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時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A層 基礎必會】考點一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1.如圖所示,是航天員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展示水球的實驗,由此可知 ( )A.水球相當于一個凹透鏡B.u>fC.fD.u>2f2.(2022·上海中考)已知某物體透過凸透鏡在距離透鏡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將物體移動到距離凸透鏡30厘米處,則此時成 ( )A.放大的虛像 B.正立的虛像C.放大的實像 D.縮小的實像3.如圖所示是一種被稱之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時什么也看不見,斟上酒,杯底立即顯現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圖。此現象可以用我們所學知識嘗試分析,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仙女圖放在平凸透鏡的 (選填“一倍焦距內”“焦點”或“一倍焦距外”)處,空杯時不成像。倒上酒后,上方的液體可以看成是 透鏡,在它和下方平凸透鏡的共同作用下,對光的會聚能力比空杯時 (選填“變弱”或“變強”),于是就看到了一個 、放大的“七仙女”像。 4.(2024·泰安期末)如圖甲所示是生物課上小明用放大鏡貼著七星瓢蟲觀察的情況,在將放大鏡逐漸遠離瓢蟲時,小明觀察到的成像情況發生了變化,如圖乙。像的變化情況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考點二 利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判斷焦距5.把某物體放在離凸透鏡20 cm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始終得不到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30 cm B.15 cmC.10 cm D.5 cm6. (2023·淄博期中)在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及光屏處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斷,他所使用凸透鏡的焦距 ( )A.一定在8 cm到10 cm之間B.一定小于8 cmC.一定大于20 cmD.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間易錯點 不能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動態分析7.(2022·威海質檢)如圖是物體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下列做法中光屏上一定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的是 ( )A.透鏡不動,光屏與物體的位置對調B.光屏和物體不動,適當移動透鏡到某一位置C.透鏡不動,物體離透鏡遠些,光屏離透鏡近些D.透鏡不動,物體和光屏都離透鏡遠些【B層 能力提升】8.如圖所示,發光二極管組成的紅旗圖案放在凸透鏡之前,與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則紅旗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可能是圖中的 ( )9.(多選)如圖所示,凸透鏡位于P處(圖中未畫出)位置不變,移動蠟燭,光屏先后在P同側的甲、乙兩處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且甲處的像比乙處大,則 ( )A.甲處可能成的是虛像B.乙處像可能是放大的C.P點位置在乙的右側D.蠟燭的移動方向向右10.(2024·淄博張店區期末)如圖所示,某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向水透鏡里注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小;當從水透鏡里抽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大。實驗前,應先調節燭焰、光屏的中心位于水透鏡的主光軸上;當該同學移動蠟燭、水透鏡和光屏至圖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像未畫),現保持光屏和透鏡的位置不變,改變透鏡中水的多少,需將蠟燭向左移動距離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 ( )A.第二次成像可能是放大的B.蠟燭移動的距離s>12 cmC.一定是從透鏡里抽水D.兩次成像時,透鏡焦距可能相差11 cm11. (實踐應用)某同學在家用一個玻璃球做成像實驗,如圖所示。墻上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像,墻面到玻璃球球心的距離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蠟燭到玻璃球球心的距離。 12.(遷移應用)如圖為一段物理創新實驗視頻的截圖:圖甲為原圖,圖乙為隔著空茶杯看此圖片,圖丙為隔著裝滿水的茶杯看此圖片,茶杯到圖片的距離相同,產生圖丙情形是因為光發生折射形成 (選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若要使此像縮小一些,應將茶杯適當 (選填“靠近”或“遠離”)此圖片。 【C層 素養培優】13.(思維拓展)(多選)某同學利用光具座、透鏡、蠟燭、光屏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記錄物距u、像距v得到的圖象如圖所示,則 ( )A.當u=10 cm時,成倒立、等大的像B.當u=15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像C.當u=20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像D.當u=25 cm時,成倒立、縮小的像14.如圖所示,一點光源位于凸透鏡的主軸上,凸透鏡位置固定。當點光源位于A點時,它的像在B點;當點光源位于B點時,它的像在C點。則凸透鏡位于 ( )A.A的左側 B.AB之間C.BC之間 D.C的右側答案【A層 基礎必會】考點一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1.如圖所示,是航天員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展示水球的實驗,由此可知 (D)A.水球相當于一個凹透鏡B.u>fC.fD.u>2f2.(2022·上海中考)已知某物體透過凸透鏡在距離透鏡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將物體移動到距離凸透鏡30厘米處,則此時成 (D)A.放大的虛像 B.正立的虛像C.放大的實像 D.縮小的實像3.如圖所示是一種被稱之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時什么也看不見,斟上酒,杯底立即顯現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圖。此現象可以用我們所學知識嘗試分析,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仙女圖放在平凸透鏡的 焦點 (選填“一倍焦距內”“焦點”或“一倍焦距外”)處,空杯時不成像。倒上酒后,上方的液體可以看成是 凹 透鏡,在它和下方平凸透鏡的共同作用下,對光的會聚能力比空杯時 變弱 (選填“變弱”或“變強”),于是就看到了一個 正立 、放大的“七仙女”像。 4.(2024·泰安期末)如圖甲所示是生物課上小明用放大鏡貼著七星瓢蟲觀察的情況,在將放大鏡逐漸遠離瓢蟲時,小明觀察到的成像情況發生了變化,如圖乙。像的變化情況排序正確的是 (D)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考點二 利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判斷焦距5.把某物體放在離凸透鏡20 cm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始終得不到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A.30 cm B.15 cmC.10 cm D.5 cm6. (2023·淄博期中)在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及光屏處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斷,他所使用凸透鏡的焦距 (A)A.一定在8 cm到10 cm之間B.一定小于8 cmC.一定大于20 cmD.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間易錯點 不能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動態分析7.(2022·威海質檢)如圖是物體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下列做法中光屏上一定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的是 (D)A.透鏡不動,光屏與物體的位置對調B.光屏和物體不動,適當移動透鏡到某一位置C.透鏡不動,物體離透鏡遠些,光屏離透鏡近些D.透鏡不動,物體和光屏都離透鏡遠些【B層 能力提升】8.如圖所示,發光二極管組成的紅旗圖案放在凸透鏡之前,與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則紅旗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可能是圖中的 (B)9.(多選)如圖所示,凸透鏡位于P處(圖中未畫出)位置不變,移動蠟燭,光屏先后在P同側的甲、乙兩處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且甲處的像比乙處大,則 (B、C、D)A.甲處可能成的是虛像B.乙處像可能是放大的C.P點位置在乙的右側D.蠟燭的移動方向向右10.(2024·淄博張店區期末)如圖所示,某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向水透鏡里注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小;當從水透鏡里抽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大。實驗前,應先調節燭焰、光屏的中心位于水透鏡的主光軸上;當該同學移動蠟燭、水透鏡和光屏至圖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像未畫),現保持光屏和透鏡的位置不變,改變透鏡中水的多少,需將蠟燭向左移動距離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 (C)A.第二次成像可能是放大的B.蠟燭移動的距離s>12 cmC.一定是從透鏡里抽水D.兩次成像時,透鏡焦距可能相差11 cm11. (實踐應用)某同學在家用一個玻璃球做成像實驗,如圖所示。墻上的像是 實 (選填“實”或“虛”)像,墻面到玻璃球球心的距離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蠟燭到玻璃球球心的距離。 12.(遷移應用)如圖為一段物理創新實驗視頻的截圖:圖甲為原圖,圖乙為隔著空茶杯看此圖片,圖丙為隔著裝滿水的茶杯看此圖片,茶杯到圖片的距離相同,產生圖丙情形是因為光發生折射形成 倒立 (選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若要使此像縮小一些,應將茶杯適當 遠離 (選填“靠近”或“遠離”)此圖片。 【C層 素養培優】13.(思維拓展)(多選)某同學利用光具座、透鏡、蠟燭、光屏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記錄物距u、像距v得到的圖象如圖所示,則 (B、D)A.當u=10 cm時,成倒立、等大的像B.當u=15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像C.當u=20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像D.當u=25 cm時,成倒立、縮小的像【點思路】當u=v=2f時,凸透鏡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據此可確定凸透鏡的焦距。14.如圖所示,一點光源位于凸透鏡的主軸上,凸透鏡位置固定。當點光源位于A點時,它的像在B點;當點光源位于B點時,它的像在C點。則凸透鏡位于 (A)A.A的左側 B.AB之間C.BC之間 D.C的右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