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4小題,共28分。1.他是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55年,他歷經艱難險阻回到祖國,投身于火箭、導彈的研究開發工作,為我國國防和航天事業建立了卓越功勛,其愛國情懷與科學精神更是激勵著無數后來者。他是著名的科學家( )A. 南仁東 B. 于敏 C. 錢學森 D. 趙忠堯2.下列現象中,能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A. 塵土飛揚 B. 煙霧繚繞 C. 花香撲鼻 D. 余音繞梁3.如圖所示,人們使用鉗子剪斷鋼絲,這是為了( )A. 省力 B. 省距離 C. 省功 D. 提高機械效率4.在一端封閉的塑料管中灌滿水,用紙片蓋住管口后倒過來,如圖所示。紙片和塑料管里的水不會掉下來,是因為( )A. 水受到的重力B. 空氣對水的浮力C. 塑料管對紙片的彈力D. 大氣壓力5.一個同學騎著一輛打足氣而又緩慢漏氣的自行車在柏油馬路上行駛,關于這輛自行車對路面的壓力和壓強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壓力不變,壓強逐漸減小 B. 壓力不變,壓強逐漸增大C. 壓力逐漸增大,壓強逐漸減小 D. 壓力逐漸減小,壓強逐漸增大6.如圖,我國漢代發明的孔明燈,加熱燈內空氣,當內部氣體的密度比外部氣體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時,孔明燈就上升。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若忽略孔明燈體積的變化,在升空過程中,它所受浮力( )A. 將會變小B. 將會變大C. 始終不變D. 先變小后不變7.如圖所示,一輛公交車正在水平路面勻速向右行駛,遇到突發情況緊急剎車時,下列能正確表示車內拉環情形的是( )A. B. C. D.8.正在空中豎直上升的籃球,如果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將( )A. 靜止 B. 加速下落C. 勻速上升 D. 先減速上升,后加速下落9.小李同學想估算空氣對自己的浮力大小,采集的數據有:自己的體重、自己的密度與水接近,約為、空氣的密度約為。則空氣對小李的浮力大小約為( )A. 600N B. 60N C. D.10.如圖,水平勻速飛行的農用無人機,在噴灑農藥的過程中,該無人機的( )A. 質量不變B. 動能不變C. 機械能減小D. 重力勢能不變11.如圖,工人師傅常用一根兩端開口灌有水水中無氣泡的透明塑料軟管,作為裝修房屋時的輔助工具。該工具的作用是( )A. 檢查墻面是否豎直B. 為了確定水平線C. 把水管當氣壓計用D. 為了測量兩個點的水平距離12.物理小組制作的潛水艇模型如圖所示。通過膠管A從燒瓶中吸氣或向燒瓶中吹氣,就可使燒瓶下沉、上浮或懸浮。當燒瓶處于如圖所示的懸浮狀態時,若從A管吸氣,燒瓶將會( )A.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減小B.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變C. 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增大D. 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變13.如圖,甲、乙兩人用不同的裝置,在相同時間內把質量相等的貨物勻速提升到同一平臺,不計繩重及滑輪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做的有用功多 B. 乙做的總功多C. 甲做總功的功率大 D. 乙所用裝置的機械效率小14.兩個長方體物體甲、乙如圖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與地面接觸的底面積關系為,此時甲和乙對地面的壓強相等。若沿虛線對角線切去上半部分,則剩余下半部分對地面的壓力、和對地面的壓強、的關系是( )A. B. C. D.二、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12分。15.古詩詞是我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部分詩詞中孕育著“能”的知識。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說明弓的______可以轉化為箭的動能;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中水的______轉化為動能。16.聰聰同學課間在操場上參加爬竿活動,他沿竿勻速豎直上爬的過程中,所受摩擦力方向是______的,摩擦力大小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17.春聯和書法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圖是小華用毛筆寫春聯的場景。書寫過程中,毛筆可視為______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同時能聞到淡淡的“墨香”,這屬于______現象。18.如圖,飛機在飛行中投放救援物資,飛機應在______選填“A”“B”或“C”點處進行空投,才能將救援物資投至目標處。投放后,物資在下落過程中運動狀態______選填“發生改變”或“保持不變”。19.將自制水銀氣壓計帶到某地,兩側液面高度差如圖,則此地的大氣壓強為______ Pa;若將其往海拔高處放置,液面高度差將______。20.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中裝有不同的兩種液體甲、乙,在兩容器中同一高度處分別有A、B兩點,若A、B兩點的壓強關系是;則兩種液體密度關系是______;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是______均選填“>”“=”或“<”三、作圖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分。21.如圖所示為一輛纜車沿纜繩斜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請畫出纜車轎廂內水平地面上物體A所受的力。22.如圖甲,小孟書桌上的折疊式臺燈由底座、立桿和燈頭組成。如圖乙所示,燈頭OAB可視做繞O點轉動的杠桿,A點是燈頭的重心,小孟用拉力F將燈頭拉至圖示位置。請在圖乙中畫出:①燈頭受到的重力G的示意圖;②拉力F的力臂L。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0分。23.某實驗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小石塊、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圖所示步驟,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如圖A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_____ N。該實驗步驟較合理的順序為______填字母代號。如圖B,將石塊浸沒在水中,此時石塊受到的浮力大小為______ N,石塊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填字母代號兩個步驟測出。分析數據可知:______。另一實驗小組在步驟B的操作中,只將石塊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驟操作正確,則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得到與相同的結論。24.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的裝置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其中,,。該實驗中的研究對象是______填“木塊”或“小球”的動能。讓小球從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的目的:控制小球到達斜面底端的______相同。小銘同學根據______兩次實驗探究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通過實驗現象可以得到結論:物體的速度越大,其動能越大。同小組的小聰認為,該實驗結論不嚴密,應添加的前提條件是:______。根據______兩次實驗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通過實驗現象可以得到結論:當物體的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其動能越______。25.小彬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液體內部的壓強。圖A裝置是測量液體內部壓強的儀器。它的探頭是由空金屬盒蒙上橡皮膜構成的。如果液體內部存在壓強,放在液體里的薄膜就會______, 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就會產生______;根據圖B、圖C所示現象可以研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______的關系。如圖C、圖D所示,保持探頭在水中的深度不變,改變探頭的方向,觀察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的變化,得出結論:______;為研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是否與液體密度有關,小彬接著將濃鹽水緩慢倒入圖C所示容器的水中液體未溢出、探頭位置不變,靜置待均勻混合后,觀察到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發生了變化,得出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液體密度有關的結論。得出結論的實驗過程是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判斷的依據是:______。26.某同學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其操作如圖所示。圖B中,物體受到浮力是______ N。由A、B、C圖可得出浮力與______有關;由 A、C、D圖可得出浮力與深度______關。由A、D、E圖可得出結論: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______有關;由實驗可知______“水”或“液體b”的密度大。圖中物體的密度是______。27.如圖,項目學習小組想利用桿秤制作一個刻度均勻的液體密度計。【查閱資料】桿秤是我國古老的質量稱量工具,如圖甲,其刻度是均勻的。使用時先把被測物體掛在秤鉤處,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秤砣懸掛點對應的數值即為物體的質量。桿秤的工作原理是______。【產品制作】器材:木棒、塑料杯、細線、刻度尺、金屬塊代替秤砣。步驟:①模仿桿秤結構,用塑料杯代替秤鉤,先自制一根無刻度“密度秤”;②杯中不加液體,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如圖乙,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A標記為“?”;③在杯中加水,液面處標記為a,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B標記為“1”刻度單位;④在整根秤桿上均勻地標上刻度。步驟②中“?”為______。在杯中加水時,秤桿出現左低右高現象,如圖丙,要將秤桿調至水平位置平衡,秤砣應向______側移動。【產品檢驗】方法一:用多種密度已知的液體對“密度秤”刻度的準確度進行檢驗。方法二:根據原理計算“密度秤”刻度值進行檢驗。采用方法一進行產品檢驗時,要在杯中倒入“等量”密度已知的液體,“等量”指加入液體的______相等。采用方法二時,結果如圖丁,測量的數據如下:、、、秤砣的質量為100g,則該桿秤D點應標注的密度為______。【產品升級】保持塑料杯的位置不變,為了增大該密度秤的測量范圍,可______金屬塊的質量選填“增大”或“減小”。五、簡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28.如圖,護士將注射器針頭伸入藥瓶后,將藥液吸入針筒內。請解釋:針尖為什么要做得細小?護士向外拉活塞時,藥液為什么會進入針筒內?六、計算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2分。29.AI機器人逐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如圖,某款人形機器人身高,質量47kg。某次測試中該機器人用80N豎直向上的力將箱子在2s內勻速抬高1m。求:機器人所受的重力。內機器人對箱子所做的功。內機器人對箱子做功的功率。30.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為,是我國噸位最大的水面戰斗艦艇,搭載多架質量為17t的“殲”艦載機。海水密度取求:滿載的福建艦受到海水的浮力。在海水下5m、面積為的艦體表面受到的海水壓力。當一架“殲”艦載機飛離甲板后,福建艦排開海水的體積變化量。31.“背浮”是游泳時常佩戴的一種救生裝置。如圖甲為某款近似長方體的“背浮”,重為,底面積為,把足夠大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臺面上,用不可伸長的細線質量不計一端與“背浮”的底面相連,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如圖乙。往容器中緩慢持續注水,注水過程中細線的拉力F與水的深度h關系如圖丙。求:“背浮”剛要浮起來時,容器中水的深度。注水過程中,“背浮”受到的最大浮力。此“背浮”材料的密度。注水過程中,浮力對“背浮”所做的功。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55 年,他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此后長期擔任中國導彈航天事業主要技術領導職務,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兩彈結合”試驗,為中國國防和航天事業建立了卓越功勛,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根據物理學史和常識解答,記住著名科學家的主要貢獻即可。多了解物理學史對培養我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有幫助的,所以考試中也時有涉及,在學習中應注意。2.【答案】C 【解析】解:塵土飛揚、煙霧繚繞是固體小顆粒或小液滴的機械運動,故AB錯誤,不符合題意;C.花香撲鼻是擴散現象,能證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故C正確,符合題意;D.余音繞梁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動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即使結束后仍仿佛回蕩在耳邊,與分子運動無關,故D錯誤,不符合題意。故選:C。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這種無規則運動叫作分子的熱運動。此題考查了生活中常見的擴散現象,比較簡單,屬基礎題。3.【答案】A 【解析】解:鉗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省力費距離;使用任何簡單機械都不能省功;鉗子在使用過程中,并非提高機械效率,而是為了省力。故選:A。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此題考查的是杠桿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4.【答案】D 【解析】解:在一端封閉的塑料管中灌滿水,用紙片蓋住管口后倒過來,水不會掉下來是因為受到大氣壓力的作用。故選:D。大氣壓強: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具有力的作用。本題考查了大氣壓力,屬于基礎題。5.【答案】A 【解析】解:由可知,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因為自行車緩慢漏氣,所以其受力面積逐漸增大,而壓力一定,所以壓強逐漸減小.故選由“該同學騎著自行車在柏油馬路上行駛”可知,此時他和自行車的重力就等于對地面的壓力,根據壓強公式可知,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根據題意得出,壓力一定,受力面積逐漸增大.控制變量法是探究物理問題得出正確結論的常用方法,同學們應掌握此方法.6.【答案】A 【解析】解: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則空氣的密度越小;忽略孔明燈體積的變化,在升空過程中,孔明燈排開空氣的體積不變,但空氣的密度變小,根據可知,它所受浮力將會變小,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則空氣的密度越小,由題意可知孔明燈排開空氣體積的變化,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孔明燈在升空過程中所受浮力的變化。本題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屬于基礎題。7.【答案】A 【解析】解:開始時公交車及拉環以相同速度向右行駛,突然剎車使車廂做減速運動時,拉環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故拉環向右運動,故A正確。故選:A。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即慣性。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了解慣性,判斷出公交車緊急剎車時拉環的運動方向。8.【答案】C 【解析】解:正在空中豎直上升的籃球,處于運動狀態,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如果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即勻速上升,故C正確;故選:C。牛頓第一定律是描述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由于具有慣性而表現出來的一種運動規律;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解這一定律時要抓住“一切”、“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總”、“或”這些關鍵詞語。9.【答案】C 【解析】解:小李的密度與水接近,約為,其質量約為50千克,則其體積約為小李的體積即排開空氣的體積,空氣對小李的浮力大小約為:;故選:C。小李同學質量約為50千克,由已知條件,根據密度公式得出其體積大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空氣對小李的浮力大小。本題考查密度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的運用及質量的估計。10.【答案】C 【解析】解:由題意可知,無人機在噴灑農藥的過程中,因為質量減小,速度不變,所以動能減小;又因為高度不變,所以重力勢能減小;又因為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所以機械能在減小。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動能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本題考查了機械能大小的變化以及質量的概念,屬于基礎題。11.【答案】B 【解析】解:透明塑料軟管的兩端開口,底部連通,符合連通器的特點,連通器內裝有同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所以該工具的作用時為了確定水平線,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上端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靜止在連通器中的同一種液體,各部分直接與大氣接觸的液面總在同一水平面上。本題考查連通器的原理,這是一道實際應用題目,體現了物理新課改的理念,是中考命題的方向。12.【答案】D 【解析】解:當燒瓶處于如圖所示的懸浮狀態時,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從A管吸氣,燒瓶內氣壓減小,水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燒瓶內,燒瓶重力變大;由于燒瓶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浮力不變,所以浮力小于重力,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燒瓶將下沉,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潛水艇模型浸沒在水中,潛水艇的體積不變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受浮力不變;通過讓水進、出壓力艙改變潛水艇受到的重力,然后再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是怎么上浮或下沉的。本題考查潛水艇模型的浮與沉原理,屬于基礎題。13.【答案】C 【解析】解:A、提升物體的重力相等,在相同的時間內物體升高了相同的距離,由可知兩次提升物體所做的有用功相等,故A錯誤;BC、圖甲使用的是動滑輪,拉力端移動距離,不計繩重和摩擦;使用甲動滑輪時,拉力;所以拉力做功;使用乙定滑輪時,拉力,拉力做功,所以乙裝置中拉力F做的總功少,由知乙裝置中拉力F做的總功率小,甲做總功的功率大,故B錯誤,C正確;D、不計繩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輪時,額外功為0J,機械效率為;使用動滑輪時,要提升動滑輪做額外功,機械效率小于;所以兩種裝置的機械效率,故D錯誤。故選:C。利用比較拉力做的有用功的大小關系;兩物體的質量相等、重力相等,不計繩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輪時,拉力;使用動滑輪,拉力,據此確定拉力大小關系,利用比較拉力做的功的大小關系;由可知兩次提升物體所做有用功的功率的大小關系;不計繩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輪時,額外功為0J,機械效率為;使用動滑輪時,要提升動滑輪做額外功,機械效率小于。本題考查了使用定滑輪、動滑輪時拉力端移動速度大小、拉力做功的大小、機械效率大小和功率大小的比較,利用好關系式:不計繩重和摩擦時拉力。14.【答案】A 【解析】解:AD、由于甲、乙對地面的壓強相等,且,根據知,沿圖中對角線虛線切去斜上方的部分,甲、乙的重力變為原來的一半,甲、乙對桌面的壓力也變為原來的一半,所以,故A正確,D錯誤;BC、由于受力面積不變,壓力變為原來的一半,由知甲、乙對地面的壓強變為原來的一半,由于原來壓強相同,所以現在的壓強仍然相等,即,故BC錯誤。故選:A。由于甲、乙對地面的壓強相等,且,根據判斷出原來甲、乙對桌面壓力的關系,沿圖中對角線虛線切去斜上方的部分,甲、乙的重力變為原來的一半,甲、乙對桌面的壓力也變為原來的一半,進而判斷出甲乙對地面壓力的關系;由于受力面積不變,壓力變為原來的一半,由判斷出甲、乙對地面的壓強的變化,根據原來壓強的關系判斷出甲、乙現在的壓強的關系。本題考查了固體壓強公式的應用以及液體壓強公式的特殊應用等知識,掌握液體壓強公式的推導是解題的關鍵。15.【答案】彈性勢能 重力勢能 【解析】解: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說明弓的彈性勢能可以轉化為箭的動能;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中水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答案為:彈性勢能;重力勢能。在一定條件下,各種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本題考查能量轉化的知識,是一道綜合題。16.【答案】豎直向上 等于 【解析】解:聰聰沿竿勻速豎直上爬的過程中處于平衡狀態,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可得,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為重力的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下的,所以上爬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故答案為:豎直向上;等于。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知道平衡狀態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會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會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判斷力的方向和大小。17.【答案】費力 擴散 【解析】解:書寫過程中,動力臂比阻力臂短,毛筆可視為費力杠桿,同時能聞到淡淡的“墨香”,這屬于擴散現象。故答案為:費力;擴散。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屬于費力杠桿;不同物質的分子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本題考查的是杠桿的分類;知道擴散現象。18.【答案】A 發生改變 【解析】解:飛機空投救災物品時,由于慣性,救災物品在下落過程中,會向前運動一段距離,故應在接近目標的上方提前投擲物品,故在圖中的A處投放。物資在下落的過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都會發生改變,所以其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故答案為:A;發生改變。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稱為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從慣性的角度可對題目中的現象進行分析。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發生變化、運動方向發生變化。本題以典型的情景考查了慣性的知識,在分析時,要充分考慮到慣性的存在以及慣性在生活中的應用。19.【答案】 變小 【解析】解:由圖可知: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為50cm,所以此地的大氣壓強為:。若將其往海拔高處放置,液面高度差將變小。故答案為:;變小。根據進行計算;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本題考查的是大氣壓的計算;知道大氣壓與高度的關系。20.【答案】> > 【解析】解:由圖可知,A、B兩點的深度關系為,因A、B兩點的壓強關系是,所以,由的變形式可知,兩種液體密度關系為;由圖可知,,則A、B兩點下方部分的液體壓強關系為,因,,所以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為。故答案為:>;>。由圖可知,A、B兩點的深度關系,根據結合A、B兩點的壓強關系得出兩種液體的密度關系;由圖可知A、B兩點下方的深度相同,根據比較A、B兩點下方部分的液體壓強關系,進一步得出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本題考查了液體壓強公式的靈活應用,要注意中h是指所求點到液面的豎直高度。21.【答案】 【解析】解:轎廂內水平地面上物體A隨纜車沿纜繩斜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A處于平衡狀態,受力平衡,物體A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G和豎直向上的支持力F,且這兩個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作用點在物體A的重心上,如圖所示:。先對轎廂內水平地面上物體A進行受力分析,再按力的示意圖的要求畫圖。本題考查了力的示意圖的畫法,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是關鍵。22.【答案】解:過支點O做拉力F作用線的垂線,即為力臂L;重力作用點在井蓋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如圖所示: 【解析】物體的重力的作用點在重心,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本題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圖的作法和力臂的作法。注意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23.【答案】 DABC C、D = 能 【解析】解:中測力計分度值為,讀數為,即石塊重力;為了使小桶在接水之后可直接計算水的重力,應先測量空桶的重,然后再測出石塊的重力,并直接浸入水中觀察測力計的示數,最后測排出的水和小桶的總重,求排出的水的重力.因此,最合理的順序應為:DABC;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為:;由C、D可得石塊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由中數據可得:浸在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力,即;另一實驗小組在步驟B的操作中,只將石塊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驟操作正確,排開水的體積變小,受到浮力也變小,但排開水的重力等于物體受到的浮力,則能得到與相同的結論。故答案為:;;;C、D;;能。結合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讀數;對于實驗的合理順序,我們應把握住兩點:一是小桶是用來接排出的水的,在接水之前必須先測出空桶的重;二是物塊要先測重力,再直接浸入水中;由甲、乙根據稱重法測浮力得出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石塊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等于;據此回答;沒有完全浸沒在液體中,浮力大小仍等于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大小。本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考查實驗操作順序、稱重法測浮力、數據分析、阿基米德原理的運用。24.【答案】小球;速度; 甲、乙;質量相同時; 甲、丙;大 【解析】本實驗是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探究影響小球動能的因素,小球是實驗研究對象;當小球由靜止釋放的高度相同時,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控制小球下落高度相同的目的:控制小球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等;甲、乙兩圖中,小球的質量相等,甲中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更大,甲中小球的動能更大;說明在質量一定時,小球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得出結論時,需要說明哪些因素不變,小銘同學的結論未說明質量相同,所以不夠嚴謹;甲、丙兩圖中小球到底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甲的質量大,將木塊撞擊的距離更遠,則動能更大,故可得出結論:當物體的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其動能越大。故答案為:小球;速度;甲、乙;質量相同時;甲、丙;大。實驗中探究的是小球動能的大小;實驗中小球動能的大小通過觀察木塊移動的距離來反映出來;為了保證小球到達斜面底端具有相同的速度,可以讓小球從同一高度落下;使用實驗方法是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和速度;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掌握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探究動能大小跟各因素之間的關系。25.【答案】發生形變;高度差; 液體深度; 同種液體、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錯誤;沒有控制探頭所在深度一定 【解析】解:當將探頭放在液體里時,由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金屬盒上的薄膜就會發生形變,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就會產生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壓強的大小,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體內部的壓強越大,這用到了轉換法;根據圖2、圖3所示,液體密度相同,深度不同,根據控制變量法,可以研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液體深度的關系;如圖3、圖4所示,保持探頭在水中的深度不變,改變探頭的方向,觀察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發現高度差不變;這表明:同種液體、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小彬保持圖3中金屬盒的位置不變,并將一杯濃鹽水倒入燒杯中攪勻后,液體的深度增大,液體的密度增大,U形管左右液面差增大,沒有控制探頭所在深度一定,不能探究液體壓強跟液體的密度的關系;故答案為:發生形變;高度差;液體深度;同種液體、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錯誤;沒有控制探頭所在深度一定。液體壓強計就是利用當薄膜受壓強時,薄膜會發生形變,U形管中液面就會產生高度差,壓強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這用到了轉換法;液體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液體壓強大小跟液體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方向無關;在本實驗中,我們要根據實驗目的,控制相應的變量。本題利用壓強計等裝置“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考查器材調試、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的運用。26.【答案】; 排開液體的體積;無; 密度;水; 【解析】由A圖可知,物體的重力為4N,由圖B可知,彈簧測力計示數為,由稱重法可得,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為:;由圖ABC可知,物體浸在水中的體積變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根據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變大,由A、B、C圖可得出物體的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由圖ACD可知,物體浸沒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相同,根據稱重法,物體受到浮力大小相同,則說明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由步驟ADE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根據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在水中大,這說明: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且水的密度大于液體b;由圖A知物體的重力為4N,則物體的質量,根據稱重法計算物體受到的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即物體的體積為,根據密度公式計算出物體的密度。故答案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無;密度;水;。利用稱重法測量物體受到的浮力;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研究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時,要控制液體的密度相同,排開液體體積不相同;研究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深度的關系時,要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密度都相同;由步驟A、D、E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解答;根據重力公式計算出物體的質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出物體的體積,根據密度公式計算出物體的密度。本題考查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稱重法測浮力、控制變量法。27.【答案】或杠桿的平衡條件; 0; 右; 體積; ; 增大 【解析】桿秤是一個杠桿的結構,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是杠桿的平衡條件,即;當杯中未加液體時,杯中物質的密度應該記為“0”;根據哪端高就往哪邊調節的原則,應該將秤砣向右移動;產品檢驗時在杯中倒入“等量”密度已知的液體,無法直接測量質量,所以應加入等體積的液體;杯中不加液體,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如圖乙,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A標記為“0”刻度,此時,解得:;設該桿秤D點的密度為,此時杠桿平衡,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得:,代入數據得:,解得:;如圖丁,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所以增大m秤砣,m物增大,即可采用增大秤砣質量的方法,來增大該密度秤的測量范圍。故答案為:或杠桿的平衡條件;;右;體積;;增大。秤桿出現左低右高現象,根據杠桿平衡原理,右側的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小于左側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所以向右移動秤砣,增大動力臂,可以達到水平平衡;當杯中未加液體時,杯中物質的密度應該記為“0”;根據哪端高就往哪邊調節的原則,應該將秤砣向右移動;產品檢驗時在杯中倒入“等量”密度已知的液體,無法直接測量質量,所以應加入等體積的液體;杯中不加液體,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如圖乙,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A標記為“0”刻度,此時,據此算出空桶的重力;設該桿秤D點的密度為,此時杠桿平衡,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得:,代入數據得算出該桿秤D點液體的密度;如圖丁,若支點O不動,保持塑料杯的位置不變,要增大桿秤的量程,就是增大秤砣與OB的乘積,如果OB不變,可以增大秤砣質量。本題考查了杠桿平衡原理的綜合應用,涉及的計算量很大,難度很大。28.【答案】見解析; 見解析 【解析】針尖做得細小,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S,根據可知,在壓力一定時,從而增大壓強,使針尖更容易進入人體皮膚內或藥瓶的瓶塞內。向外拔活塞,使針筒內的氣體體積增大,氣壓減小,針筒外的大氣壓作用在藥液上方,藥液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進針筒內。根據可知,當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可增大壓強;注射器將藥液吸入針筒之前,需要先排出針筒內的空氣,向外拔活塞時,針筒內的氣壓減小,藥液受到瓶內氣壓的作用,會被壓入針筒中。此題考查了增大壓強的方法、大氣壓應用,屬于基礎題。29.【答案】機器人所受的重力為470N; 2 s內機器人對箱子所做的功為80J; 2 s內機器人對箱子做功的功率為40W 【解析】機器人所受的重力:;內機器人對箱子所做的功:;內機器人對箱子做功的功率:。答:機器人所受的重力為470N;內機器人對箱子所做的功為80J;內機器人對箱子做功的功率為40W。已知機器人的質量,根據求機器人所受的重力;根據求2s內機器人對箱子所做的功;根據求2s內機器人對箱子做功的功率。本題考查功、功率和重力的計算,屬于基本公式的應用。30.【答案】滿載的福建艦受到海水的浮力為; 在海水下5m、面積為的艦體表面受到的海水壓力為; 當一架“殲”艦載機飛離甲板后,福建艦排開海水的體積變化量為 【解析】滿載的福建艦受到海水的浮力;在海水下5m、面積為的艦體表面受到的海水壓強;在海水下5m、面積為的艦體表面受到的海水壓力;福建艦排開海水的體積變化量;答:滿載的福建艦受到海水的浮力為;在海水下5m、面積為的艦體表面受到的海水壓力為;當一架“殲”艦載機飛離甲板后,福建艦排開海水的體積變化量為。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得出滿載的福建艦受到海水的浮力;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得出在海水下5m、面積為的艦體表面受到的海水壓強,根據得出在海水下5m、面積為的艦體表面受到的海水壓力;根據漂浮條件及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福建艦排開海水的體積變化量。本題考查浮力和壓強的有關計算,是一道綜合題。31.【答案】“背浮”剛要浮起來時,容器中水的深度為 注水過程中,“背浮”受到的最大浮力為40N 此“背浮”材料的密度為 注水過程中,浮力對“背浮”所做的功為 【解析】“背浮”剛要浮起來時,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為0N,受到繩子的拉力為0N,此時,此時水的深度;當“背浮”恰好浸沒時,受到的浮力最大,由圖丙可知,此時繩子的拉力,所以物體受到的最大浮力;物體浸沒時,物體的體積,物體的密度;注水過程中,“背浮”開始上浮到繩子剛被拉直的階段,浮力才對物體做功,此階段“背浮”上升的高度等于繩子的長度,注水過程中,浮力對“背浮”所做的功。答:“背浮”剛要浮起來時,容器中水的深度為。注水過程中,“背浮”受到的最大浮力為40N。此“背浮”材料的密度為。注水過程中,浮力對“背浮”所做的功為。“背浮”剛要浮起來時,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為0N,受到繩子的拉力為0N,此時,由阿基米德原理和體積公式得到此時水的深度;當“背浮”恰好浸沒時,受到的浮力最大,由圖丙可知,此時繩子的拉力,重力和最大拉力之和為物體受到的最大浮力;物體浸沒時,物體的體積與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由阿基米德原理得到物體的體積,由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得到物體的密度;注水過程中,“背浮”開始上浮到繩子剛被拉直的階段,浮力才對物體做功,先求出此階段“背浮”上升的高度,再由功的公式得到注水過程中,浮力對“背浮”所做的功。本題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功的公式、重力公式的應用,難度中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