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吃飯有講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吃飯有講究》是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養成良好習慣》的第二課,本課的核心素養是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飲食衛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飲食禮儀和衛生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一課。教材內容貼近生活,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是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載體。本課是《吃飯有講究》的第一課時,主要圍繞飯前要洗手等吃飯時需要注意的衛生習慣、了解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以及辨析哪些食物不能吃展開教學。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初步培養如何正確洗手等衛生習慣,認識到不同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均衡飲食的重要性。二、學情分析: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但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弱,容易忽視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在飲食方面,部分學生可能存在飯前不洗手、挑食偏食、用餐禮儀缺失等不良習慣。因此,本課設計需注重趣味性、實踐性和互動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目標確定:政治認同: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認同和踐行。道德素養:培養學生尊重食物、珍惜糧食的道德品質,樹立健康飲食、文明用餐的觀念。法治觀念:引導學生理解社會公共衛生規范,自覺遵守飲食衛生法規。健全人格: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培養自律、自強的健康人格。責任意識:引導學生認識到個人飲食習慣對身體健康和社會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培養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態度。四、教學重難點:(1)重點: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和用餐禮儀,理解并實踐健康飲食的原則。(2)難點: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覺行為,形成長期穩定的健康飲食習慣。五、教學設計:環節一:導入新課。1.談話導入:孩子們,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一日三餐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那么,你們知道吃飯都有哪些講究嗎?生回答問題。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吃飯時的文明禮儀,看看吃飯究竟有哪些講究。(板書:吃飯有講究)設計意圖:通過對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入主題內容,引發學生思考吃飯有哪些講究,順勢導入新課。環節二:正確洗手有方法。1.播放動畫片,邊看邊思考:為什么媽媽總讓這位小朋友洗手?生觀看視頻、交流。2.仔細看一看,你的小手干凈嗎 生交流。3.播放動畫片,找答案:看起來干凈的手,真的干凈嗎?生觀看視頻、交流。4.正確洗手有方法。視頻示范:正確洗手有方法。讓學生進行洗手方法的練習,同桌相互指出錯誤之處。小結:小手是個寶,做事不能少。飯前要洗手,千萬不能忘。吃飯時還需要注意哪些衛生問題呢?生交流。小結:吃飯時,我們一定要講究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努力防止病從口入。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早睡早起小妙招”推薦會,通過小組交流發現成功案例中早睡早起的小妙招,并在班級里共享,學生了解更多妙招并選擇適合自己的早睡早起的方法。環節三:食物營養大揭秘。1.故事導入:講述一個關于小明通過均衡飲食健康成長的小故事,引出食物營養的重要性。生認真聆聽故事,思考并回答問題。2.PPT展示: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食物的圖片及其主要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生觀察PPT,嘗試識別并記住不同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3.問題啟發:“為什么我們需要吃各種不同的食物?”引導學生思考食物多樣化的重要性。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知道的食物營養知識,討論為什么需要均衡飲食。4.任務布置:將準備好的食物卡片(標注有食物名稱)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營養成分對食物進行分類。生領取食物卡片,仔細閱讀卡片上的信息。5.引導觀察:引導學生觀察卡片上的食物,提醒他們注意食物的顏色、形狀等特征,以便更好地分類。與小組成員合作,根據食物的營養成分進行分類(如谷物類、蔬菜類、水果類、肉類等)。展示分類結果,向全班匯報分類依據和過程。6.巡回指導:在學生分類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解答學生的疑問,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并理解分類標準。設計意圖:通過故事和直觀展示,激發學生對食物營養的興趣,初步認識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為后續深入學習打下基礎。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能夠加深學生對食物營養成分的理解,培養他們的分類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通過匯報展示,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環節四:辨析哪些可食用。1.提出問題:對芒果過敏也要吃嗎?有的菜實在吃不下去也要吃嗎?小組討論交流。2.出示圖片:辨析漂亮的蘑菇和發芽的土豆能吃嗎?學生討論。3.播放科普視頻:漂亮的蘑菇和發芽的土豆有毒,不能吃。4.辯一辯:零食能吃嗎?播放科普視頻:零食要少吃。5.課堂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正確洗手等吃飯時需注意的衛生習慣以及食物的營養成分,認識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設計意圖:通過辨析,學生在生活中能夠初步辨認哪些食物不可食用、哪些食物應當少食用,為學生的健康均衡飲食打下基礎。六、板書設計:10吃飯有講究(第一課時)正確洗手有方法食物營養大揭秘辨析哪些可食用七、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1)觀察與記錄。任務:要求學生連續三天,在家長的陪伴下,記錄每天的飲食情況。記錄內容:餐次、食物種類和數量、進食的環境和心情。觀察家庭成員的飲食習慣,記錄是否做到餐桌文明(如是否浪費食物、是否使用公筷等)。要求:記錄要細致入微,并附有必要的插圖或照片以輔助說明。(2)制作小報或繪畫作品。任務:學生自行設計并制作一張以“健康飲食”為主題的小報或繪畫作品。內容要求:包括七步洗手法、不健康食品的危害等內容的闡述,并輔以圖文并茂的展示。要求:體現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保證信息傳遞的準確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