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徽省亳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一、單選題1.隨著身體的發育,我們逐漸走向性成熟,會對性產生好奇,也會產生困惑。面對困惑,我們可以( )①閱讀科普書籍獲取性知識②樹立正確的性觀念③隱瞞與性有關的各種問題④接受正確的性教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走上考場,安安感覺很緊張。他不斷深呼吸,努力使緊張的心情平復下來。這種調控情緒的方法是( )A.認知調節 B.注意轉移C.放松訓練 D.合理宣泄3.兵兵在數學考試時作弊被老師發現,受到學校通報批評。通過考試作弊等錯誤方式獲得高分,體現的是( )A.自卑心理 B.自尊心理C.自負心理 D.虛榮心理4.“我想挑戰一下,正好可以提升自己。”“我想試試,我應該可以!”這樣的話語體現( )①對自身能力予以肯定②自以為是,好高騖遠③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④自負自大,自吹自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你要準確評估自己成績在班級的位次,看到優勢,彌補不足,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展現自身實力!”老師告誡琦琦的話語啟示我們,做自信的人需要( )A.找準定位,揚長避短B.專注當下,積極行動C.勇于探索,增強底氣D.憧憬未來,努力奮斗6.滲透在詩書禮樂等精神文明創造中的中華人文精神影響深遠,其對于今天每一個中國人的影響體現在( )①熏陶教化②凝聚示范③促進和諧④行為導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西晉末期,社會動蕩,內憂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時有個叫祖逖的人,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希望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聽到雞鳴,披衣起床,拔劍練武。“聞雞起舞”的故事告訴我們要( )①勇擔重任,報效祖國②自強不息,志向遠大③胸懷理想,苦練本領④由義為榮,背義為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中華民族有著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下列古詩句體現這一情懷的是( )①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9.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下列體現這一觀點的有( )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代表法的決定②一家餐館因違反《反食品浪費法》相關規定,被市場監管部門行政處罰③某中學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活動④一名學生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訛詐,法院判決學生不擔責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我還是胎兒時,雖然沒有出生,但是可以繼承遺產。”“父母對未成年的我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我家買了新房,爸爸媽媽與開發商簽訂了購房合同。”……以上情境都屬于民法典調整的社會生活范疇。這表明民法典( )①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②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更加和諧③涉及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④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百科全書,規范著人們的一切行為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1.下面漫畫中經營者“最終解釋權歸經營者所有”違背了( )①綠色原則②誠信原則③自愿原則④平等原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中學生小閩發現鄰居行跡神秘,通過觀察懷疑他們在實施違法行為,于是撥打報警電話,為公安機關偵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線索。小閩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的是( )A.自己遭遇侵害時學會依法求助B.懲惡揚善,制裁違法犯罪行為C.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D.杜絕不良行為,預防違法犯罪二、辨析題13.【培養自強煥發活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同學們以“怎樣培養自強”為主題展開討論。請你對兩位同學的觀點進行簡要評析。三、分析說明題14.【傳承文化賡續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生生不息,流淌至今。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穩步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1)運用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理念相關知識,請你說說政府實施上述工作的出發點。材料二 撲救山火英勇犧牲的退役軍人鄧璞;38年植樹造林,讓900余畝荒山披上“綠裝”的八旬老人王先志;毅然捐肝救母,用孝心照亮母親余生的“00后”小伙兒王宇鵬……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中國好人”的可貴精神品質,躬身踐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2)閱讀材料二,這些好人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哪些傳統美德 我們應如何踐行中華傳統美德 15.【法治在線知法守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治新聞材料一 2025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共安排繼續審議的法律案14件、初次審議的法律案23件。包括安排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國家發展規劃法、金融法、金融穩定法、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社會救助法、托育服務法等,也將修改反不正當競爭法、企業破產法、民用航空法、中國人民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海商法、對外貿易法、仲裁法等。(1)我國加強上述立法工作有何意義 ★案例分析材料二案例在線原告劉某與被告龍某是朋友,被告因資金周轉提出向原告借款5萬元并承諾2個月后歸還。被告向原告出具借條,載明該筆借款于兩個月內還清,如到期未還,按月利息1.5%計算逾期利息。借款到期后,被告仍剩余借款1.55萬元未歸還,原告多次催要被告歸還借款,被告均以各種理由推脫。原告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無奈訴至法院。法院受理此案,并依法作出判決。 法律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一條貸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收取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支付利息。(2)法院應該怎樣判決 (3)結合“案例在線”,談談法律發揮的作用。16.【成長日記見證美好】閱讀七年級學生歡歡的“成長日記”,完成下列要求。成長日記一(節選)進入初中,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喜歡爸爸媽媽干涉我的事情。可是,當我生病和遇到麻煩時,還是渴望他們“出現”,希望他們陪在我的身邊。唉!我的青春總會有那么多的矛盾!(1)日記一描述了何種類型的心理矛盾 說說你打算怎樣調節心理矛盾 成長日記二(節選)麗麗是學校舞蹈隊的隊員,不僅跳舞很不錯,人也長得很漂亮。班長安安對麗麗“很有好感”,面對安安提出“交往”的請求,麗麗和我傾訴她很苦惱。成長日記三(節選)五一期間,讀了一些名著,看了幾部電影,感受到作品中傳遞出的美好情感,很溫暖,充滿力量。學會品味美好情感,是一種積極心態,有益自己也有益于他人。(2)請你給麗麗出出主意。(3)怎樣品味美好情感 17.【法治教育護我成長】某校七年級在校團委的帶領下,開展議題為“學法知法尊法守法”的法治教育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活動,完成下列要求。★議題一:辨侵權行為描述 侵犯權利①何某通過銀行向他人轉賬時,誤將兩萬元轉給了宋某。何某發現轉錯人后,請求宋某退還兩萬元,遭到宋某拒絕。 宋某侵犯何某____權。②王某利用營業便利條件非法獲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被提起訴訟。 王某侵犯公民____權。③某網紅主播王某未經甲公司允許,在其經營的抖音賬號中發布了甲公司享有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的短視頻,甲公司將王某訴至法院。 王某侵犯甲公司____權。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非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他人相片進行廣告宣傳。 此舉侵犯公民____權。(1)請你將上表補充完整。議題二:析案例案例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對余某英拐賣兒童案做出重審二審宣判,維持一審判決:對被告人余某英以拐賣兒童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2)閱讀案例一,完成以下內容。①余某英的行為屬于 違法行為。②判決中屬于主刑的是 ,屬于附加刑的有 。議題三:發倡議校團委組織同學們觀看法治教育專題片。內容梗概:陳某原本品學兼優,后來結識了幾個社會上游手好閑的“朋友”,受其影響,經常曠課。后來更加放縱自己,并因在學校偷東西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但他仍不悔改,為了搞到去網吧玩游戲的錢,竟盜竊財物,還與兩個“朋友”攔路搶劫,被人民法院以盜竊罪和搶劫罪判刑。某校七年級準備以“預防違法犯罪,從我做起”為主題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3)請你結合專題片內容,寫出幾點倡議。參考答案1.B2.C3.D4.B5.A6.C7.A8.C9.D10.B11.C12.C13.①甲同學的觀點正確,乙同學的觀點也正確。②培養自強,需要樹立遠大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③培養自強,也需要從生活中一點一滴做起,在實踐中不斷磨礪自己,積累經驗。14.(1)①以民為本的思想。②重視民生,關注人民的生活需求。(2)傳統美德:①見義勇為、不怕犧牲的精神。②勤勞勇敢、堅持不懈的品質。③孝敬父母、關愛家人的美德。踐行:①從身邊小事做起,如幫助父母做家務。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弘揚正能量。③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奉獻愛心。15.(1)①完善法律體系,使各項工作有法可依。②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③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判決龍某歸還劉某剩余借款1.55萬元及相應逾期利息。(3)①規范作用:法律規定了人們的權利和義務,如案例中規定了借款人的還款義務。②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維護了劉某的合法權益。16.(1)反抗與依賴的心理矛盾。調節方法:①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中放松自己。②求助他人,學習化解矛盾的方法。③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2)①明確自己的態度,委婉拒絕安安。②告訴安安現在應以學習為主。③保持適當的距離,正常交往。(3)①通過閱讀、欣賞藝術作品等方式獲得美好情感。②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傳遞美好情感。③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體驗美好情感。17.(1)①財產②隱私③知識產權④肖像(2) ①刑事 ②死刑 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3)①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②杜絕不良行為,防微杜漸。③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④謹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習氣。⑤遇到問題,及時尋求法律幫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