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時 勻速直線運動【A層 基礎必會】考點一 勻速直線運動1.下列物體的運動可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正在進站的火車B.站在商場自動扶梯上的顧客C.離開腳后在草地上滾動的足球D.繞地球勻速轉動的“北斗”衛(wèi)星2.如圖所示是利用每秒閃光30次的照相機拍攝到的4個物體運動時的閃光照片,圖中箭頭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向,那么其中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是 ( )3.(2024·淄博質(zhì)檢)關于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其速度就越大B.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C.勻速直線運動是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都相等的運動D.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越長,其速度就越大考點二 平均速度4.(2024·淄博質(zhì)檢)學校運動會100 m決賽時,中間過程丁樂落后于張宇,沖擊階段丁樂加速追趕,結果他們同時到達終點,關于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丁樂比張宇的平均速度大B.丁樂比張宇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無法比較5.一列火車由靜止從車站出發(fā),開出100 s后速度可達20 m/s,在此期間火車共行駛1 000 m,平均速度是 ( )A.0.2 m/s B.20 m/sC.10 m/s D.無法確定6.一物體做直線運動,第1 s內(nèi)的距離是3 m,第2 s內(nèi)的距離是5 m,第3 s內(nèi)的距離是7 m,此時速度達到6 m/s,這個物體在做 運動,則第1 s的平均速度是 ,前2 s的平均速度是 ,3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 。 7.如圖所示為測試飛機滑跑階段動力性能的監(jiān)控屏幕截圖,圖中計時器(格式“時:分:秒”)表示飛機到達感光裝置的時刻,飛機長度約為教室長度的2倍,結合圖片信息,估算飛機的滑跑速度最接近 ( )A.10 m/s B.30 m/sC.60 m/s D.90 m/s考點三 物體的運動圖象8.圖中表示物體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B)9.如圖為甲、乙兩物體沿直線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則 ( )A.0~5 s內(nèi),兩物體均做勻速直線運動B.1~3 s內(nèi),乙的速度為2 m/sC.3~5 s內(nèi),兩物體速度相等D.2 s時刻,乙追上甲相遇易錯點 誤將速度的平均值當成平均速度10.(2023·淄博市周村區(qū)期中)小紅參加百米賽跑,她起跑的速度是7 m/s,中途的速度是9 m/s,最后沖刺的速度是10 m/s,若她的成績?yōu)?2.5 s。則她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0 m/s B.8.67 m/sC.8 m/s D.12 m/s【B層 能力提升】11.(2024·淄博質(zhì)檢)對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通過的路程s越長B.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時間t越少C.物體運動的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D.v的大小不變,與s、t的大小無關12.(多選)假期,小勇騎自行車外出游玩,從家里出發(fā)后的路程時間圖象如圖所示,下列關于他騎行中的信息說法正確的是 ( )A.小勇騎行離家最遠距離為100 kmB.整個過程中,小勇停下來休息了1次C.騎行中,小勇最快速度為50 km/hD.整個過程中,小勇騎行的平均速度為10 km/h13.(2023·北京期末)司機駕駛汽車以15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有緊急情況,司機經(jīng)過0.4 s的反應后踩下剎車,之后經(jīng)過3.6 s汽車滑行了34 m停止。則從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這段時間,汽車的平均速度是 m/s。 14.(2024·煙臺質(zhì)檢)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璀璨奪目,熠熠生輝,值得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秉承和弘揚。如圖為我國漢代科學家、發(fā)明家張衡研制出的一種會自動記載行程的車輛:記里鼓車。因為車行一里路(古制“一里”等于現(xiàn)代的長度600 m)就自動打一次鼓的裝置,故名“記里鼓車“。某次張衡乘鼓車從A城去B城,途徑C地時他恰好聽到了第48次鼓聲(即48里路),歷時一個時辰(每個時辰等于現(xiàn)代的兩個小時)。根據(jù)題文,試求:(1)鼓車從A城到C地的平均速度v1為多少m/s;(2)到達C地后,鼓車以v2=6 m/s的速度又勻速行駛了一個時辰后恰好到達了B城,則A、B兩城的距離為多少米 (3)若張衡選擇以速度v1勻速走前一半路程,以v2的速度勻速行駛剩余的路程,則他從A城到B城的全程平均速度為多少m/s 【C層 素養(yǎng)培優(yōu)】15.甲、乙兩同學在一段平直道路上相向而行,兩位同學的s-t圖象如圖所示,則甲的速度為 m/s,當t等于10 s時,甲、乙相距1.2 m,則當t= s時,甲、乙相遇。 16.兩輛汽車A、B在平直路面上運動時的s-t圖象如圖甲所示,初始時運動方向如圖乙所示,由圖甲可知在0~t1時間內(nèi),兩車速度vA vB (選填“>”“<”或“=”),30~40 s內(nèi)B車移動的路程是 。在t2~t3時間內(nèi),若以A車為參照物,B車向 (選填“東”或“西”)運動。 答案【A層 基礎必會】考點一 勻速直線運動1.下列物體的運動可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B)A.正在進站的火車B.站在商場自動扶梯上的顧客C.離開腳后在草地上滾動的足球D.繞地球勻速轉動的“北斗”衛(wèi)星2.如圖所示是利用每秒閃光30次的照相機拍攝到的4個物體運動時的閃光照片,圖中箭頭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向,那么其中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是 (C)3.(2024·淄博質(zhì)檢)關于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A.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其速度就越大B.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C.勻速直線運動是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都相等的運動D.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越長,其速度就越大考點二 平均速度4.(2024·淄博質(zhì)檢)學校運動會100 m決賽時,中間過程丁樂落后于張宇,沖擊階段丁樂加速追趕,結果他們同時到達終點,關于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A.丁樂比張宇的平均速度大B.丁樂比張宇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無法比較5.一列火車由靜止從車站出發(fā),開出100 s后速度可達20 m/s,在此期間火車共行駛1 000 m,平均速度是 (C)A.0.2 m/s B.20 m/sC.10 m/s D.無法確定6.一物體做直線運動,第1 s內(nèi)的距離是3 m,第2 s內(nèi)的距離是5 m,第3 s內(nèi)的距離是7 m,此時速度達到6 m/s,這個物體在做 變速直線 運動,則第1 s的平均速度是 3 m/s ,前2 s的平均速度是 4 m/s ,3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 5 m/s 。 7.如圖所示為測試飛機滑跑階段動力性能的監(jiān)控屏幕截圖,圖中計時器(格式“時:分:秒”)表示飛機到達感光裝置的時刻,飛機長度約為教室長度的2倍,結合圖片信息,估算飛機的滑跑速度最接近 (B)A.10 m/s B.30 m/sC.60 m/s D.90 m/s考點三 物體的運動圖象8.圖中表示物體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B)9.如圖為甲、乙兩物體沿直線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則 (C)A.0~5 s內(nèi),兩物體均做勻速直線運動B.1~3 s內(nèi),乙的速度為2 m/sC.3~5 s內(nèi),兩物體速度相等D.2 s時刻,乙追上甲相遇易錯點 誤將速度的平均值當成平均速度10.(2023·淄博市周村區(qū)期中)小紅參加百米賽跑,她起跑的速度是7 m/s,中途的速度是9 m/s,最后沖刺的速度是10 m/s,若她的成績?yōu)?2.5 s。則她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C)A.10 m/s B.8.67 m/sC.8 m/s D.12 m/s【B層 能力提升】11.(2024·淄博質(zhì)檢)對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A.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通過的路程s越長B.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時間t越少C.物體運動的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D.v的大小不變,與s、t的大小無關12.(多選)假期,小勇騎自行車外出游玩,從家里出發(fā)后的路程時間圖象如圖所示,下列關于他騎行中的信息說法正確的是 (A、C)A.小勇騎行離家最遠距離為100 kmB.整個過程中,小勇停下來休息了1次C.騎行中,小勇最快速度為50 km/hD.整個過程中,小勇騎行的平均速度為10 km/h13.(2023·北京期末)司機駕駛汽車以15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有緊急情況,司機經(jīng)過0.4 s的反應后踩下剎車,之后經(jīng)過3.6 s汽車滑行了34 m停止。則從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這段時間,汽車的平均速度是 10 m/s。 14.(2024·煙臺質(zhì)檢)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璀璨奪目,熠熠生輝,值得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秉承和弘揚。如圖為我國漢代科學家、發(fā)明家張衡研制出的一種會自動記載行程的車輛:記里鼓車。因為車行一里路(古制“一里”等于現(xiàn)代的長度600 m)就自動打一次鼓的裝置,故名“記里鼓車“。某次張衡乘鼓車從A城去B城,途徑C地時他恰好聽到了第48次鼓聲(即48里路),歷時一個時辰(每個時辰等于現(xiàn)代的兩個小時)。根據(jù)題文,試求:(1)鼓車從A城到C地的平均速度v1為多少m/s;(2)到達C地后,鼓車以v2=6 m/s的速度又勻速行駛了一個時辰后恰好到達了B城,則A、B兩城的距離為多少米 (3)若張衡選擇以速度v1勻速走前一半路程,以v2的速度勻速行駛剩余的路程,則他從A城到B城的全程平均速度為多少m/s 解:(1)從A城到C地的路程:sAC=48×600 m=28 800 m,鼓車從A城到C地所用的時間tAC=2 h=2×3 600 s=7 200 s,鼓車從A城到C地的平均速度:v1===4 m/s;(2)由v=可知,C地到B城的距離:sBC=v2tBC=6 m/s×2×3 600 s=43 200 m,A、B兩城的距離:s=sAC+sBC=28 800 m+43 200 m=72 000 m;(3)根據(jù)題意可知,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相等,即s1=s2=36 000 m,由v=可知,張衡以速度v1勻速走前一半路程所需的時間:t1===9 000 s,張衡以v2的速度勻速行駛剩余的路程所需的時間:t2===6 000 s,整個過程所用的時間:t=t1+t2=9 000 s+6 000 s=15 000 s,他從A城到B城的全程平均速度:v===4.8 m/s。【C層 素養(yǎng)培優(yōu)】15.甲、乙兩同學在一段平直道路上相向而行,兩位同學的s-t圖象如圖所示,則甲的速度為 0.8 m/s,當t等于10 s時,甲、乙相距1.2 m,則當t= 9 s時,甲、乙相遇。 【點思路】 讀圖找相關物理量(1)出發(fā)前:甲、乙相距10 m。(2)交點:甲、乙相遇的時間。(3)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晚出發(fā)2 s。16.兩輛汽車A、B在平直路面上運動時的s-t圖象如圖甲所示,初始時運動方向如圖乙所示,由圖甲可知在0~t1時間內(nèi),兩車速度vA > vB (選填“>”“<”或“=”),30~40 s內(nèi)B車移動的路程是 120 m 。在t2~t3時間內(nèi),若以A車為參照物,B車向 東 (選填“東”或“西”)運動。 【點思路】根據(jù)圖象,結合兩車的速度大小、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分析解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