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部編版)八年級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 維護社會秩序遵德守法第五課 社會生活講道德本冊概況政治認同:理解并踐行誠信、友善、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守誠信的核心理念。認同文明有禮對國家、社會的重要意義。道德修養:遵守基本的社交禮儀,理性維護社會公德;理解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團結同學,寬容友愛;維護公共秩序,講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遵紀守法,在公共生活中做一個文明的社會成員。法治觀念:了解法律對個人生活、社會秩序和國家發展的作用;依法辦事要學會樹立法治意識、遵守各種法律規范,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責任意識:能夠遵守社會規則和社會公德,依法依規有序參與公共事務,具有公共意識和公共精神;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維護社會秩序新知導入★小組合作討論:什么是友善待人?新知導入思考:如何看待黑衣服人的舉動?這個視頻給你什么啟示?啟示:我們要學會友善待人。視頻《席地而坐》1政治認同2道德修養3法治觀念4健全人格5責任意識認同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懂得如何做到友善待人,培育道德修養。寬容是有原則的,在涉及道德底線與法律等原則問題上,我們應不讓步、不遷就。善解人意,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難處。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與人為善、守望相助,讓友善的行為在社會蔚然成風。1.什么是友善?友善的地位是怎樣的?2.為什么要友善待人?3.我們應如何做到友善待人?生活觀察情境一小薇參加求職面試時,出現了一 個小插曲。排在她后面的求職者家在外地,來時已買好回程的火車票, 可面試排序靠后。回程時間將近,這位求職者非常若急。見此情形,小薇主動提出互換位置。情境二小宇步行經過停車場出口時, 一輛小汽車正要駛出停車場,他下意識地停住腳步。小汽車駕駛員見狀連忙減速,并隔著車窗揮手示意,讓小宇先行。思考:兩個素味平生的人,因為友善溫暖了彼此。結合情境,談談你對友善的理解。點撥:友善,就是待人熱情友好,與人為善。探究分享 /////全國多地倡議“五個禮讓”斑馬線前講禮讓行車會車講禮讓有序排隊講禮讓乘坐公交講禮讓乘坐電梯講禮讓“五個禮讓”有利于社會成員之間友善相待,加深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營造互信互助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小組合作討論:“五個禮讓”倡議對社會有什么意義?探究拓展為什么要友善待人 (意義/重要性)在社會生活中,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彼此尊重、包容多樣,能夠傳遞溫情與愛心,加深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營造互信互助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探究歸納什么是友善?友善的地位是怎樣的?1.含義:友善,就是待人熱情友好,與人為善。2.地位:①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②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3.重要性:①在社會生活中,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彼此尊重、包容多樣,能夠傳遞溫情與愛心,加深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營造互信互助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②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與人為善、守望相助,讓友善的行為在社會蔚然成風。探究分享同學們對如何友善待人有著不同的觀點。友善與講原則容易沖突,講原則就難以做到友善。做到友善待人,就要心懷善意,學會包容。友善意味著任何事情都要忍讓。錯誤。友善并非無底線妥協,堅守原則是維護公平正義、自身與他人正當權益,原則內的理解、幫助他人,二者可統一。正確。友善的前提 是心懷善意,尊重 、理解他人,包容 非原則性過錯,利 于營造和諧人際環 境。錯誤。友善是善意互動,不是 無原則忍讓,遇原則問題、傷 害自身權益情況,應合理維護 ,以智慧、勇氣處理,才是真 正的友善。錯誤。友善是善意 互動,不是無原則忍讓,遇原 則問題、傷害自身權益情況應合理維護,以智慧、勇氣處 理,才是真正的友善。你如何看待這些觀點 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我們應如何做到友善。當然,寬容是有原則的,在涉及道德底線與法律等原則問題上,我們應不讓步、不遷就。探究分享小軍和小明是同桌,一次數學測試的試卷發下來了,小軍考了62分,他急忙問小明考了多少,小明沒有告訴他。課間時間,小軍偷偷看了小明的試卷,原來他只考了58分。小軍于是很驕傲的對小明說:“哈哈,原來你考了個不及格啊!”思考:1.聽到小軍的話后,小明是什么感受?點撥:1.不好受(難過)。2.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在與人相處時要注意什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善解人意,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難處。2.學會換位思考。閱讀感悟杜甫晚年時住在一所草堂里。草堂附近住著一位老婦人,她無兒無女,生活很艱難。每到秋天,她常常到草堂前的棗樹下打棗,把棗摻在野菜粥里煮著吃。看到老婦人打棗,杜甫心想,如果她不是實在貧窮無靠,怎么會跑到別人房前來打棗吃呢!因此,無論老婦人什么時候來打棗,杜甫從不干涉。后來,杜甫搬走了,把草堂讓給一位姓吳的親戚居住。吳家人在草堂周圍插上籬笆以防老婦人來打棗。杜甫知道后,提筆寫了一首詩。又呈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吳家人讀后深感慚愧,于是主動拆掉了籬笆,以方便老婦人來打棗。杜甫等人的故事啟示我們要學會友善待人,做到寬容他人、換位思考、助人為樂。知識歸納我們應該如何做到友善待人?①與人為善、守望相助②寬容主任待人③換位思考④助人為樂閱讀感悟“順其自然”是寧波市一位神秘的好心人在捐款時留下的“名字”。1999年以來,他每年都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捐款數額從兒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順其自然”捐款有明顯的特點:每年都是在差不多的時間段,每次都用虛擬地址,每次都把匯款收據寄給寧波市慈善總會,署名總是“順其自然”這幾個字。二十多年來,“順其自然”已累計捐款1000多萬元。“順其自然”的捐款已經全部用于助學濟國。在“順其自然”的影響下,寧波市逐漸形點一股匿名捐款的潮流,活躍著一群特殊的愛心人士。點撥:我們要用愛心去溫暖他人,盡己所能搭把手、出份力。啟思導行你的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他們文明有禮、誠實守信、熱情友好、樂于助人;在危急關頭,他們臨危不懼、挺身而出、見義勇為……他們也許是你的同學、朋友,親戚、鄰居,也許是與你有一面之緣的人。他們在舉手投足間向社會傳遞正能量,給我們帶來溫暖和力量。思考:一、尋找身邊的好人。分享他們的故事,談談他們身上體現了哪些道德品質。二、我們應該如何以身邊的好人為榜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啟思導行一、身邊好人故事及體現道德品質我的鄰居張叔叔,每天都會把自家門口及樓道公共區域打掃得干干凈凈,遇到鄰居 總會熱情打招呼、嘮家常。有一次,鄰居李奶奶突發疾病,子女不在家,張叔叔 發現后,立刻幫忙撥打急救電話,還陪著去醫院,忙前忙后墊付醫藥費。他身上體現了文明有禮(熱情招呼鄰居)、誠實守信(后續幫李奶奶妥善處理就 醫事宜,踐行助人承諾)、熱情友好、樂于助人(主動打掃公共區域、幫李奶奶 就醫)的道德品質。二、以身邊好人為榜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認知層面:學習身邊好人的事跡,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愛國、敬 業、誠信、友善”、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國家層面“富強、 民主、文明、和諧”的內涵。像張叔叔的友善助人,對應“友善”準則,讓我們明白要對他人心懷善意、積極互助。2.行動層面:①文明有禮:日常主動向他人問好,遵守公共秩序,傳承“文明”價值觀,如張叔 叔一樣維護生活環境文明。②誠實守信:答應同學幫忙帶學習資料就按時做到,借東西及時歸還,踐行“誠信 ”。③友善互助:同學遇到學習困難主動講解,鄰居需要幫忙時伸出援手,傳遞“友善 ”,把好人榜樣的行為融入生活,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尋找身邊的好人。分享他們的故事,談談他們身上體現了哪些道德品質。二、我們應該如何以身邊的好人為榜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堂小結友善的含義友善待人與人為善踐行友善友善的重要性寬容他人換位思考助人為樂課堂練習1.一老人在乘坐公交車時突發心臟病,危急時刻,公交司機果斷改變固定行車路線,乘客們也盡自己所能幫忙,老人被及時送進醫院救治,情況轉危為安。事后,老人的家人通過媒體對公交司機和乘客們表示了衷心感謝。下列最符合此則新聞主題的是( )A.文明祥和,與人為善 B.堅守路線,踐行誠信C.相互尊重,消除隔閡 D.呵護健康,一視同仁A課堂練習2.“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在社會生活中,人人應該講道德。表現這一觀點的正確行為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課堂練習3. 一輛公交車途經斑馬線時,主動停車禮讓行人,被禮讓男子向公交車司機鞠躬致謝,身后的孩子也鞠躬致謝。與此同時,駕駛員向對方點頭回應,并豎起大拇指為兩人點贊。從這暖心一幕里我們感受到( )①禮讓行人能促進社會生活和諧融洽②駕駛員的舉動贏得了所有認可③友善待人能減少摩擦,消除隔閡④駕駛員和行人用行動詮釋了換位思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課堂練習4.小吳有愛耍小性子的毛病,在與同學交往時也總是不肯吃虧,身邊的朋友很少。他的內心很痛苦,希望克服性格的弱點。為此,小吳應該( )①學會寬容他人 ②繼續我行我素③學會換位思考 ④控制自已的情緒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C課堂練習5.2025年6月24日凌晨2時40分左右,洪峰流量高達51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將進入貴州省榕江縣興華鄉境內,防汛形勢異常嚴峻。危難之際,有附近村民免費發放食物與開水,也有個別村民把泡好的方便面按市場價格出售,解決了眾多受困者的燃眉之急。對此,認識正確的有( )①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無私相助,宜大力提倡②有償服務實屬“趁冷打劫”,違反了法律規定③個別村民雖救人急難,但售賣物品行為要受道德譴責④與人為善,樂于助人,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本題考查樂于助人。根據教材知識,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無私相助,宜大力提倡,與人為善,樂于助人,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④正確;有償服務屬于正常的行為,不屬于“趁冷打劫”,也沒有違反法律規定,②錯誤;售賣物品行為不應受道德譴責,③錯誤。故選:B。【解析】B課堂練習6.清早遇到同學老師時親切地問候一聲“早上好”,進出教室時隨手關門阻斷凜冽的冬風。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是( )①明辨是非、棄惡從善的選擇②道德提倡、法律強制的責任③尊重他人、體現修養的細節④換位思考、溫暖他人的體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本題考查換位思考。生活中的小細節也能體現一個人的行為修養,比如,當我們遇到同學老師時會親切地問候他人,進出教室也會隨手關門,這些生活中的行為舉止是尊重他人、體現修養的細節;是換位思考、溫暖他人的體現,③④正確;明辨是非,棄惡從善的選擇在題干中未體現,①不符合題意;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是道德提倡的,但不是法律強制的責任,②錯誤。故選:D。【解析】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3八上道法友善待人課件2025.ppt 農民工心靈干凈.wmv 寒夜擺渡人.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