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階段質量檢測(一) 運動的描述(本試卷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如圖所示,金斑喙鳳蝶體長30毫米左右,它珍貴而稀少,是中國唯一的蝶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排世界八大名貴蝴蝶之首,又有“夢幻蝴蝶”和“世界動物活化石”之美譽。在下列研究金斑喙鳳蝶的具體情形中,可將其看成質點的是( )A.分析蝴蝶的飛舞動作B.觀察蝴蝶的翅膀扇動C.研究蝴蝶較長的飛行路線D.記錄蝴蝶身上的斑塊分布2.掃地機器人的自主尋路可分為兩種:隨機覆蓋式和路徑規劃式。如圖所示為某品牌掃地機器人采用兩種尋路方式的線路。兩種方式掃地機器人均從家中的P位置出發,掃地完成后再回到P位置。對于掃地機器人分別用兩種方式完成一次清掃過程,且工作時間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路程一定不相等B.位移大小一定相等C.平均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D.平均速率一定相等3.2023年10月3日,在杭州亞運會田徑女子4×100 m接力決賽中,位于第8道的中國隊以43秒39的成績奪得冠軍,時隔9年重返亞洲之巔。如圖所示為4×100 m跑道的起終點區域,部分賽道起點位置及比賽終點線如圖中所標注,則在整個比賽中( )A.43秒39表示時刻B.每位運動員位移的大小都為100 mC.中國隊的平均速度約為9.2 m/sD.中國隊運動員的總位移比位于第3道的新加坡隊大4.在機場中常有一種旅客自動輸送帶,它能以2 m/s 的速度輸送站在上面的旅客。如圖所示,旅客A在輸送帶上以2 m/s的速度與輸送帶同方向奔跑,旅客B以地面為參考系推測旅客A的速度是( )A.2 m/s B.3 m/sC.4 m/s D.5 m/s5.汽車的百公里加速時間指的是汽車從靜止勻加速到100 km/h所用的時間,是衡量汽車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下表是幾款汽車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其中加速度最大的是( )汽車類型 汽車甲 汽車乙 汽車丙 汽車丁百公里加速時間 4.9 s 4.5 s 3.6 s 6.8 sA.汽車甲 B.汽車乙C.汽車丙 D.汽車丁6.如圖甲所示的醫用智能機器人在醫院大廳巡視,圖乙是該機器人在某段時間內的位移—時間圖像,20~30 s時間內的圖線為曲線,其余為直線。則機器人在( )A.0~10 s內做加速直線運動B.0~20 s內平均速度大小為零C.0~30 s內的位移大小為5 mD.5 s末的速度與15 s末的速度相同7.沿同一條直線運動的a、b兩個質點,在0~t0時間內的s t圖像如圖所示。根據圖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質點a做周期性往返運動B.在0~t′時間內,a、b的位移相同C.在 0~t′時間內,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D.在 0~t0時間內,a通過的路程是b通過路程的 3 倍,但位移相同8.如圖甲所示是一種應用傳感器監測軌道車運行的裝置。在軌道某處設置監測點,當車頭到達傳感器瞬間和車尾離開傳感器瞬間,信號發生器各發出一個脈沖信號,由記錄儀記錄。假如軌道車長度為22 m,記錄儀記錄的信號如圖乙所示,則軌道車經過該監測點的速度為( )A.0.20 m/s B.2.0 m/sC.22 m/s D.220 m/s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9.某質點以20 m/s的初速度豎直向上運動,其加速度保持不變,經2 s到達最高點,上升高度為20 m,又經過2 s回到出發點時,速度大小仍為20 m/s,關于這一運動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質點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10 m/s2,方向豎直向下B.質點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零C.質點在最高點時加速度為零D.質點在落回出發點時的速度與開始離開出發點時的速度相同10.“緩緩飄落的楓葉像思念,我點燃燭火溫暖歲末的秋天”。在離地10 m的楓樹樹梢上的一片楓葉在蕭瑟的秋風中顫抖著飄落到地面,完成了它最后葉落歸根的使命。如圖所示,若楓葉下落時間為5 s,則下列論述中正確的是( )A.楓葉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小于2 m/sB.楓葉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大于2 m/sC.楓葉剛著地時的瞬時速度可能等于2 m/sD.楓葉剛著地時的瞬時速度一定等于2 m/s11.甲、乙兩物體的位移—時間(s 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以看出在0~4 s這段時間內( )A.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B.4 s時甲、乙兩物體之間的距離最大C.甲、乙兩物體之間的最大距離為 3 mD.甲、乙兩物體始終同向運動12.甲、乙兩車某時刻由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開始做直線運動,若以該時刻作為計時起點,得到兩車的s t圖像如圖所示,其中OC段與AB段平行,CB段與OA段平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1~t2時間內兩車的距離越來越遠B.甲車在0~t1時間內的速度等于乙車在t3時刻的速度C.t2時刻甲車在乙車的前方D.0~t3時間內甲車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車的平均速度三、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60分)13.(12分)一質點由位置A向北運動了4 m,到達B點,又轉向東運動了3 m,到達C點,再向南走了8 m,到達D點。在上面的過程中質點運動的路程是多少?運動的位移是多少?位移方向是從哪個點指向哪個點?14.(14分)滬杭高鐵是連接上海和杭州的現代化高速鐵路,最大速度達到了413.7 km/h,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滬杭高速列車在一次運行中由A站開往B站,A、B車站間的鐵路為直線。技術人員乘此列車從A車站出發,列車從啟動至加速到100 m/s,用了250 s,在勻速運動了10 min后,列車減速運動,經過300 s后剛好停在B車站。求此過程中列車加速、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15.(16分)一遙控玩具小車在xOy平面內運動,它從坐標原點O出發,先以v1=4 m/s的速度沿x軸正方向運動t1=10 s,接著以v2=3 m/s的速度沿y軸正方向運動t2=20 s,最后以v3=2 m/s 沿x軸正方向運動t3=20 s。求:(1)遙控玩具小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位移大小和路程;(2)遙控玩具小車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16.(18分)如圖所示為一質點沿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像。根據圖像,求:(1)開始5 s內質點運動的總路程和平均速度;(2)畫出與位移—時間圖像相對應的速度—時間圖像(即v t圖像,不需要寫出分析過程)。階段質量檢測(一)1.選C 分析蝴蝶的飛舞動作時,蝴蝶的體積和形狀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質點,故A錯誤;觀察蝴蝶的翅膀扇動時,蝴蝶的體積和形狀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質點,故B錯誤;研究蝴蝶較長的飛行路線時,蝴蝶的體積和形狀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質點,故C正確;記錄蝴蝶身上的斑塊分布時,蝴蝶的體積和形狀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質點,故D錯誤。2.選B 兩種方式掃地機器人均從家中的P位置出發,掃地完成后再回到P位置,故位移大小一定相等,但路程不一定相等,故A錯誤,B正確;因為兩種方式掃地機器人工作時間相同,根據平均速度公式=及平均速率公式=可得,平均速度大小一定相等,平均速率不一定相等,故C、D錯誤。3.選D 43秒39描述的是中國隊在接力決賽中所經歷的實際時間,表示時間,故A錯誤;位移是指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線段的長度表示位移大小,箭頭指向表示位移方向,根據題圖可知,各運動員的初末位置不相同,表示位移的有向線段的長度與方向均不相同,即每位運動員位移的大小不一定都為100 m,故B錯誤;根據題圖可知,表示第8道中國隊的位移的有向線段的長度大于第3道新加坡隊的位移的有向線段的長度,即中國隊運動員的總位移比位于第3道的新加坡隊大,故D正確;平均速率等于總路程與總時間的比值,中國隊的平均速率為= m/s≈9.2 m/s,平均速度等于總位移與總時間的比值,中國隊做的是曲線運動,平均速度大小小于平均速率,可知中國隊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9.2 m/s,故C錯誤。4.選C 因輸送帶的速度為2 m/s,而旅客A在輸送帶上以2 m/s的速度與輸送帶同方向奔跑,可知以地面為參考系,旅客A的速度是4 m/s,故A、B、D錯誤,C正確。5.選C 由題意知,表格中所列數據是在速度變化量相同時,速度變化所用時間,根據a=可知,當速度變化量相同時,所用時間越短,則平均加速度越大,結合表格中給出的數據可得,汽車丙所用時間最短,平均加速度最大。6.選B 根據s t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10 s內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由題中圖像可知,0~20 s內的位移為0,則0~20 s內平均速度大小為零,故B正確;由題中圖像可知,0~30 s內的位移大小為2 m,故C錯誤;根據s t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5 s末的速度與15 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錯誤。7.選C s t圖像中,質點a的位移大小和方向周期性變化,說明質點a做周期性的往返運動,故A正確;由題圖知,0~t′時間內,a和b質點的初位置都在坐標原點,末位置都在s=-5 m處,所以位移大小均為 5 m,故B正確,C錯誤;0~t0時間內,a質點的路程是 5×6 m=30 m,b質點的路程為 5×2 m=10 m,所以a質點的路程是b質點路程的 3 倍,位移都是0,故D正確。8.選C 由題圖可知車頭到達該監測點與車尾離開監測點的時間間隔為1.0 s,故車速為v==22 m/s。故選項C正確。9.選AB 根據加速度的定義知,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則a= m/s2=-10 m/s2,負號表示加速度方向與規定的正方向相反,即豎直向下,A正確;由位移的定義知,這段時間內的總位移為零,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知,平均速度為零,B正確;質點做勻變速運動,每時每刻的加速度都相同,在最高點速度為零,但加速度大小仍為10 m/s2,方向豎直向下,C錯誤;在出發點兩時刻的瞬時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D錯誤。10.選BC 楓葉下落過程中的位移h≥10 m,則平均速度=≥2 m/s,故A錯誤,B正確;楓葉剛著地時的瞬時速度可能等于2 m/s,但并不一定等于2 m/s,故C正確,D錯誤。11.選AC 由題圖知,4 s內甲的位移大小為Δs甲=2 m-0=2 m,乙的位移大小為 Δs乙=2 m-0=2 m,可見,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甲、乙運動時間也相等,因此平均速度相等,A正確;4 s時兩物體到達同一位置,因此兩物體相遇,B錯誤;由位移—時間圖像可知,兩個物體 2 s末縱坐標值之差最大,兩物體相距最遠,最遠距離為Δs=4 m-1 m=3 m,C正確;由于位移—時間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以從題圖中看出乙物體的速度(斜率)始終為正值,即速度方向始終與規定的正方向相同,甲物體前2 s內速度為正,2 s末到4 s末速度為負,故前2 s內速度方向與規定的正方向相同,2 s末到 4 s末的速度方向與規定的正方向相反,故D錯誤。12.選BCD s t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因為BC∥OA,所以t1~t2時間內兩車速度相等,距離不變,故A錯誤;因為OC∥AB,所以甲車在0~t1時間內的速度等于乙車在t3時刻的速度,故B正確;t2時刻甲車位移大于乙車位移,所以甲車在乙車的前方,故C正確;0~t3時間內甲車的位移等于乙車的位移,所以0~t3時間內甲車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車的平均速度,故D正確。13.解析:如圖所示,質點由位置A向北運動了4 m,又轉向東運動了3 m,然后轉向南運動了8 m,到達D點,在上面的過程中質點運動的路程l=4 m+3 m+8 m=15 m;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的距離,s= m=5 m,方向為由A點指向D點。答案:見解析14.解析:列車加速過程的初速度為v0=0,末速度為v1=100 m/s,用時t1=250 s,列車在該過程的加速度a1==0.4 m/s2,加速度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列車減速過程的初速度為v1=100 m/s,末速度為v2=0,用時t2=300 s,列車在該過程的加速度a2==≈-0.33 m/s2,負號表示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即減速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0.33 m/s2。答案:0.4 m/s2 0.33 m/s215.解析:(1)在各時間段內的位移大小分別為:x1=4×10 m=40 m,x2=3×20 m=60 m,x3=2×20 m=40 m,位移是矢量,是指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整個運動過程中的位移大小s= m=100 m,路程l=x1+x2+x3=140 m。(2)整個過程運動的總時間t=t1+t2+t3=10 s+20 s+20 s=50 s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v== m/s=2 m/s。答案:(1)100 m 140 m (2)2 m/s16.解析:(1)由題圖可知:在開始5 s內,先由s1=10 m到s2=30 m,再到s3=0,總路程為l=20 m+30 m=50 m;開始5 s內的位移為s=s3-s1=-10 m,開始5 s內的平均速度為== m/s=-2 m/s,方向沿s軸負方向。(2)v t圖像如圖所示。答案:(1)50 m 2 m/s,方向沿s軸負方向(2)見解析圖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