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難強化練一 運動圖象的解讀類型一 s-t圖象【方法引領】根據s-t圖象特點判斷運動情況(1)圖線與t軸平行時,表示物體靜止。(2)圖線為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將對應坐標代入v=可求解物體運動的速度;(3)不同物體的運動圖線相交,交點表示兩個物體在同一位置,即相遇。(4)圖線與橫軸交點表示晚出發;圖線與縱軸交點表示出發位置在原點前(計時時已有路程)。1.如圖所示是某物體沿直線運動的s-t圖象,由圖象可知:(1)物體在2~6 s處于 狀態,物體在6~8 s處于 狀態(均選填“靜止”“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直線運動”)。 (2)物體在前2 s運動的路程是 m,平均速度是 m/s。 (3)物體在前12 s運動的路程是 m,平均速度是 m/s。 (4)物體在前8 s的平均速度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前12 s的平均速度。 2.(2023·日照中考)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學校上學。某一天吃過早餐后,姐弟倆約定從小區門口出發去學校大門口會合。作出他們的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象分別如圖中的兩條實線所示,弟弟的圖線為直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弟弟比姐姐早5 min離開家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C.弟弟和姐姐行走時的速度相等,均為100 m/minD.姐姐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3.(多選)如圖是相向而行的甲、乙兩物體的s-t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相遇時兩物體通過的路程均為100 mB.0~40 s時間內,乙的平均速度為5 m/sC.甲的運動速度為10 m/sD.t=30 s時,甲、乙相遇4.(2023·泰安岱岳區期中)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 )①整個過程中兩物體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②兩物體在0~10 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③甲物體比乙物體提前到達距原點30 m處④在20 s末甲、乙兩物體相距20 mA.只有①③正確 B.只有②③④正確C.只有②③正確 D.只有②④正確5.(多選)甲、乙兩個物體同向運動時,路程與時間關系的圖象如圖所示,其中甲為直線,乙為曲線,在t=12 s時兩線相交。則由圖象可知 ( )A.乙的速度總是大于甲B.兩物體在t=12 s時相遇C.甲物體做直線運動,乙物體做曲線運動D.甲物體做勻速運動,乙物體做變速運動類型二 v-t圖象【方法引領】根據v-t圖象特點判斷運動情況(1)圖線與t軸平行,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縱坐標對應量即為物體運動的速度。(2)圖線是一條向上傾斜的直線,表示速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做加速運動。(3)圖線是一條向下傾斜的直線,表示速度隨時間增加而減小,做減速運動。(4)不同物體的圖線相交,交點表示兩個物體速度相同。6.小明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如圖甲所示),物體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1)物體在0~1 s處于 狀態;在1~2 s處于 狀態;在5~6 s處于 狀態。(均選填“靜止”“勻速運動”“加速運動”或“減速運動”) (2)物體在第3 s的速度是 m/s; (3)物體在4~6 s內通過的路程是 m。 (4)物體在2~6 s內的平均速度是 m/s。 7.(2024·淄博質檢)周日做完作業,小明和小芳同學在風景如畫的柳葉湖畔騎自行車,如圖所示是他們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分析中錯誤的是 ( )A.0~10 s兩人所通過的路程相等B.以湖畔的垂柳為參照物,小芳0~20 s內是運動的C.第10 s末,兩人的速度相等D.小芳做勻速直線運動8.車在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勻速直線前進,駕駛員發現前方路口信號燈轉為紅燈,經0.5 s的反應時間后,開始踩剎車,汽車車速v隨時間t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0.5 s的反應時間內,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B.在0.5 s的反應時間內,車子前進了10 mC.從開始剎車后1 s,車速為5 m/sD.汽車剎車的時間為1.5 s9.如圖所示,圖甲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在2 s內經過的路程。從v-t圖象可看出速度圖線和時間橫軸所夾的“面積”可以表示該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我們能利用這一點很方便地計算出路程。小明同學在筆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過程中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則從出發到60 s內他通過的路程是 m,在0~80 s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是 m/s。 類型三 綜合圖象10.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圖象分別描述了做直線運動的兩個物體A、B的運動情況,根據圖象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A的速度是2 m/sB.A比B運動得快C.0.5 s時B的速度為2 m/sD.0~0.5 s,B通過的路程為2 m11.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甲車的速度是 m/s;以甲車為參照物,丙車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若乙和丙運動的路程之比是3∶5,則乙和丙所用的時間之比是 。 12.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東運動,它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1)甲車的速度是 m/s; (2)若以乙車為參照物,丙車向 (選填“東”或“西”)做直線運動; (3)經過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車是 車,它距后面的車的距離是 m。 答案類型一 s-t圖象【方法引領】根據s-t圖象特點判斷運動情況(1)圖線與t軸平行時,表示物體靜止。(2)圖線為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將對應坐標代入v=可求解物體運動的速度;(3)不同物體的運動圖線相交,交點表示兩個物體在同一位置,即相遇。(4)圖線與橫軸交點表示晚出發;圖線與縱軸交點表示出發位置在原點前(計時時已有路程)。1.如圖所示是某物體沿直線運動的s-t圖象,由圖象可知:(1)物體在2~6 s處于 靜止 狀態,物體在6~8 s處于 勻速直線運動 狀態(均選填“靜止”“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直線運動”)。 (2)物體在前2 s運動的路程是 10 m,平均速度是 5 m/s。 (3)物體在前12 s運動的路程是 40 m,平均速度是 3.3 m/s。 (4)物體在前8 s的平均速度 大于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前12 s的平均速度。 2.(2023·日照中考)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學校上學。某一天吃過早餐后,姐弟倆約定從小區門口出發去學校大門口會合。作出他們的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象分別如圖中的兩條實線所示,弟弟的圖線為直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C)A.弟弟比姐姐早5 min離開家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C.弟弟和姐姐行走時的速度相等,均為100 m/minD.姐姐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3.(多選)如圖是相向而行的甲、乙兩物體的s-t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D)A.相遇時兩物體通過的路程均為100 mB.0~40 s時間內,乙的平均速度為5 m/sC.甲的運動速度為10 m/sD.t=30 s時,甲、乙相遇4.(2023·泰安岱岳區期中)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B)①整個過程中兩物體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②兩物體在0~10 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③甲物體比乙物體提前到達距原點30 m處④在20 s末甲、乙兩物體相距20 mA.只有①③正確 B.只有②③④正確C.只有②③正確 D.只有②④正確5.(多選)甲、乙兩個物體同向運動時,路程與時間關系的圖象如圖所示,其中甲為直線,乙為曲線,在t=12 s時兩線相交。則由圖象可知 (B、D)A.乙的速度總是大于甲B.兩物體在t=12 s時相遇C.甲物體做直線運動,乙物體做曲線運動D.甲物體做勻速運動,乙物體做變速運動類型二 v-t圖象【方法引領】根據v-t圖象特點判斷運動情況(1)圖線與t軸平行,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縱坐標對應量即為物體運動的速度。(2)圖線是一條向上傾斜的直線,表示速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做加速運動。(3)圖線是一條向下傾斜的直線,表示速度隨時間增加而減小,做減速運動。(4)不同物體的圖線相交,交點表示兩個物體速度相同。6.小明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如圖甲所示),物體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1)物體在0~1 s處于 靜止 狀態;在1~2 s處于 加速運動 狀態;在5~6 s處于 勻速運動 狀態。(均選填“靜止”“勻速運動”“加速運動”或“減速運動”) (2)物體在第3 s的速度是 0.5 m/s; (3)物體在4~6 s內通過的路程是 2 m。 (4)物體在2~6 s內的平均速度是 0.75 m/s。 7.(2024·淄博質檢)周日做完作業,小明和小芳同學在風景如畫的柳葉湖畔騎自行車,如圖所示是他們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分析中錯誤的是 (A)A.0~10 s兩人所通過的路程相等B.以湖畔的垂柳為參照物,小芳0~20 s內是運動的C.第10 s末,兩人的速度相等D.小芳做勻速直線運動8.車在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勻速直線前進,駕駛員發現前方路口信號燈轉為紅燈,經0.5 s的反應時間后,開始踩剎車,汽車車速v隨時間t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在0.5 s的反應時間內,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B.在0.5 s的反應時間內,車子前進了10 mC.從開始剎車后1 s,車速為5 m/sD.汽車剎車的時間為1.5 s9.如圖所示,圖甲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在2 s內經過的路程。從v-t圖象可看出速度圖線和時間橫軸所夾的“面積”可以表示該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我們能利用這一點很方便地計算出路程。小明同學在筆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過程中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則從出發到60 s內他通過的路程是 100 m,在0~80 s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是 1.5 m/s。 類型三 綜合圖象10.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圖象分別描述了做直線運動的兩個物體A、B的運動情況,根據圖象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D)A.A的速度是2 m/sB.A比B運動得快C.0.5 s時B的速度為2 m/sD.0~0.5 s,B通過的路程為2 m11.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甲車的速度是 4 m/s;以甲車為參照物,丙車是 靜止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若乙和丙運動的路程之比是3∶5,則乙和丙所用的時間之比是 12∶5 。 12.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東運動,它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1)甲車的速度是 4 m/s; (2)若以乙車為參照物,丙車向 西 (選填“東”或“西”)做直線運動; (3)經過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車是 乙 車,它距后面的車的距離是 10 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