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1 聲現象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擬)物理真題分類匯編,研真題,明考向。為了進一步配合廣大師生復習備考,21教育重磅推出《(2021-2025)五年中考真題和一年模擬分類匯編》系列。本套資料設計科學,根據地區試題匯編,按照知識點構成情況,將試題分解組合,全面呈現各學科知識點在五年中考和一年模擬題中的考查情況,是考生掌握當地中考命題動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復習備考不可或缺的精品資料!1.(2025 揚州)“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頻率2.(2025 連云港)音樂課上兩位同學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同一首樂曲,我們僅憑聲音就能夠分辨出不同的樂器,主要是因為它們聲音的( )A.音色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調不同 D.聲速不同3.(2025 蘇州)蘇州評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中常用到琵琶、三弦等樂器,如圖所示。當演奏者撥動琴弦時,弦因 而發出聲音,且撥的力度越大,聲音的 越大;聽眾能分辨出琵琶和三弦發出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不同。4.(2024 宿遷)開考前,考點廣播都要播放人文提醒,廣播用的喇叭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傳播速度 D.音色5.(2024 徐州)如圖所示,我國賈湖遺址出土的鶴骨笛,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打孔的鶴骨可以吹奏出音樂。按住不同的孔,吹奏的聲音有不同的(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音量6.(2024 無錫)歌曲《東方紅》簡譜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數字符號表示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速度7.(2024 鎮江)琴、瑟是中國古代樂器,《詩經》中記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奏樂時聽眾能分辨出琴和瑟發出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A.音調 B.振幅 C.音色 D.響度8.(2024 南京)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頰可以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B.用更大的力敲鼓可以改變鼓面振動的頻率C.根據響度可以區分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D.道路兩旁種植行道樹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9.(2024 常州)如圖所示,撥尺發聲實驗中,多次改變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相同的力撥動尺端,尺發出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聲音主要指其( )A.響度不同 B.音調不同 C.音色不同 D.聲速不同10.(2024 南通)南通板鷂風箏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面綴滿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圖。風箏升空后哨口發出低、中、高音,聲音的這一特征指的是(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11.(2024 揚州)上課時,老師調節擴音器的音量旋鈕,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傳播速度12.(2024 蘇州)如圖所示,將鋼尺一端緊壓在桌邊上,保持伸出桌邊長度不變,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發出的聲音不同的是(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速度13.(2024 鎮江)汽車鳴笛是由于喇叭 發聲,聲音通過 傳入人耳,如圖在高架路某些路段兩側設有板墻,其作用是在 控制噪聲。14.(2024 泰州)“水韻江蘇 梅香泰州”2024央視戲曲頻道元宵特別節目在泰州望海樓景區錄制。錄制現場,京胡發出的聲音是由發聲體 產生的,琴師演奏時用手按壓弦的不同位置,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15.(2024 常州)如圖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發聲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燭焰隨著聲音晃動。喇叭的紙盆由于 產生聲音,聲音通過 傳播到燭焰處,燭焰晃動說明聲音具有 。16.(2024 鹽城)在音樂會演奏前,雙簧管樂手發出A音,其他樂手都要以這個A音為基準對其樂器進行校音,這是利用了A音的 。雙簧管發出的聲音通過 傳到觀眾耳朵。17.(2024 蘇州)為了研究聲波、電磁波能否在真空中傳播,小明將手機A的“背景燈光提示”功能(手機接收到信號后有燈光顯示)和“來電鈴聲”功能打開后懸掛在密閉的真空罩中罩好。連接抽氣機抽氣一段時間后,用手機B呼叫手機A,發現手機A燈光亮了卻幾乎聽不到鈴聲。由此,小明得出結論: 能在真空中傳播, 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小華卻認為小明的證據不足,聽不到鈴聲可能是罩擋住的。為了補足證據,小華的操作是 。18.(2024 連云港)在音樂社團活動過程中,樂器發出的聲音通過 傳到人耳。人耳能區分鋼琴和長笛發出的聲音,是由于它們所發出聲音的 不同(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聲吶是利用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制成的。19.(2024 無錫)如圖所示,將正在響鈴的鬧鐘懸掛在與抽氣機相連的密閉玻璃罩內,聽到的聲音是鬧鈴 產生的。用抽氣機抽氣,聽到的鈴聲越來越小,由此推測,聲音不能在 中傳播。20.(2024 淮安)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編鐘距今2400余年。敲擊編鐘發出的聲音是由編鐘 產生的;敲擊不同的編鐘,發出聲音的 不同。21.(2023 連云港)我們能辨別出熟悉同學的聲音,從物理學角度講,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聲音的( )A.響度不同 B.音調不同 C.頻率不同 D.音色不同22.(2023 泰州)如圖,古琴演奏家正在演奏名曲《高山流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琴聲響度越大,它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越大B.琴聲是由琴弦振動產生的C.撥動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聲響度不同D.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琴弦,琴聲音調不同23.(2023 鎮江)我們能分辨人工智能語音機器人模仿的是哪位歌唱家的歌聲,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A.響度 B.音色 C.音量 D.音調24.(2023 無錫)如圖是我國最早的樂器之一“塤”,吹奏時能發出宮、商、角、徵、羽五音,相當于現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聲音的(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速度25.(2023 南通)使用藍牙耳機播放音樂時,為了保護聽力,需要適當調小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頻率 D.速度26.(2023 淮安)通過調節藍牙音箱上的“+”“﹣”按鈕可以改變音量大小,這是改變了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速度27.(2023 常州)正常灰鯨的發聲頻率范圍為15Hz~25Hz。生物學家發現變異灰鯨Alice,其發聲頻率為52Hz,導致正常灰鯨“聽不見”Alice的聲音,如圖所示為海豚的發聲頻率和聽覺頻率范圍,灰鯨與海豚同屬海洋哺乳動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鯨聽覺頻率范圍(黑色橫條)很可能是( )A. B.C. D.28.(2023 鎮江)空調工作時由于 會發出聲音,這對我們來說是噪聲,遙控器通過發射 外線將空調切換成“睡眠”模式,可以在 處減弱噪聲。29.(2023 宿遷)琴和瑟是中華民族傳統樂器,通過彈撥琴和瑟的弦可以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琴和瑟可以發聲,是由于弦的 產生的,能辨別兩種樂器發出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不同。30.(2023 連云港)AI智能音箱已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它讓用戶以語音對話的交互方式實現多項功能的操作。當對AI智能音箱發出調大聲音的指令時,音箱就自動改變聲音的 ,音箱內部揚聲器振動的幅度 。31.(2023 無錫)如圖所示,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在豎直方向靜止不動,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觸乒乓球,觀察到乒乓球被彈起,說明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音叉發出的聲音通過 傳入我們的耳中。32.(2023 蘇州)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演奏聲,是因為它們所發聲音的 不同。小明學習時,聽到鄰居家傳來的鋼琴聲,這屬于 (樂音/噪聲)。33.(2023 徐州)制作一組長度不同的PVC管,用膠板拍擊管口就能演奏簡單的音樂。PVC管發出的聲音是由空氣 產生的。拍擊不同長度的PVC管,發出聲音的 不同。由于和其他樂器的材料、結構不同,PVC管發出聲音的 不同。34.(2023 南京)今年五月,第七屆南京市中小學生龍舟大賽成功舉辦。圖示是比賽的一個場景。(1)敲鼓越用力,鼓聲越響,這是通過改變聲源的 來改變聲音的響度,運動員聽到的鼓聲是通過 傳入人耳的。(2)以運動員為參照物,龍舟是 的。(3)某賽隊在500m直道比賽中共用時1min40s,則龍舟的平均速度是 m/s。35.(2022 蘇州)在與聲有關的四幅圖中,屬于在聲源處控制噪聲的是( )A.圖甲居民區街道禁鳴喇叭 B.圖乙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C.圖丙街頭設置的噪聲監測儀 D.圖丁高架路某些路段兩側設有透明板墻36.(2022 宿遷)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王亞平和葉光富兩名宇航員音色相同B.宇航員說話時發出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C.聲音在太空中傳播速度是3×108m/sD.奇妙的實驗引起同學們高聲喝彩,這里的“高”指的是音調高37.(2022 淮安)如圖所示,湖北出土的一套戰國時期的編鐘,依大小排列共65件,能演奏古今樂曲、音域寬廣。“音域”描述的是聲音的( )A.響度 B.音色 C.音調 D.速度38.(2022 鹽城)我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兩側裝有板墻,它的作用主要是減弱噪聲,這種減弱噪聲的方法屬于( )A.在聲源處減弱 B.在傳播過程中減弱C.在人耳處減弱 D.在聲源和人耳處減弱39.(2022 鎮江)編鐘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編鐘大小不同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A.速度 B.音色 C.響度 D.音調40.(2022 南通)初夏的傍晚,鳥鳴悠揚,蛙聲一片,分辨鳥鳴和蛙聲的主要依據是聲音具有不同的( )A.音色 B.音調 C.頻率 D.響度41.(2022 揚州)手鼓社團活動時,敲鼓的力越來越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響度變大 B.響度變小 C.音調變高 D.音調變低42.(2022 常州)2021年7月,我國南海海域,齒鯨發出巨大的超聲波震暈一群小魚,在齒鯨旁觀察的潛水員卻沒有聽到齒鯨發出的聲音。齒鯨發出的聲音( )A.響度大、頻率高 B.響度大、頻率低C.響度小、頻率高 D.響度小、頻率低43.(2022 無錫)初中三年,同學們彼此互相熟悉,甚至能“聞其聲,知其人”,這樣判斷主要依據聲音的( )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聲速44.(2022 蘇州)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她被譽為“百戲之祖”。演唱時以三弦、曲笛等為主要伴奏樂器,撥動三弦時,弦 產生聲音;吹奏曲笛時,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變聲音的 ;兩種樂器相互配合,奏出優美的樂曲,通過 可以辨別它們的聲音。45.(2022 泰州)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舉世矚目,小男孩在國旗傳遞環節中用小號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國》響徹全場。小號聲是由空氣柱的 產生的,觀眾能聽出是小號發出的聲音,這是根據聲音的 來判斷的。46.(2022 徐州)如圖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簽制作的“鳥鳴器”,從管口吹氣,能發出類似鳥叫的聲音,鳥鳴器發聲是由空氣 產生的,拉動棉簽可以改變聲音的 ,根據聲源的差異,鳥鳴器可以與小提琴、笛子、鼓這三種樂器中的 歸為一類。47.(2022 無錫)中考期間,考試鈴聲通過 傳到同學們耳中;考場周圍禁鳴喇叭,是在 處控制噪聲。48.(2022 鎮江)城市山林——鎮江,隨處可聞鳥鳴聲。鳥的發聲器官由于 發出聲音,聲音通過 傳入人耳,對于想安靜學習的同學來說,鳥鳴聲是 (選填“噪聲”或“樂音”)。49.(2021 泰州)下列與聲現象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B.看電視時調節音量改變的是聲音的音調C.“隔墻有耳”說明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D.人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對話,是因為真空不能傳聲50.(2021 蘇州)海洋生物學家研究發現,生活在澳大利亞海岸附近的長肢領航鯨能模仿對手虎鯨發出的聲音,有些聲音人耳聽起來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長肢領航鯨發出的,這表明它能模仿對手聲音的( )A.音色 B.響度 C.聲速 D.音調51.(2021 南京)小明和小華讀出a、o、e三個拼音字母,利用軟件采集到的數據如表,分析可知( )A.小明聲音音調低 B.小明聲音響度大C.小華聲音音調低 D.小華聲音響度大52.(2021 南通)如圖為學校附近常見的控制噪聲標志。下列控制噪聲的措施與圖示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B.道路兩旁設置隔音板C.上課時關閉教室門窗 D.觀演時手機調為靜音53.(2021 宿遷)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聲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發聲體振幅越大,音調越高C.“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 D.聲吶利用次聲波探測魚群位置54.(2021 鹽城)端午節龍舟賽時,選手們用更大的力敲同一面鼓,鼓聲的( )A.響度變小 B.響度變大 C.音調變低 D.音調變高55.(2021 連云港)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C.人耳聽不到的聲音都是超聲波 D.禁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56.(2021 南京)南京長江五橋是世界首座輕型鋼混組合結構斜拉橋,如圖所示。(1)跨江主橋全長1800 ,汽車以72km/h的速度通過主橋,需 min。(2)五橋墩柱上安裝了驅豚儀,發出特殊聲波避免江豚誤撞橋墩。聲波 (選填“屬于”或“不屬于”)電磁波。(3)橋面兩側設有板墻,是為了在 減弱噪聲。57.(2021 徐州)唱歌、鼓掌、踏步、牙齒相叩,身體的不同部位可以發出各種聲音。鼓掌聲是由于空氣 產生的;鼓掌聲比牙齒相叩的聲音傳得更遠,是因為鼓掌聲的 更大;很難聽到甩動胳膊發出的聲音,是因為胳膊甩動的頻率 (填“高”或“低”)。58.(2021 鹽城)大美濕地,水韻鹽城。我市灘涂種植了數百畝“海水稻”,風吹稻田,稻浪翻滾。走進稻田,我們看到稻葉是綠色的,是因為稻葉 綠光;看到秸稈被風吹彎,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 ;聽到沙沙的聲響,這是聲響是由物體 產生的。59.(2021 鎮江)聽到室外飽含深情的歌聲“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小明便說:“這是小芳唱歌”,小明的判斷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A.響度 B.音色 C.音調 D.振幅一.選擇題(共14小題)1.(2025 盱眙縣一模)以下利用了超聲波來獲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聲音”交流 B.蝙蝠的“回聲”定位C.外科醫生對結石病人的“超聲”排石 D.預報臺風、地震或監測核試驗2.(2025 無錫一模)歌曲《東方紅》簡譜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數字符號表示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速度3.(2025 清江浦區一模)在學校組織的文藝匯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圖所示。演奏過程中,她不斷變換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為了改變( )A.聲音的響度 B.聲音的音色C.聲音的音調 D.琴弦的振幅4.(2025 江蘇一模)蘇州高架公路兩側安裝隔聲板,能有效降低噪聲。下列減弱噪聲的途徑與之相同的是( )A.禁止鳴笛 B.醫院安裝噪聲監測儀C.學校周圍植樹 D.機場跑道工作人員戴防噪聲耳罩5.(2025 玄武區一模)如圖,汽車利用AI(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實現語音交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I對語音指令做出回應,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B.AI語音助手發出的聲音不是振動產生的C.降低AI助手音量實質是將音調變低D.用戶聽到AI語音發出的聲音是超聲波6.(2025 高港區二模)在“聲現象跨學科實踐”課中,同學們制作出形式各異的樂器,如圖是用橡皮筋制成的“吉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手按壓不同位置主要改變聲音的響度B.用不同大小的力撥同一皮筋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色C.撥動不同長度的皮筋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調D.音調的高低只有通過改變皮筋的長短和粗細才能實現7.(2025 沭陽縣三模)在陜西清澗寨溝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工作人員發現了精美的車器構件一一鑾鈴,其外形如圖所示,行車時鑾鈴鳴動作響,響亮的鈴聲起到提醒路人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古代鑾鈴聲不是通過空氣傳播到路人耳中的B.“響亮”說明鑾鈴發出聲音的音調高C.路人聽到鑾鈴聲就知道有車輛經過,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D.古人在夜間行車路過村莊時會將鑾鈴取下,這是在人耳處減小噪音8.(2025 溧陽市校級一模)監測器測得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頻率和聲強等級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由此可知( )A.發聲體每秒振動的次數不變 B.發聲體的振幅在變大C.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響度不變 D.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調降低9.(2025 泰興市一模)我們生活在聲音的海洋中,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分辨蛙聲和蟬鳴是依據它們發聲的音調不同B.學校路段“禁鳴喇叭”,是在傳播過程中阻斷噪聲C.大力擊鼓時鼓聲更響亮,鼓面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D.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同,能在真空中傳播10.(2025 邗江區一模)在“聲現象跨學科實踐”課中,同學們制作出形式各異的樂器,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吹長短不同的吸管主要改變聲音的響度B.乙圖中,敲擊同一個鋁罐的不同位置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色C.丙圖中,撥動不同長度的皮筋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調D.丁圖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瓶蓋主要改變振動的頻率11.(2025 秦淮區校級模擬)如圖所示,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在靠近居民區的路段設置的聲音屏障,目的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B.乙圖:利用超聲可以探測海底深度,說明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其他聲波C.丙圖:城市中的噪聲測試儀,數字95.8后的單位應該是HzD.丁圖:從上、下兩個音叉振動的波形圖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音調高12.(2025 大豐區一模)在AI技術助力下,“智慧養老機器人”不斷推新,陪聊天、做家務、幫康復,樣樣精通。如圖所示為老人與“機器人”聊天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機器人發出的聲音可在真空中傳播B.機器人發出的聲音傳播速度可達3×108m/sC.機器人是根據用戶語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D.機器人能分辨出主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音色13.(2025 蘇州校級模擬)如圖所示為不同的聲音信號輸入示波器時顯示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丙、丁的響度相同 B.甲、丙、丁的響度相同C.乙、丙、丁的音色相同 D.甲、乙、丙的音調相同14.(2025 鹽城三模)某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識別主人說出的“指令”,進而調控家庭物聯網中的設施,而當別人說出同樣的“指令”時,卻無法調控相關設施,該功能主要依據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二.填空題(共8小題)15.(2025 淮安二模)如圖所示,將刻度尺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撥動伸出桌面的一端會聽到聲音,這說明聲音是由于 產生的;顯著改變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與上次相同的力撥動,能夠聽出聲音的 發生了變化(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16.(2025 揚州一模)“同學們,上課了……”,伴隨教室廣播中上課提示聲,同學們快速做好上課準備,教室廣播的紙盆 而發出聲音,提示聲通過 傳給同學們,同學們聽到提示后知道上課了,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17.(2025 徐州模擬)五一勞動節時蘇公塔的“彭城風華”演出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賞。演員發出的聲音是由 產生的,通過 傳入人耳;在觀眾遠離演出場地的過程中,他們聽到聲音的 發生改變。18.(2025 鹽城三模)在音樂課上,小敏用小號為同學們吹奏了一首激情飛揚的《我的中國心》,小號的發聲是由空氣柱的 產生,并通過 向遠處傳播,小華為了不影響隔壁班級的同學,將教室的門窗都進行了關閉,這是從 控制噪聲。19.(2025 秦淮區二模)窗外倒車提示音很大,小紅將窗戶關上是在 減弱噪聲;倒車雷達是利用 波傳遞信息的;如圖是兩種聲音在同一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根據波形可判斷這兩種聲音的 不同。20.(2025 靖江市模擬)如圖,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對著試管口吹氣, (選填“試管”“試管內水”或“試管內空氣”)振動發出聲音。若試管中的水量增大,則聲音的音調將 (選填“變高”“變低”或“不變”),發出的聲音通過 傳入人耳。21.(2025 濱湖區校級二模)如圖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輕插水里,會看到水花飛濺,這一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如果在太空中做這個實驗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水被彈開。22.(2025 沛縣二模)利用高腳玻璃杯做幾個小實驗:倒入適量的水,用濕手摩擦杯口會發出聲音,是由于物體 產生的,改變杯內水量,聲音的 會發生改變。在水池中裝滿水后,杯口朝下插入水池中,豎直向上提杯(杯口未離開水面)的過程中,杯內水 (選填“減少”或“充滿”)。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23.(2025 南通模擬)在探究聲音的傳播時,對課本的實驗進行改進,如圖。(1)為了避免聲音通過底部固體傳出,利用磁懸浮裝置使發聲體懸浮于空中,A磁體上端為N極,則B磁體下端為 極。(2)將內部充有少量空氣的氣球口系緊,并懸掛于玻璃罩內壁,實驗過程發現氣球體積變大,說明罩內氣壓變 。(3)罩內空氣不斷減少,最后幾乎聽不到聲音了,但發聲體上方的輕質小球照舊跳動,說明發聲體仍在 。(4)本實驗無法抽成絕對真空,需在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理得出:真空 傳聲。寫出一個運用類似研究方法的實驗: 。24.(2025 姑蘇區模擬)某課外興趣小組做了幾個與聲音有關的實驗,如圖所示:(1)如圖甲,用硬紙片在梳子梳齒上劃動,劃動速度越小,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說明音調是由聲源的 決定的;(2)如圖乙,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不同大小的力撥動時,聽到聲音的大小不同,說明響度與發聲體的 有關;若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變長,用等大的力撥動時,聽到聲音的音調 (升高/降低)。25.(2025 宿遷校級一模)小華和小蘭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1)如圖甲所示,正在發聲的音叉將懸掛著的乒乓球反復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塑料球在實驗中起的作用是 ;(2)如圖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把乒乓球彈起,說明空氣可以傳聲;若將乙裝置搬上月球實驗,則乒乓球 (選填“能”或“不能”)被彈起;(3)如圖丙所示,抽氣機不斷向罩外抽氣的過程中,罩內音樂芯片的鈴聲逐漸 ,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內抽成真空后,就聽不到鬧鐘響鈴的聲音了,最后得出結論:真空 (選填“能”或“不能”)傳聲。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科學推理法”)四.計算題(共3小題)26.(2023 蘇州模擬)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坐底馬里亞納海溝。其下潛的速度為20m/s,從接觸水面開始計時,50s時懸停,向海底發射一束超聲波,12s后收到信息。(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1)潛水器下潛50s的深度;(2)潛水器懸停處距海底的距離;(3)“奮斗者”號還需多長時間潛到海底。27.(2025 蘇州校級模擬)測速儀在公路上對某跑車進行測速時,向勻速駛來的跑車發射兩次信號,兩次發射信號的時間間隔是1.0s,第一次發射信號到接收用時0.6s,第二次發射信號到接收用時0.3s(超聲波速度取340m/s)。(1)求跑車在兩次遇到信號之間通過的路程;(2)跑車的速度大小為多少?(3)在兩壁平行的山崖中,當小明在靜止的汽車內按了一聲喇叭后,經過0.3s后聽到一次回聲,再經過0.4s后再聽到第二次回聲,這兩個山崖之間的距離是多遠?28.(2024 新北區校級一模)某人駕駛汽車在兩壁平行的山崖之間,當他按了一聲喇叭后,經過0.3s聽到第一次回聲,再經過0.4s聽到第二次回聲。(1)若此過程中汽車一直停在某處,則汽車到較近的山崖之間的距離是多少m?(2)若此過程中汽車一直以20m/s的速度向較近的山崖勻速行駛,則這兩個山崖之間的距離是多少m?(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五年真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試題(共59小題)1.【考點】響度.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是指不敢大聲說話,擔心驚嚇了天上的人,這里的“高”指響度大。故選:B。2.【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分析、綜合能力.【解答】音樂課上兩位同學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同一首樂曲,我們僅憑聲音就能夠分辨出不同的樂器,主要是因為它們聲音的音色不同,因為音色是發聲體的聲音品質,由發聲體本身的特征決定,是區別聲音的重要標志,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3.【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聲音產生的原因;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分析、綜合能力.【解答】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琴弦振動帶動周圍空氣振動,從而產生聲音傳播到聽眾耳中。撥弦力度越大,琴弦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就越大,響度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而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是因為它們的材料、結構以及發聲方式等因素存在差異,琵琶和三弦在這些方面有所不同,所以聽眾可以依據音色來分辨它們的聲音。故答案為:振動;響度;音色。4.【考點】響度.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分析、綜合能力.【解答】開考前,考點廣播都要播放人文提醒,廣播用的喇叭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使得所有人能夠聽到,故B正確。故選:B。5.【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鶴骨笛發出的聲音是由鶴骨笛內的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手指按住不同的小孔,使得鶴骨笛內部空氣柱的長短不同,從而導致空氣柱振動的快慢頻率不同,故可以改變聲音的音調。故選:B。6.【考點】音調.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簡譜中數字符號表示聲音的音調,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7.【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聲音的特征有三個:響度、音調、音色。響度指聲音的大小,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色。聽眾能分辨出琴和瑟發出的聲音,主要是依據不同樂器的音色不同。故選:C。8.【考點】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聲音產生的原因;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將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頰,面頰能感覺到音叉的振動,可以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故A正確;B、用更大的力敲鼓可以改變鼓面振動的幅度,改變聲音的響度,故B錯誤;C、根據音色可以區分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故C錯誤;D、道路兩旁種植行道樹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錯誤。故選:A。9.【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B、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振幅相同,響度相同;鋼尺振動的快慢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A錯誤、B正確;C、實驗中鋼尺振動發出聲音,鋼尺不變,所以音色不變,故C錯誤;D、聲音的傳播介質不變,聲速不變,故D錯誤。故選:B。10.【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定性思想;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合唱中的“高音聲部”和“低音聲部”中的“高”和“低”是指聲音的音調,“高音”聲部的音調高。故選:A。11.【考點】響度.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聲音的音調是聲音的高低,與頻率有關,故A錯誤;B、聲音的響度是聲音的強弱,與振幅有關,故B正確;C、聲音的音色一般可以區別不同的聲音,故C錯誤;D、擴音器的音量與傳播速度無關,故D錯誤。故選:B。12.【考點】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將鋼尺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鋼尺;用大的力撥動鋼尺時,鋼尺的振幅大,發出聲音的響度大;改用小的力撥動鋼尺時,鋼尺的振幅小,發出聲音的響度變小,即鋼尺會發出響度不同的聲音。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3.【考點】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汽車鳴笛是由于喇叭振動發聲,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汽車鳴笛聲是通過空氣這一介質傳到耳朵里的。在城市高架道路兩側設有板墻,其作用是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故答案為:振動;空氣;傳播過程中。14.【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京胡發出的聲音是由發聲體振動產生;琴師演奏時不斷用手指按壓弦的不同位置,改變了弦的振動頻率,改變聲音的音調。故答案為:振動;音調。15.【考點】聲與能量;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當喇叭發出較強的聲音時,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喇叭的紙盆由于振動發出聲音,聲音通過空氣傳到燭焰處,燭焰的晃動說明聲音具有能量。故答案為:振動;空氣;能量。16.【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雙簧管樂手發出A音,其他樂手都要以這個A音為基準對其樂器進行校音,這是利用了A音的音調,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雙簧管發出的聲音通過空氣傳到觀眾耳朵。故答案為:音調;空氣。17.【考點】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將手機放在真空罩內,連接抽氣機抽氣一段時間后,用手機B呼叫手機A,發現手機A燈光亮了卻幾乎聽不到鈴聲,說明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小華卻認為小明的證據不足,聽不到鈴聲可能是罩擋住的。為了補足證據,小華的操作是將空氣放回罩內再撥電話,能聽到聲音。故答案為:電磁波;聲音;將空氣放回罩內再撥電話,能聽到聲音。18.【考點】超聲波與次聲波;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簡答題;理解能力.【解答】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樂器發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到人耳的;鋼琴和長笛的結構材料不同,因此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聲吶是利用超聲波的原理進行工作的。故答案為:空氣;音色;超聲波。19.【考點】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將正在響鈴的鬧鐘懸掛在與抽氣機相連的密閉玻璃罩內,聽到的聲音是鬧鈴振動產生的;用抽氣機抽氣,能傳聲的介質越來越少,聽到的鈴聲越來越小,由此推測,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答案為:振動;真空。20.【考點】音色的決定因素;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編鐘發出的聲音是由于編鐘被敲擊而振動,發出聲音;用力敲打不同的編鐘,由于編鐘大小不同,則振動的快慢不同,發出的音調不同。故答案為:振動;音調。21.【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解答】我們能辨別出熟悉同學的聲音,從物理學角度講,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聲音的音色不同,D正確,ABC錯誤。故選:D。22.【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不同介質的聲音速度;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琴聲響度越大,它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不變,故A錯誤;B、琴聲是由琴弦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C、撥動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聲音調不同,故C錯誤;D、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琴弦,琴聲響度不同,故D錯誤。故選:B。23.【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音色是取決于物體本身的一種特性,可以用于區分或辨別發聲體,我們能分辨人工智能語音機器人模仿的是哪位歌唱家的歌聲,主要是依據聲音的音色。故選:B。24.【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中國古樂的五個基本音階,每個音階對應的頻率是逐漸增大的,因為頻率越高,音調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實際上是指聲音的音調。故選:B。25.【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使用藍牙耳機播放音樂時,為了保護聽力,需要適當調小聲音的響度,與聲音的音調、頻率以及傳播速度無關,故B正確。故選:B。26.【考點】響度.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通過調節藍牙音箱上的“+”“﹣”按鈕可以改變音量大小,這是改變了聲音的響度,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27.【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根據海豚的發聲頻率范圍和聽覺頻率范圍分析可知:一般海洋生物的聽覺頻率范圍比發聲頻率范圍要大一些,根據題意:正常灰鯨的發聲頻率范圍為15Hz~25Hz,但是聽不到變異灰鯨52Hz,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28.【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紅外線;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其他綜合題;應用能力.【解答】空調工作時由于 振動會發出聲音,這對我們來說是噪聲,遙控器通過發射紅外線將空調切換成“睡眠”模式,空調停機,可以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答案為:振動;紅;聲源。29.【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琴和瑟可以發聲,是由于弦的振動產生的。不同樂器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同,辨別琴和瑟發出的聲音,是依據聲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為:振動;音色。30.【考點】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當對AI智能音箱發出調大聲音的指令時,音箱就自動改變聲音的響度,響度變大,則音箱內部揚聲器振動的幅度變大。故答案為:響度;變大。31.【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慢慢移近乒乓球且輕觸乒乓球時,觀察到乒乓球被彈起,說明了正在發聲的音叉在振動;即發聲體在振動;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過來的。故答案為:振動;空氣。32.【考點】噪聲與樂音的區別與聯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演奏聲,是因為它們所發聲音的音色不同。小明學習時,聽到鄰居家傳來的鋼琴聲,鋼琴聲影響了學習,屬于噪聲。故答案為:音色;噪聲。33.【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PVC管發出的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拍擊不同長度的PVC管,管的長短不同,筒內空氣柱的長短就不同,振動時頻率就不同,所以發出聲音的音調就不同;音色反映的是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它跟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PVC管和其他樂器的材料、結構不同,所以PVC管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為:振動;音調;音色。34.【考點】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平均速度;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其他綜合題;分析、綜合能力.【解答】(1)敲鼓越用力,鼓皮的振幅越大,鼓聲越響,這是通過改變聲源的振幅來改變聲音的響度,運動員聽到的鼓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2)以運動員為參照物,龍舟與運動員之間的位置沒有改變,是靜止的。(3)某賽隊在s=500m直道比賽中共用時t=1min40s=100s,龍舟的平均速度v5m/s。故答案為:(1)振幅;空氣;(2)靜止;(3)5。35.【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居民區街道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符合題意;B、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不符合題意;C、街頭設置的噪聲監測儀,只能監測噪聲的大小,不能減弱噪聲,不符合題意;D、高架路某些路段兩側設有透明板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不符合題意。故選:A。36.【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響度.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不同人的發聲結構不同,所以會發出不同音色的聲音,所以王亞平和葉光富兩名宇航員音色不同,故A錯誤;B、宇航員說話時發出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C、太空是真空的,不能傳播聲音,故C錯誤;D、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大小,奇妙的實驗引來學生高聲喝彩,這里的“高”指的是響度大,故D錯誤。故選:B。37.【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音域是指某人或樂器發出聲音所能達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圍。編鐘的制作材料一樣,厚薄和質量不同,不同的鐘在敲擊后振動的快慢不同,即頻率不同,所以能夠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因此編鐘的音域寬廣指的是音調變化范圍大。故選:C。38.【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版權所有【解答】控制噪聲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在聲源處減弱,如摩托車加裝消音器;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如在高架道路兩側加裝隔音板;在人耳處減弱,如工廠用防噪聲耳罩。因此A、C、D不符合題意,只有B正確。故選B。39.【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鐘振動頻率的大小與編鐘鐘體的大小有關,編鐘鐘體越小,越容易振動,頻率越高,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故D正確。故選:D。40.【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們能區分鳥鳴和蛙聲,這是因為鳥和蛙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選:A。41.【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敲鼓的力越來越大時,鼓面的振幅越來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也越來越大,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42.【考點】超聲波與次聲波.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齒鯨發出巨大的超聲波,超聲波頻率大于20000Hz,頻率高超過了可聽范圍,所以人聽不到,由于齒鯨發出巨大的超聲波,振幅很大,所以響度很大。所以A正確,BCD錯誤。故選:A。43.【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聞其聲,知其人”說明不同的人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44.【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1)樂曲的聲音是由于弦的振動產生的;(2)吹奏曲笛時,笛內空氣柱振動發聲,按住不同的孔,笛內空氣柱的長度不同,振動的頻率不同,聲音的音調不同;音色由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因此通過音色可以辨出三弦、曲笛的聲音。故答案為:振動;音調;音色。45.【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小號聲是由嘴吹氣引起空氣柱振動產生聲音的;不同的樂器即便演秦相同的樂曲,發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來辨別。故答案為:振動;音色。46.【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聲音產生的原因;聲源.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從管口吹氣,吸管內的空氣就會振動發出類似鳥鳴的聲音。音調指聲音的高低,與頻率有關。拉動棉簽,吸管內振動的空氣柱的長度發生變化,造成空氣柱振動的快慢不同,頻率不同,音調就會發生變化。“鳥鳴器”是靠吸管內的空氣振動發聲的。小提琴是靠琴弦的振動發聲,笛子是笛子內空氣柱振動發聲,而鼓是鼓面的振動發聲,所以鳥鳴器可以與笛子歸為一類。故答案為:振動;音調;笛子。47.【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聲音靠介質傳播,考試鈴聲是通過空氣傳入耳朵的;考場周圍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故答案為:空氣;聲源。48.【考點】噪聲與樂音的區別與聯系;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1)鳥鳴聲是由于鳥的發聲器官振動而產生的。(2)鳥鳴聲通過空氣傳入人耳。(3)鳥鳴聲影響了想安靜學習的同學,故對同學來說是噪聲。故答案為:振動;空氣(或氣體或介質);噪聲。聲明:試題解析著作權屬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日期:2049.【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聲音的傳播條件;響度.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A正確;B.調節電視機音量時,喇叭的振幅發生改變,所以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故B錯誤;C.隔墻有耳,說明固體能夠傳播聲音,故C正確;D.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因此人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對話,故D正確。故選:B。50.【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定性思想;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長肢領航鯨能模仿對手虎鯨發出的聲音,有些聲音人耳聽起來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長鰭領航鯨發出的,它是模仿虎鯨的音色,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51.【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由表中數據可知,小明和小華讀出a、o、e三個拼音字母時,小華發出聲音的頻率比小明高,所以小華聲音的音調高,小明聲音的音調低,故A正確,C錯誤。響度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從表中得不到影響響度的信息,無法比較響度大小,故BD錯誤。故選:A。52.【考點】聲源處減弱噪聲.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比較思想;聲現象;應用能力;獲取知識解決問題能力.【解答】禁鳴喇叭就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A、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A不合題意;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B不合題意;C、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C不合題意;D、觀演時手機調為靜音,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符合題意。故選:D。53.【考點】減弱噪聲的途徑;聲音的傳播條件;超聲波與次聲波;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聲波傳播需要介質,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故A錯誤;B、發聲體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故B錯誤;C、“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控制了噪聲的產生,故C正確;D、聲吶發出的是超聲波,可以確定海洋中魚群的位置,故D錯誤;故選:C。54.【考點】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選手們用更大的力敲同一面鼓,鼓面的振幅變大,響度變大。故選:B。55.【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超聲波與次聲波;減弱噪聲的途徑.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真空中不能傳聲,A說法錯誤;B、聲音產生是由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故B說法正確;C、人耳聽不到的聲音有超聲波和次聲波,故C說法錯誤;D、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說法錯誤。故選:B。56.【考點】聲源處減弱噪聲;速度公式的應用;減弱噪聲的途徑.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其他綜合題;應用能力.【解答】(1)根據生活經驗和題目中所給的數字可知,南京長江五橋跨江主橋全長1800m;根據v可得,汽車以72km/h的速度通過主橋需要的時間:t0.025h=1.5min;(2)聲波是指發聲體產生的振動在空氣或其他物質中的傳播,不屬于電磁波;(3)橋面兩側設有板墻,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答案為:(1)m;1.5;(2)不屬于;(3)傳播過程中。57.【考點】響度;聲音產生的原因;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掌聲是由于空氣振動產生的;鼓掌聲比牙齒相叩的聲音傳得更遠,是因為鼓掌聲的響度大;很難聽到甩動胳膊發出的聲音,是因為胳膊甩動的頻率低于20Hz。故答案為:振動;響度;低。58.【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物體的顏色;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運動和力;應用能力.【解答】因為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所以我們看到稻葉是綠色的,說明稻葉能反射綠光;看到秸稈被風吹彎,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聽到沙沙的聲響,這是聲響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答案為:反射;形變;振動。59.【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定性思想;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小明辨別出是小芳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音色不同。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一年模擬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4小題)1.【考點】超聲波與次聲波.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解答】A、大象用次聲波傳遞信息,不符合題意;B、蝙蝠的“回聲”定位,是利用超聲波的反射來獲取信息,符合題意;C、外科醫生對結石病人的“超聲”排石,是利用聲音來傳遞能量,不符合題意;D、預報臺風、地震或監測核試驗,是利用次聲波傳遞信息,不符合題意。故選:B。2.【考點】音調.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簡譜中數字符號表示聲音的音調,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3.【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解答】演員在表演二胡時,用弓拉動琴弦,使琴弦振動發聲;當不斷調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壓位置,琴弦的振動快慢就會不一樣,故發出聲音的音調就會不同。故選:C。4.【考點】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在高速公路兩側安裝玻璃隔聲板,能有效降低噪聲,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A.禁止鳴笛,這是控制噪聲的產生,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A不符合題意;B.安裝噪聲監測裝置只能監測出當時環境聲音的響度,但不能減弱噪聲,故B不符合題意;C.學校周圍植樹,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C符合題意;D.機場跑道工作人員戴防噪聲耳罩,防止噪聲進入人耳,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5.【考點】聲與信息;聲音產生的原因;超聲波與次聲波;響度.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AI語音助手對指令作出回應,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A正確;B.AI語音助手的聲音也是由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C.降低AI語音助手的音量其實質是降低發聲體的振動幅度來降低響度,故C錯誤;D.超聲波的頻率高于20000Hz,人耳是聽不見的,所以用戶聽到的小AI語音發出的聲音不是超聲波,故D錯誤。故選:A。6.【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樂器音調的影響因素;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用手按壓不同位置時,橡皮筋長短不同,振動的頻率不同,頻率決定音調,所以主要改變的是聲音的音調,故A錯誤;B.用不同大小的力撥同一皮筋,橡皮筋振動的頻率和振幅可能會有所不同,但主要影響不是音色,音色主要取決于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同一皮筋材料和結構不變,音色基本不變,故B錯誤;C.撥動不同長度的皮筋,皮筋的振動頻率不同,聲音的音調不同,故C正確;D.音調的高低除了通過改變皮筋的長短和粗細能實現,還可以通過橡皮筋的松緊程度來實現,故D錯誤。故選:C。7.【考點】聲與信息;聲源處減弱噪聲;聲音的傳播條件;響度.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古代鑾鈴聲是通過空氣傳播到路人耳中的,故A錯誤;B、“響亮”說明鑾鈴發出聲音的響度大,故B錯誤;C、路人聽到鑾鈴聲就知道有車輛經過,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C正確;D、古人在夜間行車路過村莊時會將鑾鈴取下,這是在聲源處減小噪音,故D錯誤。故選:C。8.【考點】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D、從圖甲可知,頻率不變,即每秒振動次數不變,所以發出聲音的音調不變,故A正確,D錯誤;BC、從圖乙可知,聲音強弱的等級變小,即振幅變小,所以響度變小,故BC錯誤;故選:A。9.【考點】聲源處減弱噪聲;不同介質的聲音速度;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分辨蛙聲和蟬鳴是依據它們發聲的音色不同,故A錯誤;B、學校路段“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阻斷噪聲,故B錯誤;C、大力擊鼓時鼓面振幅增大,鼓聲更響亮,鼓面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故C正確;D、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同,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D錯誤。故選:C。10.【考點】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分析、綜合能力.【解答】A.吹長短不同的吸管時,空氣柱長度不同,振動的頻率不同,頻率決定音調,所以主要改變的是聲音的音調,故A錯誤;B.敲擊同一個鋁罐的不同位置,鋁罐振動的頻率和振幅可能會有所不同,但主要影響的是音調,而不是音色。音色主要取決于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同一鋁罐材料和結構不變,音色基本不變,故B錯誤;C.撥動不同長度的皮筋,皮筋的振動頻率不同,聲音的音調不同,故C正確;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瓶蓋,瓶蓋振動的幅度不同,振幅決定響度,所以主要改變的是聲音的響度,故D錯誤。故選:C。11.【考點】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超聲波與次聲波;聲音的波形圖;噪聲的等級.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A、在靠近居民區的路段設置的聲音屏障,目的是使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A錯誤;B、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與其他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相同,故B錯誤;C、監測噪聲的設備是用來測定噪聲的等級的,而聲音的強弱用分貝來表示,所以監測噪聲設備上數字95.8后的單位應該是dB(分貝),故C錯誤;D、兩個音叉振動的波形圖中,相同時間內,上面物體振動的頻率大于下面的頻率,上面的音調比下面的音調高,故D正確。故選:D。12.【考點】聲與信息;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速;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分析、綜合能力.【解答】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機器人發出的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A錯誤;B、機器人發出的聲音在15℃空氣中傳播速度約340m/s,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速度會增大,但不可能達到3×108m/s,故B錯誤;C、機器人是根據用戶語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故C錯誤;D、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機器人能分辨出主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音色,故D正確。故選:D。13.【考點】聲音的波形圖;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音色的決定因素.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分析、綜合能力.【解答】AB.響度受發聲體的振幅影響,甲、乙、丙的振幅相同,丁的振幅要小一些。所以甲、乙、丙的響度相同,故AB錯誤;C.不同音色的波的形狀不同,乙、丙、丁三者波的形狀相同,所以它們的音色相同,故C正確;D.音調是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甲、丙、丁振動頻率相同,乙的振動頻率要小一些,因此甲、丙、丁的音調相同,故D錯誤。故選:C。14.【考點】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識別主人說出的“指令”,進而調控家庭物聯網中的設施,而當別人說出同樣的“指令”時,卻無法調控相關設施,該功能主要依據是每個人的音色不同。故選:C。二.填空題(共8小題)15.【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聲現象.【解答】撥動尺子時,尺子會振動發出聲音;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尺子振動的快慢不同,所以發聲的音調也不相同。故答案為:振動;音調。16.【考點】聲與信息;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教室廣播的紙盆振動而發出聲音。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教室中,廣播發出的提示聲音是通過空氣這種介質傳播給同學們的。同學們聽到提示聲后知道上課了,這表明聲音能夠傳遞信息,讓同學們接收到上課的相關指令。故答案為:振動;空氣;信息。17.【考點】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物體振動發聲,演員發出的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通過空氣傳入人耳;在觀眾遠離演出場地的過程中,由于距離越來越遠,他們聽到聲音的響度發生改變。故答案為:振動;空氣;響度。18.【考點】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小號發聲是由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空氣柱振動產生的聲音通過空氣(氣體)向遠處傳播。關閉門窗,是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采取措施,所以是從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故答案為:振動;空氣;傳播過程中。19.【考點】聲音的波形圖;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超聲波與次聲波.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分析、綜合能力.【解答】窗外倒車提示音很大,小紅將窗戶關上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的;兩種聲音在同一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的頻率相同,因此兩種聲音的音調相同;波形的振幅相同,因此兩種聲音的響度相同;兩種波形的形狀不同,因此兩種聲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為:傳播過程中;超聲;音色。20.【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的傳播條件.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理解能力.【解答】對著試管口吹氣,試管里空氣柱振動發聲,此過程中的發聲體是試管內空氣柱。若試管中的水量增大,空氣柱長度變短,振動頻率變快,而頻率決定音調,頻率越快,音調越高,所以聲音的音調將變高。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日常生活中,發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故答案為:試管內空氣;變高;空氣。21.【考點】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輕插水里,會看到水花飛濺,這一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太空處于真空環境,聲音不能傳播,但是振動的現象可以看到,所以在太空中做這個實驗能看到水被彈開。故答案為:振動;能。22.【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氣體的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理解能力.【解答】用濕手摩擦杯口時,杯子由于振動發聲,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改變杯內水量,杯子振動的頻率變化,音調改變;在本實驗中,杯內是充滿水而沒有空氣的,當豎直向上提杯時,雖然杯內水柱有向下的壓強,但這個壓強遠小于大氣壓,所以水柱不會下降,故杯內仍然是充滿水的。故答案為:振動;音調;充滿。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23.【考點】探究聲音在真空能否傳聲;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磁現象、電生磁;氣體的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理解能力.【解答】(1)因為A磁體上端為N極,根據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可知,則B磁體下端為N極;(2)一個充滿氣的氣球其體積將變大,因為氣球內的氣壓大于外部氣壓,說明此時罩內氣壓變小;(3)罩內空氣不斷減少,最后幾乎聽不到聲音了,但發聲體上方的輕質小球照舊跳動,說明發聲體仍在振動;(4)因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所以當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發現聲音越來越小,最后幾乎聽不到聲音,說明真空不能傳聲,本實驗采用了推理的方法,探究牛頓第一定律也運用了推理法。故答案為:(1)N;(2)小;(3)振動;(4)不能;探究牛頓第一定律。24.【考點】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版權所有【專題】實驗題;聲現象;應用能力.【解答】(1)圖甲中,用硬紙片在梳子梳齒上劃動,劃動速度越小,梳齒振動越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說明音調是由聲源的頻率決定的;(2)圖乙中,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不同大小的力撥動時,鋼尺的振幅不同,聽到聲音的大小不同,說明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若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變長,用等大的力撥動時,鋼尺振動變慢,頻率降低,則聽到聲音的音調降低。故答案為:(1)低;頻率;(2)振幅;降低。25.【考點】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音產生的原因.版權所有【專題】聲現象;科學探究能力.【解答】(1)圖甲中,實驗中采用轉換法將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為乒乓球的運動方便觀察,正在發聲的音叉將懸掛著的乒乓球反復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根據轉換法知道,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這是將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2)圖乙中,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把乒乓球彈起,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空氣可以傳聲;若將乙裝置搬上月球實驗,則乒乓球不能被彈起,因為月球是真空狀態,真空不能傳聲。(3)圖丙中,抽氣機不斷向罩外抽氣的過程中,傳播聲音的介質越來越少,罩內音樂芯片的鈴聲會越來越小,進一步推理可知,若內部抽成真空,則將聽不到傳聲,即真空不能傳聲,用到的探究方法是科學推理法。故答案為:(1)振動;放大音叉的振動,便于觀察;(2)不能;(3)減弱;不能;科學推理法。四.計算題(共3小題)26.【考點】回聲測距.版權所有【專題】計算題;聲現象;長度、時間、速度;分析、綜合能力.【解答】(1)由v可知,潛水器下潛50s的深度:s1=v1t1=20m/s×50s=1000m;(2)由v可知,超聲波在海水中傳播的路程:s2=v2t2=1500m/s×12s=18000m;潛水器懸停處距海底的距離:s3s218000m=9000m;(3)由v可知,“奮斗者”號潛到海底的時間:t3450s。答:(1)潛水器下潛50s的深度為1000m;(2)潛水器懸停處距海底的距離為9000m;(3)“奮斗者”號還需450s潛到海底。27.【考點】回聲測距;速度公式的應用.版權所有【專題】應用題;長度、時間、速度;應用能力.【解答】(1)第一次發射信號與跑車相遇的時間:t10.6s=0.3s,則跑車在第一次反射信號的瞬間與測速儀的距離:s1=vt1=340m/s×0.3s=102m;第二次發射信號與汽車相遇的時間:t20.3s=0.15s,則跑車在第二次反射信號時與測速儀的距離:s2=vt2=340m/s×0.15s=51m;測速過程中,跑車通過的路程為:s車=s1﹣s2=102m﹣51m=51m;(2)測速過程中,跑車行駛的時間為:t車=Δt﹣t1+t2=1.0s﹣0.3s+0.15s=0.85s;則跑車的速度為:v車60m/s;(3)因為按了一聲喇叭后經0.3s聽到一邊山的回聲;所以聲音從較近的山到人所經歷的時間為:t′0.3s=0.15s,小明到山一邊的距離為:s′=vt′=340m/s×0.15s=51m;同理,再經0.4s聽到另一邊山的回聲,則聲音從人到另一邊山的單程所用的時間為:t″(0.3s+0.4s)=0.35s,小明到另一邊的距離為:s″=vt″=340m/s×0.35s=119m,則兩山之間的距離:s=s′+s″=51m+119m=170m。答:(1)跑車在兩次遇到信號之間通過的路程是51m;(2)跑車的速度大小為60m/s;(3)這兩個山崖之間的距離是170m。28.【考點】回聲測距.版權所有【專題】計算題;聲現象;長度、時間、速度;分析、綜合能力.【解答】(1)由v可知,聲音0.3s傳播的路程:s=v1t=340m/s×0.3s=102m,汽車到較近的山崖之間的距離:Ls102m=51m;(2)若汽車是以20m/s的速度面向較近的山崖勻速行駛,則汽車在起始位置距離較近的山崖:s154m,汽車初始時距離較遠山崖為:s2112m,則兩山崖之間的距離:L′=s1+s2=54m+112m=166m。答:(1)若此過程中汽車一直停在某處,則汽車到較近的山崖之間的距離是51m;(2)這兩個山崖之間的距離是166m。解析著作權屬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日期:2025/7/11 16:31:19;用戶:540160554;郵箱:540160554@;學號:4723941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