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3分)下表是先秦諸子百家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論述。這些主張( )孟子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樹木不可勝用也莊子 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荀子 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墨子 其生財密,其用之節A.反映社會動蕩B.強調天人合C.蘊含環保觀念D.注重農業發展2.(3分)北魏律遵循漢魏以來禮法結合的法律發展趨勢,法律不但嚴懲不孝的行為,還有“代刑”的相關規定,即同系血親成為法理意義上的共同體,父兄有犯,則子弟應“詣闕請罪”,子弟有坐,則父兄宜“乞解所司”。據此可知()A.民族交融促進了國家治理的創新B.體現靈活務實的統治理念C.儒家思想已成為北魏的正統思想D.實現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3.(3分)下表所述均為宋代時期的社會現象,由此可知,當時()內容 來源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繞郭荷花,欲把吳興比。左海門前酤酒市,夜半潮來,月下孤舟起 蘇軾《蝶戀花·自古漣漪佳絕地》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A.夜市成為商業中心B.社會奢靡之風盛行C.商業活動脫離監管D.城市經濟活力較強4.(3分)在我國古代,鄉約作為一種基層教育的形式,是維系和發展一個村落不可或缺的精神紐帶。下列選項中,對于表中兩部鄉約解讀正確的是()名稱 成書時間 內容與特點《南贛鄉約》 明正德年間 內容側重軍事訓練、政治教育、道德陶冶等內容。規定了全鄉人民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涉及組織機構、職掌、活動方式等《鄉甲約》 明萬歷年間 提出了設立“約正”“約副”統一管理鄉約事務,“約講”“約史”負責文書和勸導工作。此外,每十家中選出一家作為甲長,以此來監督賭博、偷盜等不良行為A.借助傳統文化穩定社會秩序B.理學的道德禮教被普遍接受C.儒學世俗化趨勢不斷增強D.基層宗法秩序實現了重構5.(3分)下表為1914年到1920年中國生鐵及鋼鐵的生產、消費及進出口量(部分),這反映了( )年份 生鐵生產量 (單位:噸) 生鐵及鋼鐵輸入 量(單位:噸) 生鐵及鋼鐵出 量(單位:噸) 國內消費(單位: 噸)1914 300 000 230 551 62 011 468 5401916 369 160 145 847 154745 360 2621919 446 588 325 158 166 424 635 3221920 427 648 366 622 196 807 627 463A.抵御了外國資本的入侵B.中國近代化步伐曲折C.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迅速D.民國時期經濟出現了困境6.(3分)近代以來,隨著列強入侵的加深,造成我國文物大量流失。1910年,當敦煌文書流失后,清政府極力挽救劫余后的文書;清末民初,國人傳播西方文物觀念,在各地成立文物保護場所,制定法律規章以禁止民眾私售外人。這體現出當時()A.清末新政措施的成效顯著B.對外部世界認識愈發深刻C.民族主權觀念的逐漸加強D.國人的文化素養不斷提升7.(3分)地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載體。下列歌謠與地圖所反映的時期相匹配的是()A.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B.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們要做主人,我們要做主人,真歡喜!真歡喜!C.減租又減息,百姓得喘息,軍民一條心,趕走日本兵!D.解放軍,真正好。穿軍衣,戴軍帽。扛起槍來開大炮,打得敵人哇哇叫!8.(3分)下圖為1956年的宣傳畫《光榮的勞動,幸福的生活》,塑造了一位年輕女性駕駛拖拉機的形象。該畫意在宣傳()A.國家重視發展重工業的戰略B.工業化建設帶來了社會新氣象C.女性成為工業建設的主力軍D.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9.(3分)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外交環境有所變化,民間外交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日雙方的友好團體通過互訪發表友好宣言、文化交流等形式為改善兩國關系提供動力;中法之間文化交流和友好人士的互訪為雙方關系奠定了民意基礎;中美之間的民間交往也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這從側面體現了()A.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B.我國外交的靈活多變C.民間外交影響力增強D.對外交流渠道的擴大10.(3分)克里特米諾斯文明(古希臘文明的先驅)大約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根據現有發掘,我們能夠看到建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克諾索斯王宮。目前,宮殿部分立柱與壁畫重新修復。其中,立柱十分接近埃及的風格,而繪畫則有著明顯的具象性。這說明()A.希臘文明優于埃及文明B.早期文明之間存在聯系C.米諾斯文明已十分發達D.古代文明體現出同一性11.(3分)《天方夜譚》有這樣兩段描述:航海家辛伯達遠赴印度、中國、非洲等地進行貿易,攜帶絲綢、香料、象牙、珍珠等商品,每一次都九死一生;《駝背的故事》提及商人在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城市往返貿易。這兩段描述()A.反映了阿拉伯帝國商業的繁榮B.強調了主人公敢于冒險的精神C.表明了阿拉伯帝國疆域的遼闊D.體現了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換12.(3分)史學家保爾·芒圖在在《十八世紀產業革命》一書中寫到,“第一批發明家絕不是科學家。他們是工藝匠······然而當時的人們幾乎不曾注意到這個問題,這無法不令我們驚訝。”該學者認為()A.英國工業化發展存在問題B.科學和技術日益緊密結合C.英國現在亟須調整生產關系D.工業革命促使工人提升技能13.(3分)下列關于國際法的相關文獻,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無論國際法賦予大使們何種權利,首先有必要看到,只有由獨立主權國家彼此互派的大使才享有這些權利”②“任何爭端之當事國,于爭端之繼續存在足以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之維持時,應盡先以談判、調查······或各該國自行選擇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決”③“締約各方同意它們之間可能發生的一切爭端或沖突,不論其性質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處理或解決”④“參加協議的所有各方應有義務保衛和保護本和約的每一項條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論其信奉何宗教”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②③①④D. ①④③②14.(3分)西方新社會運動是二戰結束后西方國家最為顯著的社會現象之一。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華盛頓等大城市爆發了由2000多人參加的公民環保運動,社會反響強烈;20世紀90年代,美國西雅圖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反全球化運動;進入新世紀,反全球化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體現了西方新社會運動()A.推動了美國環保觀念發展B.受到經濟發展和時代變化的影響C.加速了經濟反全球化進程D.引發了西方社會深刻的社會變革15.(3分)下表為1990年、2000年和2015年世界主要國家GDP對比(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別是( )國家 GDP(億美元) 占世界GDP比重(%) 各國 GDP增 長率(%) 各國通貨膨脹率(%)1990 2000 2015 1990 2000 2015 2015 2015① 57572 97648 179470 26.4 30.5 24.44 2.43 0.12② 30183 46674 41232.58 13.8 14.6 5.61 0.47 0.79③ 9959 14509 28487.55 4.6 4.5 3.88 2.33 0.05④ 3175 4602 20735.43 1.5 1.4 2.82 7.57 5.87A.美國 英國 日本 印度B.美國 日本 英國 印度C.英國美國日本 印度D.美國 英國 印度 日本二、主觀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百家爭鳴、文藝復興分別是東西方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兩個歷史時期之一,兩者的發生都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歷史的積淀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特征。從文化發生角度來看,兩段歷史時期具有共同的社會基礎;從社會轉型角度來看,兩段歷史時期都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階級力量的出現經歷著社會的大變革-從一種社會形態過渡到另外一種社會形態具有共同的歷史趨勢,同時肩負著共同的歷史使命:對社會、人性進行深刻的思考呼喚新的社會、新的人。-摘編自李靜、蕭洪恩《百家爭鳴與文藝復興的歷史比較》材料二 春秋戰國給封建主義中國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帶來了長達兩千年的在封建主義制度、框架下的發展;文藝復興給資本主義的歐洲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帶來了長達四五百年的現在還在繼續的發展······總之,不論是春秋戰國,還是文藝復興,都使一定的民族復興得以實現,而復興了的民族又表現為、成為強大的新型的民族。-摘編自蕭君和《春秋戰國與文藝復興的共同點及其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百家爭鳴與文藝復興的共同點。(6分)(2)根據上述材料,探討百家爭鳴和文藝復興對我國發展的啟示。(6分)17.要形成對歷史正確、客觀的認識,要重視對多元史料的解讀和辨析。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太平洋戰爭期間,中英兩國成為盟國,通過英國媒體對中國抗戰各方面的報道,展現英國的對華同情和遠東政策,從而獲得中國好感、諒解乃至回饋,是英國對華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深化對華認知的重要渠道······英國政府內部就如何報道中國抗戰也存在不同意見。隨著戰事發展,在軍方的壓力下,軍方出于戰略考慮,主張通過媒體反映中國抗戰的問題。英國政府為配合對華政策,決定引導媒體在客觀報道的基礎上盡可能維持對中國抗戰的正面報道與聲援,并進一步出臺計劃,鼓勵對中國抗戰的宣傳。-摘編自丁書穎《太平洋戰爭期間英國媒體對中國抗戰的宣傳與報道》材料二 張自忠,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將領。1940年棗宜會戰前夕,時年49歲的他寫下了一封飽含深情與壯志的書信。致戰友: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要再來碰一下釘子,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愿與諸弟共勉之。-摘編自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重讀抗戰家書》材料三 《新華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出版的第一張中央機關報,刊發了大量反映抗戰和民生的版畫,以下為其中兩幅。-摘編自魏長健《刀鋒上的火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國關于中國抗戰宣傳報道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并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8分)(2)從上述材料中任選一則指出其史料類型,并說明其對研究中國抗戰的史料價值。(8分)19.土地是非洲國家重要的資源,是非洲農村社會最重要的支柱,與非洲國家的各項發展息息相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后殖民時代非洲國家的土地改革自殖民統治建立起,非洲的土地制度就受到關注,殖民統治者對非洲土地制度進行了一些改革,在引入西方資本主義土地制度的同時又保留了一些習慣法框架下的土地制度,由此造成非洲土地制度的二元性,這種二元性在大部分非洲國家都存在。獨立后,非洲國家政府嘗試繼續對土地制度進行改革,力求解決習慣法框架下土地制度的一些問題,但一時難以從根本上觸動這種傳統制度,有時還為了政治方面的需要而妥協。近年來,人口增長、城市化推進、對外部投資的需求等使土地和土地制度問題再次凸顯,非洲國家的土地改革和土地政策也再次受到關注。阻力主要是來自傳統領導力量,除此之外,非洲國家政府對投資者力量和行為的估計和應對不足也引發了一些問題。對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是非洲國家政府必須面對的一個長期性挑戰。一方面是傳統土地制度的強韌,另一方面是人口增長、城市化進程、吸引投資的現實需求。在處理這兩方面問題的過程中,一些非洲國家和政府并不具備充分的能力和工具手段,從而導致各國的土地改革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摘編自劉偉才《重視非洲國家土地問題的復雜性》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非洲國家的土地改革進行評析。(13分)19.改革開放后,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影片生動地反映了這一歷史劇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電影/電視劇名稱 影片情節或簡介《血,總是熱的》(1983年) 以1979年國企改革為背景,講述印染廠廠長羅心剛沖破計劃經濟束縛,推動企業市場化轉型的故事。影片通過激烈的矛盾沖突,展現了國企改革初期的艱難與改革者的魄力。其中經典臺詞是“中國的經濟體制像一架銹住的機器,需要用我們的血做潤滑劑。”《面向大海》(2018年)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深圳正面臨著巨大的轉變。羅芳村的村支書魏東曉是一名復原老兵,從部隊復原后成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魏曉東下海經商,成為深圳大型上市集團總裁《中國合伙人》(2013年) 是一部講述三個年輕人從20世紀八十年代到21世紀,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體現了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浪潮中的創業故事,反映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從國內走向國際的蛻變《大江大河》(2018-2023年) 在1978到1988年間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講述了先行者們在變革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浮沉故事。其中,宋運輝天資聰穎,卻出身不好,但是他把握住了1978年恢復高考的機會,考上大學,當上了國企的技術人員;楊巡是一個體戶,他抓住過商機,也踩踏過陷阱,生意場上幾經波折,最終擁有了自己的產業結合材料,以“影片中的城市”為題,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2025屆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答案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B 16.(1)【答案】共同點:從文化發生角度來看,兩段歷史時期具有共同的社會基礎;從社會轉型角度來看,兩段歷史時期都伴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階級力量的出現;從歷史階段來看,二者具有共同的歷史趨勢,同時肩負著共同的歷史使命。 (2)【答案】啟示:緊抓經濟建設,促進經濟的發展;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推動中華文藝復興;呼喚科學文學藝術方面的眾多的大師、巨人,為他們的不斷出現創設條件。 17.(1)【答案】變化:由對如何報道中國抗戰也存在不同意見變為主張通過媒體反映中國抗戰的問題,引導媒體在客觀報道的基礎上盡可能維持對中國抗戰的正面報道與聲援,并進一步出臺計劃,鼓勵對中國抗戰的宣傳。原因:國內:全民族抗戰爆發,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國共實現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重要作用。國際: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等西方國家組織建立反法西斯同盟;中英兩國成為盟國。 (2)【答案】材料一史料類型:論文。價值:是對研究中國抗戰資料的有益補充;從其他視角證明了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地位。材料二史料類型:書信。價值:感悟先輩們堅定不移的革命精神;是一手史料,為研究棗宜會戰提供了第一視角。材料三史料類型:版畫。價值:材料三的宣傳畫來自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新華日報》,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戰立場及其為抗戰所做的工作,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其中圖 1 可用于反映了陜甘寧邊區的農民生活;圖 2 反映了蘇聯的幫助。 18.【答案】從現代發展的角度來看,習慣法框架下的土地制度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比如土地占有不平等、排斥部分人的利益、對土地的浪費或者超負荷使用等等,這些導致了土地使用效率的低下,也造成環境方面的問題,這是非洲國家推進并且能夠推進土地改革的重要原因。探尋非洲國家獨立后土地改革的軌跡,盡管要看到任務確實艱巨,如來自傳統領導力量及非洲國家政府對投資者力量和行為的估計和應對不足。但也要承認一些政策確實沒有抓住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與需要。如何設計公平的土地制度安排以提升土地生產率、保證糧食安全、推進國家和民眾的可持續發展,仍是非洲國家土地改革的長期挑戰。 19.【答案】示例:影片中的城市 20 世紀 80 年代,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在不同領域展開。電影中印染廠廠長羅心剛沖破計劃經濟束縛,推動企業市場化轉型的故事,體現了國企改革的歷史背景;羅芳村的村支書魏東曉、《中國合伙人》的故事反映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及民營企業改革的歷史事件,其中《面向大海》以深圳這座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為切入點,更能反映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成果;《大江大河》體現了在 1978 到 1988 年間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恢復高考、國企改革及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事件。這些影片的創作,深刻反映出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城市的變遷,傳播了主流價值觀,對于我們了解改革開放后的城市建設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