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第一課時: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一、教學目標(新課標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通過研讀文件中中華人文精神的內涵,能準確說出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文以載道、以文化人” 等四大人文精神的具體內容,并能結合班級生活實例分析其當代價值,增強對民族文化精神的認同感。責任意識:認識到人文精神對個人成長和班級和諧的重要性,初步形成 “主動關注身邊人文精神體現” 的意識。健全人格:能運用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的處世方法分析班級中的矛盾案例(如活動方案分歧),嘗試提出解決思路,提升用文化視角處理問題的能力。二、教學重難點重點:中華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四大人文精神的內涵及重要性。難點:理解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中 “同” 與 “異” 的關系。區分 “形神兼備”與 “情景交融”(情感與景物結合)的內涵,避免概念混淆。三、教學過程(40 分鐘)1. 導入(5 分鐘)“班級矛盾聚焦” 情境:呈現班級真實案例:“班委提議舉辦‘傳統文化主題班會’,小明想表演書法,小麗想跳民族舞,兩人因‘節目時間分配’爭執,互不相讓”。提問:“如果你是班長,會用什么方法化解矛盾?古人曾說‘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文件 P56,尚和合理念,關聯 “和而不同”),這對我們有何啟示?”過渡:“這種處理差異、追求和諧的智慧,正是中華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 —— 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設計意圖:通過班級真實矛盾,關聯文件中 “和而不同” 的理念,直觀引出 “人文精神” 的現實意義,激發探究興趣。)2. 知識探究與講解(20 分鐘)(1)整體感知 “人文精神的內涵”(文件 P59)自主閱讀:讓學生默讀文件 P59 第一段,圈出中華人文精神的核心作用(“促進社會和諧、成就美好人生”)和主要體現(四大方面)。教師點撥:用 “人文精神像什么” 比喻引導理解(如 “像潤滑劑,讓人際關系更和諧;像燈塔,指引人生追求美好”),強調其 “影響深遠” 的特點(P59 “自古以來”“影響深遠”)。(2)逐點解讀 “四大人文精神”(文件 P59-61,結合案例深度探究)①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P59)—— 重點突破概念解析: 讓學生齊讀文件 P59 原文:“求同存異是既找共同點,又保留不同點;和而不同是倡導和諧相處,不盲從茍同”。標注關鍵詞:“共同點”“保留差異”“和諧相處”“不盲從”。案例分析:正面案例:班級 “讀書分享會” 中,同學們推薦的書籍類型不同(科幻、散文、歷史),但最終約定 “每人用 3 分鐘分享核心觀點”,既尊重差異,又達成共識。反面案例:小組討論 “班級公約” 時,小浩因 “大家不認同他的建議” 而拒絕參與,導致討論停滯。小組任務:對比案例,討論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在班級生活中的具體做法(如 “討論時先傾聽他人觀點,再找共同目標”)。②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P60)概念解析:出示文件 P60 原文:“各種文化形式承載做人做事的道理,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強調 “文化載體” 與 “育人功能” 的關聯。實物展示:展示班級圖書角的《論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承載 “仁愛” 道理)、班級黑板報的 “雷鋒故事”(承載 “奉獻” 精神)。提問:“這些文化載體(書籍、故事)教會了我們什么?這體現了‘文以載道’的哪一作用?”(引導學生答出 “豐富精神生活、提升境界”,P60)。③ 形神兼備、情景交融(P60)概念解析:結合文件 P60,用 “拆分法” 講解:“形神兼備”:文藝作品 “形態美 + 神韻深”(如書法作品的筆畫形態與作者情感);“情景交融”:“人的情感與外界景物結合”(如詩句 “感時花濺淚” 中,傷感與落花交融)。多媒體展示:展示班級同學的繪畫作品(一幅只有線條無情感,一幅有 “關愛老人” 場景且細節充滿溫情),讓學生判斷哪幅體現 “形神兼備”,并說明理由。④ 儉約自守、中和泰和(P61)概念解析:讀文件 P61 原文:“倡導儉樸生活,追求人與自身、他人、世界的和諧統一”,強調 “儉約” 與 “和諧” 兩大核心。對比討論:班級現象 1:“部分同學攀比名牌文具,每天浪費大量草稿紙”;班級現象 2:“小敏用舊作業本背面當草稿紙,主動幫同學調解矛盾”。提問:“哪種現象體現了‘儉約自守、中和泰和’?這對我們處理自身與他人、物質的關系有何啟示?”(引導答出 “不被物質左右,追求內心與人際和諧”)。3. 升華主題(5 分鐘)“人文精神的當代力量” 討論:出示文件 P59“以人文化成天下,促進社會和諧、成就美好人生”,結合班級案例提問:“如果我們都踐行‘求同存異’‘儉約自守’,班級會變成什么樣?”(如 “更少矛盾,更團結,更溫馨”)。總結:“這些看似古老的人文精神,其實是我們班級和諧、個人成長的‘密碼’,值得我們代代傳承?!?br/>4. 課堂小結(3 分鐘)思維導圖梳理: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 ├─核心作用:促進社會和諧、成就美好人生(P59) └─四大內涵: ①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人際和諧(P59) ②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育人功能(P60) ③ 形神兼備、情景交融→審美追求(P60) ④ 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生活理念(P61)5. 鞏固練習與作業(7 分鐘)鞏固練習(緊扣文件知識點):1、填空:“‘求同存異’中的‘同’指_______,‘異’指_______(P59)”(答案:共同點;不同點);2、簡答:“班級‘節約周’活動體現了哪種人文精神?其內涵是什么?”(答案:儉約自守、中和泰和;倡導儉樸生活,追求和諧統一,P61)。作業:① 觀察記錄:尋找 1 個班級或家庭中體現 “文以載道” 的例子(如爺爺用 “愚公移山” 故事教育自己堅持做事),寫下 50 字感悟;② 預習任務:閱讀 P62-64,用 “?” 標出 “如何弘揚人文精神” 的疑問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