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 速度的測量 暑假銜接練習姓名: 學號:一、單項選擇題1.如圖,“探究小車從斜面下滑時速度的變化”的實驗,下列做法中,能有效減少時間測量誤差的是( )A.將斜面等分成更多段 B.適當減小斜面的高度C.換用質量更大的小車 D.聽到撞擊擋板聲停表2.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要使斜面的坡度越小越好,以便于測量時間B.小車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vC.小車從木板頂端下滑時,木板長度即為小車全程通過的路程D.測量小車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時,要讓小車從斜面中點由靜止下滑3.用斜面和滑塊做”測量物體的平均速度”實驗,當滑塊自頂端出發時開始計時,滑至斜面底端時停止計時,如圖所示.此過程中滑塊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4.小楓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他將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A點靜止釋放,并同時按下電子停表開始計時(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小車經過AC全程的路程記為s,所用時間記為t,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車下滑過程中做加速運動B.小車下滑過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3m/sC.如果在A點時先釋放小車,后按下秒表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B端的平均速度偏大D.小車下滑經過點時的速度小于經過點時的速度5.如圖是“測量小車運動的速度”的實驗裝置,小車從斜面頂端A點運動到斜面底端C點通過的路程為s1,其中上半段路程為s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為便于測量時間,斜面要保持一個較小的坡度B.實驗中全程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C.實驗時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偏小D.小車在斜面上做變速直線運動6.如圖所示,小明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使小車從斜面點靜止下滑,經過點到達點,圖中已標出小車經過三點對應時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段距離為B.段平均速度為C.小車從到做勻速直線運動D.若小車過后才開始計時,測出段平均速度將偏大7.一個小球從斜面滾下,用頻閃照相機每隔0.1s拍攝一次,記錄小球運動情況的照片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從A點運動到C點用時比從B點運動到D點用時短B.小球從A點到D點的路程是30.00mC.小球從A點運動到D點的平均速度為0.1m/sD.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D段的平均速度8.如圖所示是用斜面和小車做“測物體的平均速度”的實驗,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小車下滑過程在做變速運動B.測量下半程平均速度時要讓小車從中點處靜止滑下C.為了延長小車在斜面運動時間,可以減小傾斜程度D.實驗時小車過了中點才停止計時,將會導致上半段平均速度偏小二、多項選擇題9.如圖所示為“測量物體運動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小車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后半段的平均速度B.小車在前半段所用的時間等于后半段所用的時間C.實驗中需要用到秒表和刻度尺D.為了準確測量時間,實驗中盡可能的減小坡度10.如圖是小明用頻閃照相機(每隔閃拍一次)拍攝到的同一小球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F點的傾閃照片,他從A點起始,依次測量小球運動到各點到A點的距離,并在圖片上標出,小明得出的以下四個結論中,正確的是( )A.小球從A點到F點是做變速直線運動B.小球從B點運動到E點,通過的路程是C.小球從A點運動到F點的平均速度是D.小球在A、B兩點間運動的平均速度小于E、F兩點間運動的平均速度三、填空題11.如圖所示,記錄了一輛小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情況,該小汽車做的是 直線運動,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12.如圖,在“測量物體平均速度”的實驗中,小球從A處沿斜面由靜止開始滾下,此過程小球做 (選填“變速”、或“勻速”)運動;已知,測得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為4m/s,全程的平均速度為4.8m/s,則CD段的平均速度為 m/s。13.如圖所示是小劉同學測量小車從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實驗,為了便于測量小車下滑時間,斜面的傾角應該 一些(選填:“大”或“小”),從圖可知,小車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14.小明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做測平均速度的實驗,若秒表每格為1s(實驗中指針沒有轉過1圈),則該實驗中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m/s;實驗中小車通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車通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四、實驗探究題15.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小車到達A、B、C三處的電子表的示數(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則:(1)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秒表和 ;(2)根據圖中所給的信息可算出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的平均速度為:vAB= m/s;(3)若小車已經駛過C點再停止計時,則測出的vBC會偏 (選填“大”或“小”);(4)斜面的傾角應設置較 (選填“大”或“小”),目的是 。16.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運動的速度”的實驗。(1)實驗中,應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以減小測量 的誤差;(2)該實驗中,測得長為 ,下半程平均速度 ;(3)對于該實驗,小明同學提出了下列說法,其中不正確的有 (填寫序號);①將小車拿到B點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從B到C點的時間,就是段運動時間;②段的平均速度等于段的平均速度與段的平均速度的和的一半;③段中間時刻的速度為點的速度為,則。17.周末,小花帶妹妹去公園玩耍,發現妹妹從滑滑梯上滑下時,會越來越快。為了研究物體從斜面上滑下時速度的變化,小花和小華用小車、斜面、擋板等器材進行了實驗,如圖甲所示,讓小車從A點由靜止滑下,圖中圓圈內顯示了小車到達B、C兩點的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1)圖甲中AB段的長度 cm,小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平均速度為 cm/s;(2)為了測量小車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小華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小華的做法是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3)圖乙是“激流勇進”游樂項目,游船從高處沿滑道下滑,沖入水中,極具挑戰性。為保證安全,需適當減小游船滑到底端的速度,請結合上述實驗,給滑道設計者提一個合理建議: 。18.小南在“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上的A點靜止滑下,如圖所示。(1)該實驗的原理是 。(2)小南記錄的數據如圖,計算可知小車在前半程AB段運動的平均速度vAB為 m/s,若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的VAB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3)小南想測量小車在后半程BC段運動的平均速度vBC,他應該將小車從 (選填“A”或“B”)處靜止釋放。(4)通過計算可得,小車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AC 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BC;他進一步分析發現,小車在路程中點的速度 在時間中點的速度。(以上兩空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請你仔細回顧該實驗,提出一條減小測量誤差的方法: 。參考答案1.B2.B3.B4.D5.C6.D7.D8.B9.C,D10.A,B,C11.變速;13.512.變速;613.小;0.514.0.2;小于15.(1)刻度尺(2)0.2(3)小(4)小;便于測量時間16.(1)時間(2)0.800;0.4(3)①②17.(1)45.0;30.0(2)不正確(3)降低滑道的高度18.(1)(2)0.25;偏大(3)A(4)小于;大于(5)熟悉器材,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