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章 綜合融通(一) 動力學中的三類典型問題(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物理 魯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章 綜合融通(一) 動力學中的三類典型問題(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物理 魯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綜合·融通(一) 動力學中的三類典型問題
(融會課—主題串知綜合應用)
在解答動力學的問題時經常會遇到這三類典型問題:連接體問題、動力學圖像問題、臨界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初步掌握連接體問題中整體法與隔離法的運用,圖像問題中由圖像獲得信息與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臨界問題中臨界條件分析等。
主題(一) 連接體問題
                
[知能融會通]
1.題型概述
多個相互關聯的物體連接(疊放、并排或由繩子、細桿、彈簧等連接)在一起構成的物體系統稱為連接體。
2.題型分類
(1)加速度相同的連接體;
(2)加速度不同的連接體。
3.解題方法
[典例] (2024·廈門高一檢測)A、B兩物體中間連接一勁度系數為k=200 N/m的輕彈簧,靜止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此時彈簧的長度為10 cm,兩物體質量分別為mA=2 kg,mB=1 kg,現用F=6 N、水平向右的力拉物體A。則穩定后(  )
A.A物體的加速度為3 m/s2
B.彈簧的彈力為3 N
C.彈簧的長度為13 cm
D.彈簧的長度為11 cm
聽課記錄:
整體法與隔離法常涉及的問題類型
(1)涉及滑輪的問題:若要求繩的拉力,一般都采用隔離法。
(2)水平面上的連接體問題:這類問題一般是連接體(系統)內各物體保持相對靜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題時,一般采用先整體、后隔離的方法。
(3)斜面體與物體組成的連接體的問題:當物體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斜面體相對于地面靜止時,一般采用隔離法分析。  
[題點全練清]
1.(多選)如圖所示,兩滑塊上下底面平行疊放在一起,置于固定的、傾角為θ的斜面上,滑塊A、B的質量分別為mA、mB,A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B與A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已知兩滑塊由靜止開始以相同的加速度從斜面頂端滑下,滑塊B受到的摩擦力(  )
A.方向沿斜面向上
B.大小等于μ1mAgcos θ
C.大小等于μ1mBgcos θ
D.大小等于μ2mBgcos θ
2.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M和m的物塊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且M>m,將它們用一根跨過光滑的定滑輪的輕細線連接。如果按圖甲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兩物塊剛好做勻速運動。如果互換兩物塊位置按圖乙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們的共同加速度大小為(  )
A.g B.g
C.g D.上述均不對
主題(二) 動力學圖像問題
[知能融會通]
1.圖像的類型
在動力學問題中,常見的圖像是v t圖像、F t圖像、a F圖像等,這些圖像反映的是物體的運動規律、受力規律,而不是代表物體的運動軌跡。
2.問題的實質
求解力與運動的關系問題的關鍵是理解圖像的物理意義,理解圖像的“軸、點、線、截距、斜率、面積”等的含義。
3.分析的思路
[典例] 一個物塊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的水平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甲所示,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g取10 m/s2。求:
(1)1 s末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1;
(2)物體在前6 s內的位移大小s;
(3)物塊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
嘗試解答:
[題點全練清]
1.(多選)如圖甲所示,物塊的質量m=1 kg,初速度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從O點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運動,某時刻后恒力F突然反向,整個過程中物塊速度的平方隨位置坐標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10 m/s2。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A.2~3 s內物塊做勻減速運動
B.在t=1 s時刻,恒力F反向
C.恒力F大小為10 N
D.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3
2.(多選)如圖甲所示,用一個沿水平方向的力F推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的物塊,在推力F從一較大值開始不斷減小的過程中,物塊的加速度也不斷變化。圖乙為物塊運動加速度a隨推力F變化的a F圖像,已知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的質量為2 kg
B.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
C.當推力F減小為10 N時,物塊的速度最大
D.當推力F減小為0時,物塊的速度為零主題(三) 臨界極值問題
                
[知能融會通]
1.題型概述
在動力學問題中出現某種物理現象(或物理狀態)剛好要發生或剛好不發生的轉折狀態即臨界問題。問題中出現“最大”“最小”“剛好”“恰能”等關鍵詞語,一般都會涉及臨界問題,隱含相應的臨界條件。
2.臨界問題的常見類型及臨界條件
接觸與分離的臨界條件 兩物體相接觸(或分離)的臨界條件是彈力為零且分離瞬間的加速度、速度分別相同
相對靜止或相對滑動的臨界條件 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
繩子斷裂與松弛的臨界條件 繩子斷與不斷的臨界條件是實際張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張力;繩子松弛的臨界條件是繩上的張力恰好為零
出現加速度最值與速度最值的臨界條件 當物體在變化的外力作用下運動時,其加速度和速度都會不斷變化,當所受合力最大時,具有最大加速度;當所受合力最小時,具有最小加速度。當出現加速度為零時,物體處于臨界狀態,對應的速度達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典例]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光滑小球,用輕繩連接后,
掛在三角劈的頂端,繩與斜面平行,劈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斜邊與水平面夾角為θ=30°。
(1)劈以加速度a1=水平向左加速運動時,繩的拉力多大?
(2)劈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時小球對劈無壓力?加速度方向如何?
(3)當劈以加速度a3=2g向左運動時,繩的拉力多大?
嘗試解答:
解答臨界問題的三種方法
(1)極限法:把物理問題(或過程)推向極端,從而使臨界現象(或狀態)暴露出來,以達到正確解決問題的目的。
(2)假設法:臨界問題存在多種可能,特別是非此即彼兩種可能時,或變化過程中可能出現臨界條件,也可能不出現臨界條件時,往往用假設法解決問題。
(3)數學法:將物理過程轉化為數學公式,根據數學表達式解出臨界條件。  
[題點全練清]
1.如圖所示,木板A與木塊B疊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兩者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8,A的質量是B的質量的2倍,水平拉力F作用在木塊B上,兩者一起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當B相對A剛要滑動時,F與B的重力的比值為(  )
A.0.6 B.1
C.1.2 D.1.5
2.如圖所示,一小物塊從長1 m的水平桌面一端以初速度v0沿中線滑向另一端,經過1 s從另一端滑落。物塊與桌面間動摩擦因數為μ,g取10 m/s2。下列v0、μ值可能正確的是(  )
A.v0=2.5 m/s B.v0=1.5 m/s
C.μ=0.28 D.μ=0.25
綜合·融通(一) 動力學中的三類典型問題
主題(一) 
[典例] 選D 穩定后,物體A、B以相同的加速度運動,則a== m/s2=2 m/s2,故A錯誤;以物體B為分析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彈=mBa=2 N,故B錯誤;根據胡克定律,彈簧的形變量為Δl===0.01 m=1 cm,所以彈簧的長度為l=l0+Δl=11 cm,故C錯誤,D正確。
[題點全練清]
1.選AC 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加速度為a=g(sin θ-μ1cos θ),設A對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為Ff,則有mBgsin θ+Ff=mBa,得到Ff=mBa-mBgsin θ=-μ1mBgcos θ,負號表示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A、C正確,B、D錯誤。
2.選C 按甲圖連接時,兩物塊做勻速運動,故FT=mg,FT=μMg,聯立解得μ=。按乙圖連接時,對質量為M的物體,有Mg-FT′=Ma,對質量為m的物體,有FT′-μmg=ma,聯立解得a=g,故C正確。
主題(二) 
[典例] 解析:(1)由題圖乙可知前2 s內物塊處于靜止狀態,此時物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水平拉力的大小,從題圖甲中可以讀出,當t=1 s時,f1=F1=4 N。
(2)在v t圖像中圖線與t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則由題圖乙知物塊在前6 s內的位移大小s=×(2+4)×4=12 m。
(3)由題圖乙知,在2~4 s內,物塊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a== m/s2=2 m/s2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2-f2=ma
在4~6 s內物塊做勻速運動,有F3=f2=μmg
聯立解得μ=0.4。
答案:(1)4 N (2)12 m (3)0.4
[題點全練清]
1.選BD 物塊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1== m/s2=10 m/s2,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2== m/s2=4 m/s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1,F-f=ma2,聯立兩式解得:F=7 N,f=3 N,則動摩擦因數為:μ==0.3,故C錯誤,D正確;物體勻減速直線運動的時間為:t1== s=1 s,即在0~1 s內做勻減速直線運動,1 s后恒力F反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B正確,A錯誤。
2.選BC 由物塊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a隨推力F變化的圖像可知,當推力F=10 N時,加速度為零,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μmg=0;當F=0時,加速度a=-4 m/s2,運用牛頓第二定律,-μmg=ma,聯立解得μ=0.4,m=2.5 kg,即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物塊的質量為2.5 kg,A錯誤,B正確;用一個很大的水平力推物塊,并且推力不斷減小,物塊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當推力F減小為10 N時加速度為零,物塊的速度最大,C正確;當推力F減小為0時,物塊做減速運動,物塊的速度不為零,D錯誤。
主題(三) 
[典例] 解析:
(1)對小球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如圖甲所示,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水平方向:
T1cos θ-N1sin θ=ma1 ①
豎直方向:
T1sin θ+N1cos θ=mg  ②
由①②得:T1=mg。 
(2)當球與斜面恰無作用力時,受力分析如圖乙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T2cos θ=ma2 ③
T2sin θ=mg ④
由③④得:a2=g,方向水平向左。
(3)參照甲、乙圖:T3與水平夾角θ≠30°,有:T3===mg。
答案:(1)mg (2)g,方向水平向左 (3)mg
[題點全練清]
1.選C 設B的質量為m,則A的質量為2m,對A、B整體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有F=3ma,當B相對A剛要滑動時,B對A摩擦力大小為0.8mg,對A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有0.8mg=2ma,聯立解得F=1.2mg,即拉力F是B的重力的1.2倍,C項正確。
2.選B 根據題意,小物塊平均速度為1 m/s,小物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設小物塊運動的末速度為v,則=1 m/s,且小物塊的末速度大于等于0。因此v0最大為2 m/s,由v2-v02=-2μgx得μ最大為0.2,故選B。(共78張PPT)
綜合 融通(一) 動力學中的三類典型問題
(融會課—主題串知綜合應用)
在解答動力學的問題時經常會遇到這三類典型問題:連接體問題、動力學圖像問題、臨界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初步掌握連接體問題中整體法與隔離法的運用,圖像問題中由圖像獲得信息與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臨界問題中臨界條件分析等。
1
主題(一) 連接體問題
2
主題(二) 動力學圖像問題
3
主題(三) 臨界極值問題
4
課時跟蹤檢測
CONTENTS
目錄
主題(一) 連接體問題
1.題型概述
多個相互關聯的物體連接(疊放、并排或由繩子、細桿、彈簧等連接)在一起構成的物體系統稱為連接體。
2.題型分類
(1)加速度相同的連接體;
(2)加速度不同的連接體。
知能融會通
3.解題方法

[思維建模]
整體法與隔離法常涉及的問題類型
(1)涉及滑輪的問題:若要求繩的拉力,一般都采用隔離法。
(2)水平面上的連接體問題:這類問題一般是連接體(系統)內各物體保持相對靜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題時,一般采用先整體、后隔離的方法。  
(3)斜面體與物體組成的連接體的問題:當物體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斜面體相對于地面靜止時,一般采用隔離法分析。
1.(多選)如圖所示,兩滑塊上下底面平行疊放在一起,置于固定的、傾角為θ的斜面上,滑塊A、B的質量分別為mA、mB,A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B與A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已知兩滑塊由靜止開始以相同的加速度從斜面頂端滑下,滑塊B受到的摩擦力(  )
題點全練清
A.方向沿斜面向上 B.大小等于μ1mAgcos θ
C.大小等于μ1mBgcos θ D.大小等于μ2mBgcos θ
解析: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加速度為a=g(sin θ-μ1cos θ),設A對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為Ff,則有mBgsin θ+Ff=mBa,得到Ff=mBa-mBgsin θ=-μ1mBgcos θ,負號表示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A、C正確,B、D錯誤。



主題(二) 動力學圖像問題
1.圖像的類型
在動力學問題中,常見的圖像是v -t圖像、F-t圖像、a-F圖像等,這些圖像反映的是物體的運動規律、受力規律,而不是代表物體的運動軌跡。
知能融會通
2.問題的實質
求解力與運動的關系問題的關鍵是理解圖像的物理意義,理解圖像的“軸、點、線、截距、斜率、面積”等的含義。
3.分析的思路
[典例] 一個物塊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的水平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甲所示,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g取10 m/s2。求:
(1)1 s末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1;
[答案] 4 N 
[解析] 由題圖乙可知前2 s內物塊處于靜止狀態,此時物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水平拉力的大小,從題圖甲中可以讀出,當t=1 s時,f1=F1=4 N。
(2)物體在前6 s內的位移大小s;
[答案] 12 m
(3)物塊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
[答案] 0.4
1.(多選)如圖甲所示,物塊的質量m=1 kg,初速度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從O點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運動,某時刻后恒力F突然反向,整個過程中物塊速度的平方隨位置坐標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10 m/s2。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題點全練清
A.2~3 s內物塊做勻減速運動
B.在t=1 s時刻,恒力F反向
C.恒力F大小為10 N
D.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3


2.(多選)如圖甲所示,用一個沿水平方向的力F推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的物塊,在推力F從一較大值開始不斷減小的過程中,物塊的加速度也不斷變化。圖乙為物塊運動加速度a隨推力F變化的a-F圖像,已知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的質量為2 kg
B.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
C.當推力F減小為10 N時,物塊的速度最大
D.當推力F減小為0時,物塊的速度為零


解析:由物塊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a隨推力F變化的圖像可知,當推力F=10 N時,加速度為零,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μmg=0;當F=0時,加速度a=-4 m/s2,運用牛頓第二定律,-μmg=ma,聯立解得μ=0.4,m=2.5 kg,即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物塊的質量為2.5 kg,A錯誤,B正確;用一個很大的水平力推物塊,并且推力不斷減小,物塊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當推力F減小為10 N時加速度為零,物塊的速度最大,C正確;當推力F減小為0時,物塊做減速運動,物塊的速度不為零,D錯誤。
主題(三) 臨界極值問題
1.題型概述
在動力學問題中出現某種物理現象(或物理狀態)剛好要發生或剛好不發生的轉折狀態即臨界問題。問題中出現“最大”“最小”“剛好”“恰能”等關鍵詞語,一般都會涉及臨界問題,隱含相應的臨界條件。
知能融會通
2.臨界問題的常見類型及臨界條件
接觸與分離的臨界條件 兩物體相接觸(或分離)的臨界條件是彈力為零且分離瞬間的加速度、速度分別相同
相對靜止或相對滑動的臨界條件 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
繩子斷裂與松弛的臨界條件 繩子斷與不斷的臨界條件是實際張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張力;繩子松弛的臨界條件是繩上的張力恰好為零
出現加速度最值與速度最值的臨界條件 當物體在變化的外力作用下運動時,其加速度和速度都會不斷變化,當所受合力最大時,具有最大加速度;當所受合力最小時,具有最小加速度。當出現加速度為零時,物體處于臨界狀態,對應的速度達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續表
(2)劈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時小球對劈無壓力?加速度方向如何?
(3)當劈以加速度a3=2g向左運動時,繩的拉力多大?
[思維建模]
解答臨界問題的三種方法
(1)極限法:把物理問題(或過程)推向極端,從而使臨界現象(或狀態)暴露出來,以達到正確解決問題的目的。
(2)假設法:臨界問題存在多種可能,特別是非此即彼兩種可能時,或變化過程中可能出現臨界條件,也可能不出現臨界條件時,往往用假設法解決問題。
(3)數學法:將物理過程轉化為數學公式,根據數學表達式解出臨界條件。  
題點全練清

解析:設B的質量為m,則A的質量為2m,對A、B整體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有F=3ma,當B相對A剛要滑動時,B對A摩擦力大小為0.8mg,對A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有0.8mg=2ma,聯立解得F=1.2mg,即拉力F是B的重力的1.2倍,C項正確。
2.如圖所示,一小物塊從長1 m的水平桌面一端以初速度v0沿中線滑向另一端,經過1 s從另一端滑落。物塊與桌面間動摩擦因數為μ,g取10 m/s2。下列v0、μ值可能正確的是(  )
A.v0=2.5 m/s B.v0=1.5 m/s
C.μ=0.28 D.μ=0.25

課時跟蹤檢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7
8
9
10
11
12
解析:由v-t圖像知a1=1 m/s2,a2=2 m/s2,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μmg=ma1,μmg=ma2,聯立解得μ=0.2,F=6 N,選項A正確。
1
2
3
4
5
1
5
6
7
8
9
10
11
12
2.一物塊靜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從某時刻開始,物塊受到一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設物塊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以a表示物塊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確描述F與a之間的關系的圖像是(  )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設物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f,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即F=ma+f,所以能正確描述F與a之間關系的圖像是C。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4.某動車組只有5節車廂,其中第1、3節車廂為動車,其余為拖車,假設動車組各車廂質量相等,行駛時各車廂受到的阻力大小相同,動車提供的動力大小均為F,則動車勻加速行駛時,相互之間作用力最大的兩節車廂是(  )
A.1、2節車廂 B.2、3節車廂
C.3、4節車廂 D.4、5節車廂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A.要使物塊能運動,小球的質量至少為0.3 kg
B.要使物塊能運動,小球的質量至少為0.35 kg
C.要使輕繩不斷開,輕繩能承受的拉力至少為13.5 N
D.要使輕繩不斷開,輕繩能承受的拉力至少為14.5 N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7.(2024·南平高一模擬)放置于足夠長的固定光滑斜面上的物塊,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直線運動。拉力F和物塊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g取10 m/s2,則(  )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A.第1 s內物塊受到的合外力為5.5 N
B.物塊的質量為0.5 kg
C.斜面傾角為30°
D.若第3 s末撤去拉力F,物塊停止運動前加速度大小為6 m/s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9.如圖甲所示,一個質量為3 kg的物體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從零時刻起,物體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在0~3 s時間內物體的加速度a隨時間t的變化規律如圖乙所示,則(  )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A.F的最大值為12 N
B.0~1 s和2~3 s內物體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C.3 s末物體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為8 m/s
D.在0~1 s內物體做勻加速運動,2~3 s內物體做勻減速運動
解析:1~2 s內物體加速度恒定,故所受作用力恒定,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合=ma知合外力為12 N,由于物體在水平方向受摩擦力作用,故作用力F大于12 N,故A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物體在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加速度方向始終為正,與速度方向相同,故物體在前3 s內始終做加速運動,第3 s內加速度減小說明物體速度增加得慢了,但仍是加速運動,故B錯誤;因為物體速度始終增加,故3 s末物體的速度最大,再根據Δv=a·Δt知速度的增加量等于加速度與時間的乘積,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0.(多選)如圖甲所示,物塊受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緊靠豎直墻壁,F隨時間變化規律如圖乙所示。已知物塊質量為m,t=0時物塊速度為0,物塊與墻壁間動摩擦因數為0.5,重力加速度為g,滑動摩擦力等于最大靜摩擦力,考慮0~2T0過程,對物塊有(  )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A.最大速度為0.5gT0 B.最大速度為gT0
C.位移為0.5gT02 D.位移為gT0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2 m/s2
解析:豎直向上勻加速運動時小球受力如圖所示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當a線拉力為15 N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豎直方向有Fasin 53°-mg=ma
水平方向有Facos 53°=Fb
解得Fb=9 N,此時加速度有最大值a=2 m/s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當該系統沿水平方向向右勻加速運動時,為保證細線不被拉斷,加速度可取的最大值。
答案:7.5 m/s2A
解析:水平向右勻加速運動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豎直方向有Fasin 53°=mg
水平方向有Fb-Facos 53°=ma′
解得Fa=12.5 N
當Fb=15 N時,此時加速度有最大值a′=7.5 m/s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2.(16分)如圖甲所示,質量m=1 kg的物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從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上運動,t=0.5 s時撤去拉力,利用速度傳感器得到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v-t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10 m/s2,求: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2 s內物塊的位移大小s和通過的路程L;
答案:0.5 m 1.5 m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拉力F的大小;
答案:8 N
解析:0~0.5 s,物塊沿斜面加速上升,受力分析如圖(a)所示;0.5~1 s,物塊沿斜面減速上升,受力分析如圖(b)所示。由題圖乙知,兩個階段加速度的大小a1=4 m/s2,a2=4 m/s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設斜面傾角為θ,斜面對物塊的摩擦力為f,則
在0~0.5 s內,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F-f-mgsin θ=ma1 ①
在0.5~1 s內,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gsin θ=ma2 ②
聯立①②解得F=8 N。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3)斜面對物塊的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
答案:1.5 N
解析:由題圖乙知,在1~2 s內物塊的加速度大小
a3=1 m/s2,受力分析如圖(c)所示
2
3
4課時跟蹤檢測(二十三) 動力學中的三類典型問題
(選擇題1~10小題,每小題5分。本檢測卷滿分80分)
1.(2023·龍巖高一檢測)質量為2 kg的物體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線運動,一段時間后撤去F,其運動的v t圖像如圖所示。則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和水平推力F的大小分別為(g取10 m/s2)(  )
A.0.2 6 N B.0.1 6 N
C.0.2 8 N D.0.1 8 N
2.一物塊靜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從某時刻開始,物塊受到一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設物塊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以a表示物塊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確描述F與a之間的關系的圖像是(  )
3.(2023·北京高考)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兩相同物塊用細線相連,兩物塊質量均為1 kg,細線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2 N。若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兩物塊一起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F的最大值為(  )
A.1 N B.2 N
C.4 N D.5 N
4.某動車組只有5節車廂,其中第1、3節車廂為動車,其余為拖車,假設動車組各車廂質量相等,行駛時各車廂受到的阻力大小相同,動車提供的動力大小均為F,則動車勻加速行駛時,相互之間作用力最大的兩節車廂是(  )
A.1、2節車廂 B.2、3節車廂
C.3、4節車廂 D.4、5節車廂
5.(多選)如圖所示,質量為M=1 kg的物塊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的左端固定一光滑定滑輪,輕繩繞過定滑輪,一端連接在物塊上,另一端吊著質量為m的小球,物塊與滑輪間的輕繩水平。由靜止釋放物塊,當小球的質量為0.5 kg時,物塊由靜止開始到在水平桌面上運動0.5 m所用的時間為1 s。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物塊與水平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要使物塊能運動,小球的質量至少為0.3 kg
B.要使物塊能運動,小球的質量至少為0.35 kg
C.要使輕繩不斷開,輕繩能承受的拉力至少為13.5 N
D.要使輕繩不斷開,輕繩能承受的拉力至少為14.5 N
6.可升降的跳樓機是游樂園和主題樂園常見的大型機動游戲裝置。若某人乘坐跳樓機的v t圖像如圖,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g取10 m/s2,則(  )
A.跳樓機在2 s~4 s內的加速度比4 s~6 s內的加速度大
B.跳樓機在0~6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為4 m/s
C.跳樓機在4 s末離地高度最大
D.4 s~6 s時間內人對座椅的壓力大小與自身重力的比值為3∶5
7.(2024·南平高一模擬)放置于足夠長的固定光滑斜面上的物塊,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直線運動。拉力F和物塊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g取10 m/s2,則(  )
A.第1 s內物塊受到的合外力為5.5 N
B.物塊的質量為0.5 kg
C.斜面傾角為30°
D.若第3 s末撤去拉力F,物塊停止運動前加速度大小為6 m/s2
8.如圖所示,兩個質量均為m的物塊疊放壓在一個豎直輕彈簧上面,處于靜止狀態,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t=0時刻,物體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作用力F,使得物體以0.5g(g為重力加速度)的加速度勻加速上升,則A、B分離時B的速度為(  )
A. B.g
C.g D.2g
9.如圖甲所示,一個質量為3 kg的物體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從零時刻起,物體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在0~3 s時間內物體的加速度a隨時間t的變化規律如圖乙所示,則(  )
A.F的最大值為12 N
B.0~1 s和2~3 s內物體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C.3 s末物體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為8 m/s
D.在0~1 s內物體做勻加速運動,2~3 s內物體做勻減速運動
10.(多選)如圖甲所示,物塊受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緊靠豎直墻壁,F隨時間變化規律如圖乙所示。已知物塊質量為m,t=0時物塊速度為0,物塊與墻壁間動摩擦因數為0.5,重力加速度為g,滑動摩擦力等于最大靜摩擦力,考慮0~2T0過程,對物塊有(  )
A.最大速度為0.5gT0 B.最大速度為gT0
C.位移為0.5gT02 D.位移為gT02
11.(14分)如圖所示,矩形盒內用兩根細線固定一個質量為m=1.0 kg的均勻小球,a線與水平方向成53°角,b線水平。兩根細線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都是Fm=15 N。(cos 53°=0.6,sin 53°=0.8,g取10 m/s2)求:
(1)當該系統沿豎直方向勻加速上升時,為保證細線不被拉斷,加速度可取的最大值;
(2)當該系統沿水平方向向右勻加速運動時,為保證細線不被拉斷,加速度可取的最大值。
12.(16分)如圖甲所示,質量m=1 kg的物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從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上運動,t=0.5 s時撤去拉力,利用速度傳感器得到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v t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10 m/s2,求:
(1)2 s內物塊的位移大小s和通過的路程L;
(2)拉力F的大小;
(3)斜面對物塊的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
課時跟蹤檢測(二十三)
1.選A 由v t圖像知a1=1 m/s2,a2=2 m/s2,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μmg=ma1,μmg=ma2,聯立解得μ=0.2,F=6 N,選項A正確。
2.選C 設物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f,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即F=ma+f,所以能正確描述F與a之間關系的圖像是C。
3.選C 拉力F最大時,對兩物塊整體受力分析有F=2ma,再對后面的物塊受力分析有FTmax=ma,FTmax=2 N,聯立解得F=4 N。
4.選C 設1、2節車廂間相互作用力大小為F1,2、3節車廂間相互作用力大小為F2,3、4節車廂間相互作用力大小為F3,4、5節車廂間相互作用力大小為F4,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對整體,有2F-5f=5ma,對第1節車廂,有F-f-F1=ma,對第1、2節車廂,有F-2f-F2=2ma,對第1、2、3節車廂,有2F-3f-F3=3ma,對第1、2、3、4節車廂,有2F-4f-F4=4ma,解得F1=F,F2=F,F3=F,F4=F,故選C。
5.選BC 根據題意,當m1=0.5 kg時,有m1g-Ff=(M+m1)a,s=at2,解得Ff=3.5 N,要使物塊能運動,則mg≥Ff,解得小球的質量至少為mmin=0.35 kg,A錯誤,B正確;根據mg-Ff=(M+m)a,T-Ff=Ma,解得T=,當m增大時,T增大,當m趨于無窮大時T=13.5 N,C正確,D錯誤。
6.選D 跳樓機在2 s~4 s內的加速度a1== m/s2=2 m/s2,4 s~6 s內的加速度a2== m/s2=-4 m/s2,負號表示方向,跳樓機在2 s~4 s內的加速度比4 s~6 s內的加速度小,A錯誤;跳樓機在0~6 s內位移大小等于v t圖像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s=2×4 m+×2×(4+8)m+×8×2 m=28 m,跳樓機在0~6 s內的 平均速度大小== m/s= m/s,B錯誤;跳樓機在6 s末離地高度最大,C錯誤;設座椅對人的支持力大小為FN,人的質量為m,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FN=ma2,解得FN=6m,由牛頓第三定律得,人對座椅的壓力FN′的大小等于座椅對人的支持力FN的大小,4 s~6 s時間內人對座椅的壓力大小與自身重力的比值==,D正確。
7.選C 由題圖可知,在0~1 s時間內物塊做加速運動,a= m/s2=0.5 m/s2,設斜面傾角為θ,物塊質量為m,分析物塊的受力情況,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合=F1-mgsin θ=ma,其中F1=5.5 N,在1~3 s時間內物塊做勻速運動,F2=mgsin θ=5 N,得m=1 kg,θ=30°,F合=0.5 N,撤去拉力F后,物塊停止運動前加速度大小為a′=gsin θ=5 m/s2,故A、B、D錯誤,C正確。
8.選B 靜止時彈簧壓縮量x1=,A、B分離時兩物塊之間的彈力恰好為零,且B的加速度仍為0.5g,設此時彈簧壓縮量為x2,對B由牛頓第二定律得kx2-mg=ma,得x2=,物塊B上升的高度為s=x1-x2=,由v2=2as得v=g ,B正確。
9.選C 1~2 s內物體加速度恒定,故所受作用力恒定,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合=ma知合外力為12 N,由于物體在水平方向受摩擦力作用,故作用力F大于12 N,故A錯誤;物體在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加速度方向始終為正,與速度方向相同,故物體在前3 s內始終做加速運動,第3 s內加速度減小說明物體速度增加得慢了,但仍是加速運動,故B錯誤;因為物體速度始終增加,故3 s末物體的速度最大,再根據Δv=a·Δt知速度的增加量等于加速度與時間的乘積,在a t圖像上即為圖像與時間軸所圍圖形的面積,Δv=×(1+3)×4 m/s=8 m/s,物體由靜止開始做加速運動,故最大速度為8 m/s,C正確;第2 s內物體的加速度恒定,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0~1 s內物體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運動,2~3 s內物體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故D錯誤。
10.選AC 0~T0過程中,F=mg,物塊與墻壁間最大靜摩擦力為0.5mg,小于物塊自身重力,物塊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1==0.5g,T0時刻,物塊速度為v1=a1t1=0.5gT0,位移為s1=a1t12=0.25gT02,T0~2T0過程中,F=3mg,物塊與墻壁間為滑動摩擦力,大小為1.5mg,大于物塊自身重力,物塊會向下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2==0.5g,減速至0的時間為t2==T0,該段時間內物塊向下位移為s2=v1t2-a2t22=0.25gT02,由上述分析可知,物塊在T0時刻速度最大,最大速度為0.5gT0,整個過程中位移為s=s1+s2=0.5gT02,故選A、C。
11.解析:(1)豎直向上勻加速運動時小球受力如圖所示
當a線拉力為15 N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豎直方向有Fasin 53°-mg=ma
水平方向有Facos 53°=Fb
解得Fb=9 N,此時加速度有最大值a=2 m/s2。
(2)水平向右勻加速運動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豎直方向有Fasin 53°=mg
水平方向有Fb-Facos 53°=ma′
解得Fa=12.5 N
當Fb=15 N時,此時加速度有最大值a′=7.5 m/s2。
答案:(1)2 m/s2 (2)7.5 m/s2
12.解析:(1)在2 s內,由題圖乙知
物塊上升的最大距離s1=×2×1 m=1 m
物塊下滑的距離s2=×1×1 m=0.5 m所以,位移大小s=s1-s2=0.5 m
路程L=s1+s2=1.5 m。
(2)0~0.5 s,物塊沿斜面加速上升,受力分析如圖(a)所示;0.5~1 s,物塊沿斜面減速上升,受力分析如圖(b)所示。由題圖乙知,兩個階段加速度的大小a1=4 m/s2,a2=4 m/s2
設斜面傾角為θ,斜面對物塊的摩擦力為f,則
在0~0.5 s內,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F-f-mgsin θ=ma1 ①
在0.5~1 s內,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f+mgsin θ=ma2 ②
聯立①②解得F=8 N。
(3)由題圖乙知,在1~2 s內物塊的加速度大小
a3=1 m/s2,受力分析如圖(c)所示
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gsin θ-f=ma3 ③
聯立②③解得f=1.5 N。
答案:(1)0.5 m 1.5 m (2)8 N (3)1.5 N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裕县| 绍兴市| 资阳市| 承德市| 平陆县| 宿州市| 潜江市| 通许县| 临朐县| 阿拉尔市| 镇康县| 清远市| 崇文区| 石棉县| 景谷| 安新县| 盱眙县| 获嘉县| 离岛区| 乐安县| 德化县| 盐城市| 东山县| 灯塔市| 固原市| 文山县| 长沙市| 盐山县| 饶平县| 阜城县| 乐至县| 肃宁县| 岳阳县| 仲巴县| 安平县| 宁波市| 利辛县| 河东区| 乌什县| 西盟|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