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預習銜接.夯實基礎 牛頓第一定律一.選擇題(共10小題)1.(2024春 保定期末)關于物理學史和物理學研究方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在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了微元法B.伽利略在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時,依據邏輯推理,對實驗進行了理想化處理,得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里采用了理想實驗法C.亞里士多德在研究物體下落過程的運動規律時,把實驗和邏輯推理(包括數學演算)結合起來,拓展了人類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D.根據速度定義式,當Δt非常小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應用了極限思想方法2.(2024秋 松江區校級期末)我國高鐵技術全球領先,高鐵使人們出行更加便捷,速度快,安全性高。小明同學在高鐵上發現列車啟動過程中杯中水面的形狀是下圖中的( )A. B.C. D.3.(2024秋 福田區校級期末)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及運動和力的關系的研究,開創了科學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方法。圖(a)、(b)分別表示這兩項研究中的實驗和邏輯推理的過程,對這兩項研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a)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勻變速運動的結論B.圖(a)中先在傾角較小的斜面上實驗,可“沖淡”重力,便于測量C.圖(b)中完全沒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實際存在的,實驗可實際完成D.圖(b)的實驗為“理想實驗”,通過邏輯推理得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結論4.(2024春 讓胡路區校級期末)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田徑女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位于第8道的中國隊以43秒39的成績奪得冠軍,其中福建選手葛曼棋是第四棒運動員。如圖所示為4×100米部分跑道示意圖,分界線位于直道與彎道的連接處,比賽中( )A.43秒39表示時刻B.各隊中中國隊的平均速度最大C.葛曼棋在加速沖刺過程中慣性增大D.研究葛曼棋的接棒動作時可以將其看成質點5.(2024春 高新區校級期末)下列現象中,哪個屬于慣性現象( )A.飛機起飛B.坐在車內急剎車時身體向前傾C.短跑運動員比賽時穿跑鞋可提高成績D.水平推箱子6.(2024秋 新吳區校級期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大,慣性越大B.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物體不一定受力作用C.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D.牛頓第一定律說明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慣性7.(2024春 沙坪壩區校級期末)如圖所示為月球車示意圖,當該月球車分別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駛時,下面判斷正確的是( )A.在地面運動時的慣性較大B.在月面運動時的慣性較大C.速度大的時候慣性大D.在地面和月面上運動時的慣性一樣大8.(2024春 江門期末)在某次鉛球訓練時,運動員將鉛球拋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鉛球被拋出后仍能在空中運動一段距離是因為慣性B.研究鉛球在空中運動過程時不能將鉛球視為質點C.研究運動員扔球姿勢時可將運動員視為質點D.鉛球被拋出后仍能在空中運動一段距離是因為仍受推力的作用9.(2024春 西城區校級期末)教科書中這樣表述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其中“改變這種狀態”指的是改變物體的( ?。?br/>A.加速度 B.速度 C.位置 D.受力10.(2024春 渝中區校級期末)炎炎酷暑,蟬噪蟲焦,灑水車通過對路面、綠化帶等灑水能夠起到一些防塵降溫的作用。在沿路灑水的過程中,灑水車的總質量不斷減小,則灑水車( ?。?br/>A.失去慣性 B.慣性不變 C.慣性減小 D.慣性增大二.多選題(共5小題)(多選)11.(2024秋 福州期末)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和“運動和力的關系”的研究,開創了科學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重要科學研究方法。圖甲、圖乙分別表示這兩項研究中實驗和邏輯推理的過程,對這兩項研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甲中先在傾角較小的斜面上進行實驗,可“沖淡”重力,使時間測量更容易B.圖甲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勻變速運動C.圖乙中完全沒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實際存在的,實驗可實際完成D.圖乙的實驗雖為“理想實驗”,無法實現,但伽利略在實驗基礎上進一步推理的方法,幫我們找到了解決運動和力關系問題的辦法(多選)12.(2024秋 臺州期末)關于力與運動的認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牛頓第一定律能通過現代的實驗手段直接驗證B.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C.伽利略首先提出了力的概念,并指出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D.伽利略通過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方法得到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多選)13.(2024秋 臺州期末)關于慣性,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A.圖甲,從地面帶到太空中,冰墩墩的慣性變小B.圖乙,急轉彎時,行李箱向汽車轉彎軌跡內側運動C.圖丙,迅速向右抽拉白紙,小鋼球相對白紙向左運動D.圖丁,勻速運動的小車上裝有彈射管,彈出的鋼球將會落回彈射管(多選)14.(2024秋 太原期末)從第46屆世乒賽開始,乒乓球改用“大球”,球的直徑由38mm改為40mm,球的質量隨之變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乒乓球被削回飛行途中不受力并做勻速直線運動B.乒乓球改用“大球”后慣性減小C.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轉對軌跡的影響時,不可將乒乓球視為質點D.被削回的乒乓球,速度的方向發生變化,慣性不變(多選)15.(2024秋 鼓樓區校級期末)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創造性的把實驗、假設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科學方法,有力地促進了人類科學認識的發展。關于伽利略的斜面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該實驗雖然是理想實驗,是在思維中進行的,但仍以真實的實驗為基礎B.如果斜面粗糙,不論右側斜面傾角如何,小球也將上升到與釋放點等高的位置C.該實驗說明了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D.該實驗證明了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預習銜接.夯實基礎 牛頓第一定律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0小題)1.(2024春 保定期末)關于物理學史和物理學研究方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了微元法B.伽利略在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時,依據邏輯推理,對實驗進行了理想化處理,得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里采用了理想實驗法C.亞里士多德在研究物體下落過程的運動規律時,把實驗和邏輯推理(包括數學演算)結合起來,拓展了人類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D.根據速度定義式,當Δt非常小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應用了極限思想方法【考點】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與時間的關系;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究.【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推導方法判斷;根據伽利略在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時應用的方法判斷;根據伽利略在研究下落物體運動時應用的方法判斷;根據速度定義的方法判斷。【解答】解:A.在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A正確;B.伽利略在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時,依據邏輯推理把實際實驗理想化的思想,即理想實驗法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故B正確;C.伽利略在研究下落物體的運動時,把實驗和邏輯推理結合起來,拓展了人類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故C錯誤;D.根據速度定義式,當Δt非常小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應用了極限思想方法,故D正確。本題選錯誤選項,故選:C。【點評】本題關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推導方法、伽利略在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時應用的方法、伽利略在研究下落物體運動時應用的方法和速度定義的方法。2.(2024秋 松江區校級期末)我國高鐵技術全球領先,高鐵使人們出行更加便捷,速度快,安全性高。小明同學在高鐵上發現列車啟動過程中杯中水面的形狀是下圖中的( )A. B.C. D.【考點】慣性與質量.【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頓運動定律綜合專題;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根據慣性定律分析即可。【解答】解:列車啟動過程中,速度增大,即杯子的速度增大,而杯子中的水由于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所以水相對杯子向后運動,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慣性,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難度一般。3.(2024秋 福田區校級期末)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及運動和力的關系的研究,開創了科學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方法。圖(a)、(b)分別表示這兩項研究中的實驗和邏輯推理的過程,對這兩項研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a)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勻變速運動的結論B.圖(a)中先在傾角較小的斜面上實驗,可“沖淡”重力,便于測量C.圖(b)中完全沒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實際存在的,實驗可實際完成D.圖(b)的實驗為“理想實驗”,通過邏輯推理得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結論【考點】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究.【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分析綜合能力.【答案】B【分析】圖a利用斜面來“沖淡”重力,便于測量時間,推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圖b因為軌道不可能絕對光滑,所以小球不會達到等高處,并通過這個實驗伽利略得到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解答】解:B.圖a中先在傾角較小的斜面上進行實驗,來“沖淡”重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使時間測量更容易,故B正確;A.圖a通過對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研究,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勻變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C.圖b中沒有摩擦阻力的斜面實際并不存在,故實驗不能直接觀察到小球達到等高處,故C錯誤;D.圖b的實驗為“理想實驗”,伽利略通過邏輯推理得出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故D錯誤。故選:B。【點評】學生在解決本題時,應注意對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的熟知。4.(2024春 讓胡路區校級期末)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田徑女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位于第8道的中國隊以43秒39的成績奪得冠軍,其中福建選手葛曼棋是第四棒運動員。如圖所示為4×100米部分跑道示意圖,分界線位于直道與彎道的連接處,比賽中( ?。?br/>A.43秒39表示時刻B.各隊中中國隊的平均速度最大C.葛曼棋在加速沖刺過程中慣性增大D.研究葛曼棋的接棒動作時可以將其看成質點【考點】慣性與質量;質點;時刻、時間的物理意義和判斷;平均速度(定義式方向).【專題】定性思想;歸納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時刻表示某一瞬時,時間間隔是指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根據平均速度公式分析平均速度關系;慣性大小只與質量有關;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的問題能忽略不計時,物體可以看成質點。結合這些知識分析。【解答】解:A、43秒39表示的是時間間隔,故A錯誤;B、中國隊以43秒39的成績奪得冠軍,時間最短,而位移相等,根據平均速度公式可知,中國隊的平均速度最大,故B正確;C、慣性只與質量有關,葛曼棋在加速沖刺過程中慣性不變,故C錯誤;D、接棒時候,葛曼棋的大小和尺寸不能忽略,故不能看成質點,故D錯誤。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要掌握物體能被看成質點的條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的問題能忽略不計,搞清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系。5.(2024春 高新區校級期末)下列現象中,哪個屬于慣性現象( ?。?br/>A.飛機起飛B.坐在車內急剎車時身體向前傾C.短跑運動員比賽時穿跑鞋可提高成績D.水平推箱子【考點】慣性與質量.【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頓運動定律綜合專題;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物體維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成為慣性,根據此性質分析。【解答】解:A、飛機起飛受到推力的作用,與慣性無關,故A錯誤;B、急剎車時身體向前傾,是由于慣性,維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故B正確;C、短跑運動員比賽時穿跑鞋可提高成績是因為增大了與地面的摩擦力,與慣性無關,故C錯誤;D、水平推箱子,箱子受到推力的作用,與慣性無關,故D錯誤。故選:B。【點評】要理解慣性的含義,清楚物體的運動狀態。6.(2024秋 新吳區校級期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大,慣性越大B.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物體不一定受力作用C.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D.牛頓第一定律說明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慣性【考點】慣性與質量;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與應用.【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受力分析方法專題;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物體的慣性與其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速度無關;物體不受力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時,其運動狀態會發生變化,體現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變化。【解答】解:A、物體的慣性與其質量有關,與速度的大小無關,故A錯誤;B、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且是非平衡力的作用;因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故B錯誤;C、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故C正確;D、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外力不能改變物體的慣性;牛頓一定律說明外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故D錯誤。故選:C。【點評】明確物體的受力情況,及在不同受力情況下所處的運動狀態是解答此題的關鍵;還要深刻理解力與運動狀態之間的關系。7.(2024春 沙坪壩區校級期末)如圖所示為月球車示意圖,當該月球車分別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駛時,下面判斷正確的是( )A.在地面運動時的慣性較大B.在月面運動時的慣性較大C.速度大的時候慣性大D.在地面和月面上運動時的慣性一樣大【考點】慣性與質量.【專題】比較思想;歸納法;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根據物體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的狀態無關進行判斷。【解答】解: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的狀態無關,所以當該月球車分別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駛時的慣性是一樣大的,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慣性問題,知道慣性的概念與影響物體慣性大小的因素是解題的前提與關鍵。8.(2024春 江門期末)在某次鉛球訓練時,運動員將鉛球拋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鉛球被拋出后仍能在空中運動一段距離是因為慣性B.研究鉛球在空中運動過程時不能將鉛球視為質點C.研究運動員扔球姿勢時可將運動員視為質點D.鉛球被拋出后仍能在空中運動一段距離是因為仍受推力的作用【考點】慣性與質量;質點;判斷物體的受力個數.【專題】定性思想;歸納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牛頓運動定律綜合專題;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根據慣性分析;根據把物體看作質點的條件分析。【解答】解:AD、鉛球被拋出后與手已經脫離了接觸,不再受推力的作用,鉛球被拋出后仍能在空中運動一段距離是因為鉛球具有慣性,故A正確,D錯誤;B、研究鉛球在空中的運動過程時,不需要考慮鉛球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將鉛球視為質點,故B錯誤;C、研究運動員的扔球姿勢,必須考慮運動員的形狀,不能將運動員視為質點,故C錯誤。故選:A。【點評】知道把物體看作質點的條件是解題的基礎。9.(2024春 西城區校級期末)教科書中這樣表述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其中“改變這種狀態”指的是改變物體的( ?。?br/>A.加速度 B.速度 C.位置 D.受力【考點】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與應用.【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頓運動定律綜合專題.【答案】B【分析】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而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解答】解:狀態是時刻對應,過程與時間間隔對應,故描述運動狀態的物理量可以是瞬時速度,也可以是動量,故A錯誤,B正確,C錯誤,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牛頓第一定律,關鍵是記住瞬時速度是描述運動狀態的特征物理量,基礎題目.10.(2024春 渝中區校級期末)炎炎酷暑,蟬噪蟲焦,灑水車通過對路面、綠化帶等灑水能夠起到一些防塵降溫的作用。在沿路灑水的過程中,灑水車的總質量不斷減小,則灑水車( ?。?br/>A.失去慣性 B.慣性不變 C.慣性減小 D.慣性增大【考點】慣性與質量.【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頓運動定律綜合專題;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其大小僅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變化、慣性變化。【解答】解:質量是慣性的唯一量度,在沿路灑水的過程中,灑水車的總質量不斷減小,則灑水車慣性減小。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評】慣性是物體本身具有的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一種性質,會利用慣性解釋一些生活現象。二.多選題(共5小題)(多選)11.(2024秋 福州期末)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和“運動和力的關系”的研究,開創了科學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重要科學研究方法。圖甲、圖乙分別表示這兩項研究中實驗和邏輯推理的過程,對這兩項研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甲中先在傾角較小的斜面上進行實驗,可“沖淡”重力,使時間測量更容易B.圖甲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勻變速運動C.圖乙中完全沒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實際存在的,實驗可實際完成D.圖乙的實驗雖為“理想實驗”,無法實現,但伽利略在實驗基礎上進一步推理的方法,幫我們找到了解決運動和力關系問題的辦法【考點】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究.【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線運動規律專題;分析綜合能力.【答案】AD【分析】根據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和力與運動關系的研究,了解其研究過程中的物理思想與物理的方法。【解答】解:AB.在伽利略時代,無法記錄自由落體運動的較短時間,伽利略設計了讓銅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滾下,來“沖淡”重力的作用效果來延長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即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要比它豎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時間長的多,所以容易測量,據此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實驗,根據小球在斜面上做勻變速運動,并通過抽象思維在實驗結果上做了合理外推,得到自由落體運動為勻變速運動,故A正確,B錯誤;C.完全沒有摩擦阻力的斜面實際是不存在的,實驗不可實際完成,故C錯誤;D.圖乙的實驗為“理想實驗”,無法實現,但如果右側斜面放平,則小球永遠無法達到相同高度,小球將永遠運動下去,也就是說,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所以伽利略在實驗基礎上進一步推理的方法,幫我們找到了解決運動和力關系問題的辦法,故D正確。故選:AD。【點評】本題考查的就是學生對于物理常識的理解,這些在平時是需要學生了解并知道的,看的就是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掌握情況。(多選)12.(2024秋 臺州期末)關于力與運動的認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牛頓第一定律能通過現代的實驗手段直接驗證B.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C.伽利略首先提出了力的概念,并指出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D.伽利略通過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方法得到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考點】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與應用;力學物理學史;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究.【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頓運動定律綜合專題;理解能力.【答案】BD【分析】牛頓第一定律無法通過實驗進行驗證;根據物理學史和常識解答,記住著名物理學家的主要貢獻即可。【解答】解:A.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運動定律的基石,但是牛頓第一定律是理想的實驗定律,不能通過現代的實驗手段直接驗證,故A錯誤;BD.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來描述物體的運動,并首先采用了實驗檢驗猜想和假設的科學方法,把實驗和邏輯推理和諧地結合起來,通過斜面實驗間接證實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從而發展了人類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科學研究方法,故BD正確;C.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得到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力”的概念是由牛頓提出的,故C錯誤。故選:BD。【點評】本題考查物理學史,是常識性問題,對于物理學上重大發現、發明、著名理論要加強記憶,這也是考試內容之一。(多選)13.(2024秋 臺州期末)關于慣性,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br/>A.圖甲,從地面帶到太空中,冰墩墩的慣性變小B.圖乙,急轉彎時,行李箱向汽車轉彎軌跡內側運動C.圖丙,迅速向右抽拉白紙,小鋼球相對白紙向左運動D.圖丁,勻速運動的小車上裝有彈射管,彈出的鋼球將會落回彈射管【考點】慣性與質量.【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頓運動定律綜合專題;理解能力.【答案】CD【分析】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的一種性質,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質量。【解答】解:A.質量是慣性的大小的唯一量度,故從地面帶到太空中,質量不變,冰墩墩的慣性不變,故A錯誤;B.慣性指的是物體能夠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的一種性質,故急轉彎時,行李箱向汽車轉彎軌跡的切線方向運動,故B錯誤;C.迅速向右抽拉白紙,小鋼球具有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的性質,所以小鋼球相對白紙向左運動,故C正確;D.把小車與小球看作一個整體,當小車向前運動時,它們擁有相同的速度。小球彈起后,因為慣性的作用,它仍然有著與小車相同的速度,而不是靜止的。這樣小球雖然被彈起,但仍然會向前運動,最后落回到車內,故D正確。故選:C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物體的慣性,解題關鍵是掌握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的一種性質,會解釋有關的慣性現象。(多選)14.(2024秋 太原期末)從第46屆世乒賽開始,乒乓球改用“大球”,球的直徑由38mm改為40mm,球的質量隨之變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乒乓球被削回飛行途中不受力并做勻速直線運動B.乒乓球改用“大球”后慣性減小C.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轉對軌跡的影響時,不可將乒乓球視為質點D.被削回的乒乓球,速度的方向發生變化,慣性不變【考點】慣性與質量;質點;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與應用.【專題】定性思想;理解能力.【答案】CD【分析】根據慣性相關知識以及質點的判斷即可進行判斷。【解答】解:A、乒乓球被削回飛行途中依然受重力和空氣阻力,故A錯誤;B、乒乓球改用“大球”后球的質量隨之變大,所以慣性也隨之增大,故B錯誤;C、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轉對軌跡的影響時因為涉及到物體本身,所以不能看作質點,故C正確;D、慣性只與物體質量有關,所以被削回的乒乓球,雖然速度的方向發生變化,但慣性不變,故D正確。故選:C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于課本基礎知識的理解,只需牢記慣性只與物體質量有關,以及物體能否看作質點的判斷方法。整體難度較低。(多選)15.(2024秋 鼓樓區校級期末)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創造性的把實驗、假設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科學方法,有力地促進了人類科學認識的發展。關于伽利略的斜面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該實驗雖然是理想實驗,是在思維中進行的,但仍以真實的實驗為基礎B.如果斜面粗糙,不論右側斜面傾角如何,小球也將上升到與釋放點等高的位置C.該實驗說明了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D.該實驗證明了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考點】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專題】定性思想;推理法;受力分析方法專題;理解能力.【答案】AC【分析】小球從左側斜面上某點由靜止釋放后沿斜面向下運動,并沿右側斜面上升,阻力越小則上升的高度越大,伽利略通過上述實驗推理得出運動物體如果不受其他物體的作用,將會一直運動下去。【解答】解:A、該實驗利用了實驗、假設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科學方法,是在思維中進行的,同時是以斜面實驗真實的實驗為基礎,故A正確;B、如果斜面粗糙,小球會有能量損失,將不能上升到與O點等高的位置,如果斜面光滑,可以上升到與釋放點等高的位置,故B錯誤;CD、該實驗說明了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故C正確,D錯誤。故選:AC。【點評】此題考查了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的實驗,要想分清哪些是可靠事實,哪些是科學推論要抓住其關鍵的特征,即是否是真實的客觀存在,這一點至關重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