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學科期末能力檢測(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道德與法治和歷史試題共8頁。道德與法治滿分60分,歷史滿分60分,共計120分。開卷考試,考試時間為100分鐘。注意事項: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答題時,考生務必按照考試要求在答題卡上指定的區域內作答,否則答題無效。道德與法治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6分)1.在公交車上,有人故意往你身邊擠來擠去。這時候你應該( )①立即換個位置,避開他②嚴厲呵斥對方,警告他③繼續待在原地,無視他④求助車里乘客,制止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非遺里的中國》節目全景展現中國深厚綿長的非遺文化之脈,讓觀眾以沉浸式互動方式體驗非遺之美。對此,我們心中油然而生的情感是( )A.安全感 B.敬畏感 C.勝任感 D.自豪感3.我國歷史上有伯夷、叔齊“不食周粟”,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這兩則故事共同告訴我們要( )A.學會尊重他人 B.增強自我保護C.捍衛人格尊嚴 D.自強不息4.進入初中后,課程增多、學習任務加重,還想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這使冬冬經常感到時間緊迫。他總認為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陷入自卑之中。作為冬冬的朋友,你應當對他說( )①找準定位,揚長避短②專注當下,積極行動③勇于探索,增強底氣④隨心所欲,我行我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能滋養我們的精神世界②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③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④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中華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①處世方法②情緒管理③教化思想④美學追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以文載道、以文化人能( )①豐富人的精神生活②提升人的精神境界③化解當代社會沖突④真正實現人的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近幾年,國家出臺一系列遏制食品浪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加快形成切實管用的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努力解決糧食損失和食品浪費問題。這表明( )A.花錢點餐,浪費自由B.消費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唯一動力C.只要制定法律就可以杜絕食品浪費的行為D.我國倡導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9.古埃及法律維護以法老為首的奴隸主階級利益;中世紀歐洲的法律主要維護封建領主和教會的利益;現代法國人權宣言和拿破侖法典等法律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律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見法律( )A.都是在維護少數人的利益 B.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C.代表的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 D.從古至今沒有發生變化10.2025年春季學期開始,吉林省中小學課間活動時間延長至15分鐘,每天安排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這體現我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是( )A.隱私 B.肖像 C.財產 D.生命和健康11.為回應新技術、新產業、新形勢帶來的新挑戰,《2025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推進計劃》印發。從加快研究構建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到優化植物新品種權受理審查流程;從深入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到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原因是( )①知識產權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②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勞動,保護創新③我們要積極參與對知識產權的保護④我們不能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權的行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王某有一兒一女,老伴去世后,女兒精心照顧王某十多年,兒子則對他漠不關心。王某立下遺囑,將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女兒,并作了公證。王某去世后,兒子認為自己也有繼承權,要求均分遺產。對此,正確的看法是( )A.兒子沒有繼承權,因為他不是第一順序繼承人B.兒子沒有繼承權,因為遺囑繼承優于法定繼承C.兒子有繼承權,因為他是遺產的法定繼承人D.兒子有繼承權,因為王某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處分財產13.初中生曉燕路過一個出租屋,聽到屋子里的幾個人正在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她迅速離開并打電話報警。曉燕的行為啟示我們要( )A.時刻警惕,遠離犯罪 B.懲惡揚善,制裁違法犯罪行為C.沖鋒在前,勇敢面對犯罪 D.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二、非選擇題(共34分)14.觀察圖片,回答問題。(1)圖片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是什么?(1分)(2)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什么意義?(2分)(3)法律是如何維護社會秩序的?(一點即可2分)15.欣賞古典名句,回答問題。名句一: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名句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司馬遷《史記》名句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燮《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1)名句一和名句二分別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怎樣的思想理念?(2分)(2)上述古典名句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怎樣的特點?(2分)(3)傳承名句三體現的核心思想理念,我們青少年能做些什么?(2分)16.閱讀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回答問題。故事一:孔融讓梨。孔融在四歲時,與哥哥們一同吃梨,他總是選擇最小的梨,并解釋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故事二:聞雞起舞。西晉末年,社會動蕩,內憂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時有個叫祖逖的人,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希望報效國家。有一天,他們在半夜聽到雞鳴,心情振奮,于是披衣起床,拔劍練武。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為國家作出了自己的貢獻。(1)故事一和故事二分別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的哪一內涵?(2分)(2)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怎樣的關系?(2分)(3)在生活中,我們要大力弘揚和踐行怎樣的中華傳統美德?(2分)17.分析案例,回答問題。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鄲發生一起未成年人遇害事件,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受害人是邯鄲市肥鄉區舊店初中學生王某某(歿年13歲),犯罪嫌疑人為受害者的同學張某某、李某和馬某某。三人將同學殘忍殺害并將尸體掩埋在蔬菜大棚里。同年12月30日,河北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對被告人張某某以故意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對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被告人馬某某依法不予刑事處罰,由相關公安機關和教育部門對其進行專門矯治教育。(1)該判決中主刑和附加刑分別是什么?(3分)(2)案例體現了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什么?(1分)(3)案例警示青少年怎樣做到嚴于律己,遠離犯罪?(2分)18.2025年5月是第五個“民法典宣傳月”。為宣傳民法典,加強對青少年法治教育,某校開展了“典亮校園,法潤青春”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面的問題。【典亮校園】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______關系和______關系。(1)民法典第一條規定中劃線部分體現了我國怎樣的治國理念?(2分)(2)根據所學,請把民法典第二條規定中的劃線部分補充完整。(2分)【法潤青春】案例一:方某遺失了裝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隨即通過媒體懸賞一千元尋找。當撿到公文包的趙某找到方某歸還公文包時,方某卻拒絕支付懸賞費用。因溝通未果,趙某遂將方某訴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據民法典,判決方某支付一千元酬金。案例二:近日,山西大同市公安局平城分局破壞了一起網絡謠言案。涉案人員薛某、楊某為了博取網絡流量,自導自演“女子因偷竊兩根小米辣被拘”的虛假情節,并在短視頻平臺傳播。二人因違反行政管理秩序受到罰款300元的處罰。(3)上述兩個案例體現了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則?(2分)(4)案例一方某和案例二中薛某、楊某分別承擔什么法律責任?這表明人們的行為底線是什么?(3分)(5)實施民法典有什么意義?(2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期末試題參考答案(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6分)1—5BDCAC6—10CADBD11—13ABD二、非選擇題(共34分)(1)憲法(1分)(2)有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良好法治環境。(2分)(3)法律通過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實現社會的有序運行;通過建立和實行各種社會制度,維護社會的文明和諧;通過調節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一點即可2分)15.(1)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2分)(2)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久彌新。(2分)(3)我們應當站穩人民立場,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認真學習文化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提高自身素質,為將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打下基礎;樹立為人民服務意識,增強對人民的尊重和熱愛等。(符合題意一點即可2分)16.(1)故事一體現,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故事二體現,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或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2分)(2)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2分)(3)我們要大力弘揚和踐行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2分)17.(1)主刑,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3分)(2)嚴重社會危害性。(1分)(3)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或者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和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守法的人);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或者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御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2分)18.(1)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2分)(2)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分)(3)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則(2分)(4)案例一中的方某承擔的是民事責任;案例二中薛某和楊某承擔的是行政責任;(2分)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1分)(5)實施民法典,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2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期末能力檢測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題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題無效(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道德與法治答題卡15.(1)名條形碼粘貼處(2)準考證號缺考標記,考生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禁填!由監考負注2.請將準考證條形碼粘貼在[條形碼粘貼處]的方框內。正確填涂責用黑色字跡的3.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3)簽字筆填涂。意非作答區域字跡的簽字筆填寫,字體工整。4.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范圍的答案樣錯誤填涂口項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團 O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中三一、單項選擇題(請用2B鉛筆填涂1[A][B][C][D]6[A1[B][C][D]11[A][B][C][D]16.(1)2[A][B][C][D]7tA][B][C][D]12[A][B][C1tD]3 CA][B]CC]CD]8[A][B][C][D]13[A][B][C][D]4 CA]CB]CC]CD]9[A][B][C][DI(2)5[A][B][C1[D]10[A][B][C1[D]18.(1)二、非選擇題題(請用0.5mm黑色簽字筆作答)(3)(2)14.(1)(3)17.(1)(2)(2)4(3)(5)(3)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題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題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題無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法治期末答題卡.pdf 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