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機械運動 章末評價卷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班級: 學號: 姓名: 成績: 一、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五一前夕,某學校舉行了春季運動會,下列數據中你認為符合實際的是()A.男子立定跳遠的成績為6.8 mB.女子跳繩的成績為每分鐘360個C.男子100 m的成績為15.5 sD.女子鉛球的成績為45 m2.年滿12周歲的青少年才可以騎自行車,且需要戴頭盔。我們認為圖中同學是運動的,選擇的參照物是()A.自行車 B.頭盔 C.書包 D.地面3.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塊的長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采用甲刻度尺讀數更精確些B.甲刻度尺零刻度線沒有對齊物塊的一端,故測量方法是錯誤的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mD.采用乙刻度尺,物塊長度應記為2.80 cm4.下列有關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概念的描述中,錯誤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速度大的物體運動得一定快B.由v=可知,v與s成正比,v與t成反比C.由s=vt可知,s與t成正比D.物體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短,其速度越小5.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圖所示,根據信息可推斷此過程中小芳()A.步長約為2 m B.每分鐘步行15 kmC.平均速度為4 km/h D.步行3 km用時15 min6.地震時,發生地震的源頭“震源”會同時同地發出不同速度的兩種波——縱波、橫波。利用地震波中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不同可以監測震源的位置。如圖所示,兩條直線分別表示這兩種波從震源開始傳播的距離(s)與所用時間(t)的關系。若某次地震中,測得這兩種波先后到達某監測站的時間間隔為10 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縱波傳播速度小于橫波B.監測站距離震源75 kmC.縱波到達監測站用時100 sD.地震發生后25 s,縱波最遠距離震源75 km7.甲、乙二人從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細線表示甲的運動圖像,粗線表示乙的運動圖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10~30 min,以乙為參照物,甲是靜止的B.20~30 min,甲、乙二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C.0~40 min,甲通過的路程大于乙通過的路程D.0~40 min,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2分,共42分。8.如圖甲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邊長,選用刻度尺 ,可使測量結果更精確,用此刻度尺測量的示數是 cm;如圖乙所示秒表的示數為 s。 甲 乙9.小剛同學測橡皮的寬度,記錄5次測量結果,分別是①2.51 cm、②2.51 cm、③2.41 cm、④25.2 mm、⑤2.53 cm。小剛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根據以上記錄,錯誤的數據是 ,被測橡皮的寬度是 cm。 10.2024年9月19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五十九顆、六十顆北斗導航衛星。衛星在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后,以地面為參照物,第六十顆衛星是 的;以太陽為參照物,該衛星是 的;由此說明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 (選填“相對”或“絕對”)的。 11.甲、乙兩位同學在學校的百米跑道上同時同地向東運動,兩人的st圖像如圖所示,則甲的速度為 m/s,經過10 s后,兩人相距 m,若以甲為參照物,乙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12.一輛長20 m的貨車,以72 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為140 m 的大橋。以貨車為參照物,大橋是 (選填“靜止”或“運動”)的;貨車完全在大橋上行駛的時間是 s,貨車完全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是 s。 科技專題 我國的無人機發展領先全球,無人機具有成本低、智能化、生存能力強、機動性能好、使用方便等優點,在農業、植保、快遞運輸、災難救援、觀察野生動物、監控傳染病、測繪、新聞報道、電力巡檢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下表是某小型無人機的部分參數(幀·秒-1指每秒拍攝的畫面數)。請完成13~14題。參數名稱 最大飛行半徑R/km 拍攝速度n/(幀·秒-1) 最大飛行速度v/(km·h-1)數據 6 11 000 7213.人們利用遙控器操控無人機作業時,遙控器的有效操控距離至少要為 km;該無人機以最大速度水平飛行的過程中,相對地面是 的,若與水平方向成30度角斜向上升高200 m,則需要 s。14.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 km/h。交警部門利用無人機進行高速公路通行情況實時監測。某時段測得一輛轎車通行60 m的過程中,高速攝像機拍攝幀數為22 000幀,則拍攝過程歷時 s,該轎車的行駛速度是 m/s,據此判斷汽車 (選填“超速”或“不超速”)。三、作圖題:本題3分。15.如圖甲所示為物體運動的st圖像,根據圖甲在圖乙中作出物體運動的vt圖像。甲 乙四、實驗題:本題12分。16.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滑下,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1)實驗原理是 。 (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便于測量時間,應 (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 (3)小車從A點到C點的路程sAC= cm;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4)如果不小心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會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5)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是 。 A B C D五、計算題:本題12分。17.深圳灣大橋是連接廣東深圳市和香港的一座跨海大橋,位于深圳灣大海之上,像一條盤旋在深圳灣大海之上的巨龍。深圳灣大橋全長5 545 m,其中深圳段總長2 040 m,香港段總長3 505 m,橋面寬33.1 m。大橋設南北兩個通航橋,主跨分別為210 m和180 m。在大橋兩端各有一交通標志牌如圖所示。(1)交通標志牌上數字的含義是什么 (2)若銳銳同學步行通過大橋的深圳段耗時25 min,則他通過大橋的深圳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是一貨車司機開車通過整個大橋,共用時200 s,請判斷此司機是否違反交通規則。六、綜合能力題:本題10分。18.汽車追尾常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況時汽車不能立即停止。如圖甲所示,司機從發現情況到他操作制動器來剎車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這段時間內,汽車會保持原來的速度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從開始剎車到車輛停止的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反應距離與制動距離之和叫停車距離。下表是一位司機駕駛一輛保養得很好的甲汽車,在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v行駛時(反應時間相同),測得的反應距離s1、制動距離s2和停車距離s3。甲 乙v/(km·h-1) s1/m s2/m s3/m45 9 14 2375 15 38 5390 18 56 74105 21 76 97(1)該司機的反應時間是 s。 (2)反應距離取決于反應時間和行駛速度。由于酒后駕車的反應時間比不飲酒時的反應時間要長一些,因此,在行駛速度相同的情況下,酒后駕車的反應距離會變 ,導致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3)一起發生在限速60 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測得肇事車留下的剎車痕跡(制動距離)長為40 m,則肇事司機在駕駛時 (選填“有”或“沒有”)超速。(已知該車的制動性能與甲汽車一致) (4)為了行車安全,在雨天開車時,司機都要“減速慢行”。原因是下雨后,使行駛車輛受到的摩擦力變小,導致 (選填“反應距離”或“制動距離”)變大。 (5)圖乙是甲、乙兩汽車在同一路面上緊急剎車過程中制動距離s2與車速v的關系圖像,則 (選填“甲”或“乙”)汽車的制動性能較好。 第一章章末評價卷1.C 2.D 3.D 4.B 5.C 6.B 7.B 8.A 2.40 336.0 9.1 mm 2.41 cm 2.52 10.靜止 運動 相對 11.3 20 運動 12.運動 6 8 13.6 運動 20 14.2 30 不超速 15.如圖所示16.(1)v= (2)減小 (3)80.0 0.16 (4)偏大 (5)B17.(1)限速100 km/h (2)1.36 m/s (3)不違反交通規則18.(1)0.72 (2)長 (3)有 (4)制動距離 (5)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