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生活中常見的力一.選擇題(共4小題)1.(2024秋 貴陽月考)足球運動是深受青少年喜愛的項目之一。圖中所示為四種與足球有關的情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甲中,靜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對草地的壓力就是它的重力B.圖乙中,靜止在草地上的兩個相互接觸的足球之間可能無彈力C.圖丙中,球網(wǎng)上的足球會受到彈力是由于足球發(fā)生了形變D.圖丁中,被踢出后的足球在空中時受到重力和腳對它的彈力2.(2024秋 長壽區(qū)期末)如圖甲所示,一輕彈簧左端與墻壁相連于O點,作用于右端A點的水平外力F(F未畫出)變化時彈簧長度不斷變化,取水平向左為正方向,得到F與彈簧長度l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彈簧原長為5cmB.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40N/mC.l=10cm時,彈簧對墻壁的彈力方向水平向左D.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與彈簧長度成正比關系3.(2024秋 密云區(qū)期末)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裝置研究摩擦力的變化情況。實驗臺上固定一個力傳感器,傳感器與物塊用棉線連接,物塊放置在粗糙的長木板上。水平向左拉木板,傳感器記錄的F﹣t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實驗中必須讓木板保持勻速運動B.圖乙中曲線反映了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C.由圖乙知,物塊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D.只用圖乙中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4.(2024秋 興慶區(qū)校級期末)試卷讀卡器的原理可簡化成如圖所示的模型,搓紙輪與答題卡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答題卡與答題卡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答題卡與底部摩擦片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3,工作時搓紙輪給第1張紙壓力大小為F,每張答題卡的質量為m,正常情況下,讀卡器能做到“每次只進一張答題卡”。搓紙輪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帶動第一張答題卡向右運動,下列是說法正確的是( ?。?br/>A.后一張答題卡受到前一張答題卡的摩擦力向左B.第5張紙與第6張紙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μ2(F+mg)C.最后一張答題卡受到摩擦片的摩擦力為零D.μ1<μ2<μ3二.多選題(共4小題)(多選)5.(2024春 海珠區(qū)校級期末)現(xiàn)代的激光打印機都是自動進紙的,有一種進紙原理如圖所示。進紙槽里疊放有一疊白紙,進紙時滾輪以豎直向下的力壓在第一張白紙上,并沿逆時針方向勻速轉動,確保第一張紙與第二張紙發(fā)生相對滑動。設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相等。滾輪與白紙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白紙之間、白紙與紙槽底座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2。不考慮靜電力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滾輪對第一張白紙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若μ1<μ2則打印機不能實現(xiàn)自動進紙C.除最上面第一、二張白紙外越向下白紙之間的摩擦力越大D.進紙過程中除最上面第一張白紙外其它紙之間摩擦力大小相等(多選)6.(2024秋 齊齊哈爾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兩物體間的彈力方向與接觸面平行B.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C.力離不開施力物體,但可以沒有受力物體D.講桌上的粉筆盒受到支持力的原因是講桌發(fā)生了形變(多選)7.(2024秋 齊齊哈爾期末)如圖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塊A、B之間有一伸長的彈簧(彈簧在彈性限度內),物塊C疊放在物塊A上?,F(xiàn)對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并使F從零開始逐漸增大,直至B恰好要開始滑動,則在此過程中( ?。?br/>A.A與地面之間可能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B.A、C之間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C.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先減小后增大D.A、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可能相等(多選)8.(2024秋 碑林區(qū)校級期末)關于常見的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因為物體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沒有施力物體B.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C.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兩個靠在一起的物體之間,一定存在彈力D.兩個物體間如果有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就一定存在彈力三.填空題(共3小題)9.(2024秋 廈門期末)如圖甲所示,質量為1kg的物塊A靜置于水平木板B上,左端連接有彈簧秤。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彈簧秤,當彈簧秤示數(shù)為2.20N時,A和B均保持靜止狀態(tài),此時A與B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 N;如圖乙所示,將該裝置中彈簧秤左端固定在墻壁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拖動B,使其向右運動,當A穩(wěn)定時(未脫離木板),彈簧秤示數(shù)為2.60N,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則A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10.(2024秋 倉山區(qū)校級期末)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在恒力F作用下在質量為M的長木板上向右滑行,長木板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m受到的摩擦力為Ff1=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f2= 。11.(2024春 鼓樓區(qū)校級期末)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3m和2m的P、Q按如圖的方式用輕彈簧和輕繩連接,當系統(tǒng)靜止時輕繩的拉力大小為4mg,已知彈簧勁度系數(shù)為k,則彈簧處于 ?。ㄟx填“伸長”“原長”或“壓縮”)狀態(tài),彈力大小等于 ,彈簧形變量x等于 。四.解答題(共4小題)12.(2024秋 甘肅期末)如圖所示,物體A重40N,物體B重30N,A與B、A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物體B用細繩系住,當水平力F=30N時才能將A勻速拉出,求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13.(2024春 海淀區(qū)校級期末)為了便于顧客使用購物推車在不同樓層間往返,很多超市中安裝了坡面平整的自動人行道,而不是安裝階梯式自動扶梯。如圖所示,某超市一層和二層之間自動人行道的長度L=30m,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10°,其上行和下行的速度大小均為v=0.50m/s。(1)顧客站立在自動人行道上,扶梯上行時顧客所受摩擦力方向為 ,扶梯下行時顧客所受摩擦力方向為 。(2)求顧客站立在自動人行道上從一層到達二層所用的時間t。14.(2024春 金鳳區(qū)校級期末)在物理實驗課堂上,學生們正圍繞著一個精心設計的實驗場景進行觀察和學習。如圖所示,在實驗桌上放置著一塊質量為m=2kg的物塊,一位細心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力學知識,特地通過一個彈簧秤向物塊施加了一個拉力F=10N,而且拉力的方向與水平面形成了一個角度θ=37°,此時物塊在實驗桌上向右勻速運動。在這個具體的情境中,請你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計算出物塊和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15.(2024秋 朝陽區(qū)期末)某同學在水平地面上推沙發(fā),沙發(fā)的質量m=30kg,該同學給沙發(fā)施加了水平向右的推力F=80N,但沒有推動。重力加速度g=10m/s2。(1)請在虛線框中畫出沙發(fā)的受力示意圖;(2)求沙發(fā)所受的摩擦力大小f;(3)若該同學給沙發(fā)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F1=140N,沙發(fā)運動起來。已知沙發(fā)和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求沙發(fā)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大小f1。新課預習銜接 生活中常見的力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4小題)1.(2024秋 貴陽月考)足球運動是深受青少年喜愛的項目之一。圖中所示為四種與足球有關的情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靜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對草地的壓力就是它的重力B.圖乙中,靜止在草地上的兩個相互接觸的足球之間可能無彈力C.圖丙中,球網(wǎng)上的足球會受到彈力是由于足球發(fā)生了形變D.圖丁中,被踢出后的足球在空中時受到重力和腳對它的彈力【考點】彈力的概念及其產(chǎn)生條件;力的定義和特點;重力的概念、物理意義及其產(chǎn)生(來源);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專題】定性思想;歸納法;彈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專題;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壓力與重力不是同種性質的力;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是接觸且發(fā)生彈性形變。【解答】解:A、圖甲中,靜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對草地的壓力與重力不是同種性質的力,故A錯誤;B、圖乙中,靜止在草地上的兩個相互接觸不一定發(fā)生彈性形變,兩個足球之間可能無彈力,故B正確;C、圖丙中,球網(wǎng)上的足球會受到彈力是由于球網(wǎng)發(fā)生了形變,而球網(wǎng)要恢復形變,會對足球施加彈力作用,故C錯誤;D、圖丁中,彈力的產(chǎn)生首先要接觸,足球在空中時不和腳接觸,所以不會受到腳對它的彈力,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以體育比賽為載體考查了彈力的產(chǎn)生及相關的物理知識,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聯(lián)系,考查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2.(2024秋 長壽區(qū)期末)如圖甲所示,一輕彈簧左端與墻壁相連于O點,作用于右端A點的水平外力F(F未畫出)變化時彈簧長度不斷變化,取水平向左為正方向,得到F與彈簧長度l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彈簧原長為5cmB.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40N/mC.l=10cm時,彈簧對墻壁的彈力方向水平向左D.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與彈簧長度成正比關系【考點】胡克定律及其應用.【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彈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專題;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圖像與橫坐標交點為彈簧原長;根據(jù)胡克定律解得勁度系數(shù);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兩個物體上。【解答】解:A、根據(jù)圖像可知,當F=0時,彈簧處于自然伸長狀態(tài),即原長為15cm,故A錯誤;B、由胡克定律可得kN/m=400N/m,故B錯誤;C、由題意知,彈簧長度l=10cm時,F(xiàn)方向向左,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彈簧對墻壁的彈力水平向左,故C正確;D、根據(jù)胡克定律可知,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關系,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胡克定律的應用,解題關鍵掌握圖像的認識,明確圖像的斜率代表勁度系數(shù)。3.(2024秋 密云區(qū)期末)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裝置研究摩擦力的變化情況。實驗臺上固定一個力傳感器,傳感器與物塊用棉線連接,物塊放置在粗糙的長木板上。水平向左拉木板,傳感器記錄的F﹣t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實驗中必須讓木板保持勻速運動B.圖乙中曲線反映了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C.由圖乙知,物塊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D.只用圖乙中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考點】摩擦力的突變問題.【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摩擦力專題;推理論證能力.【答案】B【分析】動摩擦力只要物體之間發(fā)生相對運動即可,不要求運動的類型;根據(jù)對物體的受力分析,得出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比值關系;根據(jù)摩擦力的計算公式,判斷是否能測量出μ的大小。【解答】解:A.為了能研究摩擦力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故物塊一直要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向左的摩擦力一直與向右輕繩的拉力平衡,圖乙是輕繩向右的拉力隨時間變化曲線,故圖乙也可以反映摩擦力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由圖乙可知輕繩向右的拉力先增大后減小,最后趨于不變,故物塊先受靜摩擦力作用后受滑動摩擦力作用,所以不需要讓木板保持勻速運動,故A錯誤;B.因為物塊一直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物體的合外力為零,因此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所以圖乙中曲線反映了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故B正確;C.由圖可知,最大靜摩擦力約為10N,滑動摩擦力約為7N,故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之比約為10:7,故C錯誤;D.根據(jù)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Ff=μFN=μmg可知,由于不知道物塊的重力,故無法求出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摩擦力的相關應用,理解摩擦力的計算公式,結合圖像的物理意義即可完成分析。4.(2024秋 興慶區(qū)校級期末)試卷讀卡器的原理可簡化成如圖所示的模型,搓紙輪與答題卡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答題卡與答題卡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答題卡與底部摩擦片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3,工作時搓紙輪給第1張紙壓力大小為F,每張答題卡的質量為m,正常情況下,讀卡器能做到“每次只進一張答題卡”。搓紙輪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帶動第一張答題卡向右運動,下列是說法正確的是( ?。?br/>A.后一張答題卡受到前一張答題卡的摩擦力向左B.第5張紙與第6張紙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μ2(F+mg)C.最后一張答題卡受到摩擦片的摩擦力為零D.μ1<μ2<μ3【考點】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摩擦力專題;推理論證能力.【答案】B【分析】根據(jù)相對運動方向判斷摩擦力的方向。根據(jù)平衡條件,可解得答題卡間的摩擦力大小。要做到每次只進一張紙,就要保障搓紙輪對紙張的摩擦力大于下面紙張對第一張紙的摩擦力。列不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解:A、前一張答題卡上表面受到搓紙輪施加的靜摩擦力f,相對與后一張答題卡向右運動,后一張答題卡受到前一張答題卡向右的摩擦力,故A錯誤;BC、最后一張答題卡與摩擦片之間的摩擦力和第5張紙與第6張紙之間的摩擦力都是靜摩擦力,對紙張根據(jù)受力平衡條件,可知,大小均為f2=μ2(F+mg),故B正確,C錯誤;D、搓紙輪對第一張答題的摩擦力最大值為f1=μ1F,第一張答題卡受到第二張答題卡滑動摩擦力f2=μ2 (mg+F),要做到“每次只進一張紙”,需滿足f2<f1,即μ2(mg+F)<μ1F,正常情況下,F(xiàn)>>mg,忽略mg,有μ1>μ2,初最后一張答題卡,其他答題卡整體分析可知μ2(mg+F)≤μ3F,則μ3≥μ2,故D錯誤。故選:B。【點評】考察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計算。在求解摩擦力之前,先判斷摩擦力的種類,再計算大小。靜摩擦力沒有計算公式,只能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應用牛頓定律進行計算。二.多選題(共4小題)(多選)5.(2024春 海珠區(qū)校級期末)現(xiàn)代的激光打印機都是自動進紙的,有一種進紙原理如圖所示。進紙槽里疊放有一疊白紙,進紙時滾輪以豎直向下的力壓在第一張白紙上,并沿逆時針方向勻速轉動,確保第一張紙與第二張紙發(fā)生相對滑動。設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相等。滾輪與白紙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白紙之間、白紙與紙槽底座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2。不考慮靜電力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滾輪對第一張白紙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若μ1<μ2則打印機不能實現(xiàn)自動進紙C.除最上面第一、二張白紙外越向下白紙之間的摩擦力越大D.進紙過程中除最上面第一張白紙外其它紙之間摩擦力大小相等【考點】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專題】比較思想;推理法;摩擦力專題;推理論證能力.【答案】BD【分析】第一張紙受到滾輪對它的摩擦力是靜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第2張紙受到的是滑動摩擦力,小于它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與第3張紙之間不發(fā)生相對滑動。根據(jù)紙之間的相對運動,從而分析摩擦力的方向。【解答】解:A、第一張紙相對于滾輪的運動趨勢方向向左,則滾輪對第一張白紙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A錯誤;B、若要自動進紙,則滾輪與白紙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必須大于第一張紙與第二張紙間的滑動摩擦力,則有μ1>μ2,否則打印機不能實現(xiàn)自動進紙,故B正確;CD、除最上面第一、二張白紙外,向下白紙?zhí)幱陟o止狀態(tài),分別以向下第3張白紙、第3張和第4張白紙整體、第3張到第5張白紙整體 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向下白紙之間的摩擦力大小都等于第一張白紙對第二張白紙的滑動摩擦力大小,故C錯誤,D正確。故選:BD。【點評】本題以現(xiàn)代的激光打印機都是自動進紙為背景,考查對摩擦力理解和判斷能力,本題是實際問題,要應用物理基本知識進行分析,同時要靈活選擇研究對象。(多選)6.(2024秋 齊齊哈爾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兩物體間的彈力方向與接觸面平行B.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C.力離不開施力物體,但可以沒有受力物體D.講桌上的粉筆盒受到支持力的原因是講桌發(fā)生了形變【考點】彈力的方向;力的定義和特點;重力的方向;彈力的概念及其產(chǎn)生條件.【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彈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專題;理解能力.【答案】BD【分析】根據(jù)彈力的方向與接觸面的關系分析作答;根據(jù)重力的方向分析作答;根據(jù)力的物質性分析作答;根據(jù)彈力的產(chǎn)生分析作答。【解答】解:A.根據(jù)彈力的特點可知,兩物體間的彈力方向與接觸面垂直,故A錯誤;B.根據(jù)重力的特點可知,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故B正確;C.力離不開施力物體,也必須有受力物體,故C錯誤;D.講桌發(fā)生了形變,形成講桌對粉筆盒的支持力,故D正確。故選:BD。【點評】彈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兩接觸的物體間發(fā)生了彈性形變,發(fā)生彈性形變物體就是施力物體;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多選)7.(2024秋 齊齊哈爾期末)如圖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塊A、B之間有一伸長的彈簧(彈簧在彈性限度內),物塊C疊放在物塊A上。現(xiàn)對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并使F從零開始逐漸增大,直至B恰好要開始滑動,則在此過程中( ?。?br/>A.A與地面之間可能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B.A、C之間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C.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先減小后增大D.A、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可能相等【考點】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彈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專題;理解能力.【答案】BC【分析】分別對AC、B以及C受力分析,根據(jù)共點力的平衡條件確定摩擦力的大小。【解答】解:A、A受到向右的彈力,根據(jù)平衡條件,A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A錯誤;B、A、C之間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若存在,C不能平衡,故B正確;C、對B施加拉力F前,B受到向左的彈力,B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方向向右,F(xiàn)從零開始逐漸增大,則B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逐漸減小,當F大于彈簧彈力后,B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并逐漸增大,當F=F彈+f時,B恰好要開始滑動,故C正確;D、對B施加拉力F前,A、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均等于彈簧彈力大小,故D錯誤。故選:BC。【點評】本題考查摩擦力的分析和判斷,要注意物體保持靜止,所以受到的均為靜摩擦力,要通過受力分析進行判斷。(多選)8.(2024秋 碑林區(qū)校級期末)關于常見的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因為物體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沒有施力物體B.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C.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兩個靠在一起的物體之間,一定存在彈力D.兩個物體間如果有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就一定存在彈力【考點】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重力的概念、物理意義及其產(chǎn)生(來源);彈力的概念及其產(chǎn)生條件.【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摩擦力專題;分析綜合能力.【答案】BD【分析】任何力都有施力和受力物體;重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下;如果水平桌面上靠在一起的物體沒有發(fā)生彈性形變,則沒有彈力作用;根據(jù)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可知,如果兩物體間存在摩擦力則一定存在彈力。【解答】解:A.任何力都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故重力有施力物體,故A錯誤;B.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故B正確;C.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兩個靠在一起的物體之間如果沒有發(fā)生彈性形變,兩物體間不存在彈力作用,故C錯誤;D.根據(jù)產(chǎn)生摩擦力的條件可知,兩個物體間如果有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就一定存在彈力,故D正確。故選:BD。【點評】學生在解答本題時,應注意掌握課本中關于各個力的概念及其性質。三.填空題(共3小題)9.(2024秋 廈門期末)如圖甲所示,質量為1kg的物塊A靜置于水平木板B上,左端連接有彈簧秤。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彈簧秤,當彈簧秤示數(shù)為2.20N時,A和B均保持靜止狀態(tài),此時A與B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 2.20 N;如圖乙所示,將該裝置中彈簧秤左端固定在墻壁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拖動B,使其向右運動,當A穩(wěn)定時(未脫離木板),彈簧秤示數(shù)為2.60N,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則A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0.26 。【考點】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摩擦力專題;推理論證能力.【答案】2.20;0.26。【分析】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彈簧秤,A和B均保持靜止狀態(tài),對A根據(jù)受力平衡可知求出此時A與B之間的摩擦力大??;拉動B過程中,A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秤示數(shù),據(jù)此可正確解答,與B是否勻速運動無關。【解答】解: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彈簧秤,當彈簧秤示數(shù)為2.20N時,A和B均保持靜止狀態(tài),對A根據(jù)受力平衡可知此時A與B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f=F=2.20N;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拖動B,使其向右運動,當A穩(wěn)定時(未脫離木板),彈簧秤示數(shù)為2.60N,對A根據(jù)受力平衡可知此時A與B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f′=F′=2.60N根據(jù)f′=μmg,解得A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6故答案為:2.20;0.26。【點評】本題借助實驗考查了基本規(guī)律的應用,平時訓練中一定要加強應用基本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了,強調知識的活學活用10.(2024秋 倉山區(qū)校級期末)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在恒力F作用下在質量為M的長木板上向右滑行,長木板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m受到的摩擦力為Ff1= μ1mg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f2= μ1mg 。【考點】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專題】定性思想;整體法和隔離法;摩擦力專題;推理論證能力.【答案】μ1mg,μ1mg【分析】m對M的壓力等于mg,所受M的滑動摩擦力Ff1=μ1mg,方向水平向左,M處于靜止狀態(tài),水平方向受到m的滑動摩擦力和地面的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分析木板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解答】解:m所受M的滑動摩擦力大小Ff1=μ1mg,方向水平向左;M處于靜止狀態(tài),水平方向受到m的滑動摩擦力和地面的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是μ1mg,方向向左。故答案為:μ1mg,μ1mg。【點評】本題考查了平衡狀態(tài)下復合模型中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判斷,掌握共點力平衡、滑動摩擦力的計算、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為解題的關鍵。11.(2024春 鼓樓區(qū)校級期末)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3m和2m的P、Q按如圖的方式用輕彈簧和輕繩連接,當系統(tǒng)靜止時輕繩的拉力大小為4mg,已知彈簧勁度系數(shù)為k,則彈簧處于 伸長?。ㄟx填“伸長”“原長”或“壓縮”)狀態(tài),彈力大小等于 mg ,彈簧形變量x等于 。【考點】胡克定律及其應用.【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彈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專題;推理論證能力.【答案】伸長;mg;。【分析】以P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平衡條件和胡克定律計算。【解答】解:以P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彈力大小為F=4mg﹣3mg=mg根據(jù)胡克定律有F=kx聯(lián)立得故答案為:伸長;mg;。【點評】本題關鍵掌握研究對象的選取和彈簧狀態(tài)的分析。四.解答題(共4小題)12.(2024秋 甘肅期末)如圖所示,物體A重40N,物體B重30N,A與B、A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物體B用細繩系住,當水平力F=30N時才能將A勻速拉出,求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考點】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共點力的平衡問題及求解.【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摩擦力專題;推理論證能力.【答案】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3。【分析】以A物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根據(jù)平衡條件和摩擦力公式求解動摩擦因數(shù)。【解答】解:以A物體為研究對象,其受力情況如圖所示:物體B對A的壓力為:FN2=GB地面對A的支持力為:FN1=GA+GB所以A受B的滑動摩擦力為:Ff2=μFN2=μGBA受地面的摩擦力為:Ff1=μFN1=μ(GA+GB)又由題意得:F=Ff1+Ff2=μ(GA+2GB)將F=30N,GA=40N,GB=30N代入解得:μ=0.3答: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3。【點評】本題考查應用平衡條件處理問題的能力,要注意A對地面的壓力并不等于A的重力,而等于A、B總重力。13.(2024春 海淀區(qū)校級期末)為了便于顧客使用購物推車在不同樓層間往返,很多超市中安裝了坡面平整的自動人行道,而不是安裝階梯式自動扶梯。如圖所示,某超市一層和二層之間自動人行道的長度L=30m,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10°,其上行和下行的速度大小均為v=0.50m/s。(1)顧客站立在自動人行道上,扶梯上行時顧客所受摩擦力方向為 沿坡面向上 ,扶梯下行時顧客所受摩擦力方向為 沿坡面向上 。(2)求顧客站立在自動人行道上從一層到達二層所用的時間t。【考點】靜摩擦力大小及計算;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與時間的關系;靜摩擦力的方向.【專題】定量思想;合成分解法;摩擦力專題;分析綜合能力.【答案】(1)沿坡面向上,沿坡面向上;(2)顧客站立在自動人行道上從一層達到二層所用的時間t為60s。【分析】(1)對顧客做受力分析,即可得出所受摩擦力的方向;(2)根據(jù)勻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即可求解時間。【解答】解:(1)對顧客做受力分析,顧客隨自動人行道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顧客所受摩擦力方向始終向上,如圖所示故答案為:沿坡面向上,沿坡面向上(2)顧客從一層到達二層,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所用時間為代入數(shù)據(jù)得t=60s答:(1)沿坡面向上,沿坡面向上;(2)顧客站立在自動人行道上從一層達到二層所用的時間t為60s。【點評】簡單的受力分析和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應用,較基礎。14.(2024春 金鳳區(qū)校級期末)在物理實驗課堂上,學生們正圍繞著一個精心設計的實驗場景進行觀察和學習。如圖所示,在實驗桌上放置著一塊質量為m=2kg的物塊,一位細心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力學知識,特地通過一個彈簧秤向物塊施加了一個拉力F=10N,而且拉力的方向與水平面形成了一個角度θ=37°,此時物塊在實驗桌上向右勻速運動。在這個具體的情境中,請你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計算出物塊和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考點】動摩擦因數(shù)的性質和計算.【專題】計算題;定量思想;推理法;摩擦力專題;共點力作用下物體平衡專題;推理論證能力.【答案】物塊和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分析】以物體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和f=μN列式求解動摩擦因數(shù)。【解答】解:物塊做勻速運動,對物塊受力分析。豎直方向上由平衡條件得:Fsin37°+N=mg,水平方向上由平衡條件得:Fcos37′=f,由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得f=μN,聯(lián)立解得:;答:物塊和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動摩擦因數(shù)的計算,理解f公式f=μN是解題關鍵。15.(2024秋 朝陽區(qū)期末)某同學在水平地面上推沙發(fā),沙發(fā)的質量m=30kg,該同學給沙發(fā)施加了水平向右的推力F=80N,但沒有推動。重力加速度g=10m/s2。(1)請在虛線框中畫出沙發(fā)的受力示意圖;(2)求沙發(fā)所受的摩擦力大小f;(3)若該同學給沙發(fā)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F1=140N,沙發(fā)運動起來。已知沙發(fā)和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求沙發(fā)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大小f1。【考點】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摩擦力專題;推理論證能力.【答案】(1)受力示意圖,如圖所示(2)沙發(fā)所受的摩擦力大小f為80N;(3)沙發(fā)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大小f1為120N。【分析】(1)沙發(fā)受到重力、支持力、推力和摩擦力,作圖即可;(2)利用平衡條件可求出摩擦力大小;(3)根據(jù)滑動摩擦力的表達式,可求出摩擦力的大小。【解答】解:(1)沙發(fā)受到重力G,地面對它的支持力N及靜摩擦力f,人施加的推力F,如圖所示(2)根據(jù)平衡條件有f=F=80N(3)沙發(fā)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1=μN,N=mg得f1=120N答:(1)受力示意圖,如圖所示(2)沙發(fā)所受的摩擦力大小f為80N;(3)沙發(fā)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大小f1為120N。【點評】學生在解決本題時,應該掌握受力分析能力,并能夠根據(jù)物體的受力平衡求解力的大小,同時掌握滑動摩擦力計算公式。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