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吃飯有講究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吃飯有講究》是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養成良好習慣》的第二課,本課的核心素養是讓學生理解餐桌禮儀和健康飲食的重要意義,培養他們尊重他人、珍惜食物的良好品格,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生活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樹立起自覺維護個人和公共健康的意識,初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文明”、“和諧”。本課《吃飯有講究》分為四個板塊,前兩個板塊著重于衛生和營養知識的傳授,而后兩個則深入探討餐桌禮儀和個人行為規范,逐步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最終達到良好的飲食習慣的養成。在第三板塊“餐桌上的禮儀”中,教材展示了家庭聚餐的情景,包括準備餐桌、扶助長輩入座、禮貌打噴嚏以及表達感謝等內容,以此教導學生如何在餐桌上展現文明禮貌的行為。第四板塊“我在餐桌上”則鼓勵學生反思自己在家中的餐桌行為,識別哪些是不當的做法,并嘗試調整和改進自己的飲食習慣。為了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給每位學生一份“餐桌禮儀進步記錄表”,用以每日記錄自己的表現,家長也可以參與其中給予反饋。定期舉辦班級分享會,讓同學們交流各自在家里的餐桌禮儀實踐經歷,互相學習和激勵。本課時(第二課時)將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健康飲食的認識,并通過實踐活動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二、學情分析:針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的關鍵階段,在生活習慣、社交技巧及自我約束等方面都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盡管大部分孩子已經具備了一些基礎的衛生習慣,比如飯前洗手,但系統的指導和強化訓練仍然不可或缺。此外,學生們往往更關注食物的味道而非其營養價值,因此需要借助生動有趣的方法來提高他們對食品營養的認識。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孩子們在餐桌禮儀上的表現也會有所差異;有些孩子可能在家里已經養成了較好的用餐習慣,而另一些則需要更多的引導和支持。考慮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尚不成熟,容易出現挑食、偏食或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行為,課堂應特別注重實踐操作和行為規范的培養,幫助學生逐步改善這些問題。三、目標確定:1.政治認同:通過學習中華傳統餐桌禮儀,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理解并尊重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2.道德修養:培養尊重他人、珍惜食物的良好品格,形成文明用餐的習慣,初步建立健康飲食意識,懂得均衡營養的重要性。3.法治觀念:了解基本的餐桌文化和飲食禮儀,認識到這些規范是社會和諧有序的基礎,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4.健全人格:掌握文明、健康用餐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學會在家庭聚餐中正確表達感謝和關心,增進家人之間的情感交流。5.責任意識:意識到自己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愿意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如擺設餐具、邀請長輩入座等,同時理解健康生活方式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積極參與推廣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教學重難點:(1)重點:了解基本的餐桌文化和飲食禮儀。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2)難點:樂于在生活中踐行餐桌禮儀,養成文明就餐的好習慣。由知到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五、教學設計:環節一:認識餐桌禮儀——了解餐桌禮儀的重要性。1.播放視頻并引導思考。提問:看完這段視頻后,你們覺得家里吃飯的時候有什么特別的習慣嗎?誰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家里的故事呢?生討論回答。2.展示并講解重要禮儀。小結:這些小小的動作其實蘊含著深深的敬意和關愛哦!在中國文化中,尊老愛幼是我們一直傳承的美好品德。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家庭聚餐視頻和分享個人經驗,學生能夠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中尊老愛幼的美好品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政治認同)。同時,通過討論不同餐桌禮儀的意義,學生開始理解并尊重他人,初步形成文明就餐的習慣(道德修養)。環節二:模擬餐桌禮儀——實踐正確的餐桌禮儀。1.組織角色扮演,模擬一次家庭聚餐。2.引導注意禮儀動作。生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所學禮儀規范,如有疑問可以向老師請教。3.觀察與反饋。生根據教師的反饋調整自己的行為,確保下次做得更好。設計意圖:通過角色扮演游戲,學生在模擬情境中實踐所學的餐桌禮儀,這不僅強化了他們的記憶,還幫助他們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健全人格)。教師的觀察與反饋有助于糾正不當行為,確保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也能保持良好的用餐習慣。環節三:健康飲食辨析——辨別健康飲食習慣。1.展示圖片或視頻片段,看看一些不同的飲食行為。分組討論:哪些行為是健康的?哪些需要改進?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生觀察和思考不同飲食行為的特點,參與小組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2.總結健康飲食的關鍵點。小結:從大家的討論中可以看出,健康飲食非常重要。比如,均衡營養可以幫助我們健康成長;細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吸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好習慣。設計意圖:通過展示不同飲食行為的圖片或視頻片段,并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可以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認識到健康飲食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道德修養)。此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選擇健康的飲食行為,為長遠的身體健康打下基礎。環節四:總結與行動——鞏固所學知識。1.鼓勵分享新知識:這節課上,我們學到了很多關于餐桌禮儀和健康飲食的知識。誰能來說說你印象最深刻的禮儀或飲食習慣呢?生答。2.介紹文明用餐卡:每次你在家里正確執行餐桌禮儀時,家長會給你的卡片上貼一顆星星。希望你們每天都能認真對待每一餐,讓星星越來越多!3.強調持續保持良好習慣。4.布置任務。記錄一周內自己在家的用餐表現,并請家長填寫文明用餐卡。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課堂內容和發放“文明用餐卡”,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實踐所學的餐桌禮儀和健康飲食習慣(責任意識)。家長的參與和監督則進一步促進了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使學生在家庭和社會環境中都能成為文明用餐的小榜樣。六、板書設計10吃飯有講究餐桌上的禮儀我在餐桌上講究禮儀講究健康七、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記錄一周內自己在家的用餐表現,并請家長填寫“文明用餐卡”。對于不足的地方下一周繼續改進,好的地方繼續堅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