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二道德與法治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7頁,滿分7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考試方式為閉卷。2.答題前,請你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題規定的位置上。3.所有的試題都必須在專用的“答題卡”上作答。選擇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在試卷或草稿紙上答題無效。第Ⅰ卷(選擇題,共20分)一、選擇題(下列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將其選出。每題1分,共20分)1.巴黎奧運會男子100米自由泳冠軍潘展樂說:“一個人的泳池,可以游得很快!一群人的泳池,可以游得更快!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背后是強大的中國隊!”這體現了①個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在集體中才能發揮力量 ②個人的力量在集體中匯聚可以更加強大③個人借助集體的合力可以完成更多事情 ④集體中成員越多,力量就越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天津市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的孩子們在2024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發布會的舞臺上獻唱了《每朵花都會盛開》。這支合唱團成員全部由佩戴人工耳蝸或助聽器的聽障兒童組成。在合唱團里他們①獲得了自信,很好地克服了身體的障礙 ②得到認可和接納,體會到了理解和尊重③感受到溫暖,也給他人傳遞了溫暖和力量 ④一定能發展自己的個性,獲得成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列群體中屬于集體的是①天安門前觀看升旗儀式的人們 ②中國乒乓球隊 ③中國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 ④從北京到威海動車上的乘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某學校組織春季運動會,七年級(一)班運動員奮力拼搏、啦啦隊加油助威、后勤保障隊熱情服務,最終贏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據此完成4 - 6題。4.你認為像七年級(一)班這樣美好的班集體應該是①充滿關懷與友愛的 ②有著共同的目標,分工明確的③團結的,善于合作的 ④突出運動員個人英雄主義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對于七年級(一)班取得的榮譽,下面觀點正確的是①集體榮譽是集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②僅靠運動員們努力拼搏就能夠取得③集體的榮譽,對于班級同學沒有好處 ④能讓班級成員產生光榮、自豪之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運動會前,班主任安排小強負責后勤保障隊的組織工作,小強很猶豫,認為這個工作很辛苦,對此,你給他的建議是A.接受安排,這是對老師的尊重,有助于促進教學相長B.接受安排,我們要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發揚集體主義精神C.不接受安排,當個人利益與集體主義發生沖突時,要學會拒絕,堅決維護個人利益D.不接受安排,后勤保障工作默默無聞,并不能展示自己,自己不做會有別人去做的7.特效鏡頭近2000個,主創團隊達4000余人……138家中國動畫公司的名字出現在《哪吒2》的片尾字幕里,實現了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在動畫領域的重大突破。可見①只有加強合作、放棄競爭,才能成就美好集體 ②要堅持集體主義,借助集體合力③集體合作優化,實現優勢互補 ④在集體中,要貢獻智慧和力量,發揮所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漫畫是甲乙兩隊參加拔河比賽的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集體中不要突出個人力量,要學會示弱,依賴他人 ②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是矛盾的③在集體中要主動擔當自己的責任 ④集體中每個人都要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武漢工程大學2020級應用化學理科基地班共29名學生,他們組隊學習,共同探討、取長補短,相互監督、相互鼓勵,2024年考研錄取率達100%。這個學霸班級告訴我們①小群體的節奏與集體的旋律一致時,有利于個人的成長 ②小群體的成員,可以在與同伴的互學共進中增長才干 ③小群體的利益和集體的利益是一致的,不會產生沖突 ④成員之間的相互激勵和競爭,有利于促進小群體的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及時修補,其它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打破,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破窗理論”。在集體建設中,如果小問題不及時解決,可能會引發更大的麻煩。基于這個理論,下列“我”的行為有利于集體的是①發現校園地面有垃圾,我立即撿起 ②課間有同學閑聊游戲,我主動參與其中 ③發現有同學說臟話,我禮貌規勸 ④值日時有同學偷懶,我積極帶動一起勞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從量子場理論轉向原子核物理,再投身核彈研制,面對國家的需要,“氫彈之父”于敏心甘情愿“兩次轉行”。于敏的經歷表明A.個人節奏與集體旋律間總是存在差異B.要調整個人節奏來保持集體旋律和諧C.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只能屬于一個集體D.不同集體之間不會產生任何角色沖突12.當太陽能板在屋頂有序排列,新能源車零排放穿行街巷,無紙化辦公代替紙張堆砌……面對綠色低碳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默認選項”的趨勢,《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法典(草案)》正在公開征求人民群眾意見。這體現了①這一法律回應了人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待 ②法律對我們的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③即將頒布的這一法律能夠徹底解決生態問題 ④法律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下列情境與法律對應正確的是序號 情境 法律① 到了上學年齡,父母必須送我去上學 義務教育法② 一般情況下,年滿16周歲才能就業 勞動法③ 年滿18周歲,必須接受國家挑選,依法服兵役 兵役法④ 父母年紀大了,我們必須贍養和扶助父母 刑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學校開展“特殊關愛、筑夢未來”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小偉負責“司法保護”板塊的介紹,下列資料中合適的是A.某校邀請法治副校長進行法治教育講座B.某教育局印發文件要求維護校園安全C.某法院通過“圓桌”審判未成年人案件D.某公安局開展“防詐”宣傳進校園活動15.下列事件能體現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A.小勤因為上學遲到,被扣個人操勤分2分B.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C.陳某因電信網絡詐騙被人民法院判刑D.小利因公交上未給老人讓座,受到了乘客的譴責初二道德與法治試題第3頁(共7頁)連云港一中學生建微信群,伙同五名同學辱罵、嘲諷、詆毀小文,制作丑化小文的表情包,請回答16、17題16.下列小文的做法中,你贊同的是( )①增強自我保護能力,要反擊,在網上罵回去 ②委曲求全,忍氣吞聲,向網絡暴力妥協③不隱瞞事情真相,向老師和家長求助 ④提升自我防護意識,可以撥打報警電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最終,小文向法院提起訴訟,這六位同學被判公開道歉并賠付6000元。該案的判決①彰顯了法律對未成年人網絡侵權行為的規制 ②彰顯了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③有效維護未成年網絡環境的清明 ④遏制了不良風氣,杜絕了網絡暴力行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最高檢發布《刑事檢察工作白皮書(2024)》顯示2024年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1526人,同比上升4.3%。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數量上升,警示我們①違反法律必定受到刑罰 ②要加強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增強未成年人法律意識③未成年人≠“免罪金牌” ④要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未成年人敬畏法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25年春季學期伊始,威海市教育局多項新舉措落地實施,要求中小學將課間延長至15分鐘,確保每天校內運動2小時等,護航學生成長與發展。許多學生表示,體育活動時間變多了,校園生活也更加多彩。這一做法A.彰顯對未成年人的學校保護 B.有利于消除學生的學習壓力C.依靠行政機關的立法來實施 D.旨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20.近年,“煙卡”玩具悄然興起。既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又存在衛生隱患,甚至讓學生提前認識煙草、接觸煙草,沾染了吸煙和賭博、攀比的惡習……多地出臺政策,明確禁止“煙卡”游戲。讓每個孩子遠離“煙卡”①是呵護和關愛未成年人的表現 ②有利于落實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 ③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 ④杜絕了青少年沾染吸煙惡習的可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初二道德與法治試題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50分)21.建設最美班集體(18分)某校七(二)班第四周沒有得到“優秀班級”錦旗,為爭創優秀,同學們召開了班會,請你參與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務。【班級問題我調查】通過對全班同學的調查,得到如下數據:有54%的同學反映有同學總違反班規校紀;有62%的同學反映班級中存在不參與集體活動的現象;有76%的同學反映班上的學習互助小組形同虛設,大家都各自努力,不愿幫助別的同學。(1)分析上述調查結果,你認為這個班集體中矛盾產生的根源有哪些?(至少兩點,4分)【和諧音符我來奏】馬上要迎接藝術節,七(二)班積極準備舞蹈參加活動。為了在評比中脫穎而出,班長提議利用周六下午集中排練。然而,小涵要參加攝影社團周末的采風活動;小青認為自己的動作已經很熟練了,不需要再練習了……班長陷入了苦惱。(2)面對這些“不和諧音”,請你選擇其中一位同學,幫助班長對他(她)進行勸說。(至少兩點,4分)【美好集體我建設】(3)如果你是該班的一員,你會通過哪些行動為建設美好班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10分)22.關愛未成年人(14分)【立法保護】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學前教育法以“最有利于學前兒童”為原則,回應了學前兒童發展的現實需要,為學前兒童的全面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全面保障。【制定政策】2024年7月,中國殘聯、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門共同印發《孤獨癥兒童關愛促進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8年)》;2024年8月,民政部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服務指南》公開征求意見……【落實機制】公安機關深化落實“護學崗”和“高峰勤務”機制,持續加強定點值守和巡控防護,守牢校園周邊安全防護圈。2024年,全國公安機關共建立“護學崗”41.3萬余個,指導開展應急演練100余萬場次。(1)我國為什么要通過立法保護、政策制定、機制落實等多形式保護未成年人?(4分)(2)你還知道哪些對未成年人實施特殊保護的法律?(至少兩個,4分)(3)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是否意味著未成年人可以不受法律約束?請說明理由。(兩點即可,6分)23.法治護航 與法同行(18分)某校舉辦以“法治護航 與法同行”為主題的法治文化節,在課上課下、校內校外,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課堂在線 感受法理】同學們在課堂上進行時事播報,有同學分享了以下兩則新聞資料。新聞一: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新聞二:徐某作為專業巡線員,貪圖私利,剪斷軍用光纜,造成部隊通信中斷,最終因破壞軍事通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1)以上兩則新聞資料分別體現了法律的哪些特點?(6分)【社會實踐 沉浸體驗】學校組織全體學生到法院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同學們在留言墻上抒發自己的學習體會。留言一:在這里,可以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我了解了法律的起源,了解了不同時期的法律制度,對“法”有了新的認識,受益匪淺。留言二:我對模擬法庭印象最為深刻。身邊的案例讓我明白了是與非,認識到一些看起來似是而非的問題,其實有明確的法律界限,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留言三:當坐在審判長位置上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法官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他們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審判,做人民的守護者。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當一名法官。(2)請你結合研學的所學所悟,分析法律的作用。(4分)(3)請結合以上留言,運用所學知識,說明青少年如何“與法同行”。(8分)初二道德與法治答題卡準考證號[0] [0] [0] [0] [0] [0] [0] [0][1] [1] [1] [1] [1] [1] [1] [1][2] [2] [2] [2] [2] [2] [2] [2][3] [3] [3] [3] [3] [3] [3] [3][4] [4] [4] [4] [4] [4] [4] [4][5] [5] [5] [5] [5] [5] [5] [5][6] [6] [6] [6] [6] [6] [6] [6][7] [7] [7] [7] [7] [7] [7] [7][8] [8] [8] [8] [8] [8] [8] [8][9] [9] [9] [9] [9] [9] [9] [9]第Ⅰ卷 選擇題(須用2B鉛筆填涂)(20分)第Ⅱ卷 (須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書寫)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答題,超出邊框的答案無效(2)(4分)255075100125(3)(10分)255075100125150175空白區域請勿答題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答題,超出邊框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答題,超出邊框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答題,超出邊框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答題,超出邊框的答案無效23.(18分)(1)(6分)(2)(4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 C 2. A 3. C 4. A 5. B6. B 7. D 8. D 9. B 10. C11. B 12. B 13. A 14. C 15. C16. D 17. A 18. D 19. D 20. A二、非選擇題21.(1)部分同學集體榮譽感不強,缺乏規則意識;班級成員缺乏合作精神,不愿互助;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存在沖突時,過于關注個人利益。(2)示例一:對小涵說:集體活動需要每個人的參與,這關系到班級的榮譽。攝影社團的活動可以協調時間,集體的舞蹈排練更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只有每個人都投入,才能讓班級在藝術節中取得好成績,這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示例二:對小青說:集體項目需要整體的協調和默契,即使個人動作熟練,也需要和大家一起排練配合。你的熟練可以帶動其他同學,共同提升整體效果,為班級榮譽貢獻力量,這也是集體主義精神的體現。(3)主動參與班級各項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自覺遵守班規校紀,維護班級秩序;積極參與學習互助小組,主動幫助同學,共同進步;關心同學,團結友愛,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為班級建設建言獻策,發揮自己的特長,如組織活動、出謀劃策等。22.(1)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2)《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3)不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未成年人也不例外;未成年人違反法律,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特殊保護,并不意味著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而是要在法律的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23.(1)新聞一體現了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新聞二體現了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3)學習法律知識,了解法律的起源和發展,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明確法律界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尊重法律權威,敬畏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規范自身行為;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帶動身邊的人一起遵守法律;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樹立遠大理想,將來為法治建設貢獻力量,如成為法律工作者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