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高一第一學期“七校聯考”物理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一、選擇題:共10小題,共4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7 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4分;第8~10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6分,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1. 《墨經》中對時間概念下了正確的定義:“久,彌異時也”.下列關于時間和時刻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上午8:30上第一節課,上午8:30表示的是時間B. 時鐘指針所指的某一位置表示的是時刻C. 3 s內與第3 s內指的是同一段時間D. 第2 s指的是從第2 s末到第3 s初2. 如圖所示,用手拉彈簧使彈簧伸長,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r/>A. 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B. 拉彈簧的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C. 發生形變后的彈簧對手指產生彈力D. 手對彈簧的拉力和彈簧對手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3. 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地球儀上,P點為赤道與0°經線的交點,Q點為赤道與東經90°經線的交點。一只螞蟻從P點沿0°經線向北爬行到北極點,然后又沿東經90°經線向南爬行到Q點,則螞蟻從P點運動到Q點的整個過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別為( )A. 路程為2πR,位移大小為2R B. 路程為πR,位移大小為RC. 路程為πR,位移大小為R D. 路程為2πR,位移大小為R4. 物理關系式不僅反映了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也確定了單位間的關系。初中階段我們學習了一個物體在力F的作用下沿著力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l,這個力對物體做的功W=F·l,以及功的單位J(焦),下列組合單位與J(焦)相同的是( )A. B. N·s C. D.5. 如圖所示,在一輛表面光滑且足夠長小車上,有質量為和的兩個小球(),兩個小球隨車一起運動,當車突然停止運動時,若不考慮其他阻力,則兩個小球( )A. 一定相碰 B. 不一定相碰C. 一定不相碰 D. 無法確定6. 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量的關系實驗中,因單根彈簧的彈性限度有限,某同學將兩根同樣的輕質彈簧并聯起來,如圖所示,測得兩根彈簧的勁度系數為,則單根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A. B. C. D.7. 猴子從豎直桿的頂端由靜止開始沿桿勻加速下滑,滑過桿長的后改為勻減速下滑,最后剛好到達地面。則猴子加速階段和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 )A. 2:3 B. 3:2 C. 2:1 D. 1:28. 下圖中可以表示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是( )A. B. C. D.9. A、B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從此刻開始計時,兩物體的位移—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時間內,關于兩物體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物體A的速度越來越大B. 時間內,物體A的速度始終大于物體B的C. 時間內,兩物體的距離先變大后變小D. 時間內,兩物體的平均速率相等10. 如圖,快遞員工通過傾斜傳送帶將包裹從A處運往較低的B處,傳送帶與水平面的夾角θ,且始終以一定速度v逆時針轉動。在某時刻將小包裹(看作質點)輕放在傳送帶的A處,小包裹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則關于小包裹從A運動到B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若μC. 若μ>tanθ,則可能先加速再勻速 D. 若μ>tanθ,則可能先加速再減速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 某同學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測定沙桶的加速度,連接在小車后面的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實驗時通過改變沙桶的質量,實現外力的改變,桌面水平,與小車相連的細線與桌面平行,重力加速度g = 9.80 m/s2。(1)若某次實驗中測得沙桶及滑輪的總質量為0.253 kg,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10 N,則本次實驗中沙桶加速度的理論值a1 = __________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2)若該次實驗結束后,得到如圖乙所示的紙帶,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 = 0.1 s,用刻度尺測得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分別是s1 = 2.35 cm、s2 = 5.21 cm、s3 = 7.11 cm、s4 = 8.89 cm,則該次實驗中紙帶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端與小車相連,沙桶加速度的實驗值a2 = __________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3)沙桶加速度的理論值與實驗值不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個原因即可)。12. 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彈簧測力計A掛于固定點,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M,彈簧測力計B的一端用細線系于點,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結點靜止在某位置。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并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點的位置和拉線的方向。(1)本實驗所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A. 理想實驗法 B. 控制變量法C. 等效替代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2)下列的實驗要求中不必要的是( ?。?br/>A. 細線與之間的夾角應盡可能大于B. 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方向,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點靜止在同一位置C. 細線應盡可能長一些D. 應測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3)某次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讀數為______N;(4)圖丙是在白紙上根據實驗結果畫出的力的圖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圖中的是力和合力的理論值B. 圖中是力和合力的理論值C. 是力和合力的實際測量值D. 本實驗將細繩都換成橡皮條,同樣能達到實驗目的13. 靜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車,質量為5kg,在5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直線運動,2s內勻加速前進了4m,g取10m/s2,在這個過程中:(1)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多少;(2)小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多少。14. 用三根細線a、b、c將重力均為G兩個小球1和2連接,并懸掛如圖所示。兩小球處于靜止狀態,細線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細線c水平。求:(1)細線a、c分別對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2)細線b對小球2拉力大小。15. 為迎接市高中男子足球聯賽,學校足球隊演練了“邊路突破,下底傳中”的戰術,即攻方隊員帶球沿邊線前進,到底線附近進行傳中。如圖所示,足球場長100m、寬75m,攻方前鋒小張在中線處將足球沿邊線向前踢出,足球在地面上的運動可視為初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的勻減速直線運動。(1)若無人觸及被踢出后的足球,求足球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時間并判斷此種情況下足球是否會滾出底線;(2)若在足球踢出的同時,小張沿邊線向前追趕足球,追趕過程的運動可視為初速度為零、加速度大小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求他追上足球前與足球間的最大距離;(3)若在(2)中情況下,小張的速度增大到最大速度后,以此最大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請通過計算判斷他能否在足球停下前追上足球。2024-2025學年度高一第一學期“七校聯考”物理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一、選擇題:共10小題,共4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7 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4分;第8~10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6分,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1題答案】【答案】B【2題答案】【答案】D【3題答案】【答案】C【4題答案】【答案】A【5題答案】【答案】C【6題答案】【答案】C【7題答案】【答案】D【8題答案】【答案】B【9題答案】【答案】CD【10題答案】【答案】A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題答案】【答案】(1)1.10(2) ①. 左 ②. 1.06(3)細線與滑輪間有摩擦,或沙桶運動過程中存在空氣阻力【12題答案】【答案】(1)C (2)AB(3)3.80 (4)ACD【13題答案】【答案】(1)(2)【14題答案】【答案】(1) ,;(2)【15題答案】【答案】(1),不會(2)(3)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