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第一課時《家的意味》公開課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理解“家”的內涵和功能,知道“家”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意義,形成對家庭的深厚情感。2、道德修養:認同中華文化中“孝”的價值觀念,養成熱愛父母、孝敬父母、關愛家人的意識。3、法治觀念:知道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法律規定的義務。4、健全人格:體會家人對自己的付出,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靈的港灣。 5、責任意識:理解“孝”的精神內涵,提升對自己家庭的責任感,提高傳承中華家庭文化傳統美德的能力,增強孝親敬長的行動力。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 孝親敬長2、教學難點: 家對我們的意義三、教學方法情感體驗法 合作探究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家》視頻,導入新課。(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家的意味有初步的共情。)(二)新課講授第一篇:家是什么?課本P71“運用你的經驗”:結合你的生活經驗,說說家是什么?生答。(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邏輯出發,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對話導入,在聊天中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知識點總結:1.家庭的含義(板書):一般來說,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P72相關鏈接 家庭關系的確立情形師:說到家庭,它作為社會的細胞,也承擔著多種的功能。結合情境,探究家庭的功能:經濟功能、生育功能、贍養、扶養和撫養功能、 情感交流功能、教育功能、休閑娛樂功能等。師:家對于每個人而言,到底有怎樣的作用呢?2、家的作用?(板書)展示圖片,歸納作用:(1)家是我們的身心寄居之所。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3頁的閱讀感悟并談談你的認識。學生分享,教師總結:(2)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親情,激勵我們奮斗拼搏,讓我們的心靈有所依靠,生命有了寄托。(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探索故事,引導學生感悟家的作用)師:那說到“家”,中國人的家又有哪些特別之處呢?觀看視頻《回家的路》,并思考問題:為什么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遠方游子歸家的心 學生分享,教師總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更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過渡:提到中國人的“家”,那就離不開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家規、家訓、家風,那什么是家規家訓家風呢?第二篇:家風學堂總結:家規是指一個家庭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傳承下來的教育、規范后代子孫的準則。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規、家訓是它的承載形式。探究:①你知道我國傳統文化中哪些廣為流傳的家規家訓?②你的家風是什么?學生分享,教師總結:通過剛才大家的分享,可以體悟到古人的智慧,更可以感受到每位同學的優良家風,而我們作為家庭一員,應努力地將這些優良家風傳承下去。。過渡:中國的家庭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鞍偕菩橄取?,現在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孝”這一重要精神內涵。第三篇:孝在行動1、為什么要孝親敬長?(板書)展示圖片:“百善孝為先”、“黃香溫席”、“臥冰求鯉”。得出結論:(1)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展示有關“孝”的名言警句。得出結論:(2)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示相關法律規定。得出結論:(3)孝親敬長是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課堂筆記 1. 為什么要孝親敬長(孝敬父母)?(1)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2)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3)孝親敬長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4)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欣賞視頻:別讓等待成為遺憾。 思考:這對孝敬父母有何啟示?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盡孝在當下,從現在開始,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探究:你平時怎么孝敬父母的?孝敬父母的具體行動有哪些?生回答,師總結:2. 怎樣孝親敬長?(板書)(1)盡孝在當下。從現在開始,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2)尊敬雙親長輩,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教導。(3)與雙親長輩保持親近、融洽的關系,傾聽他們的心聲。(4)知恩、感恩,用行動表達感恩之情。①認真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②了解雙親長輩的喜好,體諒他們的辛勞;③平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家人一起建設家庭。過渡:此時此刻,大家可能對家對父母的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有許多的話想和父母說,愛要大聲說出來,讓我們來一場愛的告白……(設計意圖:情感升華,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理解父母撫育的艱辛,體諒父母,孝敬父母。)(三)課堂小結:略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