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道德與法治統編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我們不亂扔 —— 這樣可不行》是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 15 課第二課時內容。教材通過呈現 “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拋雜物” 等不講公共衛生的場景,引導學生識別不文明行為,理解其危害,結合《中小學生守則》強化公共衛生意識,是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社會公德心的關鍵內容,助力學生從 “不亂扔” 到 “維護公共衛生” 的認知升級。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經第一課時學習,已初步建立 “愛護環境、不亂扔” 意識,但對 “公共衛生的多元不文明行為(吐痰、亂拋 )” 識別不足,存在 “不知錯、難糾正” 問題。他們對規則、榜樣有較強認同感,需借助案例分析、實踐引導,明確公共衛生要求,養成自覺維護的習慣。核心素養分析政治認同:感受 “維護公共衛生” 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認同遵守公共衛生規則是公民基本素養。 道德素養:養成自覺維護公共衛生的道德習慣,明白不講公共衛生會影響他人、破壞環境。 法治觀念:強化 “公共衛生規則” 意識,知道《中小學生守則》要求保持公共衛生,需自覺遵守。 健全人格:通過識別、糾正不文明行為,增強是非判斷與自我約束能力,培養文明、負責的人格特質。 責任意識:強化 “維護公共衛生” 的責任擔當,主動制止不文明行為,帶動他人愛護公共環境。教學重點識別不講公共衛生的行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拋雜物 ),理解其危害。 明確維護公共衛生的要求,能在生活中主動踐行并提醒他人。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突破 “忽視小不文明行為” 的認知,長期自覺維護公共衛生,形成社會公德意識。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含不文明衛生行為動畫、公共衛生宣傳視頻 )、“公共衛生觀察卡”(記錄身邊不文明行為及建議 )、《中小學生守則》卡片、“文明小考官” 情景卡牌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展示教材 “不講公共衛生” 的場景插圖(吐痰、亂扔垃圾 ),提問:“這些行為對不對?哪里不好?” 引導學生發現不文明衛生行為,引出 “這樣可不行” 主題。 學生活動:觀察插圖,表達對不文明行為的否定,感知公共衛生維護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以直觀案例激活認知,自然導入 “識別、糾正不文明衛生行為” 的學習。二、講授新課 第二模板:這樣可不行 環節 1:“不文明行為大識別” 教師活動:播放 “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拋雜物” 的視頻片段,提問:“這些行為有啥危害?(如傳播細菌、破壞環境美觀 )” 結合《中小學生守則》“保持公共衛生” 要求,強調行為規范。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踴躍分享不文明行為的危害,理解公共衛生規則的意義。 設計意圖:借視頻與守則,讓學生明確不文明衛生行為的邊界與危害,建立認知基礎。 環節 2:“身邊不文明大搜索” 教師活動:發放 “公共衛生觀察卡”,布置任務:“去校園、小區找一找不講公共衛生的行為,記錄下來并想想怎么改進!” 提醒觀察禮貌,巡視指導記錄(如 “有人在走廊亂扔紙屑” )。 學生活動:實地觀察,填寫觀察卡(記錄行為、提建議 ),回教室分享發現(如 “建議在操場多設垃圾桶” )。 設計意圖:通過 “實地搜索”,讓學生發現身邊不文明衛生行為,增強糾正問題的主動性。 環節 3:“文明勸導小劇場” 教師活動:設置 “文明勸導闖關”(勸導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拋雜物行為 ),發放 “文明小考官” 情景卡牌,讓學生分組抽取場景,表演 “文明勸導”(如 “同學,隨地吐痰會傳播細菌,咱們吐到紙巾里扔垃圾桶吧” ),教師指導溝通語氣、方法。 學生活動:積極參與分組表演,學習文明勸導技巧,強化維護公共衛生的行動意識。 設計意圖:通過 “實踐 + 表演”,讓學生掌握糾正不文明行為的方法,落實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三、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 ——“文明小考官” 教師活動:設置 3 道公共衛生情景題: 情景 1:同學在樓梯口亂扔果皮。(應勸導:“樓梯口是公共區域,亂扔果皮會讓人滑倒,快撿起來扔垃圾桶!” ) 情景 2:自己咳嗽有痰,附近沒垃圾桶。(應吐紙巾里,找到垃圾桶再扔 ) 情景 3:看到地上有垃圾,直接走開。(×,應撿起扔垃圾桶或提醒他人 ) 讓學生判斷、模擬勸導,發放 “文明衛生星” 卡,強化行為規范。 學生活動:認真分析情景,積極模擬文明行為 / 勸導,爭取衛生星卡,鞏固公共衛生認知。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判斷與模擬,強化維護公共衛生的行為實踐,推動習慣養成。四、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帶領學生編念兒歌:“公共衛生要記牢,不吐痰、不亂拋;垃圾扔進垃圾桶,雜物別丟四處飄;遇到不文明行為,禮貌勸導很重要;遵守守則愛環境,文明小星閃閃耀!” 提問回顧:“今天學到哪些不文明衛生行為?怎么維護公共衛生?” 學生活動:跟讀、創編兒歌,用簡短語言分享收獲與實踐打算。 設計意圖:以兒歌梳理知識,強化記憶,讓一年級學生輕松總結,激發文明行動動力。五、作業布置 教師活動:發放 “公共衛生守護員記錄卡”,說明任務:“一周內,做‘公共衛生守護員’,糾正 1 - 2 次身邊不文明衛生行為,記錄‘守護小事’,周末分享‘我的文明故事’!” 學生活動:領取記錄卡,主動實踐,維護公共衛生,記錄勸導 / 行動案例。 設計意圖:通過持續實踐,推動學生將公共衛生意識轉化為習慣,強化社會公德責任。板書設計第 15 課 我們不亂扔 —— 這樣可不行 → 不文明行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拋雜物 → 危害:傳播細菌、破壞環境、影響他人 → 行動要求:識別糾正、文明勸導、遵守守則教學反思教學中通過實踐與勸導訓練,強化了學生公共衛生意識,但在 “引導學生長期堅持守護公共衛生” 上缺乏持續監督。后續可設立 “公共衛生監督崗”,讓學生輪流擔任 “衛生小督查”,互相提醒、評價,持續激發維護公共衛生的熱情,助力形成穩定的文明習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0張PPT)我們不亂扔第15課第四單元 我們講文明(統編版)一年級上第2課時 這樣可不行1234567素養目標新知導入新知講解課堂練習課堂總結作業布置板書設計1素養目標政治認同:感受 “維護公共衛生” 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認同遵守公共衛生規則是公民基本素養。道德素養:養成自覺維護公共衛生的道德習慣,明白不講公共衛生會影響他人、破壞環境。法治觀念:強化 “公共衛生規則” 意識,知道《中小學生守則》要求保持公共衛生,需自覺遵守。健全人格:通過識別、糾正不文明行為,增強是非判斷與自我約束能力,培養文明、負責的人格特質。責任意識:強化 “維護公共衛生” 的責任擔當,主動制止不文明行為,帶動他人愛護公共環境。2新知導入展示教材 “不講公共衛生” 的場景插圖(吐痰、亂扔垃圾 ),提問:“這些行為對不對?哪里不好?” 引導學生發現不文明衛生行為,引出 “這樣可不行” 主題。3新知講解板塊二:這樣可不行播放 “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拋雜物” 的視頻片段,提問:“這些行為有啥危害?(如傳播細菌、破壞環境美觀 )” 結合《中小學生守則》“保持公共衛生” 要求,強調行為規范。環節 1:“不文明行為大識別”發放 “公共衛生觀察卡”,布置任務:“去校園、小區找一找不講公共衛生的行為,記錄下來并想想怎么改進!” 提醒觀察禮貌,巡視指導記錄(如 “有人在走廊亂扔紙屑” )。環節 2:“身邊不文明大搜索”時間:[具體日期,如 2025 年 7 月 19 日] 地點:校園操場我看到的不講公共衛生的做法:有人隨地丟棄果皮紙屑,還在跑道上吐痰。我建議:設置更多分類垃圾桶,張貼文明衛生標語,安排值日同學巡查提醒 。時間:[比如周末某天] 地點:小區花園我看到的不講公共衛生的做法:寵物主人沒清理寵物糞便,有人亂扔零食包裝袋。我建議:放置寵物便便收集箱,開展愛護環境宣傳活動,物業增加保潔頻次 。設置 “文明勸導闖關”(勸導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拋雜物行為 ),發放 “文明小考官” 情景卡牌,讓學生分組抽取場景,表演 “文明勸導”(如 “同學,隨地吐痰會傳播細菌,咱們吐到紙巾里扔垃圾桶吧” ),教師指導溝通語氣、方法。環節 3:“文明勸導小劇場”情景題:情景 1:同學在樓梯口亂扔果皮。(應勸導:“樓梯口是公共區域,亂扔果皮會讓人滑倒,快撿起來扔垃圾桶!” )情景 2:自己咳嗽有痰,附近沒垃圾桶。(應吐紙巾里,找到垃圾桶再扔 )情景 3:看到地上有垃圾,直接走開。(×,應撿起扔垃圾桶或提醒他人 )6課堂練習5課堂總結公共衛生要記牢,不吐痰、不亂拋;垃圾扔進垃圾桶,雜物別丟四處飄;遇到不文明行為,禮貌勸導很重要;遵守守則愛環境,文明小星閃閃耀!” 提問回顧:“今天學到哪些不文明衛生行為?怎么維護公共衛生?發放 “公共衛生守護員記錄卡”,說明任務:“一周內,做‘公共衛生守護員’,糾正 1 - 2 次身邊不文明衛生行為,記錄‘守護小事’,周末分享‘我的文明故事’!”6作業布置7板書設計第 15 課 我們不亂扔 —— 這樣可不行→ 不文明行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拋雜物→ 危害:傳播細菌、破壞環境、影響他人→ 行動要求:識別糾正、文明勸導、遵守守則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堂無憂】第15課《我們不亂扔》第2課時 這樣可不行 教學課件.pptx 【課堂無憂】第15課《我們不亂扔》第2課時 這樣可不行 教案設計.docx 視頻素材:不文明行為.mp4 視頻素材:亂扔垃圾的危害.mp4 視頻素材:隨地吐痰的危害.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