干冰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霧是由水蒸氣 形成的.18.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中,繪制出了如圖乙所示的圖像.(1)把陶土網墊在燒杯下,并將試管放在水中加熱,是為了使試管內的固體粉末 .(2)加熱到第5m in時,海波的狀態為 .(3)在海波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拿出來,該物質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后,該物質又繼續熔化.說明固體熔化過程需要 .(4)由圖乙可知,海波在熔化或凝固過程中,溫度 ;所以海波是 .19.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1)圖甲中溫度計的使用存在的錯誤是 ,除溫度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2)圖乙中的圖 表示水沸騰前的情況.(3)圖丙是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畫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水沸騰時溫度的特點是 .(4)在加熱過程中,為了縮短加熱時間,將燒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繼續加熱,直至水沸騰.以下加熱過程中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填字母).四、簡答題(本大題共 2 小題,第 20 小題 8 分,第 21 小題 10分,共18分)20.炎熱的夏天,小華想消暑,從冰箱冷凍室中拿出冰棒時,發現冰棒表面附有許多“白色粉末”;吃冰棒時,一不小心舌頭被冰棒“粘”住了.請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1)冰樣表面的“白色粉末”是怎樣形成的 (2)舌頭為什么會被冰棒“粘”住 生活處處有物理,留心觀察皆學問.2025年夏秋季節,宿州市連續高溫和干旱十年一遇,兩戶農民在秋季育大油菜苗時,撒播大油菜籽后澆透水,再用黑紗網或者廣告布蓋上,第四天傍晚再揭去黑紗網或者廣告布.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用黑紗網或者廣告布蓋上的好處.能否用塑料薄膜蓋上 為什么 (相關生物知識提示: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第十三章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檢測卷答案B 8. C 9. C 10. C11.20 15 12.凝固 13.液化 14.汽化 液化15.凝固 液化 放 16.液化 靜止 壓縮體積17.(1)乙 水的沸點低于碘的熔點,碘不會熔化(2)升華 液化18.(1)受熱均勻 (2)固液共存態(3)持續吸熱 (4)不變 晶體19.(1)溫度計觸碰到了燒杯壁 秒表(2)a (3)保持不變 (4)D20.(1)冰棒表面出現的一層白色“粉末”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2)舌頭上的水溫度比冰棒高,吃冰棒時,舌頭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所以冰棒粘舌頭.21.好處:(1)阻擋陽光照射,降低地面溫度,減慢地面水分蒸發;(2)阻擋地表面空氣流動,減慢地面水分蒸發;(3)減少地面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減慢地面水分蒸發;(4)防止油菜籽被鴿子等鳥類吃了.不能用塑料薄膜蓋上,原因是:降雨或者露水在薄膜上滾落田溝,不能夠漏到油菜籽旁邊,而且太陽照射產生的熱量無法通過空氣流動散走,幼苗會燙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