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對人有禮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對人有禮貌》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養成良好習慣”中的第3課,本課時為第二課時。本板塊“時時有禮貌”旨在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能夠堅持做到有禮貌,主動向有禮貌的榜樣學習,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第一板塊側重明理,促進學生形成“禮貌暖人心”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第二板塊側重導行,培養“時時有禮貌”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體現知行合一。學生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感受到了禮貌用語的價值和作用,知道了對人有禮貌不僅是交往的必要禮儀,更是表達友愛的重要方式。本版塊繼承前面的內容,是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后的導之以行,旨在讓學生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二、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對小學生活充滿好奇和期待。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已經接觸過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和行為,例如:見到老師問好、接受幫助說謝謝等。但由于年齡小,認知水平有限,他們對禮貌用語和行為的理解還不夠深刻,使用也不夠規范。對禮貌用語和行為的具體使用場合不夠清楚。在實際生活中,難以堅持使用禮貌用語和行為。對禮貌待人的意義理解不夠深刻。三、目標確定:1.通過聽故事講解,明晰真正有禮貌的表現,學會用不同的方式真誠地表達自己的友善。2.通過探尋禮貌之星活動,發揮榜樣的正面引導作用,主動向有禮貌的榜樣學習,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3.通過故事辨析和課后實踐活動,明白要時時、處處對人有禮貌,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堅持做到有禮貌,做一個友善禮貌的人。四、教學重難點:重點:1.明晰真正有禮貌的表現,真正學會有禮貌。2.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形成友善的價值觀念。難點:在生活實踐中堅持做到有禮貌,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五、教學設計:環節一:解鎖禮貌奧秘。1.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禮貌暖人心,大家一定積累了很多的禮貌用語吧,來吧,我們來一起闖關,看看誰回答得又快又好!生回顧舊知并回答。生回顧舊知并回答。預設一:早上碰見老師說什么?預設二:不小心碰到同學時,應該說什么?預設三:當你忘記帶書,同桌主動讓你和他一起看時,說什么?2.老師提問:禮貌能夠溫暖人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然而,嘟嘟了禮貌用語卻沒有任何作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禮貌密碼”吧!3.出示嘟嘟的故事:又到了午餐時間,同學們開始排隊拿餐盒啦!嘟嘟一邊摸著咕咕叫的肚子,一邊擠到了人群前面說:“對不起,對不起,我肚子太餓了,請讓我先拿,謝謝。”后面的同學還沒來得及抗議,他已經拿到餐盒,回座位上吃起了午餐。吃著吃著,嘟嘟夾起碗里的洋蔥對同桌說:“洋蔥我不喜歡吃,給你,不用謝!”吃完午餐,同學們開始做游戲了,嘟嘟也想玩,可是同學們都不愿意跟他玩,嘟嘟心想:我不是用了很多禮貌用語嗎?為什么大家不愿意跟我玩?生交流看法。4.教師根據學生交流適時點評、追問,引導學生在對比感受中體會禮貌能給人帶來的暖意,要做有禮貌的人。5.教師追問:嘟嘟的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發?生交流收獲。6.教師在學生分享后小結:對人展現禮貌,并非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禮貌用語,而是要通過實際行動,讓別人真切地感受到你的尊重和善意,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禮貌待人。設計意圖:這個解鎖禮貌奧秘活動中,通過一個小故事的講解,引發學生深入思考:自己是否在生活中遇到過?自己是否也這樣做過?并交流自己的看法,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和教師的適時點撥,明白對人展現禮貌,并非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禮貌用語,而是要通過實際行動,讓別人真切地感受到你的尊重和善意,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禮貌待人。環節二:探尋禮貌之星。1.教師提問:在我們的班級里,有很多真正對人有禮貌的同學。一周前,老師已經提前把“禮貌之星”大搜索任務布置下去了,這是整合的同學們認為“禮貌之星”的評選標準,(教師出示基本評價標準)接下來我們就要找到這些同學,并給他們頒發“禮貌之星”獎。生觀看評選標準。2.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評選。(1)每位成員介紹自己找到的“禮貌之星”。(2)組內舉手表決,評選出本組的“禮貌之星”。(3)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本組評選結果。生小組內交流、評選“禮貌之星”。3.教師:小組代表依次上臺展示自己組的“禮貌之星”候選人,通過講述故事、展示照片或視頻等方式,讓全班同學了解他們的禮貌表現。小組代表上臺展示。4.教師小結:剛剛,我們評選出了班級的“禮貌之星”,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在他們身上學到了如何對人有禮貌。期待在未來的時光里,我們都能如同這些閃耀的“禮貌之星”一般,用我們的行為去溫暖周圍的人,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溫暖。設計意圖:探尋禮貌之星活動,旨在讓學生在身邊去發現真正對人有禮貌的同學。通過每位成員介紹自己找到的“禮貌之星”,組內舉手表決,評選出本組的“禮貌之星”,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本組評選結果這樣的方式,民主評選出學生們心目中的禮貌之星,樹立榜樣,發揮榜樣的正面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向有禮貌的榜樣學習,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環節三:常守禮貌真心。1.故事辨析:樂樂學習了“對人有禮貌”后,在努力學做有禮貌的同學,你們看他學會了嗎?(1)出示圖片,教師講述故事:在學校里,樂樂與同學、老師講話時很有耐心、很有禮貌;放學回家,遇到鄰居阿姨,樂樂熱情問好;回到家里,樂樂跟奶奶說話很不耐煩,沒說幾句就發脾氣。生交流看法和理由。2.教師總結:對人有禮貌要時時、處處都有禮貌,不論是在學校、社區還是在家里,都要有禮貌。禮貌體現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的重要傳承。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不學禮,無以立”,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們做人要懂禮儀有禮貌。沒有禮貌,怎么做人啊?讓我們一起說:“不學禮,無以立。”為了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我們班決定開展“禮貌時時有”活動。生觀看活動要求。3.出示活動要求:(1)做一做: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做到通過有禮貌的語言和行為給人帶來暖意。(2)評一評:每天晚上,問問自己、家人和同學,我今天是不是做到了有禮貌?如果做到了,就可以為自己點亮一朵“禮貌花”。(3)說一說:一周之后,我們一起來分享吧!告訴大家你得到了幾朵“禮貌花”,你是怎么做的。說說看,你覺得做一個有禮貌的學生,有什么開心的事情或者收獲呢?生完成課后實踐活動。4.總結: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幫助大家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讓禮貌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讓我們攜手共進,讓“禮貌之花”在每個人的心中綻放!設計意圖:通過一個小故事,學生進行辨析,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引導學生去思考對人有禮貌要時時、處處都有,不論是在學校、社區還是在家里,都要有禮貌。本節課重在踐行上,為了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我們將課堂內容延伸至生活,通過出示學生課后踐行作業的基本要求,鼓勵學生將本節課的學習作為載體,不斷強化禮貌不在“一時”而在“時時”,并真正去落實和踐行,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做一個友善禮貌的人。六、板書設計:對人有禮貌(第二課時)解鎖禮貌奧秘探尋禮貌之星常守禮貌心七、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禮貌時時有”活動作業要求:(1)做一做: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2)評一評:每天晚上,問問自己、家人和同學,我今天是不是做到了有禮貌?如果做到了,就可以為自己點亮一朵“禮貌花”。(3)說一說:一周之后,我們一起來分享吧!告訴大家你得到了幾朵“禮貌花”,你是怎么做到的。說說看,你覺得做一個有禮貌的學生,有什么開心的事情或者收獲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