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廣州市鐵一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測試物理試題1.(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下列對一些物理量的估測中比較貼近事實的是( )A.一個漂浮在鹽水中的雞蛋受到的浮力約為0.5NB.考場內(nèi)的氣壓約5000PaC.物理課本的質(zhì)量約為2kgD.一名中學生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00Pa2.(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2024年7月30日,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王楚欽和孫穎莎在巴黎奧運會乒乓球混雙決賽中獲得混雙冠軍。如圖所示,是某次擊球中乒乓球的運動軌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B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乒乓球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B.在空中,乒乓球處于平衡狀態(tài)C.乒乓球能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受到慣性的作用D.乒乓球速度越大,慣性越大3.(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沙灘上留有大人和小孩深淺相同大小不同的兩對腳印,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孩對沙灘的壓力比大人對沙灘的壓力小,壓強也更小B.小孩和大人對沙灘的受力面積和壓力都不等,無法比較誰對沙灘的壓強大C.兩個人對沙灘的壓強相同D.大人對沙灘的壓力和大人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4.(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是甲和乙兩種液體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guān)系圖象,分析圖象可知( )A.液體甲的密度小于液體乙的密度B.液體甲和液體乙的密度之比為4∶1C.若一個水瓶恰好能裝5kg的液體甲,則該水瓶中也能裝5kg的液體乙D.若把一個物體放置于甲液體中會處于沉底狀態(tài),則該物體放入乙液體中也一定沉底5.(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是一個小朋友玩滑板車的情景,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玩滑板車時,腳要蹬地,是利用腳對地面的力改變了車和人的運動狀態(tài)B.玩滑板車時要佩戴好安全頭盔,可以減小滑行時的慣性C.滑板車“把手”處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D.人靜止站立在滑板車上時,人對車的壓力和地面對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6.(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在粗糙的水平臺面上,一輕彈簧左端固定,右端連接一滑塊,O點是彈簧保持原長時滑塊的位置,AO的距離與OB距離相等。開始時用力推滑塊壓縮彈簧至A位置后放手釋放滑塊,滑塊向右運動。已知滑塊經(jīng)過C點時,滑塊所受地面的摩擦力與彈簧的彈力大小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向右運動過程,滑塊受摩擦力f方向一定向左B.第一次向右運動過程中,經(jīng)過O點時速度v最大C.滑塊最終可能停在B點D.若第一次向右運動經(jīng)過C點時,所有力都突然消失,滑塊將保持靜止7.(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關(guān)于下面四幅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如甲圖,吹氣時A管中水面上升,是因為流體中流速越小的位置壓強越小B.如乙圖,若將豎直玻璃管傾斜,水銀柱的長度不變C.如丙圖,把水氣壓計從山下移到山頂,細管內(nèi)的水柱上升D.如丁圖,將玻璃管豎直下壓,下端管口橡皮膜受到的壓強變小8.(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現(xiàn)有A、B兩個物體,A的重力為10N,B的重力為20N。如圖甲所示,A、B兩物體粗糙程度一樣,在的推力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將A、B平放,如圖乙,在相同水平面上用推著AB以v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甲中,物體A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圖甲中,B對地面的壓力為20NC.采用圖乙方式推AB時,A、B總摩擦力為30ND.圖乙中,若增大,A、B所受總摩擦力不變9.(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為自制的簡易密度計,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纏繞一些銅絲做成的。將其放入盛有不同液體的甲、乙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它會豎直立在液體中,此時甲、乙燒杯中液面相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密度計靜止時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B.密度計靜止時兩次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不同C.甲燒杯中液體的密度比乙燒杯中液體的密度小D.甲燒杯中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比乙燒杯中的大10.(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小明自制的“溫度計”中有密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小的液體。如圖甲,當該液體溫度為19℃時,質(zhì)量為的小球b懸浮,b標記“19℃”;另外兩個小球分別標記“15℃”“23℃”,當小球懸浮時,它標記的溫度與液體溫度相等。圖甲中小球a漂浮、小球b懸浮、小球c沉底,忽略小球體積變化,g取。圖乙中小球a、b、c均沉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乙中b所受浮力大于圖甲中b所受浮力B.圖乙中液體溫度大于19℃C.小球c對應(yīng)標記“23℃”D.小球a對應(yīng)標記“15℃”11.(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用飛機向目標空投救災物品。若飛機向前水平勻速飛行,要把物資空投到目標處,應(yīng)該在 (選填“A”“B”或“C”)點進行空投。飛機在空投物品后與飛機空投物品前對比,飛機的機械能總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民航商用飛機C919的最大起飛質(zhì)量為75t,在飛行時,機翼上方的空氣流速要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機翼下方的空氣流速,才能產(chǎn)生向上的升力。12.(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個底面積為,高為10cm前平底圓柱形容器(容器厚度不計);容器內(nèi)盛某種液體時容器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與液體的體積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1)某次測量中,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質(zhì)量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丙所示,測得的質(zhì)量為 。液體的密度是 ;(2)先將容器內(nèi)盛滿這種液體,再將一個體積為的鋁質(zhì)空心小球緩慢放入容器中,發(fā)現(xiàn)一些液體溢出,小球沉入容器底,穩(wěn)定后擦干容器外壁,測得容器、容器內(nèi)液體和小球的質(zhì)量為716g。則小球的密度為 ,空心部分的體積為 。13.(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細繩上端連著小球A,下端固定在裝有水的容器底,容器放置于一個斜面上,始終保持靜止,已知水的密度,小球A的體積為,質(zhì)量為500g。(g取)(1)小球A受到的浮力是 N;(2)以圓點代表小球A,請在方框中畫出木塊A的受力示意圖;(3)若將細繩剪斷,小球A將 (選填“上浮”“懸浮”或“下沉”)。剪斷短繩子小球A靜止后,與未剪斷前對比,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容器對斜面的壓強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4.(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把甲、乙兩個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分別從M點豎直向下以相同速度拋出,忽略空氣阻力。甲球從P點運動到Q點過程,球的 能轉(zhuǎn)化為 能。(以上兩空均選填“重力勢”或“動”)。在落地前的一瞬間,甲球的動能 乙球的動能(選填“﹥”、“﹤”“=”)。甲球經(jīng)地面反彈后到達的最高點為N,N點 比M點高(選填“可能”或“不可能”)。15.(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小明用方向不變的力F在粗糙程度不變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拉動長木板,木塊與木板始終保持相對靜止。拉力F的大小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長木板的運動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丙所示。(1)在的,木塊 受到長木板給的摩擦力(選填“有”或“沒有”),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 N;在時,長木板的運動狀態(tài)是 (選填“靜止”“變速運動”或“勻速運動”),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 N;(2)假如在第10s時,撤去拉力F,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 。16.(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兩個底面積相同且質(zhì)量相等的密閉容器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向容器中分別注入兩種不同的液體。(取)(1)已知距容器底部等高的A、B兩點所受液體的壓強相等,則 。若乙容器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大于甲容器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則桌面受到甲、乙容器的壓力 ;(以上兩空均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若乙容器裝的液體密度為,液體質(zhì)量為0.15kg,容器質(zhì)量為2kg,容器底部面積為,請寫出計算過程,求:B點所受的液體壓強大小和液體對乙容器底的壓力大小;(3)如圖丙所示,如果把乙裝置倒置,那么整個裝置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將 ,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將 。(后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7.(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某港口有一體積為質(zhì)量為500kg的密封貨箱不慎落入江中,打撈到貨箱后,吊機用繩子將貨箱從江底A處勻速向上提升到高為40m的B處,然后水平移動10m到C處,最后豎直下放到到達指定位置D,CD段路程隨時間變化圖像如丙圖所示,在此過程中,求:(g取,)。(1)貨箱未露出水面時,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大?此時繩子的拉力是多大?(2)BC段吊機對貨箱的拉力做的功;(3)CD段貨箱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18.(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小明是一個滑雪愛好者,在某次跳臺滑雪過程中,小明在平臺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平臺邊緣滑去并飛出,著陸于平面上。為了研究這一過程,小明準備了一個簡單的軌道模型、刻度尺和幾個相同材質(zhì)但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如圖所示,小球從A點下滑后到達B點,經(jīng)過水平面BC后飛出并著落于DE水平面上的F點。(1)以圓點代表小球,請在方框中畫出小球在BC段的受力示意圖。(2)為了探究小球落地DF段的距離與小球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小明分別用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從A點由靜止下滑,并且用刻度尺測量DF段的距離。讓小球從同一點靜止滑下的目的是: 。(3)小明完成實驗后,提出新的猜想,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可能與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有關(guān)。請你補充合適的器材,設(shè)計一個實驗方案,幫助小明探究此猜想是否正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質(zhì)量及其特性;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強的存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yīng)用【解析】【解答】A.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在50g左右,在鹽水中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約為F浮=G=mg=0.05kg×10N/kg=0.5N,故A符合題意;B.考場內(nèi)的氣壓約為1標準大氣壓強,而1標準大氣壓強約為1×105Pa,故B不符合題意;C.八年級物理課本的質(zhì)量大約為200g,即0.2kg,故C不符合題意;D.中學生的質(zhì)量約為50kg,由G=mg可得中學生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左右,雙腳站立時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為F=G=500N,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在0.05m2左右,雙腳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約為,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分析】首先對題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jù)需要進行相應(yīng)的換算或轉(zhuǎn)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2.【答案】A【知識點】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慣性及其現(xiàn)象;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解析】【解答】A.乒乓球從B點到C點,質(zhì)量不變,高度變小,重力勢能變小,速度變大,動能變大,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故A正確;B.在空中,乒乓球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作用,這兩個力大小不相等,不是平衡力,乒乓球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C.乒乓球具有慣性,可以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向前運動,故C錯誤;D.慣性大小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與速度無關(guān),故D錯誤。故選A。【分析】A. 從B點(最高點)到C點(下落過程),乒乓球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小,同時速度增大,動能增加,因此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B.乒乓球在空中運動時受重力和空氣阻力作用,這兩個力大小不相等,因此不處于平衡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如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C.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不是一種“力”,因此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正確說法是“乒乓球由于慣性繼續(xù)向前運動”。D.慣性只與物體質(zhì)量有關(guān),與速度無關(guān)。乒乓球質(zhì)量不變,慣性不變,速度變化不影響慣性。3.【答案】C【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壓強大小比較【解析】【解答】ABC.大人和小孩的腳印深淺相同,則大人和小孩對沙灘的壓強相同,小孩的腳印小,即沙灘受力面積小,則小孩對沙灘的壓力比大人對沙灘的壓力小,故AB錯誤,C正確;D.大人對沙灘的壓力和大人的重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錯誤。故選C。【分析】 壓強是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效果(腳印深淺)直接反映壓強大小。 壓強相同說明形變程度相同(深淺相同)。壓強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guān)。相互作用力必須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壓力與支持力),壓力與重力不是相互作用力。4.【答案】D【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yīng)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yīng)用【解析】【解答】A.圖像的傾斜程度表示物體的密度,甲的傾斜程度更大,液體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故A不符合題意;B.液體甲的密度為液體乙的密度為液體甲和液體乙的密度之比為故B不符合題意;C.一個水瓶容積一定,由可知,液體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體積相等時,甲的質(zhì)量大于乙的質(zhì)量,恰能裝5kg液體甲的水瓶所裝液體乙質(zhì)量一定小于5kg,故C不符合題意;D.若把一個物體放置于甲液體中會處于沉底狀態(tài),說明該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甲的密度,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則該物體的密度也大于液體乙的密度,放入乙液體中也一定沉底,故D符合題意。故選D。【分析】密度圖像:傾斜程度越大,密度越大。密度計算,比值可通過相同體積下的質(zhì)量比直接得到。沉浮條件:物體密度大于液體密度,沉底;物體密度小于或等于液體密度,懸浮或漂浮。5.【答案】C【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慣性及其現(xiàn)象;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解析】【解答】A.腳蹬地時,地對腳的力改變了車和人的運動狀態(tài),而非腳對地的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故A錯誤;B.慣性是物體固有屬性,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頭盔無法減少慣性,但能通過緩沖作用減少碰撞傷害。戴頭盔增大了人和車的總質(zhì)量,反而會增大滑行時的慣性,故B錯誤;C.凹凸花紋通過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防止手打滑,故C正確;D.平衡力需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人靜止站立在滑板車上時,地面對車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和車的總重,人對車的壓力和地面對車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C。【分析】腳蹬地的力與地推腳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慣性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粗糙程度或壓力。平衡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物體上。6.【答案】A【知識點】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摩擦力的方向【解析】【解答】A.無論滑塊向左或向右運動,摩擦力方向始終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向右運動時,摩擦力向左,故A正確;B.從A到O,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而對滑塊有水平向右的彈力;A點時,彈力大于摩擦力,滑塊做加速運動;C點時,彈力等于摩擦力,滑塊的速度最大;從C繼續(xù)運動到O的過程中,彈力小于摩擦力,滑塊做減速運動;從O到B,因彈簧處于伸長狀態(tài)而對滑塊有水平向左的彈力,則滑塊的速度不斷減小,所以速度最大的位置在C點,故B錯誤;C.滑塊從A點向右運動,經(jīng)過C點時,滑塊所受地面的摩擦力與彈簧的彈力大小相等,說明在A點時的彈力大于摩擦力。滑塊運動到B點,由于OA等于OB,彈簧形變量相同,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故在B點受力不平衡,不能停在B點,故C錯誤;D.若第一次向右運動經(jīng)過C點時,滑塊具有最大的速度,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所有力都突然消失,滑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故選A。【分析】摩擦力始終阻礙相對運動(向右運動時向左),所以摩擦力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在合力為零時速度最大(彈力=摩擦力,即C點)。彈力與摩擦力平衡處(C點)即為最終停止位置。力消失后物體保持瞬時速度運動(牛頓第一定律)。7.【答案】C【知識點】液體壓強的特點;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guān)系;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解析】【解答】A.流體中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吹氣時,A管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杯中的水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A管,故A錯誤;B.在托里拆利實驗中,水銀柱的高度是指管內(nèi)水銀面到水銀槽中水銀面的垂直高度,這一高度的大小是由外界大氣壓決定的,因此在大氣壓不變的情況下,玻璃管傾斜,水銀柱高度不變,但水銀柱長度會變長,故B錯誤;C.把水氣壓計從山下帶到山上,瓶內(nèi)空氣的壓強不變,而外界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瓶內(nèi)的水在水面上方氣壓作用下進入細管,細管內(nèi)的水柱上升,故C正確;D.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將玻璃管豎直下壓,下端管口橡皮膜在液體中所處的深度變大,受到的壓強變大,故D錯誤。故選C。【分析】(1)流體的壓強跟流體的流速有關(guān),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2)托里拆利管內(nèi)是真空,在托里拆利實驗中,外界大氣壓不變,則管內(nèi)水銀柱的高度不變,當管傾斜時,水銀柱的長度變長;(3)大氣壓強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當內(nèi)外壓強差增大時,管內(nèi)水柱的高度大;(4)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8.【答案】D【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解析】【解答】A.圖甲中,A相對于B處于靜止狀態(tài),與B之間沒有發(fā)生相對滑動的趨勢也沒有相對滑動,不受摩擦力,故A錯誤;B.圖甲中,B對地面的壓力等于AB的總重力,大小為30N,故B錯誤;C.A和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和A、B緊靠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兩種情況下A和B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大小都等于A和B的重力大小,重力不變,壓力不變。兩種情況下木塊和水平桌面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不變,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推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AB的總摩擦力為10N,故C錯誤;D.圖乙中,若增大F2,AB對水平面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故D正確。故選D。【分析】產(chǎn)生摩擦力的條件: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存在壓力,接觸面粗糙,且發(fā)生了相對滑動或具有相對滑動的趨勢;水平面上的物體的壓力等于總重力;物體處于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guān)。9.【答案】C【知識點】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yīng)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yīng)用【解析】【解答】A.密度計在甲、乙液體中都處于漂浮狀態(tài),根據(jù)物體的浮沉條件,密度計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故A錯誤;B.由于密度計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所以兩次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自身重力),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兩次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因此兩次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相同,故B錯誤;C.由圖可知,密度計在液體中排開的體積V甲排>V乙排,而密度計在兩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由可知,甲燒杯中液體的密度比乙燒杯中液體的密度小,故C正確;D.甲、乙燒杯中液面相平,V甲液+V甲排=V乙液+V乙排,即液體深度相同,又,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知,可以得出甲燒杯中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比乙燒杯中的小,故D錯誤。故選C。【分析】根據(jù)浮力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的浮力、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以及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同時利用液體壓強公式分析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10.【答案】B【知識點】密度與溫度的關(guān)系;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yīng)用【解析】【解答】A.圖甲中b懸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圖乙中b下沉,受到的浮力小于其自身的重力,b的重力不變,所以圖乙中b所受浮力小于圖甲中b所受浮力,故A錯誤;B.由圖乙知,三個小球都下沉,小球的密度都大于液體的密度,由“環(huán)境溫度越高時,液體的密度變小,浮力越小,懸浮的小球會下沉”可知液體的溫度比23°℃還高,故B正確;CD.圖甲中小球a漂浮,c沉底,由浮沉條件可知:,,則當a球懸浮時對應(yīng)的液體密度= c球的密度<圖甲中液體的密度,因液體的密度隨溫度降低而變大,所以小球a對應(yīng)的溫度更高,應(yīng)標記為23℃,當c球懸浮時對應(yīng)的液體密度=c球的密度>圖甲中液體的密度,因液體的密度隨溫度降低而變大,所以小球c對應(yīng)的溫度更低,應(yīng)標記為15°℃,故CD錯誤。故選B。【分析】(1)圖甲中b懸浮,圖乙中b下沉,根據(jù)物體的浮沉條件即可比較b受到的浮力的關(guān)系;(2)當外界氣溫降低時,液體的密度變大,由可知,小球所受浮力會變大,懸浮小球會上浮,最終會漂浮在水面上,據(jù)此判斷出此時液體溫度;(3)環(huán)境溫度越高時,液體的密度變小,浮力越小,懸浮的小球會下沉,據(jù)此判斷出小球a和c對應(yīng)的的溫度。11.【答案】A;減小;大于【知識點】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慣性及其現(xiàn)象;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解析】【解答】(1)物品隨飛機一起運動,被投出后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xù)向前運動,所以,若空投時,飛機剛好在目標的正上方,則物品不能落到目標處,會落到目標的前方,因此只有適當提前投放才能命中目標,即飛機應(yīng)在A點處進行空投。(2)飛機在空投物品后,質(zhì)量減小,速度和高度不變,飛機的動能和重力勢能都與質(zhì)量有關(guān),則飛機的動能和重力勢能都減小,飛機的機械能總量減小。(3)空氣流速大的地方氣壓小,在飛行時,機翼上方的空氣流速大,氣壓小,機翼下方的空氣流速小,氣壓大,產(chǎn)生向上的壓力差,才能產(chǎn)生向上的升力。【分析】1.利用慣性解釋飛機空投物資時的投放位置,即物資被空投后會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xù)向前運動。2.飛機空物品前后機械能的變化情況,涉及到動能和重力勢能與質(zhì)量、速度、高度的關(guān)系。3.飛機機翼產(chǎn)生升力的原理,即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從而形成壓強差產(chǎn)生升力。12.【答案】(1)39.6g;1(2);20【知識點】質(zhì)量的測量與天平的使用;密度公式及其應(yīng)用【解析】【解答】(1)如圖丙所示,天平的分度值為0.2g,,則測得的質(zhì)量為由圖乙可知,容器質(zhì)量為100g。當液體體積為時,容器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為300g,由得液體的密度為(2)容器內(nèi)盛滿這種液體時,液體的體積為V'液=V容器=Sh=50cm2×10cm=500cm3由得液體的質(zhì)量為m'液=ρ液V'液=1g/cm3×500cm3=500g容器內(nèi)盛滿這種液體后,再將小球輕輕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則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和小球本身的體積相等為V溢=V球=100cm3由得溢出液體的質(zhì)量為m溢=ρ液V溢=1g/cm3×100cm3=100g待液體溢盡,擦干容器壁,測得容器、水和小球的總質(zhì)量為716g,則小球的質(zhì)量為m球=m'總-m容-m'液+m溢=716g-100g-500g+100g=216g由得小球的密度為小球中實心部分體積為因為V鋁【分析】根據(jù)天平測量的質(zhì)量和圖乙提供的液體體積與總質(zhì)量的關(guān)系,計算液體的密度;再根據(jù)容器的體積和液體密度計算液體的質(zhì)量,結(jié)合小球放入后總質(zhì)量的變化,計算小球的密度和空心部分體積。(1)[1]如圖丙所示,橫梁標尺的分度值為0.2g,則測得的質(zhì)量為[2]由圖乙可知,當體積為0時,容器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為100g,即容器質(zhì)量為100g。當液體體積為時,容器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為300g,則液體的密度為(2)[1]容器內(nèi)盛滿這種液體時,液體的體積為V'液=V=Sh=50cm2×10cm=500cm3則液體的質(zhì)量為m'液=ρ液V'液=1g/cm3×500cm3=500g容器內(nèi)盛滿這種液體后,再將小球輕輕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則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溢=V球=100cm3溢出液體的質(zhì)量為m溢=ρ液V溢=1g/cm3×100cm3=100g待液體溢盡,擦干容器壁,測得容器、水和小球的總質(zhì)量為716g,則小球的質(zhì)量為m球=m'總-m容-m'液+m溢=716g-100g-500g+100g=216g則小球的密度為[2]小球中實心部分體積為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13.【答案】(1)8(2)(3)上浮;變小;不變【知識點】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yīng)用;浮力及其產(chǎn)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yīng)用【解析】【解答】(1)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球A受到的浮力為(2)小球A靜止時,受力平衡,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下的拉力,作用點都畫在重心上,作圖如下:(3)由得小球A的重力為若將細繩剪斷,小球A將上浮,最終處于漂浮狀態(tài),此時V排變小,水位降低,根據(jù)可知,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小;總重力不變,容器對斜面的壓力不變,受力面積不變,則容器對斜面的壓強不變。【分析】(1)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2)根據(jù)二力平衡畫圖,拉力、浮力與重力作用點都畫在重心上;(3)根據(jù)G=mg計算重力,比較浮力與重力關(guān)系確定浮沉,得出液面變化,根據(jù)壓強公式分析液體壓強,根據(jù)總重力是否改變分析壓力和壓強變化。(1)小球A浸沒,受到的浮力為(2)小球A靜止,受力平衡,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下的拉力,作圖如下:(3)[1][2][3]小球A的重力為所以若將細繩剪斷,小球A將上浮。剪斷短繩子小球A靜止后,處于漂浮狀態(tài),排開水的體積變小,則水位降低,根據(jù)可知,與未剪斷前對比,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小;容器對斜面的壓力不變,受力面積不變,則容器對斜面的壓強不變。14.【答案】重力勢;動;>;可能【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解析】【解答】(1)(2)忽略空氣阻力,甲球從P點運動到Q點過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做加速直線運動,速度增大,動能變大,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小,所以是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3)把兩球從同一高度釋放,初速度相同,質(zhì)量大的物體機械能較大,又m甲>m乙,則甲的機械能較大。下落過程中,高度減小,速度增大,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在落地前的一瞬間,甲乙的重力勢能均為零,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則甲的動能大于乙的動能。(4)忽略空氣阻力,小球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甲球經(jīng)地面反彈后到達的最高點N時,速度為零,則動能為零。而小球在M點釋放時具有速度,動能不為零,所以甲球經(jīng)地面反彈后到達的最高點N時的重力勢能大于M點,則N點可能比M點高。【分析】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體在不同位置時的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zhuǎn)化,以及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不同質(zhì)量的物體在相同高度和速度下落地時動能的比較。15.【答案】(1)沒有;3;變速運動;6(2)不變;接觸面的壓力大小和粗糙程度不變【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力與圖象的結(jié)合;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解析】【解答】(1)由圖丙可知,在t= 2s時,速度為0,木板和木塊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木塊沒有受到摩擦力;長木板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力平衡,且受到的是靜摩擦,拉力和靜摩擦力大小相等,此時拉力為3N,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3N;由圖丙可知,t=5s時,長木板處于加速運動狀態(tài);在6~9s內(nèi),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收到的是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速度無關(guān),由于壓力大小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在t= 5s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6N;(2)假如在第10s時,撤去拉力F,由于壓力大小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將不變。【分析】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guān)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根據(jù)圖中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根據(jù)圖中的F-t圖象和v-t圖象分析。(1)[1][2]由v-t圖像可知,在0~3s內(nèi),物體的速度為零,則當t=2s時,木板和木塊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木塊沒有受到長木板給的摩擦力;此時拉力為3N,根據(jù)二力平衡,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3N。[3][4]在6~9s內(nèi),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為6N,根據(jù)二力平衡,滑動摩擦力為6N;在3~6s內(nèi),長木板做加速直線運動,即變速運動,因為滑動摩擦力與速度無關(guān),所以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為6N。(2)[1][2]假如在第10s時,撤去拉力F,長木板將做減速運動,因為滑動摩擦力與速度無關(guān),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則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將不變。16.【答案】(1)小于;小于(2)由可得B點所受的液體壓強大小為液體對乙容器底的壓強為由可得則液體對乙容器底的壓力大小為(3)變大;變小【知識點】壓強大小比較;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yīng)用【解析】【解答】(1)當 A、B兩點p相等,B點深度較小,根據(jù)可知小于;甲乙容器質(zhì)量相等,若乙容器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大于甲容器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由G=mg可知,容器的總重力相同,所以桌面受到甲、乙容器的壓力小于。(3)由可知倒放后,總質(zhì)量不變,總重力不變,則整個裝置對水平桌面的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變小,根據(jù)可知整個裝置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將變大;乙為“上小下大”的臺形容器,容器側(cè)壁對液體也有壓力,且液體能傳遞壓力,則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大于該液體的重力,即F乙>G乙液,將其倒置后,為“上大下小”的臺形容器,液體對容器側(cè)壁也有壓力,則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小于該液體的重力,即F'乙>G乙液,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將變小。【分析】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和壓力公式F = pS,結(jié)合容器形狀和液體密度的變化,分析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和壓力的變化。(1)[1][2]距容器底部等高的A、B兩點所受液體的壓強相等,B點深度較小,根據(jù)可知小于;若乙容器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大于甲容器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甲乙容器質(zhì)量相等,則乙容器的總質(zhì)量(含內(nèi)部液體)大于甲容器的總質(zhì)量(含內(nèi)部液體),所以桌面受到甲、乙容器的壓力小于。(2)B點所受的液體壓強大小為液體對乙容器底的壓強為則液體對乙容器底的壓力大小為(3)[1]如圖丙所示,如果把乙裝置倒置,總質(zhì)量不變,則整個裝置對水平桌面的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變小,根據(jù)可知整個裝置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將變大。[2]如圖丙所示,正放時,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小于液體的重力,倒置時,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大于液體的重力,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變大。17.【答案】(1)貨箱未露出水面時,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貨物的體積,則受到水的浮力為貨箱重力為勻速向上運動時受力平衡,則此時繩子的拉力為(2)BC段貨箱水平移動,吊機對貨箱的拉力豎直向上,箱子沒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此過程中拉力不做功,所以BC段吊機對貨箱的拉力做的功為。(3)由圖丙可知,CD段貨箱勻速豎直下降,移動速度為由可得CD段貨箱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為【知識點】功率計算公式的應(yīng)用;阿基米德原理;是否做功的判斷【解析】【分析】(1)貨箱未露出水面時,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貨箱的體積,根據(jù)求它受到水的浮力;根據(jù)G=mg求貨箱的重力,此時繩子的拉力等于重力與浮力之差;(2)BC段貨箱水平移動,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此過程中拉力不做功;(3)由圖丙知,在CD段,貨箱勻速豎直下降,根據(jù)求貨箱的速度,根據(jù)求CD段貨箱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1)貨箱未露出水面時,受到水的浮力為貨箱重力為則此時繩子的拉力為(2)BC段吊機對貨箱的拉力豎直向上,箱子沒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所以BC段吊機對貨箱的拉力做的功為。(3)根據(jù)圖丙,CD段貨箱移動速度為則CD段貨箱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為18.【答案】(1)(2)保證小球從C點飛出時的速度相同(3)使用同一個小球在斜坡上的不同高度處釋放,當小球離開C點時用秒表開始計時,當小球落地時停止計時,測量不同高度釋放時小球從C點到落地所用的時間并進行比較。【知識點】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物理學方法【解析】【解答】(1)小球主要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兩個力的作用,重力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在小球的重心上;支持力方向豎直向上,與重力方向相反,也作用在小球的重心上,如下圖所示:(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為了探究小球落地DF段的距離與小球質(zhì)量的關(guān)系,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變,只改變質(zhì)量。讓小球從同一點靜止滑下,保證從C點離開時的速度相同。因此,讓小球從同一點靜止滑下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相同。(3)探究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是否與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有關(guān),要改變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并觀察時間的變化。使用同一小球,改變小球在A點的初始位置滑下,確保小球在C點具有不同的初速度。每次實驗時,用秒表準確測量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重復多次實驗,記錄并比較不同初速度下小球飛行的時間。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判斷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是否與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有關(guān)。【分析】畫力的示意圖的步驟如下:確定受力物體。在受力物體上畫出力的作用點。確定力的方向后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標上箭頭,并在箭頭旁標出所畫力的符號。在同一個圖上畫幾個力的示意圖時,力越大線段應(yīng)越長,大小相同的力線段長度應(yīng)相等如果物體同時受到幾個力,可以將各力的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上。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或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1)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在平面BC上運動時,受到重力、平面對小球的支持力與平面對小球的摩擦力的作用,如下圖所示:(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原則可知,想探究小球落地DF段的距離與小球質(zhì)量的關(guān)系,需保證從C點離開時的速度相同,只改變小球的質(zhì)量,而使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從斜面上的同一點由靜止釋放可以使小球C點離開時的速度相同。(3)探究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與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的關(guān)系時,要保證小球的質(zhì)量不變,改變到達C點時的速度,所以進行實驗時應(yīng)當用同一個小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處釋放,用秒表測量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的時間,比較不同高度時對應(yīng)的時間,如果時間相同,說明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與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無關(guān),如果時間不同,說明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與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有關(guān)。1 / 1廣東省廣州市鐵一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測試物理試題1.(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下列對一些物理量的估測中比較貼近事實的是( )A.一個漂浮在鹽水中的雞蛋受到的浮力約為0.5NB.考場內(nèi)的氣壓約5000PaC.物理課本的質(zhì)量約為2kgD.一名中學生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00Pa【答案】A【知識點】質(zhì)量及其特性;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強的存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yīng)用【解析】【解答】A.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在50g左右,在鹽水中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約為F浮=G=mg=0.05kg×10N/kg=0.5N,故A符合題意;B.考場內(nèi)的氣壓約為1標準大氣壓強,而1標準大氣壓強約為1×105Pa,故B不符合題意;C.八年級物理課本的質(zhì)量大約為200g,即0.2kg,故C不符合題意;D.中學生的質(zhì)量約為50kg,由G=mg可得中學生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左右,雙腳站立時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為F=G=500N,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在0.05m2左右,雙腳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約為,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分析】首先對題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jù)需要進行相應(yīng)的換算或轉(zhuǎn)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2.(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2024年7月30日,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王楚欽和孫穎莎在巴黎奧運會乒乓球混雙決賽中獲得混雙冠軍。如圖所示,是某次擊球中乒乓球的運動軌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B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乒乓球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B.在空中,乒乓球處于平衡狀態(tài)C.乒乓球能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受到慣性的作用D.乒乓球速度越大,慣性越大【答案】A【知識點】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慣性及其現(xiàn)象;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解析】【解答】A.乒乓球從B點到C點,質(zhì)量不變,高度變小,重力勢能變小,速度變大,動能變大,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故A正確;B.在空中,乒乓球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作用,這兩個力大小不相等,不是平衡力,乒乓球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C.乒乓球具有慣性,可以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向前運動,故C錯誤;D.慣性大小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與速度無關(guān),故D錯誤。故選A。【分析】A. 從B點(最高點)到C點(下落過程),乒乓球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小,同時速度增大,動能增加,因此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B.乒乓球在空中運動時受重力和空氣阻力作用,這兩個力大小不相等,因此不處于平衡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如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C.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不是一種“力”,因此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正確說法是“乒乓球由于慣性繼續(xù)向前運動”。D.慣性只與物體質(zhì)量有關(guān),與速度無關(guān)。乒乓球質(zhì)量不變,慣性不變,速度變化不影響慣性。3.(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沙灘上留有大人和小孩深淺相同大小不同的兩對腳印,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孩對沙灘的壓力比大人對沙灘的壓力小,壓強也更小B.小孩和大人對沙灘的受力面積和壓力都不等,無法比較誰對沙灘的壓強大C.兩個人對沙灘的壓強相同D.大人對沙灘的壓力和大人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答案】C【知識點】力作用的相互性;壓強大小比較【解析】【解答】ABC.大人和小孩的腳印深淺相同,則大人和小孩對沙灘的壓強相同,小孩的腳印小,即沙灘受力面積小,則小孩對沙灘的壓力比大人對沙灘的壓力小,故AB錯誤,C正確;D.大人對沙灘的壓力和大人的重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錯誤。故選C。【分析】 壓強是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效果(腳印深淺)直接反映壓強大小。 壓強相同說明形變程度相同(深淺相同)。壓強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guān)。相互作用力必須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壓力與支持力),壓力與重力不是相互作用力。4.(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是甲和乙兩種液體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guān)系圖象,分析圖象可知( )A.液體甲的密度小于液體乙的密度B.液體甲和液體乙的密度之比為4∶1C.若一個水瓶恰好能裝5kg的液體甲,則該水瓶中也能裝5kg的液體乙D.若把一個物體放置于甲液體中會處于沉底狀態(tài),則該物體放入乙液體中也一定沉底【答案】D【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yīng)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yīng)用【解析】【解答】A.圖像的傾斜程度表示物體的密度,甲的傾斜程度更大,液體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故A不符合題意;B.液體甲的密度為液體乙的密度為液體甲和液體乙的密度之比為故B不符合題意;C.一個水瓶容積一定,由可知,液體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體積相等時,甲的質(zhì)量大于乙的質(zhì)量,恰能裝5kg液體甲的水瓶所裝液體乙質(zhì)量一定小于5kg,故C不符合題意;D.若把一個物體放置于甲液體中會處于沉底狀態(tài),說明該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甲的密度,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則該物體的密度也大于液體乙的密度,放入乙液體中也一定沉底,故D符合題意。故選D。【分析】密度圖像:傾斜程度越大,密度越大。密度計算,比值可通過相同體積下的質(zhì)量比直接得到。沉浮條件:物體密度大于液體密度,沉底;物體密度小于或等于液體密度,懸浮或漂浮。5.(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是一個小朋友玩滑板車的情景,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玩滑板車時,腳要蹬地,是利用腳對地面的力改變了車和人的運動狀態(tài)B.玩滑板車時要佩戴好安全頭盔,可以減小滑行時的慣性C.滑板車“把手”處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D.人靜止站立在滑板車上時,人對車的壓力和地面對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答案】C【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慣性及其現(xiàn)象;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解析】【解答】A.腳蹬地時,地對腳的力改變了車和人的運動狀態(tài),而非腳對地的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故A錯誤;B.慣性是物體固有屬性,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頭盔無法減少慣性,但能通過緩沖作用減少碰撞傷害。戴頭盔增大了人和車的總質(zhì)量,反而會增大滑行時的慣性,故B錯誤;C.凹凸花紋通過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防止手打滑,故C正確;D.平衡力需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人靜止站立在滑板車上時,地面對車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和車的總重,人對車的壓力和地面對車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C。【分析】腳蹬地的力與地推腳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慣性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粗糙程度或壓力。平衡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物體上。6.(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在粗糙的水平臺面上,一輕彈簧左端固定,右端連接一滑塊,O點是彈簧保持原長時滑塊的位置,AO的距離與OB距離相等。開始時用力推滑塊壓縮彈簧至A位置后放手釋放滑塊,滑塊向右運動。已知滑塊經(jīng)過C點時,滑塊所受地面的摩擦力與彈簧的彈力大小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向右運動過程,滑塊受摩擦力f方向一定向左B.第一次向右運動過程中,經(jīng)過O點時速度v最大C.滑塊最終可能停在B點D.若第一次向右運動經(jīng)過C點時,所有力都突然消失,滑塊將保持靜止【答案】A【知識點】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摩擦力的方向【解析】【解答】A.無論滑塊向左或向右運動,摩擦力方向始終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向右運動時,摩擦力向左,故A正確;B.從A到O,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而對滑塊有水平向右的彈力;A點時,彈力大于摩擦力,滑塊做加速運動;C點時,彈力等于摩擦力,滑塊的速度最大;從C繼續(xù)運動到O的過程中,彈力小于摩擦力,滑塊做減速運動;從O到B,因彈簧處于伸長狀態(tài)而對滑塊有水平向左的彈力,則滑塊的速度不斷減小,所以速度最大的位置在C點,故B錯誤;C.滑塊從A點向右運動,經(jīng)過C點時,滑塊所受地面的摩擦力與彈簧的彈力大小相等,說明在A點時的彈力大于摩擦力。滑塊運動到B點,由于OA等于OB,彈簧形變量相同,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故在B點受力不平衡,不能停在B點,故C錯誤;D.若第一次向右運動經(jīng)過C點時,滑塊具有最大的速度,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所有力都突然消失,滑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故選A。【分析】摩擦力始終阻礙相對運動(向右運動時向左),所以摩擦力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在合力為零時速度最大(彈力=摩擦力,即C點)。彈力與摩擦力平衡處(C點)即為最終停止位置。力消失后物體保持瞬時速度運動(牛頓第一定律)。7.(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關(guān)于下面四幅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如甲圖,吹氣時A管中水面上升,是因為流體中流速越小的位置壓強越小B.如乙圖,若將豎直玻璃管傾斜,水銀柱的長度不變C.如丙圖,把水氣壓計從山下移到山頂,細管內(nèi)的水柱上升D.如丁圖,將玻璃管豎直下壓,下端管口橡皮膜受到的壓強變小【答案】C【知識點】液體壓強的特點;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guān)系;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解析】【解答】A.流體中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吹氣時,A管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杯中的水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A管,故A錯誤;B.在托里拆利實驗中,水銀柱的高度是指管內(nèi)水銀面到水銀槽中水銀面的垂直高度,這一高度的大小是由外界大氣壓決定的,因此在大氣壓不變的情況下,玻璃管傾斜,水銀柱高度不變,但水銀柱長度會變長,故B錯誤;C.把水氣壓計從山下帶到山上,瓶內(nèi)空氣的壓強不變,而外界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瓶內(nèi)的水在水面上方氣壓作用下進入細管,細管內(nèi)的水柱上升,故C正確;D.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將玻璃管豎直下壓,下端管口橡皮膜在液體中所處的深度變大,受到的壓強變大,故D錯誤。故選C。【分析】(1)流體的壓強跟流體的流速有關(guān),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2)托里拆利管內(nèi)是真空,在托里拆利實驗中,外界大氣壓不變,則管內(nèi)水銀柱的高度不變,當管傾斜時,水銀柱的長度變長;(3)大氣壓強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當內(nèi)外壓強差增大時,管內(nèi)水柱的高度大;(4)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8.(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現(xiàn)有A、B兩個物體,A的重力為10N,B的重力為20N。如圖甲所示,A、B兩物體粗糙程度一樣,在的推力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將A、B平放,如圖乙,在相同水平面上用推著AB以v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甲中,物體A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圖甲中,B對地面的壓力為20NC.采用圖乙方式推AB時,A、B總摩擦力為30ND.圖乙中,若增大,A、B所受總摩擦力不變【答案】D【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解析】【解答】A.圖甲中,A相對于B處于靜止狀態(tài),與B之間沒有發(fā)生相對滑動的趨勢也沒有相對滑動,不受摩擦力,故A錯誤;B.圖甲中,B對地面的壓力等于AB的總重力,大小為30N,故B錯誤;C.A和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和A、B緊靠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兩種情況下A和B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大小都等于A和B的重力大小,重力不變,壓力不變。兩種情況下木塊和水平桌面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不變,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推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AB的總摩擦力為10N,故C錯誤;D.圖乙中,若增大F2,AB對水平面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故D正確。故選D。【分析】產(chǎn)生摩擦力的條件: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存在壓力,接觸面粗糙,且發(fā)生了相對滑動或具有相對滑動的趨勢;水平面上的物體的壓力等于總重力;物體處于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guān)。9.(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為自制的簡易密度計,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纏繞一些銅絲做成的。將其放入盛有不同液體的甲、乙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它會豎直立在液體中,此時甲、乙燒杯中液面相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密度計靜止時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B.密度計靜止時兩次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不同C.甲燒杯中液體的密度比乙燒杯中液體的密度小D.甲燒杯中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比乙燒杯中的大【答案】C【知識點】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yīng)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yīng)用【解析】【解答】A.密度計在甲、乙液體中都處于漂浮狀態(tài),根據(jù)物體的浮沉條件,密度計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故A錯誤;B.由于密度計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所以兩次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自身重力),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兩次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因此兩次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相同,故B錯誤;C.由圖可知,密度計在液體中排開的體積V甲排>V乙排,而密度計在兩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由可知,甲燒杯中液體的密度比乙燒杯中液體的密度小,故C正確;D.甲、乙燒杯中液面相平,V甲液+V甲排=V乙液+V乙排,即液體深度相同,又,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知,可以得出甲燒杯中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比乙燒杯中的小,故D錯誤。故選C。【分析】根據(jù)浮力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的浮力、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以及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同時利用液體壓強公式分析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10.(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小明自制的“溫度計”中有密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小的液體。如圖甲,當該液體溫度為19℃時,質(zhì)量為的小球b懸浮,b標記“19℃”;另外兩個小球分別標記“15℃”“23℃”,當小球懸浮時,它標記的溫度與液體溫度相等。圖甲中小球a漂浮、小球b懸浮、小球c沉底,忽略小球體積變化,g取。圖乙中小球a、b、c均沉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乙中b所受浮力大于圖甲中b所受浮力B.圖乙中液體溫度大于19℃C.小球c對應(yīng)標記“23℃”D.小球a對應(yīng)標記“15℃”【答案】B【知識點】密度與溫度的關(guān)系;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yīng)用【解析】【解答】A.圖甲中b懸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圖乙中b下沉,受到的浮力小于其自身的重力,b的重力不變,所以圖乙中b所受浮力小于圖甲中b所受浮力,故A錯誤;B.由圖乙知,三個小球都下沉,小球的密度都大于液體的密度,由“環(huán)境溫度越高時,液體的密度變小,浮力越小,懸浮的小球會下沉”可知液體的溫度比23°℃還高,故B正確;CD.圖甲中小球a漂浮,c沉底,由浮沉條件可知:,,則當a球懸浮時對應(yīng)的液體密度= c球的密度<圖甲中液體的密度,因液體的密度隨溫度降低而變大,所以小球a對應(yīng)的溫度更高,應(yīng)標記為23℃,當c球懸浮時對應(yīng)的液體密度=c球的密度>圖甲中液體的密度,因液體的密度隨溫度降低而變大,所以小球c對應(yīng)的溫度更低,應(yīng)標記為15°℃,故CD錯誤。故選B。【分析】(1)圖甲中b懸浮,圖乙中b下沉,根據(jù)物體的浮沉條件即可比較b受到的浮力的關(guān)系;(2)當外界氣溫降低時,液體的密度變大,由可知,小球所受浮力會變大,懸浮小球會上浮,最終會漂浮在水面上,據(jù)此判斷出此時液體溫度;(3)環(huán)境溫度越高時,液體的密度變小,浮力越小,懸浮的小球會下沉,據(jù)此判斷出小球a和c對應(yīng)的的溫度。11.(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用飛機向目標空投救災物品。若飛機向前水平勻速飛行,要把物資空投到目標處,應(yīng)該在 (選填“A”“B”或“C”)點進行空投。飛機在空投物品后與飛機空投物品前對比,飛機的機械能總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民航商用飛機C919的最大起飛質(zhì)量為75t,在飛行時,機翼上方的空氣流速要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機翼下方的空氣流速,才能產(chǎn)生向上的升力。【答案】A;減小;大于【知識點】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慣性及其現(xiàn)象;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解析】【解答】(1)物品隨飛機一起運動,被投出后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xù)向前運動,所以,若空投時,飛機剛好在目標的正上方,則物品不能落到目標處,會落到目標的前方,因此只有適當提前投放才能命中目標,即飛機應(yīng)在A點處進行空投。(2)飛機在空投物品后,質(zhì)量減小,速度和高度不變,飛機的動能和重力勢能都與質(zhì)量有關(guān),則飛機的動能和重力勢能都減小,飛機的機械能總量減小。(3)空氣流速大的地方氣壓小,在飛行時,機翼上方的空氣流速大,氣壓小,機翼下方的空氣流速小,氣壓大,產(chǎn)生向上的壓力差,才能產(chǎn)生向上的升力。【分析】1.利用慣性解釋飛機空投物資時的投放位置,即物資被空投后會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xù)向前運動。2.飛機空物品前后機械能的變化情況,涉及到動能和重力勢能與質(zhì)量、速度、高度的關(guān)系。3.飛機機翼產(chǎn)生升力的原理,即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從而形成壓強差產(chǎn)生升力。12.(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個底面積為,高為10cm前平底圓柱形容器(容器厚度不計);容器內(nèi)盛某種液體時容器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與液體的體積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1)某次測量中,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質(zhì)量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丙所示,測得的質(zhì)量為 。液體的密度是 ;(2)先將容器內(nèi)盛滿這種液體,再將一個體積為的鋁質(zhì)空心小球緩慢放入容器中,發(fā)現(xiàn)一些液體溢出,小球沉入容器底,穩(wěn)定后擦干容器外壁,測得容器、容器內(nèi)液體和小球的質(zhì)量為716g。則小球的密度為 ,空心部分的體積為 。【答案】(1)39.6g;1(2);20【知識點】質(zhì)量的測量與天平的使用;密度公式及其應(yīng)用【解析】【解答】(1)如圖丙所示,天平的分度值為0.2g,,則測得的質(zhì)量為由圖乙可知,容器質(zhì)量為100g。當液體體積為時,容器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為300g,由得液體的密度為(2)容器內(nèi)盛滿這種液體時,液體的體積為V'液=V容器=Sh=50cm2×10cm=500cm3由得液體的質(zhì)量為m'液=ρ液V'液=1g/cm3×500cm3=500g容器內(nèi)盛滿這種液體后,再將小球輕輕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則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和小球本身的體積相等為V溢=V球=100cm3由得溢出液體的質(zhì)量為m溢=ρ液V溢=1g/cm3×100cm3=100g待液體溢盡,擦干容器壁,測得容器、水和小球的總質(zhì)量為716g,則小球的質(zhì)量為m球=m'總-m容-m'液+m溢=716g-100g-500g+100g=216g由得小球的密度為小球中實心部分體積為因為V鋁【分析】根據(jù)天平測量的質(zhì)量和圖乙提供的液體體積與總質(zhì)量的關(guān)系,計算液體的密度;再根據(jù)容器的體積和液體密度計算液體的質(zhì)量,結(jié)合小球放入后總質(zhì)量的變化,計算小球的密度和空心部分體積。(1)[1]如圖丙所示,橫梁標尺的分度值為0.2g,則測得的質(zhì)量為[2]由圖乙可知,當體積為0時,容器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為100g,即容器質(zhì)量為100g。當液體體積為時,容器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為300g,則液體的密度為(2)[1]容器內(nèi)盛滿這種液體時,液體的體積為V'液=V=Sh=50cm2×10cm=500cm3則液體的質(zhì)量為m'液=ρ液V'液=1g/cm3×500cm3=500g容器內(nèi)盛滿這種液體后,再將小球輕輕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則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溢=V球=100cm3溢出液體的質(zhì)量為m溢=ρ液V溢=1g/cm3×100cm3=100g待液體溢盡,擦干容器壁,測得容器、水和小球的總質(zhì)量為716g,則小球的質(zhì)量為m球=m'總-m容-m'液+m溢=716g-100g-500g+100g=216g則小球的密度為[2]小球中實心部分體積為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13.(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細繩上端連著小球A,下端固定在裝有水的容器底,容器放置于一個斜面上,始終保持靜止,已知水的密度,小球A的體積為,質(zhì)量為500g。(g取)(1)小球A受到的浮力是 N;(2)以圓點代表小球A,請在方框中畫出木塊A的受力示意圖;(3)若將細繩剪斷,小球A將 (選填“上浮”“懸浮”或“下沉”)。剪斷短繩子小球A靜止后,與未剪斷前對比,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容器對斜面的壓強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1)8(2)(3)上浮;變小;不變【知識點】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yīng)用;浮力及其產(chǎn)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yīng)用【解析】【解答】(1)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球A受到的浮力為(2)小球A靜止時,受力平衡,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下的拉力,作用點都畫在重心上,作圖如下:(3)由得小球A的重力為若將細繩剪斷,小球A將上浮,最終處于漂浮狀態(tài),此時V排變小,水位降低,根據(jù)可知,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小;總重力不變,容器對斜面的壓力不變,受力面積不變,則容器對斜面的壓強不變。【分析】(1)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2)根據(jù)二力平衡畫圖,拉力、浮力與重力作用點都畫在重心上;(3)根據(jù)G=mg計算重力,比較浮力與重力關(guān)系確定浮沉,得出液面變化,根據(jù)壓強公式分析液體壓強,根據(jù)總重力是否改變分析壓力和壓強變化。(1)小球A浸沒,受到的浮力為(2)小球A靜止,受力平衡,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下的拉力,作圖如下:(3)[1][2][3]小球A的重力為所以若將細繩剪斷,小球A將上浮。剪斷短繩子小球A靜止后,處于漂浮狀態(tài),排開水的體積變小,則水位降低,根據(jù)可知,與未剪斷前對比,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小;容器對斜面的壓力不變,受力面積不變,則容器對斜面的壓強不變。14.(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把甲、乙兩個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分別從M點豎直向下以相同速度拋出,忽略空氣阻力。甲球從P點運動到Q點過程,球的 能轉(zhuǎn)化為 能。(以上兩空均選填“重力勢”或“動”)。在落地前的一瞬間,甲球的動能 乙球的動能(選填“﹥”、“﹤”“=”)。甲球經(jīng)地面反彈后到達的最高點為N,N點 比M點高(選填“可能”或“不可能”)。【答案】重力勢;動;>;可能【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解析】【解答】(1)(2)忽略空氣阻力,甲球從P點運動到Q點過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做加速直線運動,速度增大,動能變大,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小,所以是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3)把兩球從同一高度釋放,初速度相同,質(zhì)量大的物體機械能較大,又m甲>m乙,則甲的機械能較大。下落過程中,高度減小,速度增大,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在落地前的一瞬間,甲乙的重力勢能均為零,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則甲的動能大于乙的動能。(4)忽略空氣阻力,小球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甲球經(jīng)地面反彈后到達的最高點N時,速度為零,則動能為零。而小球在M點釋放時具有速度,動能不為零,所以甲球經(jīng)地面反彈后到達的最高點N時的重力勢能大于M點,則N點可能比M點高。【分析】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體在不同位置時的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zhuǎn)化,以及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不同質(zhì)量的物體在相同高度和速度下落地時動能的比較。15.(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小明用方向不變的力F在粗糙程度不變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拉動長木板,木塊與木板始終保持相對靜止。拉力F的大小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長木板的運動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丙所示。(1)在的,木塊 受到長木板給的摩擦力(選填“有”或“沒有”),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 N;在時,長木板的運動狀態(tài)是 (選填“靜止”“變速運動”或“勻速運動”),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 N;(2)假如在第10s時,撤去拉力F,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 。【答案】(1)沒有;3;變速運動;6(2)不變;接觸面的壓力大小和粗糙程度不變【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力與圖象的結(jié)合;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解析】【解答】(1)由圖丙可知,在t= 2s時,速度為0,木板和木塊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木塊沒有受到摩擦力;長木板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力平衡,且受到的是靜摩擦,拉力和靜摩擦力大小相等,此時拉力為3N,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3N;由圖丙可知,t=5s時,長木板處于加速運動狀態(tài);在6~9s內(nèi),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收到的是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速度無關(guān),由于壓力大小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在t= 5s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6N;(2)假如在第10s時,撤去拉力F,由于壓力大小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將不變。【分析】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guān)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根據(jù)圖中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根據(jù)圖中的F-t圖象和v-t圖象分析。(1)[1][2]由v-t圖像可知,在0~3s內(nèi),物體的速度為零,則當t=2s時,木板和木塊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木塊沒有受到長木板給的摩擦力;此時拉力為3N,根據(jù)二力平衡,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3N。[3][4]在6~9s內(nèi),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為6N,根據(jù)二力平衡,滑動摩擦力為6N;在3~6s內(nèi),長木板做加速直線運動,即變速運動,因為滑動摩擦力與速度無關(guān),所以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為6N。(2)[1][2]假如在第10s時,撤去拉力F,長木板將做減速運動,因為滑動摩擦力與速度無關(guān),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則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將不變。16.(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如圖所示,兩個底面積相同且質(zhì)量相等的密閉容器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向容器中分別注入兩種不同的液體。(取)(1)已知距容器底部等高的A、B兩點所受液體的壓強相等,則 。若乙容器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大于甲容器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則桌面受到甲、乙容器的壓力 ;(以上兩空均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若乙容器裝的液體密度為,液體質(zhì)量為0.15kg,容器質(zhì)量為2kg,容器底部面積為,請寫出計算過程,求:B點所受的液體壓強大小和液體對乙容器底的壓力大小;(3)如圖丙所示,如果把乙裝置倒置,那么整個裝置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將 ,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將 。(后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1)小于;小于(2)由可得B點所受的液體壓強大小為液體對乙容器底的壓強為由可得則液體對乙容器底的壓力大小為(3)變大;變小【知識點】壓強大小比較;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yīng)用【解析】【解答】(1)當 A、B兩點p相等,B點深度較小,根據(jù)可知小于;甲乙容器質(zhì)量相等,若乙容器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大于甲容器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由G=mg可知,容器的總重力相同,所以桌面受到甲、乙容器的壓力小于。(3)由可知倒放后,總質(zhì)量不變,總重力不變,則整個裝置對水平桌面的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變小,根據(jù)可知整個裝置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將變大;乙為“上小下大”的臺形容器,容器側(cè)壁對液體也有壓力,且液體能傳遞壓力,則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大于該液體的重力,即F乙>G乙液,將其倒置后,為“上大下小”的臺形容器,液體對容器側(cè)壁也有壓力,則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小于該液體的重力,即F'乙>G乙液,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將變小。【分析】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和壓力公式F = pS,結(jié)合容器形狀和液體密度的變化,分析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和壓力的變化。(1)[1][2]距容器底部等高的A、B兩點所受液體的壓強相等,B點深度較小,根據(jù)可知小于;若乙容器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大于甲容器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甲乙容器質(zhì)量相等,則乙容器的總質(zhì)量(含內(nèi)部液體)大于甲容器的總質(zhì)量(含內(nèi)部液體),所以桌面受到甲、乙容器的壓力小于。(2)B點所受的液體壓強大小為液體對乙容器底的壓強為則液體對乙容器底的壓力大小為(3)[1]如圖丙所示,如果把乙裝置倒置,總質(zhì)量不變,則整個裝置對水平桌面的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變小,根據(jù)可知整個裝置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將變大。[2]如圖丙所示,正放時,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小于液體的重力,倒置時,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大于液體的重力,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變大。17.(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某港口有一體積為質(zhì)量為500kg的密封貨箱不慎落入江中,打撈到貨箱后,吊機用繩子將貨箱從江底A處勻速向上提升到高為40m的B處,然后水平移動10m到C處,最后豎直下放到到達指定位置D,CD段路程隨時間變化圖像如丙圖所示,在此過程中,求:(g取,)。(1)貨箱未露出水面時,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大?此時繩子的拉力是多大?(2)BC段吊機對貨箱的拉力做的功;(3)CD段貨箱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答案】(1)貨箱未露出水面時,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貨物的體積,則受到水的浮力為貨箱重力為勻速向上運動時受力平衡,則此時繩子的拉力為(2)BC段貨箱水平移動,吊機對貨箱的拉力豎直向上,箱子沒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此過程中拉力不做功,所以BC段吊機對貨箱的拉力做的功為。(3)由圖丙可知,CD段貨箱勻速豎直下降,移動速度為由可得CD段貨箱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為【知識點】功率計算公式的應(yīng)用;阿基米德原理;是否做功的判斷【解析】【分析】(1)貨箱未露出水面時,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貨箱的體積,根據(jù)求它受到水的浮力;根據(jù)G=mg求貨箱的重力,此時繩子的拉力等于重力與浮力之差;(2)BC段貨箱水平移動,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此過程中拉力不做功;(3)由圖丙知,在CD段,貨箱勻速豎直下降,根據(jù)求貨箱的速度,根據(jù)求CD段貨箱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1)貨箱未露出水面時,受到水的浮力為貨箱重力為則此時繩子的拉力為(2)BC段吊機對貨箱的拉力豎直向上,箱子沒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所以BC段吊機對貨箱的拉力做的功為。(3)根據(jù)圖丙,CD段貨箱移動速度為則CD段貨箱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為18.(2024九上·廣州開學考)小明是一個滑雪愛好者,在某次跳臺滑雪過程中,小明在平臺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平臺邊緣滑去并飛出,著陸于平面上。為了研究這一過程,小明準備了一個簡單的軌道模型、刻度尺和幾個相同材質(zhì)但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如圖所示,小球從A點下滑后到達B點,經(jīng)過水平面BC后飛出并著落于DE水平面上的F點。(1)以圓點代表小球,請在方框中畫出小球在BC段的受力示意圖。(2)為了探究小球落地DF段的距離與小球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小明分別用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從A點由靜止下滑,并且用刻度尺測量DF段的距離。讓小球從同一點靜止滑下的目的是: 。(3)小明完成實驗后,提出新的猜想,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可能與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有關(guān)。請你補充合適的器材,設(shè)計一個實驗方案,幫助小明探究此猜想是否正確。【答案】(1)(2)保證小球從C點飛出時的速度相同(3)使用同一個小球在斜坡上的不同高度處釋放,當小球離開C點時用秒表開始計時,當小球落地時停止計時,測量不同高度釋放時小球從C點到落地所用的時間并進行比較。【知識點】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物理學方法【解析】【解答】(1)小球主要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兩個力的作用,重力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在小球的重心上;支持力方向豎直向上,與重力方向相反,也作用在小球的重心上,如下圖所示:(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為了探究小球落地DF段的距離與小球質(zhì)量的關(guān)系,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變,只改變質(zhì)量。讓小球從同一點靜止滑下,保證從C點離開時的速度相同。因此,讓小球從同一點靜止滑下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相同。(3)探究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是否與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有關(guān),要改變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并觀察時間的變化。使用同一小球,改變小球在A點的初始位置滑下,確保小球在C點具有不同的初速度。每次實驗時,用秒表準確測量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重復多次實驗,記錄并比較不同初速度下小球飛行的時間。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判斷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是否與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有關(guān)。【分析】畫力的示意圖的步驟如下:確定受力物體。在受力物體上畫出力的作用點。確定力的方向后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標上箭頭,并在箭頭旁標出所畫力的符號。在同一個圖上畫幾個力的示意圖時,力越大線段應(yīng)越長,大小相同的力線段長度應(yīng)相等如果物體同時受到幾個力,可以將各力的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上。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或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1)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在平面BC上運動時,受到重力、平面對小球的支持力與平面對小球的摩擦力的作用,如下圖所示:(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原則可知,想探究小球落地DF段的距離與小球質(zhì)量的關(guān)系,需保證從C點離開時的速度相同,只改變小球的質(zhì)量,而使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從斜面上的同一點由靜止釋放可以使小球C點離開時的速度相同。(3)探究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與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的關(guān)系時,要保證小球的質(zhì)量不變,改變到達C點時的速度,所以進行實驗時應(yīng)當用同一個小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處釋放,用秒表測量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的時間,比較不同高度時對應(yīng)的時間,如果時間相同,說明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與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無關(guān),如果時間不同,說明小球從C點飛出到落地F點的時間與小球在C點的初速度有關(guān)。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廣州市鐵一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測試物理試題(學生版).docx 廣東省廣州市鐵一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測試物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