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章 第3節 速度(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物理 魯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章 第3節 速度(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物理 魯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3節 速 度(強基課—逐點理清物理觀念)
課標要求 層級達標
1.理解速度。2.結合瞬時速度概念的建構,體會研究物理問題的極限方法。 學考層級 1.形成初步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應用概念能解決實際問題。2.通過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比較,對瞬時速度的測量方法有所了解。
選考層級 1.能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別與聯系。2.通過實例的比較,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并能進行相應的計算。
逐點清(一) 平均速度
[多維度理解]
1.定義:物體運動的________與所用________之比。
2.大小:=______。
3.方向:與________的方向相同。
4.單位:國際單位制單位為米每秒,符號為m/s。其他單位有km/h、cm/s等。
5.物理意義:
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物體________________和方向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不一定是各速度的平均值。在求解平均速度時要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用位移與對應時間之比進行求解。
(2)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對應的位移的方向相同。
(3)在勻速直線運動中,不同位移的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全方位練明]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的。(  )
(2)物體的平均速度為零,則物體處于靜止狀態。(  )
(3)汽車儀表盤上顯示的速度為汽車的平均速度。(  )
2.(2024年1月·吉林、黑龍江高考適應性演練)如圖,齊齊哈爾到長春的直線距離約為400 km。某旅客乘高鐵從齊齊哈爾出發經哈爾濱到達長春,總里程約為525 km,用時為2.5 h。則在整個行程中該旅客(  )
A.位移大小約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60 km/h
B.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60 km/h
C.位移大小約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210 km/h
D.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210 km/h
3.掃地機器人因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已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某次開發測試,科研人員9時35分在A處啟動掃地機器人,經30分鐘在B處完成清掃工作,其規劃式清掃路線如圖所示。相關數據表明:機器人清掃路線的總長度為60.2 m,A、B的距離為9.6 m。關于本次測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9時35分”表示時間,“30分鐘”表示時刻
B.科研人員研究清掃路線時,能將機器人視為質點
C.機器人在該過程中的位移大小為60.2 m
D.機器人在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約為0.03 m/s
逐點清(二) 瞬時速度
[多維度理解]
1.定義:物體在某________(時刻)的速度。
2.大小:又叫瞬時________;當t非常小時,就可以看作某位置(時刻)的____________。
3.方向:與物體的________方向相同,是矢量。
4.單位:m/s。
5.物理意義:精確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典例] 下列關于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平均速度=,當t充分小時,該式可表示經過某位置的瞬時速度
B.勻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
C.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確描述運動的快慢
D.只有瞬時速度可以精確描述運動的快慢
聽課記錄:
[辨析比較]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比較
項目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
區別 物理意義 反映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物體運動的快慢及方向 精確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及方向
對應關系 對應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 對應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
矢量性 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與運動方向不一定相同 方向就是物體的運動方向,與位移方向不一定相同
聯系 ①都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都是矢量,單位都是m/s②當位移足夠小或時間足夠短時,可以認為瞬時速度就等于平均速度③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
[全方位練明]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時間內物體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時速度精確反映物體在某個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運動快慢。(  )
(2)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  )
(3)子彈以速度v從槍口飛出,v指的是平均速度。(  )
2.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高鐵系統,高鐵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張世界名片。如圖所示為運行的高鐵車廂內實時顯示相關信息的顯示屏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10:23”表示時間,“297 km/h”表示平均速度
B.“10:23”表示時間,“297 km/h”表示瞬時速度
C.“10:23”表示時刻,“297 km/h”表示平均速度
D.“10:23”表示時刻,“297 km/h”表示瞬時速度
3.用如圖所示的計時裝置可以近似測出氣墊導軌上滑塊的瞬時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塊上的遮光條的寬度為4 mm,遮光條經過光電門的遮光時間為0.04 s。
(1)則滑塊經過光電門位置時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
(2)為使更接近瞬時速度,正確的措施是________。
A.換用寬度更窄的遮光條
B.換用寬度更寬的遮光條
C.提高測量遮光條寬度的精確度
D.使滑塊的釋放點更靠近光電門
逐點清(三) 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
[多維度理解]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區別與聯系
  物理量比較項目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區別 定義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標矢性 矢量 標量
意義 粗略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 粗略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聯系 都對應某段位移(或路程),是過程量
都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單位相同,國際單位是m/s
計算公式都可以寫成=的形式,但s的意義不同(表示平均速度時,s指位移;表示平均速率時,s指路程)
在單向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典例] 如圖所示,某同學的家在圖中的A點,學校在圖中的D點,該同學每天上學沿著馬路從家里出發經B、C兩地到達學校,共用15分鐘,A、C、D恰好在一條直線上,求:
(1)從家到學校的位移大小及路程;
(2)從家到學校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
嘗試解答:
[全方位練明]
1.“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績反映了人體的靈敏素質,測定時,受試者聽到口令起跑,測試員同時開始計時,如圖所示,受試者從起點A全力跑向5 m處的B點用手觸摸折返線后返回A點,然后依次到C點、A點、D點最終返回A點,所用時間即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績。現測得某受試者成績為7.50 s。該受試者在測試全過程中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別為(  )
A.0,0 B.4 m/s,0
C.2 m/s,0 D.30 m/s,3 m/s
2.(2023·福建高考)“祝融號”火星車沿如圖所示路線行駛,在此過程中揭秘了火星烏托邦平原淺表分層結構,該研究成果被列為“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首。“祝融號”從著陸點O處出發,經過61天到達M處,行駛路程為585米;又經過23天,到達N處,行駛路程為304米。已知O、M間和M、N間的直線距離分別約為463米和234米,則火星車(  )
A.從O處行駛到N處的路程為697米
B.從O處行駛到N處的位移大小為889米
C.從O處行駛到M處的平均速率約為20米/天
D.從M處行駛到N處的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0米/天
第3節 速 度
逐點清(一) 
[多維度理解]
1.位移 時間 2. 3.位移 5.運動的快慢
[全方位練明]
1.(1)√ (2)× (3)×
2.選B 位移是起點到終點的有向線段,則在整個行程中該旅客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v== km/h=160 km/h,故選B。
3.選B “9時35分”表示時刻,“30分鐘”表示時間,A錯誤;科研人員研究清掃路線時,機器人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忽略,故能將機器人視為質點,B正確;根據位移的定義可知,機器人在該過程中的位移大小為9.6 m,C錯誤;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可得,機器人在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約為==≈0.005 m/s,D錯誤。
逐點清(二) 
[多維度理解]
1.位置 2.速率 瞬時速度 3.運動
[典例] 選C 平均速度=,當t充分小時,該式可表示經過某位置的瞬時速度,故A正確;勻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故B正確;瞬時速度可以精確描述運動的快慢,但平均速度不能精確描述運動的快慢,故C錯誤,D正確。
[全方位練明]
1.(1)√ (2)√ (3)×
2.選D “10:23”表示時刻,“297 km/h”表示瞬時速度,故D正確,A、B、C錯誤。
3.解析:(1)== m/s=0.1 m/s。
(2)瞬時速度表示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過某一位置時)的速度,當Δt→0時,可看成物體的瞬時速度,Δs越小,Δt也就越小,A項正確,B項錯誤;提高測量遮光條寬度的精確度,不能減小Δt,C項錯誤;使滑塊的釋放點更靠近光電門,滑塊通過光電門時的速度可能更小,時間更長,D項錯誤。
答案:(1)0.1 m/s (2)A
逐點清(三) 
[典例] 解析:(1)A到C的位移大小為
sAC== m=1 000 m
A到D的位移大小為sAD=sAC+sCD=1 000 m+800 m=1 800 m
A到D的路程為lAD=lAB+lBC+lCD=600 m+800 m+800 m=2 200 m。
(2)A到D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m/s=2 m/s
A到D的平均速率為v′]== m/s≈2.44 m/s。
答案:(1)1 800 m 2 200 m
(2)2 m/s 2.44 m/s
[全方位練明]
1.選B 路程等于運動軌跡的長度,所以受試者的路程l=(5+5)×3 m=30 m,平均速率:v===4 m/s;位移s=0,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則平均速度為零。故B正確,A、C、D錯誤。
2.選D 由題意可知從O到N處的路程為lON=lOM+lMN=585 m+304 m=889 m,故A錯誤;位移的大小為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因“祝融號”行駛路徑是一條曲線,則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故B錯誤;平均速率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故從O行駛到M處的平均速率為OM==米/天≈9.59米/天,故C錯誤;平均速度大小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則從M行駛到N處的平均速度大小為MN==米/天≈10米/天,故D正確。(共70張PPT)
速 度
(強基課—逐點理清物理觀念)
第3節
課標要求 層級達標
1.理解速度。 2.結合瞬時速度概念的建構,體會研究物理問題的極限方法。 學考層級 1.形成初步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應用概念能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比較,對瞬時速度的測量方法有所了解。
選考層級 1.能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別與聯系。
2.通過實例的比較,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并能進行相應的計算。
1
逐點清(一) 平均速度
2
逐點清(二) 瞬時速度
3
逐點清(三) 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
4
課時跟蹤檢測
CONTENTS
目錄
逐點清(一) 平均速度
多維度理解
位移
時間
位移
4.單位:國際單位制單位為米每秒,符號為m/s。其他單位有km/h、cm/s等。
5.物理意義:
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物體___________和方向的物理量。
運動的快慢
[微點撥]
(1)平均速度不一定是各速度的平均值。在求解平均速度時要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用位移與對應時間之比進行求解。
(2)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對應的位移的方向相同。
(3)在勻速直線運動中,不同位移的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的。 ( )
(2)物體的平均速度為零,則物體處于靜止狀態。 ( )
(3)汽車儀表盤上顯示的速度為汽車的平均速度。 ( )
全方位練明

×
×
2.(2024年1月·吉林、黑龍江高考適應性演練)如圖,齊齊哈爾到長春的直線距離約為400 km。某旅客乘高鐵從齊齊哈爾出發經哈爾濱到達長春,總里程約為525 km,用時為2.5 h。則在整個行程中該旅客(  )
A.位移大小約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60 km/h
B.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60 km/h
C.位移大小約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210 km/h
D.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210 km/h

3.掃地機器人因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已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某次開發測試,科研人員9時35分在A處啟動掃地機器人,經30分鐘在B處完成清掃工作,其規劃式清掃路線如圖所示。相關數據表明:機器人清掃路線的總長度為60.2 m,A、B的距離為9.6 m。關于本次測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9時35分”表示時間,“30分鐘”表示時刻
B.科研人員研究清掃路線時,能將機器人視為質點
C.機器人在該過程中的位移大小為60.2 m
D.機器人在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約為0.03 m/s

逐點清(二) 瞬時速度
多維度理解
位置
速率
瞬時速度
運動

[辨析比較]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比較
項目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
區別 物理意義 反映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物體運動的快慢及方向 精確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及方向
對應關系 對應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 對應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
矢量性 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與運動方向不一定相同 方向就是物體的運動方向,與位移方向不一定相同
聯系 ①都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都是矢量,單位都是m/s
②當位移足夠小或時間足夠短時,可以認為瞬時速度就等于平均速度
③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
續表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時間內物體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時速度精確反映物體在某個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運動快慢。 ( )
(2)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 ( )
(3)子彈以速度v從槍口飛出,v指的是平均速度。 ( )
全方位練明


×
A.“10:23”表示時間,“297 km/h”表示平均速度
B.“10:23”表示時間,“297 km/h”表示瞬時速度
C.“10:23”表示時刻,“297 km/h”表示平均速度
D.“10:23”表示時刻,“297 km/h”表示瞬時速度
解析: “10:23”表示時刻,“297 km/h”表示瞬時速度,故D正確,A、B、C錯誤。

0.1 m/s
A
逐點清(三) 平均速度與
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區別與聯系
多維度理解
續表
(2)從家到學校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
全方位練明
A.0,0 B.4 m/s,0
C.2 m/s,0 D.30 m/s,3 m/s

A.從O處行駛到N處的路程為697米
B.從O處行駛到N處的位移大小為889米
C.從O處行駛到M處的平均速率約為20米/天
D.從M處行駛到N處的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0米/天
解析:由題意可知從O到N處的路程為lON=lOM+lMN=585 m+304 m=889 m,故A錯誤;

課時跟蹤檢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級——學考達標
1.為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采用的方法有(  )
①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的運動越快
②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的運動越慢
③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通過的位移大小,位移越長的運動越快
④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通過的位移大小,位移越長的運動越慢
6
7
8
9
10
11
12
13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的運動越慢,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通過的位移大小,位移越長的運動越快,可知②③正確。故選C。
1
2
3
4
5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2023·江蘇高考)電梯上升過程中,某同學用智能手機記錄了電梯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電梯加速上升的時段是(  )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電梯上升,由速度時間圖像可知,電梯加速上升的時段為20.0 s到30.0 s。故選A。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A.電動自行車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B.電動自行車限速20 km/h,指的是瞬時速度
C.交通事故發生時,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D.在某一路段行駛的速度,指的是瞬時速度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電動自行車限速20 km/h,是指電動自行車最高時速即為瞬時速度,故A錯誤,B正確;交通事故發生時,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碰撞瞬間的速度即瞬時速度,故C錯誤;在某一路段行駛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故D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5.(2024·東營高一月考)汽車越野場地賽是一種在封閉式賽道上進行的汽車比賽,車手們駕駛各類越野車馳騁于泥濘的賽道之中,如脫韁野馬,漂移過彎、騰空飛起、越過各種坡道,驚險場景讓人目不暇接,現場觀眾一陣陣掌聲響徹賽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路程為0
B.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平均速度為0
C.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平均速率為0
D.某時刻車輛儀表盤上顯示30 km/h,此值為車輛運動的平均速度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路程不為0,則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平均速率不為0,故A、C錯誤;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位移為0,則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平均速度為0,故B正確;某時刻車輛儀表盤上顯示30 km/h,此值為車輛運動的瞬時速度大小,故D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6.高速路上堵車,小東聽到導航儀提醒“前方路段擁堵3公里,預計通行時間24分鐘”,根據導航儀提醒,下列推斷合理的是(  )
A.汽車將勻速通過前方3公里
B.能夠計算出此時車輛的速度是0.125 m/s
C.若此時離目的地還有30公里,到達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鐘
D.通過前方這3公里的過程中,車輛的平均速率大約為7.5 km/h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7.(2024·武漢高一檢測)(多選)小紅用手機拍攝小球沿貼有標尺的水平面運動的過程,分析視頻記錄的圖像,獲得4個連續相等時間間隔(每個時間間隔均為T)內小球的位置及位置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已知小球在B、D兩點的瞬時速度分別為v、v′,則(  )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A.向上爬的過程中,經過中點時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B.甲在最高點的速度一定大于乙在最高點的速度
C.從頂端返回的過程中,甲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全過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一樣大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16分)如圖所示是做直線運動的物體M在
0~5 s的位移—時間(s-t)圖像,求:
(1)M在前3 s的平均速度;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M在t=3 s時的瞬時速度;
答案:0
解析:1~4 s內物體處于靜止狀態,則t=3 s時,瞬時速度v=0。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M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4)M在全程的平均速率。
答案:5 m/s
2
3
4課時跟蹤檢測(三) 速 度
(選擇題1~8小題,每小題4分;10~12小題,每小題6分。本檢測卷滿分80分)
A級——學考達標
1.為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采用的方法有(  )
①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的運動越快
②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的運動越慢
③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通過的位移大小,位移越長的運動越快
④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通過的位移大小,位移越長的運動越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江蘇高考)電梯上升過程中,某同學用智能手機記錄了電梯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電梯加速上升的時段是(  )
A.從20.0 s到30.0 s B.從30.0 s到40.0 s
C.從40.0 s到50.0 s D.從50.0 s到60.0 s
3.相機固定,用同一張底片對著向右運動的小球每隔0.02 s閃光一次,得到的照片如圖所示,則小球在圖中整個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2.5 m/s B.1.25 m/s
C.0.63 m/s D.0.83 m/s
4.電動自行車以其時尚、方便、快捷深受人們的喜愛,但由電動自行車引發的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學習交通安全常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是確保人們交通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按規定電動自行車在城區限速20 km/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動自行車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B.電動自行車限速20 km/h,指的是瞬時速度
C.交通事故發生時,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D.在某一路段行駛的速度,指的是瞬時速度
5.(2024·東營高一月考)汽車越野場地賽是一種在封閉式賽道上進行的汽車比賽,車手們駕駛各類越野車馳騁于泥濘的賽道之中,如脫韁野馬,漂移過彎、騰空飛起、越過各種坡道,驚險場景讓人目不暇接,現場觀眾一陣陣掌聲響徹賽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路程為0
B.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平均速度為0
C.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平均速率為0
D.某時刻車輛儀表盤上顯示30 km/h,此值為車輛運動的平均速度
6.高速路上堵車,小東聽到導航儀提醒“前方路段擁堵3公里,預計通行時間24分鐘”,根據導航儀提醒,下列推斷合理的是(  )
A.汽車將勻速通過前方3公里
B.能夠計算出此時車輛的速度是0.125 m/s
C.若此時離目的地還有30公里,到達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鐘
D.通過前方這3公里的過程中,車輛的平均速率大約為7.5 km/h
7.(2024·武漢高一檢測)(多選)小紅用手機拍攝小球沿貼有標尺的水平面運動的過程,分析視頻記錄的圖像,獲得4個連續相等時間間隔(每個時間間隔均為T)內小球的位置及位置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已知小球在B、D兩點的瞬時速度分別為v、v′,則(  )
A.比更接近v
B.比更接近v
C.比更接近v′
D.比更接近v′
8.某人爬山,從山腳爬上山頂,然后又從原路返回到山腳,上山的平均速率為v1,下山的平均速率為v2,則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 B.,
C.0, D.0,
9.(14分)如圖所示,一質點沿半徑r=20 cm的圓周自A點出發沿逆時針方向勻速率運動,在2 s內運動圓周到達B點,π取3.14。求:
(1)質點的位移s和路程l;
(2)質點平均速度的大小v和平均速率v率;
(3)質點運動到B點時瞬時速度的大小vB。
B級——選考進階
10.(2024·泰安高一統考期末)在某次伐木工攀爬大賽中,伐木工甲和乙同時開始攀爬,伐木工甲率先爬到頂端,結果卻是乙第一個返回到出發點,則(  )
A.向上爬的過程中,經過中點時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B.甲在最高點的速度一定大于乙在最高點的速度
C.從頂端返回的過程中,甲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全過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一樣大
11.如圖,A、B兩球用輕桿連接,繞過O點垂直于紙面的軸轉動,已知OA=2OB,則(  )
A.轉動半周時,A、B兩球位移大小相等
B.轉動半周時,A球和B球的平均速度相同
C.轉動一周時,A球的路程大于B球的路程
D.轉動一周時,A球的平均速度大于B球的平均速度
12.有一身高為H的田徑運動員正在進行100 m的國際短跑比賽,在終點處,有一站在跑道旁邊的攝影記者用照相機給他拍攝沖線動作。攝影記者使用的照相機的光圈(控制進光量的多少)是16,快門(曝光時間)是 s。得到照片后,測得照片中人的高度為h,胸前號碼布上模糊部分的寬度是ΔL,則(  )
A.運動員100 m跑所用的時間是
B.運動員到達終點時的瞬時速度大小為60ΔL
C.運動員到達終點時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D.運動員100 m跑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13.(16分)如圖所示是做直線運動的物體M在0~5 s的位移—時間(s t)圖像,求:
(1)M在前3 s的平均速度;
(2)M在t=3 s時的瞬時速度;
(3)M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4)M在全程的平均速率。
課時跟蹤檢測(三)
1.選C 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的運動越慢,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通過的位移大小,位移越長的運動越快,可知②③正確。故選C。
2.選A 電梯上升,由速度時間圖像可知,電梯加速上升的時段為20.0 s到30.0 s。故選A。
3.選D 由題圖可知,全程的位移為s=6 cm-1 cm=5 cm,時間t=3×0.02 s=0.06 s,則全程的平均速度==≈0.83 m/s,D正確。
4.選B 電動自行車限速20 km/h,是指電動自行車最高時速即為瞬時速度,故A錯誤,B正確;交通事故發生時,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碰撞瞬間的速度即瞬時速度,故C錯誤;在某一路段行駛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故D錯誤。
5.選B 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路程不為0,則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平均速率不為0,故A、C錯誤;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位移為0,則車手駕車沿賽道行駛一周回到初始位置平均速度為0,故B正確;某時刻車輛儀表盤上顯示30 km/h,此值為車輛運動的瞬時速度大小,故D錯誤。
6.選D 根據導航儀的提示,不能判斷出汽車是否做勻速運動及汽車此時的運動狀態,故A、B錯誤;由于“前方路段擁堵3公里,預計通行時間24分鐘”,可知通過前方這3公里的過程中,車子的平均速率大約為===7.5 km/h,但不能據此判斷出3 km以后汽車做怎樣的運動,所以并不能判斷出到達目的地所需要的時間,故C錯誤,D正確。
7.選AC 根據平均速度的表達式有=,當Δt→0時,該平均速度能夠表示t時刻的瞬時速度,即時間間隔Δt越小,該段時間間隔內的平均速度越接近于瞬時速度,由于2T<3T,可知比更接近v,故A正確,B錯誤;根據上述可知,由于2T<4T,則比更接近v′,故C正確,D錯誤。
8.選D 整個過程總位移為零,則平均速度為零;設從山腳到山頂的路程為s,則全程平均速率==。故選項D正確。
9.解析:(1)質點的位移是由A點指向B點的有向線段,則位移大小為線段AB的長度,
由題圖中幾何關系可知位移大小
s==r≈28.3 cm,
位移的方向由A點指向B點,
質點的路程為軌跡的長度,則
l=·2πr=×2π×20 cm=94.2 cm。
(2)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得
v===0.141 5 m/s
根據平均速率的定義得
v率===0.471 m/s。
(3)質點運動的速率不變,所以質點運動到B點時,瞬時速度大小等于平均速率,即vB=v率=0.471 m/s。
答案:(1)28.3 cm,方向由A點指向B點 94.2 cm 
(2)0.141 5 m/s 0.471 m/s (3)0.471 m/s
10.選D 根據題意,無法比較甲、乙在中點時的速度,故A錯誤;甲、乙在最高點的速度都為零,甲在最高點的速度等于乙在最高點的速度,故B錯誤;從頂端返回的過程中,甲、乙的位移相等,伐木工甲率先爬到頂端,乙先返回到出發點,說明從頂端返回的過程中,乙所用的時間較短,根據=可知從頂端返回的過程中甲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乙的平均速度,故C錯誤;全過程中,甲、乙的位移相等,均為零,故甲、乙的平均速度一樣大,故D正確。
11.選C 設OB=r,則轉動半周時,由幾何關系知,A球位移大小為xA=4r,B球位移大小為xB=2r,因為平均速度為=,時間相等,但兩者位移大小不相等,所以兩球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A、B錯誤;轉動一周時A球路程為4πr,B球路程為2πr,即轉動一周時,A球的路程大于B球的路程,故C正確;轉動一周時,兩球位移大小均為零,則平均速度均為零,故D錯誤。
12.選C 100 m的成績指的是總時間,運動員的運動過程是一個變速運動,故無法求得運動時間,A錯誤;胸前號碼布上的模糊部分的寬度為ΔL,即為兩次曝光時運動員底片上的位移,根據運動員底片上的高度和實際高度的比例即可求得兩次曝光的實際位移為s=,所以沖刺時的瞬時速度v==,B錯誤,C正確;100 m內的平均速度等于總位移除以總時間,因無法求得運動時間,所以無法求出平均速度,D錯誤。
13.解析:(1)前3 s的位移s1=(15-5)m=10 m
則前3 s的平均速度1= m/s,方向沿s軸的正方向。
(2)1~4 s內物體處于靜止狀態,則t=3 s時,瞬時速度v=0。
(3)全程的位移s2=(0-5)m=-5 m
全程的平均速度2== m/s=-1 m/s
負號表示方向沿s軸的負方向。
(4)全程的路程l=(15-5+15)m=25 m
平均速率′== m/s=5 m/s。
答案:(1) m/s,方向沿s軸的正方向 (2)0 (3)-1 m/s,負號表示方向沿s軸的負方向
(4)5 m/s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秭归县| 勐海县| 韶山市| 广饶县| 全椒县| 资兴市| 会理县| 都匀市| 安宁市| 新竹县| 赫章县| 钦州市| 灌南县| 汉寿县| 凤城市| 凯里市| 达州市| 泰州市| 镇安县| 澜沧| 永安市| 札达县| 大同县| 德安县| 基隆市| 山阴县| 龙海市| 安塞县| 安泽县| 内丘县| 石嘴山市| 平谷区| 塘沽区| 清镇市| 佳木斯市| 稻城县| 闸北区| 东海县| 原阳县| 富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