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4 透鏡及其應用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擬)物理真題分類匯編,研真題,明考向。為了進一步配合廣大師生復習備考,21教育重磅推出《(2021-2025)五年中考真題和一年模擬分類匯編》系列。本套資料設計科學,根據地區試題匯編,按照知識點構成情況,將試題分解組合,全面呈現各學科知識點在五年中考和一年模擬題中的考查情況,是考生掌握當地中考命題動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復習備考不可或缺的精品資料!1.(2025 蘇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先固定好點燃的蠟燭和光屏,再移動凸透鏡。當凸透鏡距離蠟燭為16cm和24cm時,光屏上先后兩次都呈現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第一次的像是縮小的 B.第二次的像比第一次大C.蠟燭和光屏間的距離是40cm D.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2.(2025 揚州)某款人形機器人參加半程馬拉松比賽,安裝在腹部的攝像頭相當于一個 透鏡,遠處的物體成倒立、 的實像。該機器人跑步由電動機驅動,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磁場對 有力的作用。以并肩運動的陪跑員為參照物,機器人是 的,機器人跑完21km路程用時約為2h40min,平均速度約為 km/h(計算結果保留整數)。3.(2025 連云港)在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時,小明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下方,當在紙上呈現一個光斑時,測得這個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當紙靠近凸透鏡時,光斑變小,說明凸透鏡的焦距f l(選填“>”“<”或“=”)。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像是倒立 的實像,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可以制成 。4.(2024 無錫)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圖所示的位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只向左移動光屏至適當位置,光屏上能呈現燭焰縮小的像B.只向右移動光屏至適當位置,光屏上能呈現燭焰放大的像C.只向右移動蠟燭至適當位置,光屏上能呈現燭焰放大的像D.只移動凸透鏡至適當位置,光屏上能呈現燭焰等大的像5.(2024 常州)《重慶市消防條例》規定:2023年7月1日起,禁止攜帶電動自行車或其電池進入電梯轎廂。一旦有人違規操作,會被電梯內的攝像頭拍攝成像并智能識別,電梯將停止運行并發出聲、光警報。如圖所示,某次警報時,攝像頭凸透鏡成像的像距為10.1mm,則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br/>A.5mm B.10mm C.15mm D.20mm6.(2024 蘇州)如圖甲所示是公共場所的宣傳投影燈,裝在高處的投影燈照在地面上出現圖案,其內部結構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圖案是光在地面發生了漫反射B.該投影燈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C.調小鏡頭與圖片的距離圖案變小D.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虛像7.(2024 揚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光屏上的像清晰,此成像規律的應用是( ?。?br/>A.照相機 B.放大鏡 C.攝像機 D.投影儀8.(2024 蘇州)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此凸透鏡的焦距是 cm。凸透鏡和光屏位置不動,將蠟燭遠離凸透鏡,給凸透鏡“戴上”合適的 鏡,可再次獲得清晰的像。9.(2024 鹽城)五一假期,小紅和同學到公園游玩。她看到的花是紅色的,是因為紅花反射了 光;水鳥離開水面,向空中飛去,在水中像的大小 ,像離水面的距離 ;小紅用相機拍下眼前這美麗的景色,是因為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透鏡。10.(2024 連云港)小明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距離凸透鏡10cm的白紙上呈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如圖所示是他用該凸透鏡觀看書本上“中國夢”三個字時的情況,如果他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國”字,小明需要將凸透鏡 書本(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和書本的距離應滿足的條件是 。11.(2024 泰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發光物體與凸透鏡的位置如圖所示,清晰的像應成在圖中 (填數字序號)區域,像的箭頭方向是向 的,該像 (能/不能)被人眼看到。12.(2024 鎮江)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應調節燭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鏡的 上。已知凸透鏡焦距為10cm,各元件初位置如圖所示,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若移動光屏,應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2)若透鏡向左移動,最終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13.(2024 徐州)按要求作圖。如圖所示,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軸射向凸透鏡,請畫出通過凸透鏡后的出射光線。14.(2024 宿遷)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活動中,利用了如圖所示裝置。(1)調節器材,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 上;(2)改變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多次實驗,并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分析數據可知凸透鏡焦距為 cm,第3次實驗中,光屏上成倒立、 的實像;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光屏上看到的像1 60 15 倒立、縮小、實像2 24 24 倒立、等大、實像3 20 30 倒立、、實像4 8 未找到像(3)智能汽車通過車載攝像頭,識別行人、路標和其他車輛,實現自動導航和駕駛,車載攝像頭根據的是第 次實驗的原理;(4)物距u=8cm不變,要想在光屏上看到像,應更換焦距較 的凸透鏡。15.(2024 南京)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1)實驗前,需要記錄凸透鏡的 。(2)以下實驗記錄表格中(a)(b)處的內容為:(a) ;(b) 。實驗序號 (a) (b) 像的性質… … … …(3)圖中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是倒立、 的實像。將另一透鏡貼近凸透鏡左側放置,發現光屏上的像變模糊,向左緩慢移動蠟燭至某一位置時,光屏上又呈現清晰的像,該透鏡可以矯正的視力缺陷是 。16.(2024 淮安)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1)如圖甲所示,S為燭焰中心,凸透鏡的焦距f=10cm,O為光心。畫出光線SP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2)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此時光屏上承接到燭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若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將凸透鏡移至 cm刻度線處,光屏上能再次承接到燭焰清晰的像。(3)凸透鏡成像規律被廣泛應用于攝像器材中,小明發現手機無需像數碼相機那樣“調焦”,也能獲得清晰的像。他將手機拿到實驗室去探究,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1 2 3 4 5 6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根據表中數據,判斷手機鏡頭的焦距最接近 。A.5m; B.0.5m; C.0.05m; D.0.005m。17.(2024 南通)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為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小麗的調節場景如圖甲,操作中的不當之處是 。(2)如圖乙,光屏上恰能呈現燭焰倒立、 的清晰實像,此時光在光屏上發生 反射;若在凸透鏡左側附近放置一鏡片,將光屏向左移動,光屏上可再次呈現清晰的像,該鏡片是 透鏡。(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為使圖乙中光屏上的像變大,小麗的操作應是 。18.(2023 連云港)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光屏處于圖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利用這個成像規律可以制成( )A.照相機 B.潛望鏡 C.放大鏡 D.幻燈機19.(2023 常州)2023年3月7日凌晨,在清華大學校園內,張嘉奇等同學用照相機拍到“太空中的中國空間站”的照片,如圖所示。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f,拍照時像距( )A.略小于f B.略大于f C.略小于2f D.略大于2f20.(2023 南通)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六號飛船騰空而起,它在地面攝像機中所成的像是( ?。?br/>A.實像,像變大 B.實像,像變小C.虛像,像變大 D.虛像,像變小21.(2023 揚州)如圖1,在裝有水的杯子里,小紅將一支鉛筆分別緊貼杯壁內、外豎直放置,兩次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俯視圖如圖2、圖3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2中鉛筆向前移,像一直變小 B.圖2中鉛筆向前移,像先變小后變大C.圖3中鉛筆向后移,像一直變大 D.圖3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小后變大22.(2023 徐州)徐州市博物館展出了一枚“彭城御丞”印章。為了方便觀看印文細節,印章前放有如圖所示裝置,請你解釋其中的物理道理: 。23.(2023 無錫)小紅拿到一塊玻璃透鏡,仔細觀察這塊透鏡,發現一面有螺紋,一面是光滑的,她對此透鏡進行了探究。(1)她把該透鏡靠近書上的“實驗”二字,觀察到如圖甲所示的現象,由此可以判定該透鏡是 (選填“凸”或“凹”)透鏡。(2)小紅查閱資料后了解到,用如圖乙所示的三棱鏡組合可以描述該透鏡對光的作用。請在圖乙中畫出平行光入射兩個三棱鏡后出射光線的大致方向。(3)為探究該透鏡的成像規律,小紅將“F”光源、透鏡、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調整好后,固定透鏡位置,使“F”光源從距離透鏡較遠處逐次靠近透鏡,每次都調節光屏到透鏡的距離,使“F”光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將結果記錄在如表中。則該透鏡的焦距為 cm。當“F”光源位于如圖丙所示位置時,光屏應適當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1 30 15 倒立、縮小的像2 20 20 倒立、等大的像3 15 30 倒立、放大的像(4)在了解了該透鏡的成像規律后,小紅用長方形不透明紙盒、平面鏡、該透鏡設計制作了一個投影儀,其剖面圖如圖丁所示,平面鏡與底面夾角為45°,平面鏡的中心位于透鏡的主光軸上,盒上方開一方形孔,將“F”光源按照圖示方式朝下平放在方形孔上,中心與平面鏡中心在一條豎直線上。若盒子高度h為10cm,為保證在正對透鏡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個放大的投影,則盒子長度l的范圍為 cm,屏幕上所成的圖像形狀是 。(選填“F”、“”或“”)24.(2023 蘇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如圖甲,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并將蠟燭燭焰和光屏的中心調到凸透鏡的主光軸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2)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將部分觀測情況記錄在下列表中: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1 60 20 倒立、縮小、實像2 30 30 倒立、等大、實像3 204 10①凸透鏡焦距f= cm。②當物距u=20cm時,像距v= cm。③當物距u=10cm時,像的性質是 。(3)如圖乙是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制作水球時呈現的情景,假設她稍向后遠離水球,則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將 (變大/變小/不變)。25.(2023 宿遷)在實驗操作大賽上,小明與小華分別展示了下面兩個實驗:(1)圖甲是小明展示的“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他在透明玻璃板中既能夠看到蠟燭A的像,同時又能看見玻璃板后的蠟燭B,這是因為在玻璃與空氣分界面處分別發生了 、 (選填“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2)圖乙是小華展示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當各元件位于圖中的位置時,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這個像是倒立、 的實像。將蠟燭移至5cm刻度線處,其他元件的位置不變,若使清晰的像呈現在光屏上需在蠟燭與透鏡間放置一個 眼鏡。26.(2022 蘇州)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將光具座上的蠟燭、凸透鏡、光屏如圖放置,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B.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8cmC.先向右移動光屏,再移動凸透鏡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只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放上遠視眼鏡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27.(2022 鎮江)如圖所示,凸透鏡位于P處(圖中未畫出)位置不變,移動蠟燭,光屏先后在P同側的甲、乙兩處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且甲處的像比乙處大,則( )A.甲處可能成的是虛像 B.乙處像可能是放大的C.P點位置在甲的左側 D.蠟燭的移動方向向左28.(2022 常州)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將直徑為9nm、合 m的特殊顆粒植入豆瓣菜葉子中,發現在黑暗環境下,葉子發出微弱的光,實現化學能向 能的轉化,如圖甲所示。研究者通過凸透鏡觀察到如圖乙所示的 (虛/實)像,該透鏡可用來矯正 (近視/遠視)眼。29.(2022 泰州)小明用如圖所示的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該透鏡的焦距為 cm。實驗中,小明保持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變,把點燃的蠟燭放在“2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燭焰可在光屏上成倒立、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生活中利用這類透鏡來矯正 眼的視力缺陷。30.(2022 淮安)如圖所示,不正確的學習姿勢,會導致視力下降,看不清遠處的物體。矯正此視力缺陷需佩戴合適的 透鏡,健康用眼的正確做法是 (填寫一條即可)。31.(2022 揚州)如圖,請完成光線通過凸透鏡的光路圖。(F是凸透鏡的焦點)32.(2022 泰州)如圖,請完成圖中光通過透鏡后的光路。33.(2022 鹽城)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34.(2022 南京)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如圖甲,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時,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焦距f= cm。(2)要驗證圖甲中光屏上的光斑是否最小最亮,可以 (選填“向左”、“向右”或“左右來回”)稍稍移動光屏并觀察。(3)當該透鏡位于圖乙中刻度對應的位置時,光屏上能否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請在橫線上作答。要求:①若能,請寫出像的性質;②若不能,請說明僅移動光屏到何刻度線處才能觀察到清晰的像。答: 。(4)凸透鏡可以用來矯正 視眼的視力缺陷。35.(2021 無錫)如圖所示,平行光通過圖中左側虛線框(其中放置一塊透鏡)后,在右側光屏上形成一個圓形光斑,該光斑的直徑比透鏡大。請你判斷虛線框中是否是凸透鏡,說出接下來的操作及判斷方法。(不添加其它器材)(1)操作:將光屏 。(2)判斷方法: 。36.(2021 常州)2021年5月15日,中國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屈原在《天問》詩句中所表達的美好愿望成為現實,如圖甲,“祝融號”火星車駛離平臺的過程中,其后置照相機對著平臺先后拍攝得到乙、丙、丁3張照片,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 透鏡,拍攝過程中相機鏡頭逐步 (向外伸/向內縮)。觀看三張照片感覺平臺是運動的,這是以 為參照物。37.(2021 無錫)圖中物體AB在凸透鏡兩倍焦距以外,請畫出AB經凸透鏡所成像A'B'的大致位置。38.(2021 揚州)“一雙好眼睛,能更好地探索未來”,小麗了解到人眼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眼睛是如何看清遠近不同物體的?她對這一問題產生了濃厚興趣。(1)首先用平行光正對凸透鏡A照射,如圖甲所示,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焦距f= cm。(2)然后適當調整凸透鏡A和光屏的位置,移動蠟燭,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接著她將凸透鏡A換為焦距稍大的凸透鏡B,并保持位置不變,移動蠟燭,使燭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圖丙所示??梢娦←愌芯康膯栴}是:當凸透鏡成實像時,保持 距離不變,探究 的關系。(3)通過探究發現,當人眼觀察近處物體時,晶狀體的焦距變 。39.(2021 鎮江)小林用圖甲裝置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實驗前,應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 上。(2)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甲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填“實”或“虛”)像。(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圖甲中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此時光屏上所成像的特點與 (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相同。(4)小林進行了進一步探究:如圖乙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變,讓蠟燭和凸透鏡分別以2cm/s和1cm/s的速度,從圖示位置同時勻速向左運動,經過 s,光屏上成清晰 (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40.(2021 泰州)小明在做模擬“視力的缺陷與矯正”的實驗中。(1)他將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組裝好,然后把凸透鏡正對較遠處的窗戶,移動光屏,在圖示位置的光屏上得到窗戶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約為 cm。(2)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不動,接著小明把蠟燭點燃,并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 ,然后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線處,并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倒立、 的實像,日常生活中的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規律制成的。(3)小明將蠟燭移到光具座最左端,拿來一副近視眼鏡放在凸透鏡的左側并靠近凸透鏡后,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去眼鏡,將光屏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的像又重新清晰了,說明近視眼看遠處物體時,像落在視網膜的 (選填“前方”或“后方”)。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 邗江區校級三模)如圖a,蠟燭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如果沿直徑對稱地切除透鏡很小的一部分,如圖所示,再把上半截透鏡A和下半截透鏡B向原主光軸位置合攏,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在a圖中,如果一只小飛蟲恰好落在透鏡上的P點,不會在光屏上留下小飛蟲的影子B.在a圖中,如果蠟燭向透鏡不斷靠近,則所成的像一直變大C.在b圖中,A、B合攏后,所成像情況與a圖相同,只是亮度變低D.在b圖中,A、B合攏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2.(2025 泗陽縣二模)如圖是一副創意畢業照片,它是利用視覺錯位一次拍攝而成的。關于拍攝過程和成像原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只凹透鏡B.學生通過鏡頭成的倒立縮小的實像C.學生和手到照相機鏡頭的距離相同D.手通過鏡頭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3.(2025 宿遷校級一模)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鏡后20cm的光屏上出現一個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將蠟燭移動到凸透鏡前25cm處,則( ?。?br/>A.凸透鏡的焦距為20cmB.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光屏上會出現倒立、縮小的實像C.將光屏遠離凸透鏡,光屏上會出現倒立、放大的實像D.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4.(2025 南通模擬)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光屏放置的位置如圖所示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下列說法中( ?。?br/>①該凸透鏡的焦距為20cm②將蠟燭放在d點時成像規律與投影儀成像原理相同③將蠟燭由b點移至a點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④將蠟燭放在c點,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A.只有①③正確 B.只有④正確C.只有②④正確 D.只有③④正確5.(2025 通州區模擬)如圖所示,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赡苡^察到燭焰清晰像的操作是( ?。?br/>A.向左移動透鏡同時調節光屏的位置B.光屏移到透鏡左側調節光屏的位置C.從透鏡左側透過透鏡向右觀察D.從透鏡右側透過透鏡向左觀察6.(2025 梁溪區校級一模)如圖所示的光現象,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蠟燭離小孔越近,屏幕上所成的虛像越大B.乙圖中,人迎著月光走時,水面發生的是鏡面反射C.丙圖中,把紙板沿ON向后折后,此時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不在同一平面上D.丁圖中,當蠟燭燃燒變短時,光屏上所成的像會向下移動7.(2025 鼓樓區校級模擬)小明用彈性膜注水制作了一個水凸透鏡,通過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變透鏡的厚度,固定透鏡,將一個F形光源放在合適位置后,調節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模擬正常人眼球觀察物體時的成像情況,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B.模擬圖乙的成因時需要從水透鏡向外抽水C.若將遠視眼鏡靠近甲圖透鏡左側放置,要將光屏靠近透鏡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D.將蠟燭改為平行光源,將平行玻璃磚放在丙圖所示位置,則會聚點將仍在焦點F處8.(2025 揚州校級模擬)甲、乙兩只機械手表,放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如圖,手表的表面正對凸透鏡,跟主光軸垂直,從凸透鏡的另一側適當位置觀察手表,則下列關于手表秒針旋轉方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甲表秒針順時針旋轉,跟直接看表相同B.乙表秒針順時針旋轉,跟直接看表相同C.乙表秒針逆時針旋轉,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顛倒過來了D.甲表秒針順時針旋轉,但跟直接看表不相同9.(2025 建鄴區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實驗中,光屏是白色不透光的塑料片,發光物是“”字,此時剛好在光屏上找到一個清晰的像,則此時按圖中所示的方向人眼看到光屏上像的大小和形狀是( ?。?br/>A.放大的“” B.放大的“”C.縮小的“” D.縮小的“”10.(2025 姑蘇區模擬)我國出土的文物“水晶餅”為中部鼓起的透明圓餅。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 萬畢術》中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下列現象與“水晶餅”利用太陽光生火原理相同的是( ?。?br/>11.(2025 江陰市二模)2023年7月1日起,《消防條例》禁止攜帶電動自行車或其電池進入電梯轎廂,一旦有人違規操作,會被電梯內的攝像頭拍攝成像并智能識別,電梯將停止運行并發出聲、光警報,如圖所示,某次警報時,攝像頭凸透鏡成像的像距為10.1mm,則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A.5mm B.9.5mm C.15mm D.20mm12.(2025 淮安區一模)在探究“近視眼的矯正”課外實驗中,用蠟燭模擬遠處所視物體:圖中的水凸透鏡模擬人眼晶狀體,并與注射器相連,其凸起程度(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就越?。┛赏ㄟ^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來調節;用光屏模擬人眼視網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此時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該像是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的成像特點與照相機的成像特點相同B.此時水透鏡的焦距為20cm,若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至某位置,并調整光屏位置,燭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將變大C.向水凸透鏡內注入適量的水,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保持光屏不移動,在燭焰和水凸透鏡間加一個焦距合適的凹透鏡D.向水凸透鏡內抽出適量的水,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將光屏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二.填空題(共7小題)13.(2025 清江浦區一模)小明用如圖所示的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該透鏡的焦距為 cm。實驗中,小明保持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變,把點燃的蠟燭放在“2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燭焰可在光屏上成倒立、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生活中利用這類透鏡來矯正 眼的視力缺陷。14.(2025 高郵市校級模擬) 2021年12月9日,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中為大家直播演示了很多有趣的小實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神奇的太空小水球”如圖,一開始王亞平將水注入水膜之中最終形成一個漂亮的完整水球,可以看到一個倒立的 像,這個水球相當于一個 。隨后,王亞平向水球里注射一個氣泡,神奇的一幕發生了,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兩個人像,注入氣泡后,中間部分相當于兩個組成的 (上兩空選填“平面鏡”、“凸透鏡”或“凹透鏡”)。15.(2025 蘇州模擬)如圖甲所示,小明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可以看出凸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當在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時,測得這個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然后小明將凸透鏡逐漸遠離白紙,發現光斑變小,則凸透鏡的焦距f一定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剛才測得的距離l。如圖乙所示,小華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副近視眼鏡,發現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了,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呈現清晰的像,接下來的操作是 。16.(2025 徐州模擬)小宇發現家中小貓趴在魚缸旁邊,眼望著缸里的金魚,小宇走到魚缸的另一面,透過魚缸看小貓,發現小貓的臉變得異??尚Γ鐖D所示。由此可知,此時魚缸相當于一個 ,小宇所看到的小貓的臉是一個正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 (選填“實”或“虛”)像。17.(2025 寶應縣校級模擬)一個圓柱形的玻璃瓶內裝滿水,把一支鉛筆放在玻璃瓶的后方,透過玻璃瓶,可以看到這支筆。當鉛筆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遠處慢慢移動的過程中,透過玻璃瓶會看到鉛筆尖逐漸 (選填“變長”或“變短”);到某一位置時,鉛筆尖會突然改變方向,而“改變方向”后的像為 (選填“實”或“虛”)像。18.(2025 姜堰區一模)小明用如圖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1)如圖光屏中央呈一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2)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移到38cm刻度線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3)此時小明將一個眼鏡片放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移動光屏,光屏上又能出現了清晰的實像,則小明所放的鏡片屬于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的鏡片。19.(2025 新吳區校級二模)如圖所示,此時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清晰、等大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將蠟燭移至15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使燭焰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燭焰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如果用物理書擋住凸透鏡的一半,則光屏上的像會 (選填“變成一半”“變大”“變小”或“變暗”)。三.作圖題(共4小題)20.(2025 揚州三模)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的虛線框內畫出能矯正該眼睛視力的透鏡。21.(2025 寶應縣二模)根據圖中的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畫出相應的折射光線或入射光線。22.(2025 江都區二模)作圖題:在圖中完成光路圖。23.(2025 宜興市一模)根據透鏡的性質,在圖中完成光路圖:畫出折射光線或入射光線。四.解答題(共1小題)24.(2025 徐州模擬)根據學過的凸透鏡的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凸透鏡除能做照相機的鏡頭外還有其他用途嗎?請舉一個例子,并說明道理。(2)利用凸透鏡在什么情況下可得到縮小倒立的像?請舉一例。五.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25.(2025 建鄴區校級模擬)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如圖所示:(1)如圖甲所示,凸透鏡位置固定,蠟燭放在40.0cm刻度線位置時,移動光屏發現光屏上始終能呈現一個面積大小不變的光斑。(2)在圖甲中將蠟燭移動至45cm刻度線處,則觀察到的像是圖乙中的 (選填“1”、“2”、“3”或“4”),此時將蠟燭向 (選填“左”、“右”)移動,觀察到的像會變大。(3)實驗小組又借來同學的眼鏡并將其靠近凸透鏡左側(如圖丙),發現光屏上的原本清晰的像變模糊,將蠟燭遠離凸透鏡出現清晰的像,則該同學佩戴的是 眼鏡(選填“近視”、“遠視”)。26.(2025 工業園區校級模擬)同學們利用如圖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操作如下:(1)由于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未知,故小艷同學先利用一束平行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如圖甲所示,則該透鏡的焦距是 cm;(2)如圖乙中,若光屏上出現了清晰的像,生活中利用這個成像特點制成了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3)觀察光屏上像的特點時小暢不小心用手指貼著透鏡并遮擋住了的上半部分,此時光屏上蠟燭的像 (選填“完整”或“不完整”);(4)請在丙圖中補充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5)灣灣同學為了研究像和物的運動快慢和軌跡,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裝置,F1、F2是凸透鏡的兩個焦點,S是距凸透鏡距離大于2倍焦距的點光源,S′是S經凸透鏡所成的像。當點光源S沿平行于主光軸方向向右勻速運動靠近2F時,則像S′的移動情況 。A.像S移動速度小于點光源S移動速度;B.像S′沿平行于主光軸方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C.像S'沿折射光線AF2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6)星星將焰心移動至透鏡一倍焦距處,去掉光屏,在光屏一側望向透鏡,居然能看到蝕焰的像,這是因為 。27.(2025 鼓樓區校級模擬)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所選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1)小明應調節燭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 上。(2)小明在某次實驗中,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圖甲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生活中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依據此成像原理制成的。(3)小明在圖甲中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移動距離s,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他應將光屏移動距離s',則s s'(選填“>”、“<”或“=”)。(4)小明在圖甲中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至如圖乙所示位置,則人眼在圖中 (選填“A”或“B”)處能觀察到燭焰的像。(5)小明在圖甲中燭焰和凸透鏡之間的適當位置放一副眼鏡,發現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變模糊了。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則該眼鏡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6)小明在圖甲中將凸透鏡向右移動少許,可以模擬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五年真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1.【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當移動透鏡分別距光屏16cm和24cm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根據凸透鏡成實像的特點可以得到:當凸透鏡距離蠟燭為16cm時,應該為f<16cm<2f......①,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實像,當凸透鏡距離蠟燭為24cm時,應該為24cm>2f.......②,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根據①②可得8cm<f<12cm,根據成像分析,可知:A.第一次的像是放大的,故A錯誤;B.第二次的像比第一次小,故B錯誤;C.凸透鏡距離蠟燭為16cm和24cm所成的實像,是兩個互逆的光路,所以u1=v2,v1=u2,蠟燭和光屏間的距離是16cm+24cm=40cm,故C正確;D.凸透鏡的焦距范圍是8cm<f<12cm,故D錯誤。故選:C。2.【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平均速度.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運動和力;應用能力.【解答】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磁場對通電導體有力的作用;以并肩運動的陪跑員為參照物,則機器人是靜止的,位置不改變,相對靜止;機器人在21km用時約為2h40min,平均速度約為v8km/h。故答案為:凸;縮??;通電導體;靜止;8。3.【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分析、綜合能力.【解答】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焦點,光線到達焦點并且繼續向前射出。當紙上呈現的光斑不是最小光斑時,這個光斑可能在焦點之前,也可能在焦點之后。如果紙靠近凸透鏡時光斑變小,說明焦點在光斑之前,即凸透鏡的焦距f小于l。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根據圖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像距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根據這個成像規律制成的。故答案為:<;縮?。徽障鄼C。4.【考點】由v,u,f判斷成像的性質;燭焰、光屏的移動.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分析、綜合能力.【解答】AB、由題意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由圖可知,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即物距在一倍焦距處,無論如何移動光屏,都不能成像,故AB錯誤;C、只向右移動蠟燭至適當位置,如圖所示,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0cm,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故C錯誤;D、如圖所示,蠟燭與光屏之間的距離為40cm,移動凸透鏡至55cm處,那么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是20cm,即物距等于兩倍焦距,此時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即像距也等于兩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故D正確。故選:D。5.【考點】由成像性質判斷v,u,f.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攝像頭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和照相機一樣,需要像距在1﹣2倍焦距之間,故可得:f<10.1mm<2f,解出5.05mm<f<10.1mm,故只有B選項符合題意。故選:B。6.【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漫反射.版權所有【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透鏡及其應用;分析、綜合能力.【解答】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圖案是光在地面發生了漫反射,故A正確;B、該投影燈利用凸透鏡將較小的圖案放大為較大的像,應用了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與照相機原理不同,故B錯誤;C、凸透鏡成實像時,當物距變小時,像距會變大,像也會變大,故調小鏡頭與圖片的距離圖案變大,故C錯誤;D、地面上能看到放大的圖案,是實像,故D錯誤。故選:A。7.【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由圖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則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利用該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儀。故選:D。8.【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分析、綜合能力.【解答】(1)由圖可知u=v=2f=30.0cm,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所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f=15.0cm;(2)成實像時,若將蠟燭遠離凸透鏡,則像靠近凸透鏡,不移動光屏的位置,要讓像呈在光屏上,則需要使用對光具有發散作用的凹透鏡,近視眼鏡是凹透鏡。故答案為:等大;15.0;凹透。9.【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與規律;像與物大小相等;像與物的距離;物體的顏色.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分析、綜合能力.【解答】太陽光照在紅色的花朵上,其他顏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紅光被反射,所以呈現紅色;水鳥離開水面,向空中飛去,像與物大小相等,故在水中像的大小不變;像與物到水面的距離相等,水鳥離開水面,向空中飛去,物離水面的距離變大,故像離水面的距離變大;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故答案為:紅;不變;變大;凸。10.【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平行光聚焦法.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1)如圖,讓凸透鏡正對太陽光照射,在距離凸透鏡10cm的白紙上呈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此點即為凸透鏡的焦點處,從此點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焦距;由圖知,該凸透鏡的焦距f=10cm;(2)如圖所示,他用該凸透鏡觀看書本上“中國夢”三個字時,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根據凸透鏡的成像特點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時,離焦點越近時,像越大,所以為了想讓看到的字更大些,故應將書遠離凸透鏡;(3)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內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所以凸透鏡和書本的距離應滿足的條件是小于10cm。故答案為:10;遠離;小于10cm。11.【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發光物體與凸透鏡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據u>2f,2f>v>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清晰的像應成在圖中②區域,像的箭頭方向是向上的;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因此像能被人眼看到。故答案為:②;上;能。12.【考點】由v,u,f判斷成像的性質;燭焰、光屏的移動.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1)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處,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2)已知f=10.0cm,u=30.0cm>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2f>v>f,則應將光屏向左移動,(3)若透鏡向左移動,當移動到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答案為:主光軸;左;放大。13.【考點】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版權所有【專題】作圖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要經過焦點,如圖所示:14.【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儀器的擺放原則;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的成像原理.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實驗基本能力.【解答】(1)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2)由表中數據可知,u=v=24cm,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24cm,故該凸透鏡的焦距為f=12cm;第3次實驗中,物距2f>u=20cm>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3)車載攝像頭是根據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制成的,與表中第1次成像原理相同;(4)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焦距,因此物距u=8cm不變,要想在光屏上看到像,應更換焦距較小的凸透鏡。故答案為:(1)主光軸;(2)12;放大;(3)1;(4)小。15.【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科學探究能力.【解答】(1)實驗前,需要記錄凸透鏡的焦距;(2)實驗時要記錄物距和像距,所以(a)物距u/cm;(b)像距v/cm;(3)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小于像距(即u<v),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圖中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將另一透鏡貼近凸透鏡左側,向左緩慢移動蠟燭至某一位置時光屏上又呈現清晰的像,由凸透鏡成實像的動態變化規律可知,蠟燭左移時清晰的像也向左移動,從而使像回到光屏上,則說明移動蠟燭之前清晰的像在光屏右側,即加的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所以該透鏡為凹透鏡;近視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鏡來矯正,所以該透鏡可以矯正的視力缺陷是近視眼。故答案為:(1)焦距;(2)(a)物距u/cm;(b)像距v/cm;(3)放大;近視眼。16.【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1)S位于凸透鏡的焦點上,經過凸透鏡焦點的光折射后平行與主光軸,如圖所示:。(2)此時的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生活中的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此時的物距是50.0cm﹣35.0cm=15.0cm;像距為80.0cm﹣50.0cm=30.0cm;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和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當物距等于30.0cm,像距等于15.0cm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若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將凸透鏡移至65.0cm刻度線處,即可滿足該條件,光屏上能再次承接到燭焰清晰的像。(3)物距越大,凸透鏡所成的倒立、縮小的實像越靠近焦點,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分析可知:手機鏡頭的焦距最靠近像距0.500cm=0.005m,故選:D。故答案為:(1);(2)投影儀;65.0;(3)D。17.【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儀器的擺放原則;由v,u,f判斷成像的性質.版權所有【專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實驗基本能力.【解答】(1)為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應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進行此操作時需要點燃蠟燭,則圖甲中操作不當之處是調節三者的高度時沒有點燃蠟燭;(2)如圖乙,此時物距u大于像距v,則光屏上呈現燭焰倒立、縮小的實像;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實像,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生了漫反射;由題可知,在凸透鏡左側附近放置一鏡片,將光屏向左移動,光屏上可再次呈現清晰的像,說明放置鏡片后像距變小,則該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所以該鏡片是凸透鏡;(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為使圖乙中光屏上的像變大,由凸透鏡成實像的規律可知,應減小物距,并適當增大像距,則小麗的操作應是將蠟燭靠近凸透鏡一些(或將蠟燭適當向右移動),同時光屏適當遠離凸透鏡。故答案為:(1)調節三者的高度時沒有點燃蠟燭;(2)縮??;漫;凸;(3)將蠟燭靠近凸透鏡一些,同時光屏適當遠離凸透鏡。18.【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解答】當u>2f時,f<v<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攝像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當f<u<2f時,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投影儀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潛望鏡是利用了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所以,由圖可知,物距大于像距,且u>2f、f<v<2f,是照相機的成像原理,A正確,BCD錯誤。故選:A。19.【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f,拍照時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張嘉奇等同學用照相機拍到“太空中的中國空間站”的照片,物距較大,所以像距較小,應略大于f。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20.【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六號飛船騰空而起,它在地面攝像機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六號飛船騰空而起,即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它在地面攝像機中所成的像變小。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21.【考點】凸透鏡成像的動態變化.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1)由圖示和題意可知,圖2中鉛筆與杯子左側壁之間的水柱相當于凸透鏡,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此時鉛筆在“水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之內,則可知凸透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圖2中的鉛筆向前移時,鉛筆仍緊貼水柱,水柱變薄,對光的會聚能力減弱,則焦距變大,同時鉛筆離“水凸透鏡”的焦點越來越遠,相當于物距變小,由凸透鏡成虛像的規律可知,像距也變小,像一直變??;(2)根據圖示和題意可知,裝有水的杯子相當于凸透鏡,圖3中也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圖3中的鉛筆向后移動,物距變大,若鉛筆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由凸透鏡成虛像的規律可知,像距也變大,像變大;當鉛筆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變大時,像距變小,像變?。划斻U筆在二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變大時,像距變小,像變小;所以圖3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大后變??;綜上所述,A正確。故選:A。22.【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為了方便觀看印文細節,印章放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能得到正立的、放大的虛像。故答案為:印章放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能得到正立的、放大的虛像。23.【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科學探究能力.【解答】(1)她把該透鏡靠近書上的“實驗”二字,觀察到如圖甲所示的現象,此時透過透鏡看到正立、放大的像,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由此可以判定該透鏡是凸透鏡;(2)畫出法線,光從玻璃中斜射入空氣,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做出對應的折射光線,如下圖所示:;(3)由表中數據可知,u=v=20cm,成倒立等大的像,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20cm,故該凸透鏡的焦距為f=10cm;固定透鏡位置,使“F”光源從距離透鏡較遠處逐次靠近透鏡,當“F”光源位于如圖丙所示位置,此時物距2f>u=40cm﹣23cm=17cm>f,根據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因u=17cm>15cm,由表中數據可知,v<30cm,故光屏應適當向左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4)由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此時平面鏡所成像的位置如下圖F點所示:,為保證在正對透鏡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個放大的投影,根據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說明F到透鏡的距離應該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盒子長度l的范圍為10<l<20cm;由于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屏幕上所成的圖像形狀是。故答案為:(1)凸;(2)見解答圖;(3)10;左;(4)10<l<20;。24.【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實驗基本能力.【解答】(1)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蠟燭燭焰和光屏的中心調到凸透鏡的主光軸上;(2)①由表中數據可知,u=v=30cm,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30cm,故凸透鏡焦距f=15cm;②當物距u=20cm,由表中數據可知,此時物距等于第1次成像時像距,根據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像距應該等于第1次成像時物距,即v=60cm;③當物距u=10cm,此時u<f,根據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像的性質是正立、放大、虛像;(3)水球相當于凸透鏡,假設她稍向后遠離水球,此時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將變小。故答案為:(1)光屏中央;(2)①15;②60;③正立、放大、虛像;(3)變小。25.【考點】加裝眼鏡片;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的成像原理.版權所有【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透鏡及其應用;科學探究能力.【解答】(1)根據平面鏡成像原理可知,看到蠟燭A的像,是因為發生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透過玻璃板,能看到玻璃板后的蠟燭B,光經過不同的介質,發生光的折射。(2)由圖乙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此時的物距大于2倍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將蠟燭移至5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變大,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所成的像靠近凸透鏡,而保持光屏位置不變,說明所加的鏡片對光線具有發散的作用,所以放置的是近視眼鏡。故答案為:(1)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縮??;近視。26.【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分析、綜合能力.【解答】A、由圖可知,此時u>v,則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故A錯誤;B、由圖可知,u=50cm﹣25cm=25cm,v=67cm﹣50cm=17cm,即25cm>2f,2f>17cm>f,則8.5cm<f<12.5cm,故B錯誤;C、先向右移動光屏,透鏡到光屏的距離變遠,再向右移動凸透鏡到某位置或向左移動凸透鏡到某位置都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故C正確;D、在如圖所示情況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物距變大,像距變小,成像于光屏前,為了使光屏上可成像,由于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應在凸透鏡左側附近安裝一個焦距適當的凹透鏡(近視眼鏡片),故D錯誤。故選:C。27.【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1)由題意可知,光屏先后在P同側的甲、乙兩處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且甲處的像比乙處大,根據“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像在不斷的靠近凸透鏡,因此凸透鏡在乙的右側,蠟燭在凸透鏡的右側,此時蠟燭在遠離凸透鏡,因此蠟燭向右移動,故CD錯誤;由于甲處和蠟燭位于凸透鏡的兩側,因此甲處只能成實像,故A錯誤;(2)由于題干未提供物距和凸透鏡的焦距,因此,乙處可能成放大的實像,也可能成縮小的實像,故B正確。故選:B。28.【考點】近視眼的形成原因;近視眼的矯正.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長度、時間、速度;理解能力.【解答】1m=106μm=109nm;故9nm=9×10﹣9m;葉子發出微弱的光,是把化學能轉化為光能;如圖乙所示是物距小于凸透鏡一倍像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凸透鏡可用來矯正遠視眼。故答案為:9×10﹣9;光;虛;遠視。29.【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的成像原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理解能力.【解答】平行于主光軸的平行光線經過凸透鏡會會聚到焦點上,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做凸透鏡的焦距;由圖可知凸透鏡在40cm刻度處,焦點在52cm刻度處,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透鏡的焦距為12.0cm;蠟燭在20cm刻度線上,凸透鏡在40cm刻度線上,u=40cm﹣20cm=20cm,凸透鏡的焦距是12.0cm,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凸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故答案為:12.0;放大;遠視。30.【考點】近視眼的形成原因;近視眼的矯正.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電能和電功率;應用能力.【解答】近視眼看不清楚遠處的物體,原因是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但是我們可用發散作用的凹透鏡矯正,使光線會聚能力減弱,能使像正好成在視網膜上,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為了保護視力保護視力,不要在光線太強或太暗的地方讀書寫字。故答案為:凹;不要在光線太強或太暗的地方讀書寫字。31.【考點】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版權所有【專題】作圖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據此畫出通過凸透鏡的折射光線,如圖所示:32.【考點】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版權所有【專題】作圖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33.【考點】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版權所有【專題】作圖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過焦點,由此可以確定該條入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如圖所示。34.【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解答】(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f=20.0cm﹣10.0cm=10.0cm;(2)由于在焦點處光斑是最小最亮的,要驗證圖甲中光屏上的光斑是否最小最亮,可以左右來回稍稍移動光屏并觀察;(3)當該透鏡位于圖乙中刻度對應的位置時,此時物距u=25.0cm﹣10.0cm=15.0cm,v=55.0cm﹣25.0cm=30.0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故光屏上能觀察到清晰的像,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4)由于遠視眼將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后面,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可以將光線提前會聚到視網膜上,故凸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故答案為:(1)10.0;(2)左右來回;(3)能,倒立放大的實像;(4)遠。聲明:試題解析著作權屬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日期:2035.【考點】透鏡的辨析.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理解能力.【解答】(1)由于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可以將光屏向左移動,減小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2)若能在光屏上觀察到比透鏡直徑小的光斑,說明該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為凸透鏡。故答案為:(1)向左移動;(2)若能在光屏上觀察到直徑比透鏡直徑小的光斑則為凸透鏡。36.【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長度、時間、速度;應用能力.【解答】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由圖可知,像越來越小,這說明像距是變小的,物距變大,即照相機的鏡頭向內縮;此過程中,照相機與平臺之間發生了位置的變化,以照相機為參照物,感覺平臺是運動的。故答案為:凸;向內縮;照相機。37.【考點】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版權所有【專題】作圖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根據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過焦點、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畫出從A點發出的平行于主光軸和通過光心的光線的折射光線,折射光線的交點即為A點的像,然后垂直主光軸畫出像A'B',如圖所示:38.【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眼睛的結構與視物原理.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實驗基本能力.【解答】(1)如圖甲所示,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該光斑為凸透鏡焦點,則凸透鏡的焦距f=20.0cm﹣10.0cm=10.0cm;(2)由乙、丙兩圖和題意可知,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保持不變,凸透鏡的焦距改變時,需調整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所以,小麗研究的問題是:當凸透鏡成實像時,保持光屏到凸透鏡距離不變,探究物距與凸透鏡焦距的關系。(3)人的眼睛在看清遠近不同物體時,眼球的前后距離是不變的,即像距不變,是通過改變晶狀體的焦距來實現的,與上述規律相同;由乙、丙兩圖和題意可知,在像距不變時,若凸透鏡的焦距增大,則物距也應增大,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實像;由此可知,當人眼觀察近處物體時(物距減?。?,則晶狀體的焦距應變短。故答案為:(1)10.0;(2)光屏到凸透鏡;物距與凸透鏡焦距;(3)短。39.【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實驗基本能力.【解答】(1)為了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應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2)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甲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說明該像可用光屏承接,為實像,實像都是倒立的;(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圖甲中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此時物距將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為照相機;(4)由乙圖可知,物距u=15cm,像距v=15cm,保持光屏位置不變,讓蠟燭和凸透鏡分別以2cm/s和1cm/s的速度,同時勻速向左運動,則t秒時,物距u′=15cm+(2cm/s﹣1cm/s)t=15cm+1cm/s×t,像距v′=15cm+1cm/s×t,則可知在移動過程中,要能在不動的光屏上成像,物距必須等于像距,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此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所以此時u′=v′=2f=20cm,即15cm+t×1cm/s=20cm,解得t=5s。故答案為:(1)主光軸;(2)倒立;實;(3)照相機;(4)5;等大。40.【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1)較遠處的光經過凸透鏡折射,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稍大于焦距,故該凸透鏡的焦距為f=60.0cm﹣50.0cm=10.0cm;(2)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不動,接著小明把蠟燭點燃,并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為u=15cm,且:f<u<2f,移動光屏,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實像;日常生活中的投影儀就是利用這一規律制成;(3)近視眼鏡為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故拿去眼鏡,將光屏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的像又重新清晰了,說明近視眼看遠處物體時,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故答案為:(1)10.0;(2)主光軸上;放大;投影儀;(3)靠近;前方。一年模擬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2小題)1.【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解答】由上圖可知,切除部分透鏡,合攏后,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對光線仍起會聚作用;A、一只小飛蟲恰好落在透鏡上的P點上,位于透鏡的一倍焦距之內,不會成像在光屏上,故A正確;B、原來蠟燭在二倍焦距以外,靠近透鏡過程中會經過焦點,而物體在凸透鏡焦點上時,不成像,故B錯誤;C、D沿直徑對稱切除透鏡很小一部分,相當于把凸透鏡分成了上下兩個小凸透鏡,這兩個小凸透鏡的焦點及焦距和光心與原來的凸透鏡是一樣的,不移動時主光軸、焦點都是重合的,當把上面的小凸透鏡下移后,該小凸透鏡的主光軸也下移,成的像也下移,且去掉一小段透鏡,物體發出的光線仍能成像,只是亮度變低;下面的與之相反,像向上移,故CD錯誤;故選:A。2.【考點】凸透鏡成像的動態變化;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A、照相機鏡頭是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故A錯誤;BD、由于學生和手都在二倍焦距以外,通過照相機鏡頭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正確,D錯誤;C、拍攝該照片時,若手比學生更靠近照相機鏡頭,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可知,手比學生的物距小,因此在利用同一凸透鏡成像時手比學生的像距大,像也大,故C錯誤。故選:B。3.【考點】由v,u,f判斷成像的性質.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A.物體通過凸透鏡成等大實像時,說明物距與像距均等于二倍焦距,則凸透鏡焦距為:,故A錯誤;BCD.透鏡焦距為10cm,原來物體距透鏡20cm,成等大實像;現在距透鏡25cm。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以知道,物距變大時,像和像距都要變小,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因此光屏要靠近凸透鏡,故B正確,CD錯誤。故選:B。4.【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①由圖可知,u=v=20cm,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20cm,因此該凸透鏡為f=10cm,故①錯誤;②將蠟燭放在d點,此時物距u=50cm﹣45cm=5cm<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故②錯誤;③將蠟燭由b點移至a點,此時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故③正確;④將蠟燭放在c點,此時物距2f>u=50cm﹣35cm=15cm>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④正確。故選:D。5.【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實驗基本能力.【解答】如圖所示,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可能是因為蠟燭在凸透鏡的焦距以內,此時在凸透鏡的左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無法用光屏承接,則從透鏡右側透過透鏡向左觀察時,可能觀察到燭焰清晰像;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6.【考點】燭焰、光屏的移動;小孔成像的原理;探究光反射實驗中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共面;鏡面反射.版權所有【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A、小孔成像的實驗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小孔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僅與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還與成像的屏幕距小孔的距離也有關,故A錯誤;B、當迎著月光走時,因為迎著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時,水面發生的是鏡面反射,反射光幾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發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進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時水面亮,地面暗,故B正確;C、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與硬紙板是否折疊沒有關系,故C錯誤;D、當蠟燭燃燒變短時,經過光心的光線方向不變,光屏上所成的像會向上移動,故D錯誤。故選:B。7.【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實驗基本能力.【解答】A、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錯誤;B、圖乙模擬近視眼成因,近視眼是由于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強造成的,因此應該向透鏡內注水,故B錯誤;C、若將遠視眼鏡靠近甲圖透鏡左側放置,遠視眼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會將光線提前會聚成像,因此需將光屏靠近透鏡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C正確;D、將蠟燭改為平行光源,將平行玻璃磚放在丙圖所示位置,因玻璃磚對光線具有折射作用,所以會聚點不會在焦點F處,故D錯誤。故選:C。8.【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AD、由甲圖可知:甲圖中的表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此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手表像,所以看到的秒針與實際轉向一樣,所以甲表順時針旋轉,跟直接看表一樣,故A正確,D錯誤;BC、由乙圖可知:乙圖中的表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從凸透鏡的另一側可看到物體上下倒立、左右顛倒的放大的像,但是表針的轉動方向不會改變,還是順時針旋轉,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顛倒過來,故BC錯誤。故選:A。9.【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光源“”開口向里(即垂直于紙面向里),在光屏前面看到的字母“”是開口向外的(或開口向右),即像的形狀應該放大的“”。故選:A。10.【考點】凸透鏡的會聚作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水晶餅”中間厚、邊緣薄,屬于凸透鏡,凸透鏡使太陽光發生折射,對光線有會聚作用,這是其利用太陽光生火的原理。A、汽車后視鏡中的像,屬于凸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合題意;B、屏上的皮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不合題意;C、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橋在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原理,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故C不合題意;D、水里的“折筷”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故D符合題意。故選:D。11.【考點】由成像性質判斷v,u,f.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攝像頭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和照相機一樣,需要像距在1﹣2倍焦距之間,故可得:f<10.1mm<2f,解出5.05mm<f<10.1mm,故只有B選項符合題意。故選:B。12.【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科學探究能力.【解答】A、由圖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該像是倒立、等大的實像,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u=v=2f=20cm,故該水凸透鏡的焦距為f=10cm,而照相機是根據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制成的,故A錯誤;B、由A可知,該水凸透鏡的焦距為f=10cm;若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至某位置,此時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燭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將變小,故B錯誤;C、向水凸透鏡內注入適量的水,水凸透鏡凸起程度變大,焦距變小,對光線的會聚能力變強,此時像成在光屏的左側,若保持光屏不移動,在燭焰和水凸透鏡間加一個焦距合適的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會將光線推遲會聚成像,光屏上可以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確;D、向水凸透鏡內抽出適量的水,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變小,焦距變大,相當于縮小物距,增大像距,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將光屏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故D錯誤。故選:C。二.填空題(共7小題)13.【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的成像原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理解能力.【解答】平行于主光軸的平行光線經過凸透鏡會會聚到焦點上,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做凸透鏡的焦距;由圖可知凸透鏡在40cm刻度處,焦點在52cm刻度處,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透鏡的焦距為12.0cm;蠟燭在20cm刻度線上,凸透鏡在40cm刻度線上,u=40cm﹣20cm=20cm,凸透鏡的焦距是12.0cm,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凸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故答案為:12.0;放大;遠視。14.【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水球具有中間厚、邊緣薄的特點,則水球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所以可以看到王亞平的倒立、縮小的實像;向水球里注射一個氣泡,由圖可知,中間部分相當于兩個凹透鏡,凹透鏡成正立、縮小的虛像,所以水球里形成了一正一反的兩個人像。故答案為:縮小的;凸透鏡;凹透鏡。15.【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凸透鏡的會聚作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可以看出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能夠將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會聚于一點;當在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時,測得這個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然后小明將凸透鏡逐漸遠離白紙,發現光斑變小,說明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l,最小的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才是凸透鏡的焦距;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會將光線推遲會聚成像,故需要將光屏逐漸遠離凸透鏡,直到光屏上的像清晰。故答案為:會聚;大于;將光屏逐漸遠離凸透鏡,直到光屏上的像清晰。16.【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由圖知,魚缸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小貓的臉緊貼魚缸,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小宇在魚缸的另一面透過魚缸看小貓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答案為:凸透鏡;放大;虛。17.【考點】凸透鏡成像的動態變化;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解答】玻璃瓶相當于一個柱面透鏡。當鉛筆靠近瓶子的位置較近時,瓶子起到放大鏡的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虛像,逐漸遠離時,即逐漸靠近焦點,由凸透鏡成虛像的規律可知,透過透鏡會看到鉛筆尖逐漸變長,到達某一位置時,鉛筆尖忽然改變方向;此時的鉛筆處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的實像。故答案為:變長;實。18.【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的成像原理;加裝眼鏡片;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實驗基本能力.【解答】(1)由圖可知,此時u=v=20.0cm=2f,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則f=10.0cm。(2)當把蠟燭移到38cm刻度線處時,此時的物距為12cm,物距接近焦距,像距會遠遠大于二倍焦距,像成在了光具座以外,所以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也都找不到清晰的像。(3)此時移動光屏能夠得到清晰的像,說明像距變小,所以所放的鏡片對光有會聚作用,是遠視眼鏡。故答案為:(1)10.0;(2)像距過大,光具座長度不夠;(3)遠視。19.【考點】遮擋透鏡的部分成完整的像;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的成像原理.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實驗基本能力.【解答】由圖可知,u=v=20.0cm,此時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清晰、等大的實像,則fu20.0cm=10.0cm;將蠟燭移至15cm刻度線處,物距u=50cm﹣15cm=35cm>2f,此時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如果用物理書擋住凸透鏡的一半,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的另外一半,經凸透鏡折射后,照樣能會聚成像,像的大小不發生變化,折射光線減少,會聚成的像變暗。故答案為:10.0;縮??;變暗。三.作圖題(共4小題)20.【考點】近視眼的形成原因;近視眼的矯正.版權所有【專題】作圖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物體的像在視網膜的前方,是近視眼,應用凹透鏡矯正。如圖所示:21.【考點】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版權所有【專題】作圖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通過焦點;過光心的光線其傳播方向不變,如圖所示:22.【考點】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版權所有【專題】作圖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過光心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如圖所示:23.【考點】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版權所有【專題】作圖題;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解答】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指向另一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四.解答題(共1小題)24.【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解答】(1)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改變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物體通過凸透鏡可以成縮小的實像或放大的虛像、實像;其中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在焦點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就是利用物體在焦點以內工作的;(2)物體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如照相機。答:(1)放大鏡是利用物體在凸透鏡焦點以內工作的;(2)物體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如照相機。五.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25.【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透鏡及其應用;分析、綜合能力.【解答】(2)由(1)可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0cm,在圖甲中將蠟燭移動至45cm刻度線處,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觀察到的像是圖乙中的4;根據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遠像遠像變大可知,將蠟燭向左移動,像會變大;(3)將蠟燭遠離凸透鏡出現清晰的像,說明放上的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是凹透鏡,說明該同學佩戴的是近視眼鏡。故答案為:(2)4;左;(3)近視。26.【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的成像原理;遮擋透鏡的部分成完整的像;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實驗基本能力.【解答】(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f=30.0cm﹣20.0cm=10.0cm;(2)如圖乙中,若光屏上出現了清晰的像,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3)觀察光屏上像的特點時小暢不小心用手指遮擋住了透鏡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會聚光線成完整的像,但由于會聚的光線比原來減少,所以像比原來變暗;(4)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過另一側的焦點,據此作圖如下:;(5)S是距凸透鏡前距離大于2倍焦距的點光源,當點光源S沿平行于主光軸方向向右勻速運動靠近2F時,所成的像始終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物距變化大于像距變化,即像S'移動速度小于點光源S移動速度,如下圖所示,且像S′的移動情況是沿F2與S′連線方向遠離透鏡,故選:AC;;(6)因為蠟燭有一定的體積,把它放到焦點時,它有一部分光會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所以能看到放大的像。故答案為:(1)10.0;(2)照相機;(3)完整;(4)見解答圖;(5)AC;(6)蠟燭較粗,有部分燭焰在f和2f之間。27.【考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透鏡及其應用;實驗基本能力.【解答】(1)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調節燭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2)由圖甲可知,此時物距u=40.0cm﹣10.0cm=30.0cm>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3)將蠟燭向左移動,此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物距增大的速度大于像距減小的速度,故s>s';(4)小明在圖甲中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至如圖乙所示位置,此時物距u=18.0cm﹣10.0cm=8.0cm<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同側,因此人眼在圖中B處能觀察到燭焰的像;(5)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眼鏡的鏡片,發現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了,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后,因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此時光屏上再次呈現清晰的像,說明該鏡片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是凹透鏡,故該眼鏡是近視眼鏡;(6)小明在圖甲中將凸透鏡向右移動少許,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時,物距變化量大于像距變化量,即透鏡移動的距離大于像距減小的量,而光屏的位置不變,此時像成在光屏的后方,可以模擬遠視眼。成故答案為:(1)主光軸;(2)照相機;(3)>;(4)B;(5)近視;(6)遠視。析著作權屬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日期:2025/7/11 16:31:19;用戶:540160554;郵箱:540160554@;學號:4723941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