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對人有禮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對人有禮貌》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養成良好習慣”中的第3課,本單元分別對學生的作息、飲食、言行舉止、游戲四個主要生活內容的習慣養成加以教育指導。本課的“懂禮貌”“與同伴友好相處”是《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一學段“道德修養”核心素養目標的主要內容之一,“尊敬師長、對師長有禮貌”是“入學教育”學習主題的重要內容。本課關注學生懂禮貌的言行習慣,設置了兩個遞進板塊,分別是“禮貌暖人心”、“時時有禮貌”,共分為兩個課時。本節課為第一課時,“禮貌暖人心”呈現了日常生活中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的四種典型場景,每一個場景都有不同代表的禮貌表現,接著本板塊還呈現了有禮貌的其他行為表現形式,這既是繼續進行對人有禮貌的方法指導,更是對“對人有禮貌,大家都溫暖”情感的深入體驗。本課時為第二課時培養“時時有禮貌”的行為習慣打下了認知和情感基礎。二、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小學,對學校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學習生活的規現在很多家庭都比較重視孩子的家教,大多數孩子都有禮貌,平時知道使用禮貌用語打招呼。但是對于禮貌的認識還比較淺顯,對于為什么要對人有禮貌的價值認知還不明確,且在生活、學習中,受到環境、網絡視頻和家長等影響,可能會有不文明言語和行為情況而不自知,還不能堅持在各方面做到言行有禮。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需要通過具體的引導和教育來培養他們養成對人有禮貌的好習慣,對于他們適應小學生活、形成良好的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構建更加和諧與友好的人際關系具有重要意義。三、目標確定:1.學習禮貌用語,學會在不同場合使用禮貌用語。2.理解禮貌待人的多種表現形式。3.感受禮貌言行帶給彼此的溫暖,認同禮貌待人的積極意義,初步萌發尊老愛幼、友愛同伴的價值觀。四、教學重難點:(1)重點:1.學習禮貌用語,學會在不同場合使用禮貌用語。2.理解禮貌待人的多種表現形式。(2)難點:感受禮貌言行帶給彼此的溫暖,認同禮貌待人的積極意義,初步萌發尊老愛幼、友愛同伴的價值觀。五、教學設計:環節一:回望言有“禮”的生活。1.教師面帶微笑走進教室,主動和同學們揮手打招呼:“孩子們,大家上午好!”,引導學生積極回應。生打招呼積極回應。2.提問:同學們,剛剛老師走進教師時熱情洋溢地和大家打招呼的時候,你們心里有怎樣的感受呢?生談感受。3.引出課題:《對人有禮貌》。4.出示日常生活中禮貌行為和不禮貌言語的對比圖,提問并引導學生思考:哪種言語更易于人接受?為什么?生認真對比觀察并思考,分享交流。5.創設情境,以《甜嘴冬冬》的繪本故事呈現教材插圖。師:冬冬在幸福小區里生活著,身邊的鄰居朋友見了他,都夸他是個好孩子。為什么大家都夸他呢?秘密就藏在這四幅圖里,我們一起去探秘吧!生觀察情境插圖。6.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圖片中冬冬對人有禮貌的舉動,同桌間說說哪些行為是有禮貌的表現。學生分享反饋時,并引導學生理解禮貌用語的價值和作用。生思考并同桌討論、分享交流。教師小結:冬冬在不同的情況下說了對人有禮貌的話,做了有禮貌的事,真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怪不得大家都夸贊他。設計意圖:首先通過老師熱情打招呼的言行,調動課堂氛圍,由這個日常生活的細小行為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初步感受禮貌言行帶來的溫暖。接著創設甜嘴冬冬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感受教材四幅圖中禮貌用語的典型場景,在同桌討論和分享的過程中明確對人有禮貌的言語表達。環節二:感悟言有“禮”的溫暖。1.師:同學們,我們再仔細看一看這幾個情境圖,更深的秘密還藏在里面沒有被我們發現。出示情境一:在小區里的健身器活動區域,冬冬對比自己弱小的妹妹有禮貌的場景。提問:①如果你就是冬冬,秋千那么好玩,你為什么不多玩一會兒?②如果你是小妹妹,你遇到冬冬這樣的大哥哥把秋千讓給你玩,你當時的心情怎么樣?生聯系生活思考,談想法和體會。預設1:雖然秋千很好玩,我還想玩,但是妹妹也想玩,讓給她先玩吧。預設2:我在公園里遇到過一個小哥哥,他把秋千讓給我先玩,我感覺很開心,我對哥哥說了“謝謝哥哥”。教師小結:同學們身為冬冬,主動謙讓,愛護幼小,很有禮貌。得到他人謙讓時,你們會感到開心,感受到他人帶來的溫暖。2.出示情境二:冬冬和妹妹放學回家后主動向家長禮貌問候的場景。提問:①冬冬和妹妹放學回到家,主動和爸爸打招呼:“爸爸,我們回來啦!”其實,《弟子規》中有言:“出必告,反必面。”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播放視頻)②每當你“出必告,反必面”時,家長是怎么做的?生觀看視頻,.聯系生活思考,談想法和體會。預設1:我爸爸媽媽會很放心讓我出去玩。教師小結:出門告訴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告訴父母平安回來了,會讓父母感到放心,也是一種禮貌的表現。3.出示情境三:在小區單元門口,冬冬主動和王爺爺打招呼,并且非常有禮貌地讓老爺爺先走。提問:①冬冬是怎么稱呼王爺爺的?②王爺爺此刻內心會想寫什么?教師小結:冬冬不僅言語有禮貌,還跟做了“請”的手勢。尊重和關心鄰長者,這也是有禮貌的舉動。而王爺爺也因為受到尊重和關心內心溫暖不已。生聯系生活思考,談想法和體會。4.出示情境四:在小區的垃圾站旁,冬冬主動和環衛阿姨表達感謝的場景。提問:你身邊也有這樣為我們服務的人嗎?你曾怎么對他們表達謝意?生聯系生活思考,談想法和體會。預設1:每次幫媽媽拿快遞,快遞員叔叔滿頭大汗,很辛苦,我會說“謝謝快遞員叔叔,您辛苦了。”教師小結:輕輕地說一句禮貌用語,可以讓許多默默無聞的服務人員、工作人員感到一陣暖流流入心間。5.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平時生活中言有禮的經歷。生回顧自己生活中有禮的經歷。預設1:放學的時候我們主動說“老師再見!”,老師也會跟我們說“再見”。6.教師小結:友愛是相互的,溫暖是彼此的,只有人人講禮貌,關系才能更和諧,生活才能更美好。7.教師播放《懂禮貌》兒歌視頻。生跟唱兒歌。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對教材四幅圖片的情感體驗和拓展,幫助學生學習禮貌用語范例,進一步理解禮貌用語的價值和作用。通過經驗分享,鏈接生活,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同理心,引導學生理解禮貌是相互的,感受禮貌言行帶給彼此的溫暖。環節三:發現行有“禮”的動作。1.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中有禮貌的動作,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理解行有“禮”的意義。師:禮貌的語言溫暖著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校園。有時候,我們不用說話,同樣能讓周圍的人感到溫暖。生觀察、分享交流。2.引導學生分享課前發現生活中有禮貌的動作。師:請你拿出課前你們尋找并填寫的“分享禮貌卡”,講述你在生活中發現的有禮貌動作。分享禮貌卡觀察時間禮貌動作我來畫生分享交流。預設1:我發現升國旗時,大家行注目禮、敬隊禮,這是有禮貌。預設2:昨天大課間的時候,我發現同學把同桌的本子碰掉了,撿起來,他很有禮貌。3.組織學生情境演繹生活中言行有“禮”的行為。生情景演繹。設計意圖:本環節從探究教材四幅圖片禮貌行為的心理活動,進一步理解有禮貌的意義所在。進而向生活延伸,發現更多有禮貌的行為,讓學生理解到雖然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不同,但帶給人溫暖的情感確始終不變。最后通過情境演繹,讓學生將溫暖的語言和行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六、板書設計:七、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1.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制定文明禮貌公約。2.觀察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人是否文明禮貌,若有不禮貌言行,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委婉地提出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