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時 時間的測量 誤差【A層 基礎必會】考點一 時間的單位及估測上體育課時你跑100 m所需時間約為16 ,一節課的時間為40 ,合h。 2.完成下列單位的換算:(1)從濟南到淄博開車約1.7 h= s。 (2)太陽發出的光到達地球時間約為8 min 30 s= s≈ h(保留2位小數)。 3.(2024·煙臺質檢)小明同學參加體育測試,結果最可能達到的是 ( )A.跳繩1 s跳80次 B.鉛球成績為70 mC.1 km跑步用時1 min D.立定跳遠成績為2 m考點二 時間的測量4.下列工具不能用來計時的是 ( )體育課上,老師用電子停表記錄的小明400 m的成績如圖所示,為 min s。 6.(2024·淄博市周村區期中)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如圖是用停表記錄的某同學跑400 m的成績,該同學的成績是 min s。 7.火車時刻表上標明某次列車由甲地發車的時刻為13:25,到達乙地的時刻為次日9:40,則火車運行的時間是 ( )A.3時45分 B.20時45分C.23時5分 D.20時15分8.如圖是兩種常用的測量時間的工具,其中甲表示石英鐘,它的分度值是 ,它現在讀數是 ;乙表叫 ,它的分度值是 ,它現在的讀數是 s。若體育課上要測量跑200 m所用的時間,應用 表;要測一集電視連續劇的時間,應用 表。(后兩空均選填“甲”或“乙”) 考點三 誤差9.(2024·淄博質檢)如圖為某小組同學學習長度測量后討論交流的情景,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測量時為了減小誤差可以多估讀幾位B.測量時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C.測量的結果和真實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誤差是可以避免的D.由于不可能估計得非常準,所以沒有必要估讀10.(2024·東營質檢)小明在教室用刻度尺測量了物理課本的寬度,3次的結果分別為18.43 cm、18.40 cm、18.41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3次結果不同,說明小明需要更換測量工具B.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C.18.40 cm中最末一位數字“0”是沒有意義的D.最后測量結果應記作18.413 cm易錯點 求平均值時,沒有剔除錯誤數據11.某同學測量某物體的長度時,四次測量的記錄結果是2.13 cm、2.33 cm、2.16 cm、2.14 cm,那么該物體的長度是 cm,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 【B層 能力提升】12.“一寸光陰一寸金”,對1 min時間的長短,小華同學描述正確的是 ( )A.中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書,1 min時間只能讀50個字B.健康人的脈搏,1 min時間跳動70次左右C.人們呼吸1次所用的時間通常為1 minD.長跑比賽中,1 000 m長跑成績約為1 min13.尺、鐘表、溫度計等多種測量工具的發明,使人們能夠更準確地認識周圍的世界,更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特點。關于測量工具的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度值決定了測量的精確程度B.用精密的工具測量,可以避免誤差C.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提高測量工具的精確度D.測量課本的寬度時,應在課本的中間位置測三次求平均值14.(多選)關于長度的測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華同學的身高是1.657 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B.測量小明實心球的成績時,王瑩老師選擇長15 m、分度值為1 dm的卷尺C.在測量銅絲的直徑時,若銅絲在筆桿上纏得太松,測量的結果會偏小D.一把鋼尺受熱后,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量的結果偏小15.(多選)甲、乙都測量同一本書的長度,甲測量的結果是18.5 cm,乙測量的結果是18.48 cm,那么 ( )A.甲用塑料卷尺測量長度時,如果用力拉尺進行測量,那么測量的結果將會偏大B.甲、乙測量的結果不同,必定有一個是錯誤的C.甲、乙測量的結果都是正確的,但是都有誤差D.甲、乙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別是1 cm和1 mm【C層 素養培優】16.物理活動課上,同學們練習測量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小明的實驗步驟如下:①用刻度尺測出一本嶄新物理課本的厚度,記為L;②查看物理課本的頁碼,記為n;③計算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表達式為D=。同學們經過討論后,認為小明的實驗過程存在兩處錯誤:(1)錯誤步驟為 (填步驟序號);應改為 ; (2)錯誤步驟為 (填步驟序號);應改為 ; (3)某同學設計了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表格第一行(“實驗序號”所在行)的兩空中應分別填寫A: ; B: 。 他做了三次實驗,并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分別為0.086 mm、0.088 mm和0.087 mm,則這張紙的厚度可記錄為 mm。 實驗序號 A B 一張紙的厚度L0/mm 平均值L/mm12317.某同學想測量一卷筒紙的長度,考慮到紙筒上繞的紙很長,不可能將紙全部拉直了再測量,他從紙筒標簽上了解到:拉開后的紙厚度為d。然后測出卷筒紙的內半徑r、外半徑R即可求得一卷筒紙的長度。則一卷筒紙的長度為 。 答案【A層 基礎必會】考點一 時間的單位及估測1.上體育課時你跑100 m所需時間約為16 s ,一節課的時間為40 min ,合 h。 2.完成下列單位的換算:(1)從濟南到淄博開車約1.7 h= 6 120 s。 (2)太陽發出的光到達地球時間約為8 min 30 s= 510 s≈ 0.14 h(保留2位小數)。 3.(2024·煙臺質檢)小明同學參加體育測試,結果最可能達到的是 (D)A.跳繩1 s跳80次 B.鉛球成績為70 mC.1 km跑步用時1 min D.立定跳遠成績為2 m考點二 時間的測量4.下列工具不能用來計時的是 (D)5.體育課上,老師用電子停表記錄的小明400 m的成績如圖所示,為 1 min 2.22 s。 6.(2024·淄博市周村區期中)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如圖是用停表記錄的某同學跑400 m的成績,該同學的成績是 1 min 22 s。 7.火車時刻表上標明某次列車由甲地發車的時刻為13:25,到達乙地的時刻為次日9:40,則火車運行的時間是 (D)A.3時45分 B.20時45分C.23時5分 D.20時15分8.如圖是兩種常用的測量時間的工具,其中甲表示石英鐘,它的分度值是 1 min ,它現在讀數是 10 h 7 min ;乙表叫 機械停表 ,它的分度值是 0.1 s ,它現在的讀數是 200 s。若體育課上要測量跑200 m所用的時間,應用 乙 表;要測一集電視連續劇的時間,應用 甲 表。(后兩空均選填“甲”或“乙”) 考點三 誤差9.(2024·淄博質檢)如圖為某小組同學學習長度測量后討論交流的情景,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B)A.測量時為了減小誤差可以多估讀幾位B.測量時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C.測量的結果和真實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誤差是可以避免的D.由于不可能估計得非常準,所以沒有必要估讀10.(2024·東營質檢)小明在教室用刻度尺測量了物理課本的寬度,3次的結果分別為18.43 cm、18.40 cm、18.41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A.3次結果不同,說明小明需要更換測量工具B.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C.18.40 cm中最末一位數字“0”是沒有意義的D.最后測量結果應記作18.413 cm易錯點 求平均值時,沒有剔除錯誤數據11.某同學測量某物體的長度時,四次測量的記錄結果是2.13 cm、2.33 cm、2.16 cm、2.14 cm,那么該物體的長度是 2.14 cm,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減小誤差 。 【B層 能力提升】12.“一寸光陰一寸金”,對1 min時間的長短,小華同學描述正確的是 (B)A.中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書,1 min時間只能讀50個字B.健康人的脈搏,1 min時間跳動70次左右C.人們呼吸1次所用的時間通常為1 minD.長跑比賽中,1 000 m長跑成績約為1 min13.尺、鐘表、溫度計等多種測量工具的發明,使人們能夠更準確地認識周圍的世界,更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特點。關于測量工具的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分度值決定了測量的精確程度B.用精密的工具測量,可以避免誤差C.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提高測量工具的精確度D.測量課本的寬度時,應在課本的中間位置測三次求平均值14.(多選)關于長度的測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D)A.小華同學的身高是1.657 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B.測量小明實心球的成績時,王瑩老師選擇長15 m、分度值為1 dm的卷尺C.在測量銅絲的直徑時,若銅絲在筆桿上纏得太松,測量的結果會偏小D.一把鋼尺受熱后,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量的結果偏小15.(多選)甲、乙都測量同一本書的長度,甲測量的結果是18.5 cm,乙測量的結果是18.48 cm,那么 (C、D)A.甲用塑料卷尺測量長度時,如果用力拉尺進行測量,那么測量的結果將會偏大B.甲、乙測量的結果不同,必定有一個是錯誤的C.甲、乙測量的結果都是正確的,但是都有誤差D.甲、乙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別是1 cm和1 mm【C層 素養培優】16.物理活動課上,同學們練習測量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小明的實驗步驟如下:①用刻度尺測出一本嶄新物理課本的厚度,記為L;②查看物理課本的頁碼,記為n;③計算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表達式為D=。同學們經過討論后,認為小明的實驗過程存在兩處錯誤:(1)錯誤步驟為 ① (填步驟序號);應改為 用刻度尺測出一本嶄新物理課本的內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記為L ; (2)錯誤步驟為 ③ (填步驟序號);應改為 計算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表達式為D= ; (3)某同學設計了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表格第一行(“實驗序號”所在行)的兩空中應分別填寫A: 紙張的總厚度 ; B: 紙的張數 。 他做了三次實驗,并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分別為0.086 mm、0.088 mm和0.087 mm,則這張紙的厚度可記錄為 0.087 mm。 實驗序號 A B 一張紙的厚度L0/mm 平均值L/mm123【點思路】注意測量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不包含封面的厚度。一張等于兩頁,不要把張數當成是頁數。當被測物理量小于測量工具的分度值時,常用到累積法,如測量細銅絲的直徑。17.某同學想測量一卷筒紙的長度,考慮到紙筒上繞的紙很長,不可能將紙全部拉直了再測量,他從紙筒標簽上了解到:拉開后的紙厚度為d。然后測出卷筒紙的內半徑r、外半徑R即可求得一卷筒紙的長度。則一卷筒紙的長度為 。 【點思路】本題一是考查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對于微小的長度采用累積法。二是要利用橫截面積等于厚度與長度的乘積這個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