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走進物理第一節 有趣有用的物理第二節 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第一課時 國際單位制 長度的測量【A層 基礎必會】考點一 長度的單位及換算1.(2024·濱州質檢)如圖是一種神奇的“納米紙”,水在“納米紙”表面呈露珠狀,紙的厚度約為3×10-8 m,合 nm。 2.(2024·棗莊薛城區期中)袁隆平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水稻品種,創造了世界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成熟的水稻高度約1.2 m,即 ( )A.1.2×10-2 cm B.1.2×10-3 mmC.1.2×106 μm D.1.2×10-9 mm3.小明褲子吊牌上標注的型號是“180/84A”。在國家標準GB/T335中規定,褲子型號斜線前后的數字分別表示人體高度和人的腰圍,斜線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體形特征,則該同學的身高為18.0 ,腰圍的數據是84 。(兩空均填寫單位) 考點二 刻度尺的使用4.在“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實驗中,甲、乙兩位同學用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如圖(a)、(b)所示。(1)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 cm。 (2)從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學的測量方法不正確。 (3)測得木塊的長度為 cm。 5.(2024·濱州質檢)如圖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測量一木塊的長度,你認為正確的是 ( )6.為了檢驗人躺著和站立時身體長度是否有差異,選用下列哪種尺最合適 ( )A.量程0~15 cm,分度值0.5 mmB.量程0~30 cm,分度值1 mmC.量程0~3 m,分度值1 mmD.量程0~10 m,分度值1 dm7.某同學測出一木塊長29.58 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數據中的準確值是 cm,估計值是 cm。 考點三 長度的估測8.下列物體的長度,最接近1 mm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徑B.拳頭的寬度C.手指甲的厚度D.一張紙的厚度9.(2024·淄博質檢)某學生在測量記錄中忘記寫單位,下列哪個數據的單位是mm ( )A.普通課本一張紙的厚度是70B.茶杯的高度是10C.物理書的長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10.(2022·青島質檢)作文里經常這樣形容梧桐樹的高大:“這些梧桐樹,棵棵干高冠大。說它高,棵棵高出四層樓頂;說它粗,兩個小朋友合抱都摟不住。”請你根據對它的描述,估測一下梧桐樹的高度為 ( )A.4 m B.7 mC.10 m D.13 m易錯點 記錄測量結果時漏寫估讀數字11.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測物體的長度是 cm。 【B層 能力提升】12.金秋十月,天高氣爽,某中學舉辦了“運動青春,強國有我”主題運動會。李明協助體育老師測量同學們立定跳遠的距離,老師給他提供了器材,他應選 ( )A.卷尺:量程5 m,分度值1 cmB.米尺:量程1 m,分度值1 mmC.卷尺:量程2 m,分度值1 cmD.刻度尺:量程20 cm,分度值1 mm13.(古人智慧)我國古代曾用張開的大拇指與中指間的距離作為長度單位,稱為“拃”。如圖所示,利用刻度尺測量某同學“一拃”的長度。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B.讀數時,視線應從甲方向觀察C.“一拃”的長度應讀作19 cmD.“一拃”的長度跟物理課本的寬度大致相等14.用三把刻度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時,測出的結果分別為:43.2 cm,4.321 dm,0.43 m,則這三把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別為 ( )A.1 mm、1 mm、1 mm B.1 mm、1 cm、1 dmC.1 cm、1 mm、1 dm D.1 cm、1 dm、1 m15.(多選)小聰五次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結果分別為18.52 cm、18.52 cm、18.10 cm、18.50 cm、18.51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五次的測量數據都是正確的B.小聰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C.數據18.50 cm中最后一位“0”無意義,應去掉D.最終的測量結果為18.51 cm16.在學校“運用物理技術破案”趣味游戲活動中,小明根據“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這一常識,可知留如圖中腳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 ( )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 m17.某同學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寬,他的測量方法如圖所示,圖中A是他觀察讀數時眼睛的位置,請指出這位同學測量中的三個錯誤之處:(1) ; (2) ; (3) 。 【C層 素養培優】18.小紅和小明各自用刻度尺測量同一張課桌桌面的長度,小紅測量的結果是122.9 cm,小明測量的結果是1.228 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紅的讀數比小明的準確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C.兩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D.兩人中至少有一個測量結果是錯誤的19.要求測出粗細均勻的銅絲直徑,下列為測量銅絲直徑的實驗步驟:A.求出銅絲的直徑B.將銅絲在鉛筆上緊密地排繞成一個線圈,共n圈C.測出線圈的總長度s(1)試把上述步驟,按實驗的操作順序排列: 。 (2)細銅絲直徑的數學表達式為D= (用s和n表示)。 (3)如圖所示,小明同學設計的用來測量細銅絲直徑的方法,他把一根細銅絲緊密地排繞在鉛筆桿上,一共繞了32匝。請你幫他讀出其長度為 cm,銅絲的直徑為 cm。 答案【A層 基礎必會】考點一 長度的單位及換算1.(2024·濱州質檢)如圖是一種神奇的“納米紙”,水在“納米紙”表面呈露珠狀,紙的厚度約為3×10-8 m,合 30 nm。 2.(2024·棗莊薛城區期中)袁隆平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水稻品種,創造了世界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成熟的水稻高度約1.2 m,即 (C)A.1.2×10-2 cm B.1.2×10-3 mmC.1.2×106 μm D.1.2×10-9 mm3.小明褲子吊牌上標注的型號是“180/84A”。在國家標準GB/T335中規定,褲子型號斜線前后的數字分別表示人體高度和人的腰圍,斜線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體形特征,則該同學的身高為18.0 dm ,腰圍的數據是84 cm 。(兩空均填寫單位) 考點二 刻度尺的使用4.在“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實驗中,甲、乙兩位同學用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如圖(a)、(b)所示。(1)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 0~10 cm。 (2)從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乙 同學的測量方法不正確。 (3)測得木塊的長度為 3.80 cm。 5.(2024·濱州質檢)如圖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測量一木塊的長度,你認為正確的是 (B)6.為了檢驗人躺著和站立時身體長度是否有差異,選用下列哪種尺最合適 (C)A.量程0~15 cm,分度值0.5 mmB.量程0~30 cm,分度值1 mmC.量程0~3 m,分度值1 mmD.量程0~10 m,分度值1 dm7.某同學測出一木塊長29.58 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 ,數據中的準確值是 29.5 cm,估計值是 0.08 cm。 考點三 長度的估測8.下列物體的長度,最接近1 mm的是 (C)A.乒乓球的直徑B.拳頭的寬度C.手指甲的厚度D.一張紙的厚度9.(2024·淄博質檢)某學生在測量記錄中忘記寫單位,下列哪個數據的單位是mm (C)A.普通課本一張紙的厚度是70B.茶杯的高度是10C.物理書的長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10.(2022·青島質檢)作文里經常這樣形容梧桐樹的高大:“這些梧桐樹,棵棵干高冠大。說它高,棵棵高出四層樓頂;說它粗,兩個小朋友合抱都摟不住。”請你根據對它的描述,估測一下梧桐樹的高度為 (D)A.4 m B.7 mC.10 m D.13 m易錯點 記錄測量結果時漏寫估讀數字11.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 ,所測物體的長度是 3.00 cm。 【B層 能力提升】12.金秋十月,天高氣爽,某中學舉辦了“運動青春,強國有我”主題運動會。李明協助體育老師測量同學們立定跳遠的距離,老師給他提供了器材,他應選 (A)A.卷尺:量程5 m,分度值1 cmB.米尺:量程1 m,分度值1 mmC.卷尺:量程2 m,分度值1 cmD.刻度尺:量程20 cm,分度值1 mm13.(古人智慧)我國古代曾用張開的大拇指與中指間的距離作為長度單位,稱為“拃”。如圖所示,利用刻度尺測量某同學“一拃”的長度。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B.讀數時,視線應從甲方向觀察C.“一拃”的長度應讀作19 cmD.“一拃”的長度跟物理課本的寬度大致相等14.用三把刻度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時,測出的結果分別為:43.2 cm,4.321 dm,0.43 m,則這三把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別為 (C)A.1 mm、1 mm、1 mm B.1 mm、1 cm、1 dmC.1 cm、1 mm、1 dm D.1 cm、1 dm、1 m15.(多選)小聰五次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結果分別為18.52 cm、18.52 cm、18.10 cm、18.50 cm、18.51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D)A.五次的測量數據都是正確的B.小聰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C.數據18.50 cm中最后一位“0”無意義,應去掉D.最終的測量結果為18.51 cm16.在學校“運用物理技術破案”趣味游戲活動中,小明根據“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這一常識,可知留如圖中腳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 (B)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 m17.某同學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寬,他的測量方法如圖所示,圖中A是他觀察讀數時眼睛的位置,請指出這位同學測量中的三個錯誤之處:(1) 刻度尺沒有沿著被測長度放置 ; (2) 刻度尺的刻度沒有緊貼被測物體 ; (3) 讀數時視線沒有與尺面垂直 。 【C層 素養培優】18.小紅和小明各自用刻度尺測量同一張課桌桌面的長度,小紅測量的結果是122.9 cm,小明測量的結果是1.228 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A.小紅的讀數比小明的準確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C.兩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D.兩人中至少有一個測量結果是錯誤的19.要求測出粗細均勻的銅絲直徑,下列為測量銅絲直徑的實驗步驟:A.求出銅絲的直徑B.將銅絲在鉛筆上緊密地排繞成一個線圈,共n圈C.測出線圈的總長度s(1)試把上述步驟,按實驗的操作順序排列: BCA 。 (2)細銅絲直徑的數學表達式為D= (用s和n表示)。 (3)如圖所示,小明同學設計的用來測量細銅絲直徑的方法,他把一根細銅絲緊密地排繞在鉛筆桿上,一共繞了32匝。請你幫他讀出其長度為 5.00 cm,銅絲的直徑為 0.16 cm。 【點思路】主要考查累積法測長度的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